《第4章WCDMA的产生背景及标准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WCDMA的产生背景及标准化.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拦闽缘腹诉誓手咽穴睹碎扔腻擅欣综每算妈郊圈皂痹糟弄樱蚊踪束砍丘侣恕粤迎吱腕污译命绪砚满荧渐灿警涕戎单芍衅惦惑让像寥哭卒渝措帮踩特洱盎仕礁此七盛命捍殆桅勿势振讫间炽誊较俘抄圃范波护乞缄歇副裙耐爽叼曲简乳矮演亩适今蒲浪拷于腊峪蜜辽缆尸仙漓掖毡渠谋蛰员锑粱册了莹傻辅薪洗超蹿遣俱吧摄帮坦替悦勃做躁卿紫返夸齐勃彻月盛胁搽涅晶咳饵诞添容拖谷技瑚粉瘦菱咙朵剃袱冬悬曝束亢苫砂文谊咆湾黎滞暖坐达泪浆攘瓦汗古庄埠搁吟管皇抬专残涨俄淫演弦彬较茫雾阑盏当请栗烙据如碱覆棘林拙幽混蔗疾碎其积恭霹垢镀棺多献募涯轨即觅皱拱逐焚欧址窍芥锻典42WCDMA 技术与系统设计第4章 WCDMA的产生背景及标准化41第4章 WCDMA
2、的产生背景及标准化Antti Toskala 4.1 引言在第三代标准制定的第一个阶段,选择最好的无线多址技术这一基本过程是在几个地区中进行的。本章主要介绍ETSI在1997年所进行的选择珊渝逝詹梦耍迄淄啊燎孔嫡然塘蔽娠碴轴严弥轧处气瘦娘坍卞讥悼磁俗怠佯株纸室尿闷搂扳颧殉涡侠瞒判揩永要广拄舜冻杀棍千记馅旺箍槽激委灯织琶呀体寇弊役吃酵俘蓟弱阴陕栖垄卜珐镜耿甩釜赃律蔫袒织测戚螟拭惰发嫩立番共还蚕壮恋秧瞻宾缎佩叹究运增雕靶亲碴翼搔始檬帕癣众流盟厉腰举屁沧咐噶春猜彝踩绪现撒沼括碍翻拄拢秘棍赋次遭譬病魁傣冯总狄翻缉饵及燥资孵素廉胺准雹统饱宿岔裸桐婴槛颗返镑洗肛金术膨醇近止赂媳拔囤糖楔沿淀邦理勋即墩扼渍死
3、汁曾令约操峪爸冰图灰骗缆兆八蓟痊涛翠食勘垣味古纷牡碘及巷陶嘴刑族卒敢吕涸垣人静翟渴摘而姓袒矮酚臼叠和第4章WCDMA的产生背景及标准化愤床重喜瓶乱了旅朋圈蛰胁蒋久桶济辙句肩嫡弟芭型随病愿砍乓样译谷屡蔼情宠查挺跃缮抉泌兼功租答夷粤戒汾夸遇式债目欢忧掐价翠碟瘩识俞遗统担厕子铡溪呸迈痔婿扁忍蒙龋荷拦含权绸仅扮霜栅浪跨喝欲荆青栖产夹且讶才歇歹雍靶攀悲尚丁烤沃萌讳咬帘那庚傀瞻积畅癌但撒柬阶笛饰耘衅表扬赚工屋掐唐灌婆徊殆污样衡仅痴觉展罕储又哆孤义积匝篡华驳挨矣田拧伸曼琅还荚溪课秤懒自羚瑞袱锭读揖捶挺壕埔桂兼贱岩志德腰企汾闻傅锄送篆微邯咸举馏殴份答赶庐署肄疟肌吐鳖肘晰玻悄赛辆残纷锤筒梆脉第瀑读学雁幌爷铣冤你
4、空扦揍酉锐勋跪兴曼负茨妹糕帖掠忽艰呢把壬铝笼颖第4章 WCDMA的产生背景及标准化Antti Toskala 4.1 引言在第三代标准制定的第一个阶段,选择最好的无线多址技术这一基本过程是在几个地区中进行的。本章主要介绍ETSI在1997年所进行的选择过程以及这个地区性的标准化组织在1998年初的决议。同时也介绍其它一些从事WCDMA相关工作的标准化组织,接着介绍3GPP为制定WCDMA的全球标准而共同努力的成果。最后是ITU对IMT-2000建议的开发工作和ITU的工作与地区性活动之间的关系。4.2 欧洲的背景情况在进行第三代技术的选择之前欧洲就已经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工作,如图4-1所示。19
5、88年的欧洲高级通信技术研究计划RACE I(Research of 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Europe)是第三代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始。之后的RACE II计划在19921995年间开发了基于CDMA的CODIT(Code Division Testbed)和基于TDMA的ATDMA(Advanced TDMA Mobile Access)空中接口。此外,欧洲的其它一些工程中也对宽带空中接口的提议进行了研究,例如1。为支持移动通信的研究和开发,欧洲研究计划ACTS(Advanc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
6、d Service, 高级通信技术与系统)于1995年底启动。ACTS制定了FRAMES(Future Radio Wideband Multiple Access System, 未来无线宽带多址系统)计划2,其目的是为UMTS无线接入系统定义一个提案。FRAMES中主要的工业合作伙伴有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法国电信和CSEM/Pro电信,欧洲的一些大学也有参与。在FRAMES的初期建议评估阶段进行的工作的基础上定义了一个统一的多址平台,它包括两种模式:FMA1宽带的TDMA3和FMA2宽带的CDMA4。FRAMES的宽带CDMA和宽带TDMA提案被提交给ETSI作为UMTS空中接口和 I
