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与性状的关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2012山东)5.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吟占全部碱 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过程至少需要3x105个鸟嘌吟脱氧核苷酸B.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C. 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 49D. 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噬菌体的DNA含有10000个碱基,A=T=2000,G=C=3000。在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DNA 进行半保留复制,100个子代噬菌体含有100个DNA,相当于新合成了 9
2、9个DNA,至少需要的鸟嘌吟(G) 脱氧核苷酸是99x3000=297000,A错;含有32P的噬菌体共有2个,只含有31P的噬菌体共有98个,其比 例为1:49, C对;由于DNA上有非基因序列,基因中有非编码序列,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DNA发 生突变并不意味着性状发生改变,D错。【试题点评】本题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及基因的突变等,主要考查学 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2012四川)30.( 20分)回答下列I、II小题。II.(13分)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 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
3、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 代谢过程,据图分析回答问题:菊枝SS 对费尴一 * a 一*丙崩酸 COi+HjO乳(1) 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在代谢过程中可通过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也可通过形成五碳糖进而合 作为DNA复制的原料。(2) 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与正常细胞相比,过程在 癌细胞中明显增强的有 (填编号),代谢途径发生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能 够,从而有利于癌细胞的增殖。(3) 细胞在致癌因子的影响下,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而被激活,进而调控的合成来改变代谢途径。若要研制药物来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过程 (填编
4、号)不宜选为作用位点。【答案】II. (1)载体蛋白 氨基转换 脱氧核苷酸(2)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为合成DNA和蛋白质等重要物质提供原料(3) 原癌酶 【解析】II. (1)因为图中A能在细胞膜上协助葡萄糖进入细胞膜,所以可以推断其应该是载体蛋白;在代谢的过程,氨基酸向其他氨基酸转换必须通过转氨基作用;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即其合成 原料。(2)癌细胞也有线粒体的存在,所以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而癌细胞的代谢比较旺盛,需要 大量的大分子物质合成材料,所以相比正常细胞,癌细胞内会加强。(3)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原癌基因的结构改变,
5、会导致大量酶合 成,而使得细胞代谢失控。抑制机体内的癌细胞代谢,不应该对正常细胞的代谢造成大的影响,图中代谢 过程是所有正常细胞都有可能大量进行的,所以不宜作为作用点。【试题点评】本题以癌细胞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细胞癌变,细胞呼吸,细胞膜功能,构成细胞的物质, 基因的作用等基础知识,试题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对高中知识的全面把握,综合性强,在学习中要让学 生重视基础知识的把握。(2012上海)26 .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 / 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 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耳。耳的自 交后代中,与基因型
6、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A. 1/64 B. 6/64C. 15/64 D. 20/64【答案】B【解析】由题可知粒色最深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 (6显),颜色最浅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 (0 显),此外,小麦粒色还存在5显、4显、3显、2显、1显等情况。AABBCC与aabbcc杂交得到F1(AaBbCc), F1 自交后代中与 Aabbcc (1 显)表现相同的有 Aabbcc(1/2x1/4x1/4)、aaBbcc(1/4x1/2x1/4)、 aabbCc(1/4x1/4x1/2),合计 6/64。【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涉及到三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情况
7、下子代基因型、表现型 及对应概率的计算,难度不大。(2012广东)6.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 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 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答案】D【解析】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替代酵母菌的染色体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重组酵母菌 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等变异,A正确;重组酵母菌的性状受其遗传物质的控制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B 正确;重组酵母菌的遗传信息和自然状态下的酵母菌有所不同,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C
8、正确;重 组酵母菌只是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不能改变酵母菌的进化方向,生物的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环境条件) 决定。【试题点评】本题情景比较新颖,以人工拼接的方法产生酵母菌染色体结构变异为背景,考查生物的 变异、生物表现型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生物进化的实质等内容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难度中 等。(2012江苏)10.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丫染色体【答案】B【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盲基因
