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8406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3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法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环境法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环境法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环境法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环境法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法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法学》PPT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 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第一节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节 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三节 有毒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四节 农药污染环境的防治法,第一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一)概念: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置于容器中的液体废物和气态废物也列入我国法定的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 特点:1.污染源头和处理最终形态 2.资源性和废物的双重身份 3.具有可转移性、处置的多样性,(二)固体废物的危害,占用土地,污染土壤 污染水体和大气浪费资源,(三)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现状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固体废物处置能力明显不足新

2、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立法,第一阶段 当作安全卫生问题看待,没有相应立法。第二阶段 固废引起重大环境问题,许多国家开始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法。第三阶段 能源危机频繁发生,废物资源化利用。,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立法,国外英国1972年有毒废物倾倒法荷兰1975年废物处置法美国1970年资源回收法日本1970年废弃物处理和清除法国内1956年工厂安全卫生规程1982年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5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三.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律原则,(一)实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管理原则(二)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实行全过程管理和集中处置原则。(三)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

3、污染者负担原则。,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监督管理制度,(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行政管理体制 1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 2 国务院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检测制度有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清洁生产促进制度农村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制度固体废物转移审批制度固体废物进口限制制度,五.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法律防治措施,(一)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措施 1.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定义固体废物污染,制定政策、推广固废治理技术推广先进生产工艺,并进行相应的舆论监

4、督制定好相应的污染防治规划,2.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的污染防治义务 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义务 建立和健全防治污染物责任制度的义务 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义务 采取无害化处置措施,防止污染环境的义务,(二)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措施,1.政府职责 生活垃圾的主管部门为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并推广产业话发展。2.单位和个人的义务 不随便倾倒、堆放禁止拆除垃圾处理设施,(三)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特别措施,1.政府的职责 制定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鉴别标准 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组织编制规划和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 防治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责任 2.单位的义务

5、申报、处置义务从事收集、储存、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获得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必须进行分类,禁止与非危险废物混合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放置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处置过危险废物的场所、设施转他用时,必须经过消除污染处理,第二节 放射性物质和电磁污染环境防治法,一.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防治法(一)放射性污染及其危害 概念: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标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种类:核泄漏、核辐射、包含铀的矿物和稀土矿、磷酸盐以及氡气。,铀 化 学符号 U,原子序数 92,原子量238,属周期系B族,为锕系元素的成员和天然放射性元素。1千克的铀裂变时所释放出的热量,足可相当于250

6、0吨优质煤燃烧释放出的全部热能。原子弹就是浓度足够高的铀,引爆以后产生裂变,引爆的方法就是将足够多的铀放在一起,超过临介质量就会爆炸了。这就是浓缩铀与原子弹的关系了,氢元素的聚变,氘、氚都是氢的同位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的原子核可以相互碰撞聚变成为一种新的氦核,同时将蕴藏于其中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根据计算,1千克氘燃料,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铀燃料或者10000吨优质煤燃料。氘在海水中分布甚广,储量巨大。由于技术原因,聚变能还没有实际应用,放射性元素-氡,氡气的性质 氡(R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零族,为惰性气体元素,其化学性质不活泼。自然界中的氡是由镭衰变产生,是人类所接触到的唯一气体放射性

7、元素。氡的半衰期只有 3.8 天,氡形成后很快衰变并产生一系列放射性产物,最终成为稳定元素铅。,安全问题,核设施的潜在风险始终存在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放射源管理不善,事故频发铀矿和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污染问题仍然严重放射性废物大量增加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年月日,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在进行一项核实验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人当场死亡,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酿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一大灾难。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州三哩岛(TMI)核电站事故。三哩岛压水堆核电站发生了堆心熔毁的严重事故

8、,一座反应堆大部分元件烧毁,一部分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情持续了36小时,但给人们留下终生不灭的印象。,二、防治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立法概述,1946年英国原子能条例1955年日本原子能基本法1954年美国原子能法我国放射性立法1974年放射防护规定1979年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1984年核电站基本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0年放射环境管理办法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二)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1.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 2.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 全过程监督管理制度放射性污染监督制度核事故应急制度核设施退役计划放射性废物管理制度,三、我国防治放射性物质

