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管理.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8728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医疗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基层医疗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基层医疗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基层医疗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基层医疗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医疗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医疗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管理.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层医疗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管理,一、儿童常规免疫监测工作,(一)、按照预防接种规范要求,为辖区内儿童定期提供预防接种服务。接种人员具有执业证书和预防接种培训上岗证。对适龄儿童进行预检并做好登记,告知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按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为儿童进行规范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一类)卡介苗、乙肝疫苗、口服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钩体疫苗、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常用第二类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注射用脊灰疫苗、狂犬病疫苗、7价/23价肺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3,免疫程序的含义广义:是指需要接种疫

2、苗和种类,以及先后秩序与要求;狭义:是指某种疫苗的初次免疫月(年)龄、针次间隔和加强免疫的时间等。一般所讲的免疫程序,通常是指广义上的免疫程序,包括儿童常规免疫程序成人和特殊人群、特殊地区需要接种疫苗的免疫程序,4,制定免疫程序的原则实效性和可行性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应以最合适的初始免疫年龄,最少的接种次数,最合理的针次间隔时间,使其充分发挥疫苗应有的免疫效果,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目的易于实施,易于接受,5,免疫程序的内容免疫起始月龄接种剂量接种次数接种间隔接种途径加强免疫联合免疫,6,免疫起始月龄 考虑两个因素产生理想免疫应答的最小月龄受疾病侵袭的最小月龄最佳:有发病危险性而对疫苗能产生

3、充分免疫应答能力的最低月龄,7,接种剂量 过大,超过机体免疫反应承受能力,免疫麻痹或抑制,加重反应过低,抗原量不足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应答,即不会产生免疫反应,就不会产生有保护水平的特异性抗体,造成免疫失败。仅产生IgM,不产生IgG,8,接种次数 灭活疫苗接种一次仅仅起到动员机体产生抗体的作用,抗体水平低,也不持久,而接种二或三次可以获得高水平抗体和牢固的免疫活疫苗一般接种一次即可产生比较理想的免疫应答,9,接种间隔 2次或以上接种要有一定间隔时间,间隔长短影响免疫效果长间隔比短间隔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好,特别是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因此,中断的免疫程序不需要重新开始接种或是增加接种的剂次但过长会推

4、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增加疾病暴露的机会应间隔适当间隔过短,超前的一次(包括起始提前)不应作为程序中的一次,应认为无效接种,10,接种途径 接种途径与免疫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采取与自然感染相同的途径是最佳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是预防接种最常用的途径,接种疫苗后能引起较强的体液免疫皮内注射用于卡介苗接种口服减毒活疫苗通过肠道感染,产生IgG同时,也产生肠道分泌型抗体sIgA,sIgA不但限制病毒的初始感染,也参与清除绝大多数病毒,11,加强免疫 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很少能维持终生随时间推移抗体逐渐衰退,少数人可能转阴。适当时间再接种一次,可刺激产生回忆性免疫应答,并维持较高的免疫水平次

5、数和时间,需综合分析免疫持久性、人群免疫状况和针对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等因素而定,并根据情况变化作适当调整,12,联合免疫 不同疫苗的同时接种时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不同疫苗相互之间是否会干扰免疫应答是否会增加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每次最多只能接种2种注射疫苗和一种口服疫苗,注射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不同疫苗混合在1支注射器中接种,13,同时接种同时接种是根据免疫活性细胞的生理特性,1个T淋巴细胞有很多不同抗原的“受体”,可以同时处理多种不同的抗原,不存在抗原之间的互相干扰问题2种注射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如不间隔4周接种可以产生干扰现象,先接种的活疫苗会干扰随后接种的活疫苗;另外也会产生生物学干

6、扰,即先接种活疫苗进入机体后先复制,会干扰随后进入机体的活疫苗的复制,故需要间隔开输入,14,2种灭活疫苗或1种灭活疫苗与1种减毒活疫苗的同时接种可以在同一天在不同部位接种也可以在不同时间在不同部位接种2种减毒活疫苗1种注射疫苗与1种口服疫苗可以在同一天或不同时间接种2种不同注射的减毒活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如未同时接种,则应间隔4周以上免疫球蛋白一般不能和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使用免疫球蛋白后至少需间隔4周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减毒活疫苗2周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15,16,实施扩大免疫后儿童常规免疫疫苗,17,实施扩大免疫后儿童常规免疫疫苗,如程序有调整,按卫生部公布的最新免疫程序执行