9、,A错误;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性 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不同的细胞里面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并不针对某一条染色 体,C错;X和Y为同源染色体,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 D错。【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知识。涉及性染色体的概念、作用和其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等。属 于理解层次。(2012江苏)1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B. 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C.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耳的基因型D. 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10、【答案】D【解析】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另外基因之间有互作现象,A错;当完全显 性时,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性状相同,B错;测交既可检测F1的基因型,也可检测F1在产生配子时,成对 的遗传因子是否分离,从而形成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C错;如果没有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雌雄各两种 基因型的配子就无法得到比例相同的四种结合方式,也就得不到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内容涉及对一些基本遗传概念和孟德尔杂交 实验过程的理解。属于遗传学中比较基础的部分。(2012安徽)4.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
11、 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 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A、1/9 B、1/16 C、4/81 D、1/8【答案】B【解析】因感病植株rr在开花前死亡,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所以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1/2, R的 基因频率为3/4, r的基因频率为1/4,则随机交配后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1/4x1/4=1/16。【试题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遗传平衡定律的理解与应用。难度不大,生物遗传是安徽高考的重点, 尤其是遗传规律和基因频率的结合。(2012 北京)30. (16 分)蛆合编号I.n
12、IIIIV:VVI交配组合 xEOxE XH *. 口OXH产仔次数617466子代小鼠脱毛920291100总数(只)有毛122711001340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 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注:纯合脱毛* 纯合脱毛占,。纯合有毛早,口纯合有毛占,。杂合早,杂合占(1) 己知1、11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 III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 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 定律。(3) RB的繁殖结果
13、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 影响的结果。(4) 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 条件是。(5) 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填选 项前的符号)。a.由GGA变为AGAb.由CGA变为GGAc.由AGA变为UGAd.由CGA变为UGA(6) 研究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 。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 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 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 的原因。【答案】(16分)(1) 常(2)
14、一对等位孟德尔分离(3) 环境因素(4) 自发/自然突变 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5) d(6) 提前终止代谢速率产仔率低【解析】(1) 脱毛、有毛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因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 111中产生性状分离,且比例接近1:3,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分离定律(3) RB中脱毛纯合个体雌雄交配,后代都为脱毛小鼠,若是由于环境,后代应该会出现有毛小鼠。(4) 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为自发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题中已经提示“小种群”,只有基因突 变频率足够高,该小种群中才能同时出现几只表现突变性状的个体。(5) 模版链G变为A,在mRNA相应的密码子中应该是C变为U。(6) 题干说明“蛋白质
15、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的蛋白质”,说明蛋白质翻译提前中断了。 甲状腺激素受体功能下降,则甲状腺激素失去作用,导致小鼠细胞新陈代谢下降,从而使得皮毛脱落;小 鼠代谢率降低,会导致其健康状况不太正常,产仔率低。【试题点评】本题以图表形式考查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变异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 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图表分析能力,难度一般。(2011重庆)31. (16分)拟南芥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某突变体可用于验证相关 的基因的功能。野生型拟南芥的种皮为深褐色(TT),某突变体的种皮为黄色(tt),下图是 利用该突变体验证油菜种皮颜色基因(T )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nBl
16、切后的基因和质粒农杆菌拟南芥突变体转基因拟南芥(1)与拟南芥t基因的mRNA相比,若油菜T基因的mRNA中UGA变为AGA,其末端序n列成为“一AGCGCGACCAGACUCUAA”,则“比t多编码 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GA、UAA为终止密码子)。(2)图中应为。若不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则原因 是.若的种皮颜色为,则说明油菜 基因与拟南芥T基因的功能相同。(3)假设该油菜Tn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中一个t基因,则中进行减数 分裂的细胞在联会时的基因型为;同时,的叶片卷曲(叶片正常对叶片卷曲为显性, 且与种皮性状独立遗传),用它与种皮深褐色、叶片正常的双杂合体拟
17、南芥杂交,其后代中 所占比例最小的个体表现型为;取的茎尖培养成16颗植株,其性状通常 (填“不变”或“改变”)。(4) 所得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 (填是或者不是)同一个物种。答案:本题以一个陌生的基因工程材料考查相关知识,包括基因的功能、遗传规律、基因 工程操作步骤以及生物进化的物种鉴定。对题干信息的获取、理解以及对陌生材料的快速适 应将是考生的最大障碍。(1)Ta基因的mRNA末端序列为“-AGCGCGACCAGACUCUAA”,它是t 基因的mRNA的UGA变成了 AGA,所以t基因的mRNA的末端序列应为“-AGCGCGACCUGA”。所 以Ta基因比t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就多AG
18、A和CUC对应的2个氨基酸。(2)目的基因与运 载体(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质粒上有抗生素kan抗性基因,导入了质粒或重组质粒的 农杆菌都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拟南芥T基因控制其种皮深褐色。(3)转基因 拟南芥体细胞基因型为Tat,减数分裂细胞联会是已完成DNA复制,所以此时细胞中相应基因 组成为TaTatt;假设控制拟南芥叶片形状的基因为B、b,U TatbbXTtBb3/8深褐色正常、 3/8深褐色卷曲、1/8黄色正常、1/8黄色卷曲;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技术,其特点是 保持亲本的一切性状。(4)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之间没有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31. (16 分