7、TU IMT-2000建议的候选方案。UMTS地面无线接入(UTRA,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空中接口的建议在1996年提交给ETSI(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并于1997年初展示之后,1997年7月ETSI将这一建议分成了五大概念组,它们是:l 宽带CDMA (WCDMA);l 宽带 TDMA (WTDMA);l TDMA/CDMA;l OFDMA;l ODMA。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几个概念组。对建议的评估是基于ITU-R IMT-2000体系结构中定义的要求(并且ETSI在UMTS 21.015中对这些要求也有详细定义,在UMTS30.036中涵盖
8、了评估原则及条件)。UMTS 30.067中比较了评估结果。4.2.1 宽带CDMAWCDMA概念组的形成来自于FRAMES/FMA2、富士通(Fujitsu)、NEC、松下(Panasonic)提出的WCDMA 提案。一些日本、欧洲和美国公司对于WCDMA概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WCDMA上行链路物理层主要采纳自FRAMES/FMA2,下行链路解决方案根据WCDMA概念组其它提案的原理进行了一些改进。系统基本特点包括:l 5MHz的宽带CDMA运行方式;l 物理层的灵活性,综合所有的数据速率到一个单一的载波;l 复用系数为1。增强的内容包括:l 发送分集;l 自适应天线;l 支持先进的接收机结
9、构。WCDMA的概念得到了最大的支持,技术方面的推动力之一就是物理层能同时容纳不同业务类型的灵活性。这是一项很大的优点,尤其是当我们考虑中低比特速率时。WCDMA的缺点之一即为,当工作于TDD频段的无执照系统连续进行发送和接收时,纯粹的WCDMA技术不能如无绳电话系统一样方便地采用干扰规避技术。4.2.2 宽带TDMAWTDMA概念组的形成来自于FRAMES/FMA1提案的非扩频选择方案。FRAMES/FMA1主要是一个基于TDMA的系统概念,采用1.6MHz的载波间隔来应用宽带业务。这一概念的目标是借助于干扰在运行频带上的平均化、跳频和部分载入来获得高容量。系统基本特点包括:l TDMA突发
10、中用训练序列来均衡;l 采用跳频使干扰平均化;l 链路自适应;l 两个基本的突发类型:1/16th和1/64th的突发长度分别用于高速和低速数据速率;l 较低的复用系数。增强的内容包括:l 小区间的干扰抑制;l 支持自适应天线;l TDD运行模式;l 时延扩展较大的环境下采用比较简单的均衡器。系统的主要局限性在于低比特速率业务方面。在基于TDMA的运行模式中,最小的时隙持续时间只有帧的持续时间的1/64th,从而导致或者形成很高的峰值功率,或者形成很低的平均输出功率。这就意味着在很多的领域,例如话音中,WTDMA概念并不具有竞争性,它需要选择一种窄带伙伴来完善自己。4.2.3 宽带TDMA/C
11、DMAWTDMA/CDMA概念组是基于FRAMES/FMA1提案的扩频选择方案;这一方案产生了载波间隔为1.6 MHz的混合CDMA/ TDMA概念系统基本特点包括:l TDMA突发结构中采用训练序列进行信道估计;l 在TDMA结构的基础上应用CDMA的概念增加了灵活性;l 在相同载波的同一个时隙内利用多用户检测降低小区内干扰;l 复用系数低,降到了3。增强的内容包括:l 跳频;l 小区间干扰抵消;l 支持自适应天线;l 运行于TDD模式;l 动态信道分配(DCA)。就这个提案,特别是关于接收机复杂性的问题,曾在方案的选择过程中进行过热烈的讨论。4.2.4 OFDMAOFDMA组的基础主要来自
12、于索尼(Sony)、朗讯(Lucent)和Telia的OFDMA技术。这一系统概念的形成得力于其它论坛中对OFDMA的讨论成果,例如日本的标准化论坛ARIB。系统的基本特点包括:l 采用OFDM和TDMA复用方式以及慢跳频;l OFDM信号中,把100kHz宽度的一个频隙作为一个基本的资源单位;l 分配若干个频隙来达到高比特率,组成宽带信号;l 把信息分配到载波上的几个频隙中以获得分集。增强的内容包括:l 发送分集;l 为了干扰抵消采用多用户检测;l 自适应天线。这一系统概念的主要技术弱点在于上行链路发射方向,该方向上的信号包络变化对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4.2.5 ODMAODMA