7、,各类疫苗的接种要求:1、乙肝疫苗共接种3剂次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接种程序0、1、6月龄起始于出生24小时内注射第一剂第一剂与第二剂间隔28天第二剂与第三剂间隔60天第一剂与第三剂间隔6个月所有剂次必须在12月龄完成,执毛笔式持注射器与皮肤呈90角刺入皮内进针长度约2/3 进针后回抽无血方可接种,2、卡介苗共接种1剂次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注射起始月龄0必须在12月龄完成,平执式持注射器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注射完毕,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3、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共接种4剂次口服第一剂起始月龄2个月第二剂起始月龄3个月第三剂起始月龄4个月第二剂与第一剂间隔28天第三剂与

8、第二剂间隔28天第一至三剂接种必须在12月龄完成第四剂起始年龄4岁,在5岁完成,一人一匙一消毒,看服下肚,不服不走,吐了 再补,用消毒的药匙将脊灰疫苗送入儿童口中,用凉开水送服月龄小的儿童,可将糖丸疫苗放在消毒的小药袋中,用手碾碎后,放入药匙内,加少许凉开水溶解成糊状服用,或将糖丸疫苗溶于5ml凉开水中,使其完全溶化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使用指导意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发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使用指导意见的通知(中疾控疫发2009403号)接种OPV禁忌证者,特别是免疫缺陷者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可以优先考虑使用IPV。

9、IPV接种4剂次,儿童出生后2、3、4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每剂次0.5mL已接种过OPV但未完成全程免疫的儿童,原则上不推荐使用IPV。如部分使用IPV,建议第1、2剂次优先使用IPV;其余剂次用OPV,并按OPV的免疫程序完成全程免疫。,4、含麻疹成份疫苗包括麻疹、麻风、麻腮风、麻腮疫苗共接种2剂次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起始月龄8个月,必须在12月龄完成第二剂起始月龄18月龄,在24月龄完成及时接种:两剂次在起始月龄的1月完成,平执式持注射器与皮肤呈3040角刺入皮内进针长度约1/22/3 进针后回抽无血方可接种,5、百白破疫苗共接种4剂次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第一剂起始月

10、龄3个月第二剂起始月龄4个月第三剂起始月龄5个月第二剂与第一剂间隔28天第三剂与第二剂间隔28天第一至三剂次接种必须在12月龄完成第四剂起始月龄18月龄,在24月龄完成,6、白破疫苗共接种1剂次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接种起始年龄6岁,在7岁完成。,7、乙脑减毒活疫苗共接种2剂次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第一剂起始月龄8个月,12月龄完成第二剂起始年龄2岁,3岁完成序贯接种:前两剂接种灭活疫苗,如第三剂按照程序接种减毒活疫苗,并按照程序完成,则判断全程合格。首剂接种减毒活疫苗,2-6岁按照程序接种两剂灭活疫苗,则判断全程合格。,8、流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共接种2剂次,A+C流脑疫苗共接种

11、2剂次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A群流脑疫苗第一剂起始月龄6个月第二剂与第一剂间隔时间3月第一、二剂次在18月龄完成A+C群流脑疫苗第一剂起始年龄3岁,在4岁完成A+C群流脑疫苗第二剂起始年龄6岁,在7岁完成A+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一剂与第二剂A群流脑多糖疫苗间隔时间1年 A+C群流脑多糖疫苗两剂间隔时间3年,9、甲肝减毒疫苗共接种1剂次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起始月龄18月龄,在24月龄完成序贯接种首剂接种灭活疫苗,第二剂按照程序接种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记录所接种疫苗的时间、部位、途径、疫苗批号、厂家及接种者姓名等,记录要齐全使用儿童接种信息系

12、统管理的单位,需将儿童接种相关资料录入信息系统,并将数据上传和备份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承担预防接种的专职或兼职人员须具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证,且须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二)规范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疫苗账目清楚,贮存温度符合要求,使用自毁型注射器接种疫苗。疫苗分种类、分批号进行账目登记,进出数量、日期、批号、有效期、厂家、价格、规格、剂型、批准文号、批签发合格证明编号或合格证明、购销单位等基本信息登记清晰齐全,苗账相符。疫苗和注射器的领取或分发原则:遵循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有效期先出的原则。,疫苗存储符合