9、污染环境的主要法律规定,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设施、铀矿开采中有关放射性污染的管理,同时制定放射性环境标准、建立放射性污染监测制度和网络覆盖、对从事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专业人员实行资格管理制度,对相关机构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关于民用核设施的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对民用核设施的管理;核设施的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必须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的规定进口放射性同位素有关设备和仪表,需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经验收许可后方可使用关于防治食品、药品放射性污染的规定国家规定了十六种食品的安全辐射限值;放射性药品或仪器必须配备专业人员和防护设施,二.电磁污染环

10、境防治法,(一)电磁污染及其危害 概念:天然或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害的电磁辐射。天然电磁辐射 人为电磁辐射,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太阳黑子活动,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电磁场辐射电磁辐射,(二)电磁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1.监督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电磁辐射环境保护。2.电磁辐射的监督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制度电磁辐射建设项目或者设备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制度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制度电磁辐射污染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三)单位和个人的义务,1.单位和个人有检举和控告电磁辐射污染的权利。2.单位和个人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义务。,第三节 有毒化学

11、品污染环境防治法,一.有毒化学品概述 概念:由人类生产和制造,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具有污染环境,会造成人体健康,动植物或财产损害的化学物质总称。危险化学品的种类:DDT、六氯苯、毒杀芬等农药、多氯联苯、二恶英、苯并呋喃,化学品中毒事件,1984年12月3月,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联碳公司农药厂异氰酸甲酯泄漏事故,使4000名居民中毒死亡,200000人深受其害,是世界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遭受毒剂“沙林”袭击,约5500人被送往医院救治。2002年,我国南京市发生毒鼠强群体急性中毒事件,造成300多人急性中毒,42人死亡。1月30日,107国道湖北孝感段发生危

12、险化学品硫酸二甲酯泄漏事故。截至2月1日8时,事故共造成101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二.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立法,外国的立法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有毒物质控制法 国际社会缔结的公约鹿特丹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禁止化学品武器公约 我国化学品管理 农药管理规定,药品管理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三.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体制,1.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设立、改建、扩建等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生产企业的审查和定点负责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和登记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和监督检测,三.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体制,2.公安部门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剧毒化学品购买凭

13、证和准购证负责审查核发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许可证,并履行相应的监督检测职能,3.质监部门,负责发放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生产许可证负责对包装物、容器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4.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负责重大化学品污染事故的调查负责应急检测和进口危险化学品的登记,5.铁路、民航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管理负责运输人员的资质的认定,6.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危险化学品的毒性鉴定和危险化学品事故伤亡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7.工商部门 核发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营业执照,并监督管理危险化学品市场经营活动8.邮政部门 监督检查的权利,四.我国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环境主要法

14、律规定,(一)关于有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的法律规定对有毒化学品实行生产前申报审查制度;生产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必须经得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拥有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必须向环保部门申报登记。对有毒化学品实行生产、经营许可证。(二)关于有毒化学品的安全防护和污染防治措施的法律规定对危险化学品必须进行妥善保管,储存场所必须定期检查并配备相关防治设备;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修建有毒化学品生产和装卸项目,(三)关于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的法律规定国家实行进出口有毒化学品名录制度,制定了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进口前必须向环境保护部提出申请(四)关于监控化学品的法律规定我国将危险化学

15、品分为四类:第一类,可作为生化武器的化学品;第二类,可作为生产化学武器的前体化学品;第三类,可作为生产化学武器主要原料的化学品;第四类,除炸药和纯碳氢化合物外的特定有机化学品(五)关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的法律规定,第四节.农药污染环境防治法,农药:预防、消灭、控制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混合物及其制剂。,一、农药污染的危害,造成水体污染造成大气污染造成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危害动植物和农畜产品,二、防治农药污染环境立法,美国有关法律杀虫剂法、联邦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药、化学农药法修正案、农

16、药研究法联邦环境农药控制法中国有关法律关于严防农药中毒的联合通知、关于加强农药安全管理的规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药管理条例,三、我国防治农药污染环境的主要法律规定,(一)农药的监督管理体制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农药登记和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部门负责农药登记,以及农药的监督管理工作(二)农药管理制度国家实行农药登记制度,日期,毒理资料国家实行农药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农药的安全使用管理农药限制使用管理,第三篇 生态环境保护法,第十二章 生态环境保护法概述第十三章 生物资源保护法第十四章 非生物资源保护法第十五章 生态空间保护法,第十二章 生态环境保护法概述,第一节 生态

