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平衡》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7324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碱平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酸碱平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酸碱平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酸碱平衡》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酸碱平衡》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酸碱平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酸碱平衡》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酸碱平衡acid-base balance,开封市卫校 马红雨,学 习 目 标,1.说出酸碱平衡的概念2.说明体内酸碱物质来源3列出血浆和红细胞中的缓冲体系,简述其缓冲机制4说出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5叙述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6简述酸碱平衡失调的基本类型7解释酸碱平衡与血钾浓度的关系8识记判断酸碱平衡的常用生化指标,酸碱平衡概念,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方式,使体内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和比例,使体液pH值维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这一过程称为酸碱平衡(acid-base balance)。正常人血液pH值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平均为7.4。,第1节 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一 酸性物质的来源 1

2、 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1)挥发性酸(碳酸)(2)非挥发性酸(固定酸)2体外摄入的酸性物质大米、面粉、肉类、鱼类、啤酒等谷类和动物食品多是以糖、脂肪、蛋白质为主要成分,在体内代谢后可产生挥发性酸和固定酸,故属于成酸食物。,二碱性物质的来源1食物中的碱性物质 蔬菜、水果 2体内代谢产生的碱性物质,第2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一、血液的缓冲作用(最重要)血液的血浆pH值正常参考范围7.357.45。几秒钟内即可发生。1血液的缓冲体系 血浆:NaHCO3 H2CO3 Na2HPO4 NaH2PO4 Na-Pr H-Pr红细胞:K-Hb H-Hb K-HbO2 H-HbO2 KHCO3 H2CO3

3、K2HPO4 KH2PO4,2缓冲体系的缓冲机制,NaHCO3是代谢因素;H2CO3是呼吸因素。根据亨哈方程式:pH=pKalg(NaHCO3/H2CO3)只要NaHCO3 和H2CO3比值维持201就能保证血浆pH值为7.4。酸碱平衡调节的实质就是调节NaHCO3 和H2CO3浓度的比值来维持血浆pH值的相对恒定。,(1)对固定酸的缓冲作用,常见的固定酸:磷酸、硫酸、酮体由NaHCO3中和:H-A+NaHCO3 Na-A+H2CO3H2CO3 H2O+CO2(经肺呼出),2对碱性物质的缓冲,通过各种酸性物质的缓冲,强碱变成了弱碱:NaCO3+H2CO3 2 NaHCO3 NaCO3+NaH2

4、PO4 NaHCO3+Na2HPO4 NaCO3+H-Pr NaHCO3+Na-Pr过多的NaHCO3可由肾排出体外。,3.对挥发性酸的缓冲,体内挥发性酸是 H2CO3,经CO2+H2O化合生成,缓冲CO2就是缓冲H2CO3,CO2主要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缓冲体系缓冲,此缓冲作用与血红蛋白的运氧过程相偶联。,当血液流经组织时,H2OCO2 H2CO3H+HCO3 KHbO2KHbO2 KHbO2HHCO3 HHbKHCO3,当血液流经肺时,HHbO2 HHbO2 HHbO2 KHCO3KHbO2 H2CO3 H2CO3H2OC O2,血红蛋白缓冲体系对碳酸的缓冲作用,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5、,在pH改变后1530分钟内发生,调节呼吸因素。通过呼出CO2来调节血浆中H2CO3的浓度。当体内产酸多时,NaHCO3 减少而H2CO3增多,使血浆中NaHCO3/H2CO3比值变小。血中的H2CO3经碳酸酐酶催化而分解释出CO2,使血浆PCO2增高,刺激延髓的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呼出更多的CO2,从而降低了血中的H2CO3,使NaHCO3/H2CO3比值及pH值恢复正常。观察病人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判断酸碱中毒。,三、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在体液pH值改变后几小时内发生,虽缓慢但作用持久,调节代谢因素。通过调节血浆中NaHCO3 浓度维持血浆pH值的相对恒定:当血浆中NaHCO3浓度降