13、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每月定期清理库存疫苗,日清月结,及时清理过期、破损疫苗并办好报废手续冰箱内储存的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留有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冰箱门内不宜放置疫苗。冰衬冰箱贮存疫苗时,不可将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距冰箱底部15cm内的地方,以免冻结。,冷藏包存放疫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放在底层,卡介苗放中层(有醒目标记),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放上层,不能紧靠冰排,防止冻结。,温度要求: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风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

14、C群流脑多糖疫苗、甲肝疫苗、钩体疫苗、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在28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脊灰减毒活疫苗在-20以下避光保存和运输。其他疫苗和疫苗稀释液的储存和运输温度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使用说明的规定执行。,使用自毁式注射器开展预防接种,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后的注射器放入安全盒或回收桶中,严格执行回收销毁制度,并作好销毁记录(销毁时间、数量、规格、销毁方式、回收单位、经手人等),(三)一类疫苗免费接种率达100%,各单苗常规接种率达90%以上,麻疹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每月汇总上报一类和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并录入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国家平台)对漏种儿童开展查漏补种

15、工作,各单苗接种率达90%以上,麻疹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报告接种率可信度分析,以上报的常规预防接种报表中的应种人数和实种人数计算报告接种率;以“人口构成情况年报表”中出生人口数为估计应种数,以接种率监测系统报告的实种数为接种人数计算估算接种率;值估算接种率报告接种率,当0.05时判为可信,当0.050.15判为可疑,当0.15时判为不可信。,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工作,(一)发现AEFI及时进行登记并于48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AEFI及时报告率达90%以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

16、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AEFI的分类,不良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AEFI的分类,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接种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17、、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偶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应。,44,报告范围,24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5天内:如发热(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15天内: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

18、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45,报告范围,6周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3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程序,48小时:非严重AEFI,48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CDC报告,(二)发现死亡、残疾、群体性AEFI等重大AEFI时,在2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2小时:

19、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AEFI登记表,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CDC报告,(三)及时规范处置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协助县级疾控机构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工作。一般反应处置由接种单位进行,做好处置记录调查工作主要由县CDC进行,乡级工作人员协助其收集相关资料,处置原则,一般反应:全身反应:(1)受种者发热在37.5以下时,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它疾病。(2)受种者发热超过37.5,或37.5以下并伴有其它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局部反

20、应:(1)红肿和硬结直径小于15mm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2)红肿和硬结直径在15-30mm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3)红肿和硬结直径大于30mm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4)接种卡介苗出现的局部红肿,不能热敷。,异常反应:依照江西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给予受种者补偿。疫苗质量事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处理。接种事故: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规定处理。偶合症:做好受种者家长或监护人的解释工作,取得理解。心因性反应:做好受种者的心理疏导。,三、门诊建设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一)接种门诊达到预防

21、接种单位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建设要求根据省卫计委关于开展全省预防接种门诊星级评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单位,按照星级评定标准开展自评,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至少达到合格门诊要求”,评定结果报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预防接种星级门诊评定标准内容包括硬件设施、人员配备、接种服务、接种管理、健康教育和工作业绩等6项,具体内容详见江西省预防接种门诊星级评定标准(2014年版)。预防接种门诊星级评定采用量化评分法,总分值为100分,附加工作业绩2分,依据江西省预防接种门诊星级评定标准(2014年版)的评定结果,按照总分值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预防接种合格门诊、三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四星级预防接种门诊、五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四个档次。,预防接种合格门诊:评定总分值在6074分;三星级预防接种门诊:评定总分值在7584分;四星级预防接种门诊:评定总分值在8594分;五星级预防接种门诊:评定总分值大于或等于95分。,(二)加强免疫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配备专用电脑、存折式打印机,连通互联网,定期及时上传和备份接种数据。配备连接互联网的电脑、打印机等信息化设备,网络保持通畅,10天内接种数据上传和备份率达90%以上实行接种证打印制度,使用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平台上报疫苗计划、人口资料、常规免疫接种率报表和冷链设备信息等,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