19、)岩;组康粒童组脚A分子)熠缱质粒未时避榻色“黄色正旃、黄色卷曲不变(2011新课标卷)32. (8分)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如A、a ; B、b ; 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 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 4个纯合白花品系, 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甲孑乙乙丙乙.丁fifeFi红色Fi红色白色F2红色81 :白色175F2红色27 :白色37甲孑丙甲 丁丙丁白色Fi红色Fi /色白色F2红色81 :白色1西F2白色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1) 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
20、哪些遗传定律?(2) 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32.【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4对 本实验中乙X丙和甲乂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 81/(81+175)=81/256=(3/4)4,依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的 比例是(3/4)n,可判断这两对杂交组合涉及4对等位基因 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进 一步判断乙X丙和甲乂丁两个杂交组合中的4对等位基因相同【解析】本题考查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由各组杂交组合的后代的性 状及比例看出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即
21、遵循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 题十中个体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至少含有一个先行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百花。本实验中 乙X丙和甲乂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 281/(81+175)=81/256=(3/4)4,依据自由组合的计算规律,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 时,匚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是(3/4)n,可判断这两对杂交组合涉及4对等位基因,综合杂交组 合的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各对组合的结果,确定乙X丙和甲乂丁两个杂交组合中的蛾对等 位基因相同。(2011北京)4.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 的是A. 胰岛素基因的两条
22、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B. 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C. 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D.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2011天津)5. 土壤农杆菌能将自身Ti的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诱发 植物形成肿瘤。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它 们的表达与否能影响相应植物激素的含量,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升高时,诱发肿瘤生芽B. 清除肿瘤中的土壤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与分化C. 图中肿瘤组织可在不含细胞
23、分裂与生长的培养基中生长D.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肿瘤组织生长与分化 (2010山东)1.下列实例与基因的作用无关的是A. 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B. 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C. 过量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癌D. 细菌感染导致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B (浆)细胞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的作用与具体事例的综合分析 (2010上海秋季)(七)分析有关基因表达的资料,回答问题。(9分) 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右图。45. 基因18中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则该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46. 图所示细胞中功能最为近似的是细胞A. 1 与 6B.
24、2 与 5C.2 与 3D.4 与 547. 判断图中细胞功能近似程度的依据是。(2010广东)5.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 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2009年广东理基)45.钱永健先生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2008年诺贝 尔奖。在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 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由此可知A. 该生物的基因型是杂合的B. 该生物与水母
25、有很近的亲缘关系C.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得到了表达(2009年浙江)31. (18分)正常小鼠体内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胱硫醚Y一裂解酶(G酶),体液中的HS主要由G酶催化产生。为了研究G酶的功能,需要选育基因型为B-B- 2的小鼠。通过将小鼠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去除,培育出了一只基因型为B+B-的雄性小鼠(B+ 表示具有B基因,B-表示去除了 B基因,B+和B-不是显隐性关系),请回答:(3)右图表示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浆中G酶浓 度和HS浓度的关系。B-B-个体的血浆中没 2有G酶而仍有少量HS产生,这是因为。通过比较B+B+和B+B-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2与HS浓度之间的关系,
26、可得出的结论是。2答案(3)血浆中的HS不仅仅由G酶催化产生2基因可通过控制G酶的合成来控制H S浓度2【解析】本题考查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有关知识。(3)右图表示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浆中G酶浓 度和HS浓度的关系。B-B-个体的血浆中没有G 2酶而仍有少量HS产生,这是因为血浆中的HS不仅仅由G酶催化生成。通过比较B+B+和B+B- 22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与HS浓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基因可通过控制G酶的合成 2来控制HS浓度。2(2008山东)8.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 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 生长素与花的发育