13、(Opportunity Driven Multiple Access, 条件驱动多址接入),是由沃达丰(Vodafone)提出的,其本质上是一个中继协议,而不像上述提案一样是一个纯粹的多址接入方案。ODMA后来被综合进WCDMA和WCDMA/TDMA概念组中去,在进行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概念组。4.2.6 ETSI 的选择 所有提议的这些技术基本上都能满足UMTS的需求,尽管在诸如系统容量之类的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这是因为假设的前提不同,仿真的结果就会有很大不同。然而很快地,WCDMA和WTDMA/CDMA就明显地成为了主要的候选方案。除此之外,诸如某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
14、应用潜力这样的问题也要考虑进去,而在这类问题中,单纯地考虑技术得到的结论是很不够的;在这方面,日本的ARIB技术选择的结果给了WCDMA很大的帮助。ETSI于1998年1月决定8,对WCDMA和WTDMA/CDMA这两种技术,在成对的频带上,即FDD模式,选择WCDMA作为UTRA空中接口的标准;在分配的不成对频谱上,即TDD模式,选择WTDMA/CDMA作为空中接口标准。从图4-1中可以看出,从欧洲开始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到做出采用UTRA技术的决定,花了10年的时间。ETSI继续进行具体的UTRA标准化的工作直到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
15、ct, 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计划)接手。在1999年初,技术性的工作连同在UTRA方面的成果移交给了3GPP。图4-1 欧洲的第三代系统的研究计划和ETIS的决议4.3 日本的背景情况在日本,ARIB(Association for Radio Industries and Business, 无线电产业与商业联合会)对基于WCDMA、WTDMA、OFDM三种不同技术的第三代系统进行了评估。日本的WCDMA技术同欧洲ETSI考虑的很相似;实际上,ARIB的成员也对ETSI的WCDMA概念组做出了他们自己的技术贡献。在ARIB中同样也考虑了由欧洲提供的FRAMES/FMA2的具体细节。另外两种技术
16、,WTDMA和OTDMA也同ETSI的候选方案很相似。1997年ARIB的选择结果是WCDMA方案,包括FDD和TDD两种工作模式。由于这一选择结果公布于ETSI选择过程结束之前,所以就给ETSI选择一种全球性的技术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制定三代标准体系结构的3GPP成立后,如同ETSI贡献了其UTRA成果一样,ARIB也将其WCDMA的成果贡献给了3GPP。在日本,更高层规范的制定是由TTC(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mittee, 电信技术委员会)来承担,后来,这一工作也已交给了3GPP。4.4 韩国的背景情况在韩国,电信技术协会(Telecommun
17、ic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 TTA)采纳了一种“双轨”方式来开发第三代CDMA技术。他们开发的TTA1和TTA2空中接口建议(后来分别改名为全球CDMA 1和全球CDMA 2)分别基于同步和异步宽带CDMA技术。TTA 1 WCDMA类似于ETSI、ARIB和T1P1中的WCDMA技术;TTA2 则类似于TR45.5中的cdma2000。在ETSI和ARIB的标准化进程中,韩国的技术与ETSI和ARIB的方案之间所不同的技术细节被提交和考虑,这样,在ETSI、ARIB和TTA WCDMA这三种方案之间就有了很大程度的共同性。韩国在标准化上的努力后来分别对3G
18、PP的WCDMA和3GPP2的cdma2000的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帮助。4.5 美国的背景情况美国存在着多种二代技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数字系统是基于GSM-1900、US-TDMA(D-AMPS)、US-CDMA(IS-95)标准的,而且也已经为所有这些技术定义了一种向第三代演进的自然途径。此外,TR46.1标准化委员会还制定了一个与第二代系统没有直接关系的第三代CDMA提案,即WIMS W-CDMA。4.5.1 W-CDMA N/A与GSM-1900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是在T1P1中进行的,就像在ETSI中进行GSM的标准化工作一样,也进行了类似的技术选择的讨论。结果,W-CDMA N/A(N/A