6、低时,肾则加强对酸的排泄及对NaHCO3的重吸收;当血浆中NaHCO3浓度升高时,肾则减少对NaHCO3的重吸收并排出过多的碱性物质。,通过肾小管细胞的泌氢、泌氨及泌钾作用实现对酸碱平衡的调节。1肾小管的泌H+(H+-Na+交换)(1)NaHCO3的重吸收(2)尿液的酸化,(1)NaHCO3的重吸收,(2)尿液的酸化,2.肾小管的泌NH3(NH4+-Na+交换),3肾小管的泌K+(K+-Na+交换),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还有主动排钾泌钾而换回钠的作用,即进行K+-Na+交换,Na+吸收人血,K+随尿排出体外。K+-Na+交换与H+-Na+交换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第3节 酸碱平衡失调酸碱平衡失调的

7、基本类型,一、酸碱平衡失调的基本类型1呼吸性酸中毒原因:血浆二氧化碳浓度原发升高造成。特点:血浆PCO2、H2CO3浓度升高,血浆NaHCO3浓度也相应升高。2呼吸性碱中毒原因:血浆二氧化碳浓度原发降低造成。特点:血浆PCO2、H2CO3浓度降低,血浆NaHCO3浓度也相应降低。3代谢性酸中毒原因:血浆NaHCO3浓度原发降低造成。特点:血浆NaHCO3浓度降低,血浆H2CO3浓度也相应降低。4代谢性碱中毒原因:血浆NaHCO3浓度原发升高造成。特点:血浆NaHCO3浓度升高,血浆H2CO3浓度也相应升高。,二、酸碱平衡与血钾浓度的关系,酸中毒引起高血钾,尿酸性;碱中毒引起低血钾,尿碱性;高血

8、钾引起酸中毒,尿碱性;低血钾引起碱中毒,尿酸性。,三判断酸碱平衡的常用生化指标,1、pH值2、动脉血CO2分压(PCO2)3、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4、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AB)5、碱剩余(BE)和碱缺失(BD)6、阴离子间隙(AG),1、血浆pH值定义:血浆中H+浓度负对数值正常参考范围:7.357.45 平均7.4pH7.45:失代偿性碱中毒pH7.35:失代偿性酸中毒7.35 pH 7.45:代偿性酸中毒和代偿性碱中毒,2、血浆二氧化碳分压(PCO2)定义:物理溶解于血浆中的CO2所产生的张力正常参考范围:4.655.98kPa,平均为5.3kPaPCO2大于5.9

9、8kPa:肺通气不足,体内CO2积蓄,体内H2CO3升高,见于原发性呼吸性酸中毒;PCO2小于4.65kPa:肺通气过度,CO2排出过多,体内H2CO3降低,见于原发性呼吸性碱中毒。,三、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定义:在PCO2 为5.32kPa时,血浆中以化学形式NaHCO3存在的CO2量。正常参考范围:2331mmol/L,平均为27mmol/LCO2-CP降低:代谢性酸中毒或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CO2-CP升高:代谢性碱中毒或代偿性的呼吸性酸中毒。,四、实际碳酸氢盐(AB)和标准碳酸氢盐(SB)定义:AB: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取血分离血浆,测得血浆中NaHCO3的真实含量;SB:全

10、血在标准条件下(即Hb的氧饱和度为100%,温度37,PCO2为5.3kPa)测得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AB反映血液中代谢性成分含量,也受呼吸性成分的影响;SB不受呼吸性成分影响,是代谢性成分的指标。ABSB 正常ABSB CO2潴留(呼吸性酸中毒)ABSB CO2呼出过多(呼吸性碱中毒)AB=SB正常值 代谢性酸中毒AB=SB正常值 代谢性碱中毒,五、碱过剩(BE)或碱欠缺(BD)定义:碱剩余(BE)及碱缺失(BD)是指在标准条件下(温度37,PCO2为5.3kPa),用标准酸或碱滴定血浆或全血的pH值到7.4,所消耗的酸或碱的量。正常参考范围:3.0 mmol/L 代谢性酸中毒:BD增高;代谢性碱中毒:BE增高。,六、阴离子间隙(AG)定义:指血浆中主要阳离子(Na)和主要阴离子(CI和HCO3)之间的差值。正常参考范围:816mmol/L,平均为12mmol/L。AG值增高:代谢性酸中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