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阳明病变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阳明病变证.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一 发黄证,(一)湿热发黄证,1 茵陈蒿汤证 原文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裏,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236)茵陳蒿湯方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擘)大黃二兩(去皮)上三味,以水一鬥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260)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農者,身必發黃。(199),讨论(1)阳明热越不能发黄 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 阳明发黄乃湿热相合而致
2、,若热能外越,湿能下泄,则不能发黄。,(2)湿热发黄证治证: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热郁于 里,不得外泄而熏蒸于上 小便不利湿不下泄 渴引水浆热盛灼津,饮不解渴 身必发黄(如橘子色)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或谓脾色外露 腹微满湿热郁阻,腑气不利(大便或秘 或溏而不爽)心中懊憹郁热扰心 还可见目黄、尿黄黄疸的特征,机:湿热熏蒸(热重于湿),腑气不利。治:清热利湿退黄。方:茵陈蒿汤茵陈清热利湿,疏肝利胆,退黄。栀子清热除烦,利三焦而通水道。大黄除郁热,推陈致新。煎服法:先煮茵陈,后纳二味。药效: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2 栀子柏皮汤证 原文 傷寒身黃,發熱,梔子
3、檗皮湯主之。(261)梔子檗皮湯方肥梔子十五個(擘)甘草一兩(炙)黃檗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讨论(10)证治:证:身黄 发热 当有心烦懊憹,口渴、舌红苔黄等机:湿热郁蒸,热重于湿。治:清热利湿退黄。,方:栀子柏皮汤栀子清热泻火除烦,通三焦利水道黄柏清热燥湿甘草甘缓和中 加茵陈疗效更好。,3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原文 傷寒瘀熱在裏,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262)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方麻黃二兩(去節)連軺二兩(連翹根是)杏仁四十個(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棗十二枚(擘)生梓白皮一升(切)生薑二兩(切)甘草二兩(炙)上八味,以潦水一鬥,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諸藥,
4、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讨论(1)证治证:身必黄瘀热在里,当见黄疸的 其他表现 当有发热恶寒,无汗身痒等以方测证机:表邪未解,湿热内郁。治:解表散邪,清热利湿以退黄。,方: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杏仁、生姜辛温宣发,解表 散邪连轺、赤小豆、生梓白皮清热除湿 退黄炙草、大枣甘平和中煎服法:用潦水煎药;先煮麻黄;分三次服,半日服尽。,(2)使用注意事项 可再加茵陈;连轺常以连翘代;梓白皮可用桑白皮代。表证一罢,则麻黄、生姜等辛温药即可去掉。(3)用于湿疹等皮肤病,急性肾炎等由湿热在表引起的水肿。,4 小柴胡汤证(见备考原文)原文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
5、不通,鼻幹,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231)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著,不治。(232),讨论(1)证治证:脉弦、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不得汗、小便难、耳前后肿、时时哕热郁少阳,枢机不利,三焦阻滞,经脉不通,湿邪内停 脉浮大、短气、腹都满、鼻干、潮热热郁 阳明,气机壅滞 嗜卧湿困阳气 身目悉黄热与湿合,机:热郁阳明少阳,枢机不利,三焦阻滞,湿热互结,胆胃不和。治:和解少阳,疏利枢机,宣通三焦,清热 祛湿,和胃降逆。方:小柴胡汤。可加茵陈。,(2)麻黄汤证 脉但浮邪在太阳(以脉代证)
6、无余证已无黄疸及少阳、阳明见证(3)危重证 不尿气化不利 腹满腑气不通 哕胃气衰败已属“关格”,相当于肾功能衰竭,故不治。,(二)寒湿发黄 原文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癉。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195)傷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裏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也,於寒濕中求之。(259),讨论 1 原文分析脉证:脉迟(无力)脾胃虚寒 食难用饱脾虚湿滞 饱则微烦水谷不化,郁于中焦 头眩清阳不升脾虚湿阻 腹满浊阴不降小便必难湿不下行,病机:寒湿在里不解(脾虚不运,寒湿郁 滞)欲作谷疸。治法:于寒湿中求之(温中散寒除湿)治禁:不可下。误下则不仅
7、腹满如故,还可 促使病情恶化。,(三)火劫发黄证 原文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發黃。(200),讨论1 原文分析病因:阳明病,被火以火治热,热盛伤津,熏 灼肝胆证候:额上微汗出津伤汗源不足,热不得越小便不利津伤化源不足,湿不下泄必发黄热邪内迫血分,熏灼肝胆治法:清热凉血,生津利胆退黄。方药:可用犀角散(千金方犀角、黄连、升 麻、栀子、茵陈)之类。,二 血热证,(一)衄血证 原文 脈浮發熱,口幹鼻燥,能食者則衄。(227),讨论 1 原文分析脉浮,发热热在气分口干鼻燥热邪循经上扰能食胃热盛 热盛于经,不得外越,波及血分,伤及阳络则衄。,原文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
8、衄。(202),讨论 1 原文分析阳明病当烦渴引饮热在气分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热入营血,营 阴上潮此必衄血热妄行,损伤阳络,还可 见其他出血证 2 衄血的治疗 轻证可用银翘散去荆芥、豆豉、薄荷,加生地、丹皮、赤芍、白茅根等;重证可用玉女煎、化斑汤之类。,(二)下血证 原文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216),讨论 1 原文分析证:下血谵语热不在气分而在血分,血热扰心 但头汗出血热熏蒸于上治: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效果:濈然汗出则愈。,2 热入血室与阳明腑实证的比较热入血室:谵语下血,伴胸胁或少腹急 结、或硬痛等阳明腑实:谵语潮热,
9、伴腹胀满疼痛,大便不通等。3 太阳病篇有热入血室三条(见少阳病篇),均与妇女经水有关,乃热邪乘虚而入;本条则为阳明之热深入血室,可互参。,(三)蓄血证 原文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當湯下之。(237),讨论 1 原文分析成因:阳明邪热与宿有瘀血相结。主证:喜忘血热瘀阻,心神不明 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阳 明蓄血的特征治法:攻逐瘀血。方药:抵当汤。,2 与太阳蓄血的关系 太阳蓄血如狂、发狂,因其急;阳明蓄血则喜忘,因其缓。但却都与心神有关。太阳蓄血伴有少腹急结或硬满疼痛,应互参。3 临床意义(1)对于顽固性健忘,历用补
10、法无效,可从瘀论治。(2)对于消化道出血的便黑,单纯止血无效者,可参入化瘀之品。,原文 病人無表裏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善饑,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257),讨论1原文分析(1)原有脉证无表里证无恶寒发热头痛等表 证,无腹满谵语潮热等阳明证 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然无表证,可下 则为里热)浮为热盛,数亦 为热 也可有不大便,(2)下后的表现及治法(浮已去)而脉数不解气 分已解,血分热不除六七日不大便且能食易饥 血瘀热结,非腑实 宜抵当汤当可见蓄血之少腹急结或硬 满痛疼,喜忘等,2 当结合(237)“其人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来诊断阳明瘀血证。3 本条言“发热七八日”,证之临床,多为持续性低热,此为瘀血发热之特征。,原文 若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便膿血也。(258),讨论 1 原文分析 脉数不解,而下不止热得下行,灼伤阴络便脓血 2 治疗可用白头翁汤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