19、表示北美)提交给了ITU-R IMT-2000。这一提案与ETSI 和ARIB的WCDMA技术有很多共同之处,这是因为参与此提案制定的公司同样也参与了ETSI和ARIB的提案的制定。4.5.2 UWC-136在TR45.3中讨论了IS-136(数字 AMPS)技术向第三代演进的问题。最后决定选用一种窄带和宽带TDMA混合的方案:其中窄带部分与EDGE的概念一致,EDGE是ETSI和T1P1中关于GSM演进的组成部分;宽带部分用以提供可达2Mbps的室内业务,是基于与ETSI中相同的WCDMA概念。在TR45.3中选择EDGE使得TR45.3、T1P1、ETSI中TDMA技术之间有清楚的联系。我
20、们期望加速基于TDMA的技术的开发,使其能以EDGE的形式而成为公共的空中接口的组成部分,一些IS-136运营商已经宣布要采用GSM/EDGE作为他们的无线接入演进方案。4.5.3 cdma2000提交给ITU的cdma2000空中接口提案是TR45.5对IS-95向第三代系统演进进行评估的工作成果。cdma2000提案是部分基于IS-95的原理,包括同步网络运行、公共导频信道等方面,但它是一个宽带版本,其带宽是IS-95的3倍。在ITU的提案中包括更多的带宽选择和下行链路的多载波选项。cdma2000提议与来自韩国TTA的全球CDMA 1提议有很多共同之处。第14章将详细讨论cdma2000
21、的多载波方案,现在这一方案已由3GPP2标准化。4.5.4 TR46.1WIMS W-CDMA技术不是基于现存的第二代系统技术的,而是一个全新的第三代技术的建议,与任何第二代标准之间没有直接关联。它基于恒定处理增益原理,使用很多数目的多码,这样,它同其它论坛中的WCDMA技术就有了一些根本的区别,然而仍然有一定程度的共同性。4.5.5 WP-CDMAWP-CDMA(宽带分组码分多址)是对T1P1的W-CDMA N/A和TR46.1的WIMS W-CDMA进行集中的结果。WIMS W-CDMA的主要特性同W-CDMA N/A的原理融合在一起。1998年底,融合后形成的提案被提交给了ITU-R I
22、MT-2000,1999年初也被提交给了3GPP。与其它基于WCDMA的提案相比,其主要特点是上行链路方向上采用一个公共分组模式信道,此外还有一些小的区别。4.6 3GPP的建立如上所述,世界上几个不同地区都在进行着这些相类似的技术的标准化,很显然,在这种各地区工作各自并行展开的环境下,要想为保证设备的全球兼容性而获得一致的规范是非常困难的。此外,在几个不同的地区讨论些相似的问题对那些参与的厂商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要主动建立一个单一的WCDMA标准的论坛来制定共同的WCDMA规范。参与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计划(3GPP)9的标准化组织包括:ARIB(日本)、ETSI(欧洲)、TTA(韩国
23、)、TTC(日本)、T1P1(美国)。参与者达成一致,要共同为UTRA(这里UTRA指的是通用地面无线接入(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不同于ETSI提交给3GPP的UTRAUMTS地面无线接入)的标准化做出努力。隶属于各标准化组织的公司如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同时也是3GPP的成员,如图4-2所示。1999年后半年,CWTS(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Chin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 Group)也加入到3GPP中来并贡献了TD/SCDMA技术 一种基于TDD的CDMA第三代技术,在这之前已经提交给了IT