17、环境概述定义:影响环境生态系统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种类: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前者包含大气、水、森林、草原;后者包含城市,乡村、生活居住区、人文遗址等生态环境问题:黄河断流、沙尘暴肆虐、植被锐减、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1976年法国自然保护法我国有关自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渔业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矿产资源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水土保持法有关人文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风景名胜区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文物保护法地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第三节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概念:自然资源法律法规

18、规定的,关于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等权属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何者承担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 自然资源所有权,所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种权能可以所有权属于同一主体,也可以与所有权相分离。(一)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类别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自然资源个人所有权,(二)自然资源所有权的要素 1.自然资源所有权的主体 我国自然资源的主体是国家和集体。国家:宪法、水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野生动植物法规定集体:宪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个人,拥有个别资源的所有权。,2.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客体 是指所有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各类自然资源。3.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内容占有使用收

19、益处分,(三)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取得、变更和消灭 1.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取得 所有权人获取自然资源的凭借。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 法定取得、强制取得、事实取得 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的取得 法定取得、事实取得 自然资源个人所有权的取得 开发行为、事实取得,2.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变更 广义:主体、客体、内容的变更 狭义:所有权主体的变更 自然资源变更的原因:因强制征收或者征用而变更自然资源主体所有权主体的合并或分立而变更因对换或调换而变更,3.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消灭 概念:指自然资源所有权因某种法律事实或某种自然原因而不复存在。自然资源的主体失去资格而消灭 自然资源所有权客体灭失而消灭自然原因:洪水泛滥、

20、海水侵蚀、河流改道等人为原因:过度开发利用而使得某些自然资源彻底消失,二.自然资源的使用权 概念:指单位和个人依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取得相应收益的权利。使用权的特征:自然资源使用权主体较为广泛自然资源使用权人的使用权客体受到的限制较少自然资源使用权内容受到所有权和环境保护及生态规律的制约,而非无限制的使用,(一)自然资源使用权的类别,按照所有权的归属:国家自然资源使用权集体自然资源使用权按照自然资源的类别不同:土地资源使用权水资源使用权矿产资源使用权森林资源使用权草原及野生动植物使用权 按照使用权取得是否要支付代价: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权自然资源无偿使用权 按照对自然资源使用权限的规定不同:

21、有期限的自然资源使用权无期限的自然资源使用权,(二)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变更和消灭,1.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 确认取得:所有权主体向国家机关申请登记,经该行政机关登记造册并核发使用权证。受让取得:通过买卖、交换、赠与等方式取得承包经营取得:指承包人依法或者直接依据承包合同对国家或者集体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并取得收益开发利用取得:主体依法开发利用某种自然资源,从而取得该类自然资源使用权的过程。,第四节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概念: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缴纳一定的费用,才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背景和意义经济的发展使得自然资源日益稀缺 1 自然资源的价值伴随储存量减少而增大

22、。2 赋存量越少,价值越高法律是实现自然资源价值的手段,有偿使用制度意义 1 有利于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 2 有利于为开发新的自然资源筹集资金,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3 有利于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依据和形式,(一)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依据 各单行法规:土地管理法水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 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资源税暂行条例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渔业资源增值保护费征收使用办法,(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自然资源税 国家对在我国境内从事资源开发利用的单位或个人,就其资源生产和开发条件的差异而征

23、收的一种税。自然资源费 对各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收费的一个统称。区别 1 征收主体不同;一个是税务机关,一个资源主管部门。2 用途不一样:资源税全部上交国库,而资源费以部门分可用于该机关的支出。,三.自然资源税,1.资源税的纳税人 开采矿产的个人和单位 2.资源税的纳税范围 仅限于开采的矿产品和生产盐 3.资源税的计征 应纳税额=课税数量税额 4.资源税的征税机关和纳税期限 由税务主管机关决定,四.自然资源费,自然资源费的分类:1.自然资源使用费 单位和个人在开发、利用、收益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向法定机关或部门缴纳的一定费用 2.自然资源补偿费 单位和个人开发自然资源时对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缴纳一定的费用用于更新和恢复自然资源 3.自然资源管理费 开发、享有自然资源的单位向法定机关缴纳的维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费用 4.有关自然资源的惩罚性收费 单位或个人违反规定所承受的经济制裁性质的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