27、有关B. 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C. 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 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 P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此题综合性较强,综合考察必修二中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及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必修 三中植物激素部分,中等难度试题。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拟南芥,出现类P基因突 变体的性状,可推测出要么是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A),要么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之有 关(B),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C)。而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故特定的 因素不可能诱发特定的基因突变,故D选项错误。(2008山东)26. (19分)番茄(2n=24)的正常植株(A)对矮生植株(a)为显性,红果(B)
28、 对黄果(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1) 现有基因型AaBB与aaBb的番茄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 种,基因 型的植株自交产生的矮生黄果植株比例最高,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2)在早AAX占aa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 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可能是。(3)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株高的A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因转 录的mRNA,发现X的第二个密码子中第二碱基由C变为U,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碱基前多 了一个U。与正常植株相比,突变体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原 因:。(4)转
29、基因技术可以使某基因在植物体内过量表达,也可以抑制某基因表达。假设A基 因通过控制赤霉素的合成来控制番茄的株高,请完成如下实验设计,已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实验设计:(借助转基因技术,但不要求转基因的具体步骤)a. 分别测定正常与矮生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b. c. 。 支持上述假设的预期结果:。 若假设成立,据此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式:。答案:(1) 4 aaBb矮生红果:矮生黄果二3 : 1(2) 13或11正常或矮生(3) Y Y突变体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比X突变体可能更多(或:X突变体的蛋白 质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Y突变体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从第一个氢基酸后都改 变)。(4)
30、答案一:b. 通过转基因技术,一是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达,二是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过量表 达。c. 测定两个实验组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答案二:b. 通过转基因技术,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达,测定其赤霉素含量和株高。c. 通过转基因技术,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过量表达,测定其赤霉素含量和株高。(答案二中b和c次序不做要求) 与对照比较,正常植株在A基因表达被抑制后,赤霉素含量降低,株高降低;与对照 比较,A基因在矮生植株中过量表达后,该植株赤霉素含量增加,株高增加。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途径,进而控制生物性状。(2008广东)10.正常双亲产下一头矮生雄性牛犊,以下解释不可能的是A.雄
31、犊营养不良B.雄犊携带了 X染色体C.发生了基因突变。.双亲都是矮生基因的携带者答案:B(2008 天津)31、(16 分)莠去津是一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它是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之一。莠去津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阻断光反应中的电子传递过程,影响NADP+形成进而影响在 中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最终抑制杂草生长。从使用莠去津农田中,选到了能遗传的耐莠去津杂草,将它与敏感型植株杂交, 结果见下表:杂交亲后代中耐药型植株比例(%)后代中敏感型植株比例(%)耐药型早X敏感型占100敏感型早X耐药型占100由表推断,控制该耐药性状的基因位于。莠去津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莠
32、去津的 细菌(目的菌)。已知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无氮培养液+过量锈去津上清液制备 土壤浸出液无透明带菌落ABC有透明带菌落适宜条件下,振荡培养适当时间固体培养基培养据图回答: 由于莠去津的 作用,在长期使用莠去津的土壤中可能含有目的菌。 下图是AC瓶中三类细菌的最大密度柱形图,由图推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的目的是;甲类细菌密度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从A瓶中应选择细菌生长处于 期的菌液加入到B瓶中,培养效果会更好。最大密度甲类细菌乙类细菌丙类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无透明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有透明 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答案:31、(16
33、 分)NADPH叶绿体基质细胞质中自然选择 初步选择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并提高其密度 培养 液中缺少甲类细菌可利用的氮源或(和)有氧条件抑制了甲类细菌的生长对数氮气 莠去津(2007上海)27.将人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10分钟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则上清液中K+含量最高的离心管内盛有A.10%氯化钠溶液B. 0.9%氯化钠溶液C. 20%蔗糖溶液D.蒸馏水【答案】D。【解析】人体内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 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由于渗透作用大量吸水,细胞破裂,细胞内容 物被释放进入溶液中,经离心后可在上清液中得到较多的K+。10%氯化钠溶液和20%蔗糖溶液 使细胞失水皱缩,0.9%的生理盐水则维持细胞原来的正常生活状态。资料说明:“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整理。由于人力有限,错误在所难免,请老师 们在使用时多留个心眼。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题干或答案有疑问,请查阅当年高考题的图 片版。高考题图片版地址链接:.en/s/blog 684f97280102e6p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