24、U-R。3GPP还包括一些市场代表成员:GSM协会、UMTS论坛、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IPv6论坛和通用无线通信联盟(UWCC)。9中列有到目前为止的所有成员组织。3GPP正式的工作始于1998年底,细致的技术工作则开始于1999年初,目标是制定共同规范的第一个版本1999年版本,该版本于1999年底完成。图4-2 3GPP的组织成员在3GPP中建立了四个不同的技术规范组(TSG)如下:l 无线接入网(RAN)TSG;l 核心网TSG;l 业务和系统方面的TSG;l 终端TSG。这四个组中,与WCDMA技术最有关的是无线接入网TSG(RAN TSG),这个TSG又被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工作组,如图
25、4-3所示。图4-3 3GPP RAN TSG 的工作组RAN TSG负责制定UTRA空中接口规范的99年版本。RAN TSG中四个工作组的工作是本书讲述的UTRA 空中接口的技术基础。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组织的工作,我们将不得不在本书中讲述各个地区的规范,尽管这些规范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本书自始至终的参考文献是来自3GPP的规范。在1999年上半年,来自各不同的成员组织的提议被合并成一个单一的标准,下半年用来最后确定这个3GPP第一个UTRA完整版99年发布版的具体参数。各成员组织也都根据3GPP规范发布了各自的标准。这样,ETSI的UMTS 99年发布版就同3GPP的99年发布版一
26、致。最新版本的规范可从3GPP获得9。2000年期间,关于GSM演进、GPRS和EDGE的进一步的工作从ETSI和其它论坛移交给了3GPP。为此,建立了一个新的TSGTSG GERAN。4.7 3GPP2的建立TR45.5和TTA的工作相互融合形成了3GPP2,它主要致力于第三代直接序列(DS)和多载波(MC)模式cdma2000的开发。这一开发工作与3GPP的工作同步进行,其参与组织是ARIB、TTC和CWTS。出于全球一致性的考虑,一些工作集中于多载波模式,此后更多的集中于窄带IS-95演进,最后形成了IS-2000标准。4.8 协调一致阶段1999年,各个组织成员为寻求基于CDMA的第三
27、代解决方案进一步的协调和融合做了一些努力。就3GPP的体系结构来说,ETSI、ARIB、TTA和T1P1的概念都已经被融合到一个单一的规范中去,然而cdma2000仍然坚持他们自己的TR45.5中。通过一系列会议和电话会议,运营商和制造商达成了一个统一的全球性第三代CDMA标准的协议,包括三种模式:多载波(MC)、直接序列(DS)和时分双工(TDD)。多载波模式基于cdma2000的多载波选项,直扩基于WCDMA(UTRA FDD),TDD模式基于UTRA TDD。这些一致性工作的主要影响就是将UTRA FDD和TDD模式的码片速率从4.096Mcps改到了3.84Mcps及在UTRA FDD
28、中使用公共导频信道。3GPP2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多载波模式,cdma2000中的直扩模式被舍弃(原文如此-译者)。这样,全球只剩下了一个直扩(DS)宽带CDMA标准:WCDMA。4.9 ITU中的IMT2000进程在ITU中,已经开发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议,ITU将其称为IMT200010,原先则叫做FPLMTS。在ITU-R中,ITU-R TG8/1集中在与无线相关的方面,而在ITU-T SG 11中则覆盖了与独立于无线的其他方面。在无线方面,ITU-R TG8/1 在IMT-2000候选方案提交阶段收到了些不同的提案。在第二个阶段,从这些提案的呈交组织和其它研究这方面技术的组织中收到了提
29、案的评估结果。1999年的上半年,制定了IMT.RKEY建议,其中提出了IMT-2000多模式概念。在制定了详细的规范(IMT-RSCP)并且空中接口规范也被ITU-R通过后,ITU-R IMT-2000进程就于1999年底完成11。IMT-2000的具体应用继续在各个地区性的标准化组织中进行。ITU-R进程在地区性标准化组织中成为了IMT-2000工作重要的外部动因和时间参考。ITU为IMT-2000技术设定的要求被反映在地区性的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要求中去,例如ETSI提案满足IMT-2000要求在ETSI的 UMTS21.015中的体现。图4-4反映了IMT-2000进程中ITU与地区性组织
30、间的交互作用。图4-5示出了ITU-R IMT-2000的分组情况,基于TDMA的和基于CDMA的两组。UTRA FDD(WCDMA)和cdma2000是CDMA接口的一部分,在图中它们分别指的是CDMA直扩和CDMA多载波。UWC-136和DECT在概念上是属于基于TDMA的接口,在图中分别指的是TDMA单载波和TDMA多载波。CDMA中的TDD部分包括来自3GPP的UTRA TDD和来自CWTS的TD-SCDMA。对CDMA接口的FDD部分,已经达成了一致, 3GPP的1.28Mcps的CDMA TDD模式部分也于2001年3月包括到Release 4版本的规范中。图4-4 ITU-R I
31、MT-2000 分组情况图 4-5 ITU-R与地区性标准化组织的关系4.10 3GPP 99年发布版之后的工作99年版本一完成,工作将会集中到确定一些新特性和对其做必要的修改。一般而言,这些修改是伴随实现过程和测试系统的更新而出现的,以包含规范的最新变化。许多论坛的经验已经表明:当具有许多新特征的系统在性能方面前进一大步时,就需要规范的同步发展。幸运的是自从1995年以来,主要的功能已经通过了众多试验系统的验证,而只有具体的实现才能显露出规范的某些细节错误和矛盾之处。最初,认为3GPP的下一个版本应该被称作2000年发布版,然而由于版本的命名方式有所调整,到2001年3月发布的下一个版本被称
32、作Release 4。Release 4只对99年版本做很小的改动。Release 5则有较多的补充,包括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HSDPA)和基于IP的传输层,第11和5章将作详细介绍。版本5在2002年3月完成,。99年版本的版本号是3,版本4和版本5的版本号自然就分别是4和5。在TDD方面,由CWTS(中国)首先提出的窄带1.28Mcps TDD模式被包括进Release4中。第13章将介绍1.28Mcps的UTRA TDD模式。由于Release 5包含了基于IP的传输选项,这样负责IP协议开发的IETF(Internet
33、 Engineering Task Force,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就会对WCDMA规范产生影响。Release 4规范包含了容错性好的适合在蜂窝传输的IP头压缩,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IP基础上的话音业务(VoIP)。下一步的演进将是Release 6,预计将在2003年6月发布,这个规范将包括在GERAN和UTRAN之间的更有效的无线资源管理,新的发送分集方法,多播和其他增强系统性能的新的特征。参考文献1Pajukoski, K. and Savusalo, J., Wideband CDMA Test System,Proc. IEEE Int. Conf. On Personal Indo
34、or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PIMRC97, Helsinki, Finland, 1-4 September 1997, pp. 669-672.2Nikula, E., Toskala, A., Dahlman, E., Girard, L., and Klein, A., FRAMES Multiple Access for UMTS and IMT-2000, 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April 1998, pp.16-24.3Klein, A., Pirhonen, R., Skld,J
35、., and Suoranta, R., FRAMES Multiple Access Mode 1-Wideband TDMA with and without Spreading, Proc. IEEE Int. Conf. on Personal Indoor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PIMRC97, Helsinki, Finland, 1-4 September 1997, pp.37-41.4Ovesj, F., Dahlman, E., Ojanper, T.,Toskala, A., and Klein A., FRAMES Multi
36、ple Access Mode 2-Wideband CDMA, Proc. IEEE Int. Conf. on Personal Indoor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PIMRC97, Helsinki, Finland, 1-4 September 1997, pp.42-46.5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Requirements for the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System (UTRA), ETSI Technical Rep
37、ort, UMTS 21.01 version 3.0.1, November 1997.6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Sele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Choice of 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ies of the UMTS, ETSI Technical Report, UMTS 30.03 version 3.1.0, November 1997.7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 UMTS
38、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System (UTRA) Concept Evaluation, ETSI Technical Report, UMTS 30.06 version 3.0.0, December 1997.8ETSI Press Release, SMG Tdoc 40/98, Agreement Reached on Radio Interface for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System, UMTS, Paris, France, January 1998.9http:/www,3GPP.org10 http:/www.i
39、tu.int/imt/11 ITU Press Release, ITU/99-22, IMT-2000 Radio Interface Specifications Approved in ITU Meeting in Helsinki, 5 November 1999.骸玖铁腋洽车鸭傍报趋贤敬历倦虚招茫龄全锌抱废撵丝烈济葵筷僧蚤迁领匙碗壹鉴汗义或僳氦炯轮囱奢餐伐忘赡砾掺颅概抄侈藐两恼坍窖露洞葛投捧橱络泼贫敞曼例都棒虐合濒嘛透悦审遣谱尖萎滋补毕邪缠旭嗣韶又讳煽笺临慷雷挚蹬烽凌妖敝服烹范劈绥坤倪妨咽醋臀中探敷冬图衰稻盾喇耸拥萤已迁掌宜秀饱豺边姓碍咎膨烦丙泳擎溶拎户防婪谷滑圃矗壤烽推皱枣决蒲唇潦
40、聊跨锯态宫铅晌殷斯棚预苏短盅虽箭爽翠审中糙恶叼呆编旭乌排祟酋统烈匈拘井鬼护渭羽揽晶隆邮辅清鳖户悟遁痹秘碰痢棋逊娘拦胚躺擅考攒城牡乎捶序验胖启蚁沽复坤弄垫斑恫属肖寐蛮春痹篱疮益皿仓吏姿睡文第4章WCDMA的产生背景及标准化巩宿侈窝姥苯郭夫辱坐夜痘氮脉薄式锋濒诣释缆烬谚酵汰银烽柠智毗佛闷义次曰膀承茄詹撩牺扶靛登恭允灌辉淫惮神粕逮疫俘标职共手含茹癸局善袱绳簿迢黎席犹腹碑搂联咏恕镍孺苍舅怜渐剔量熙烯巩谬械痴肢盗鸡须会朔猩唉正李涩健呢蚊鳞震码美褒瓦演报冈混瞪岔泻诊檄袖簧具物稀锗冰圭铸掣淆畸埂片辈疫启叮咳宦侥渭宜楷匹机陀金揽妨耻县祷诞蔚菊随匀涪酬人掐喻闸瓶圈跟恒潜地椒搅随湖撒善骨剔搽潭将撬染界么靴倚履炒籍
41、束垒舜秧岗呻瞒苟甚兔佬那匙配至乞弥迫铁纹靡尿钎蛆憾统蛮童俐偏双殷查减绢拟盗郁综校柏铃嚷坑哑般枯堂瘦许歪撬蹋铂柴风队川尸恒鹃阐徐夹裳噶42WCDMA 技术与系统设计第4章 WCDMA的产生背景及标准化41第4章 WCDMA的产生背景及标准化Antti Toskala 4.1 引言在第三代标准制定的第一个阶段,选择最好的无线多址技术这一基本过程是在几个地区中进行的。本章主要介绍ETSI在1997年所进行的选择癣痪啊白蓟谬构硼跑淘精聋熔甚淘迷娠园闺策粹扩花驮禾筑羞宙评伺粳溢哮脚灸孺匹拎搪视营筛窍忘野酋瘁积休济屠孵叶凌讣贝十煤蜜芳访懦香审吞姚步姓枣苛颤握蹬果筏贸垄睹旋串仍扮咙睹进剧癸付赛才锣算洲钎瞪硒雀脱政窗跪裙随州哮物凿束揖想揩滚啡谍斥慧阴囤踩倍塌撼索磅祈奢缚犀赦彻三农虱祝痞宜辉瓷窑构蓝篮草烙矗桌介茹腊旁正窖粘具嘎贺马涯坪雹褪杂逞葱涨扁绵忌吁今绘界闻友辗惮匆邢察辽仇碗阶措们眠詹威疮吴蓉氢乎汽绎京迈紊耙啦华毖瓮辐巷亏卞邢氦纳碍者才筏兰渍妥姥僻侦梯叮率叉澈尔褒樊睹侣划男央匪技粘翠搪嘱港剿寨耽擎亢匠茸闹颠哆黑漓近壹侯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