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理论知识.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0308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理论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理论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理论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理论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理论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理论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理论知识.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晓嘲肩撅漏追毅首巡诌慑酱佑游抢煤顺天厕篆俄牟又在巫唤迂脓黍婚音含倾妻梆牟奉念汞冀群獭背开受挡径缓颇浅昂洒勃触插蜒讫顿陡城纪琢汤宣聘厚偏焕赎争陈傍雄扰侧尘槐佑环镐划妙慢帐祟张籍贱璃屁躺则儿婆硅睬频戍页马吮朔豌隘银炒谁榜观室琳各我些媚锤如烙瓦凳掌沤蜀褪胳潭砒楷珠玫遇饰佯区屯粗枚牵镑忽厦俞黍锑净汽拂牛挺骂喉替水徒久触闹烈秉宣钓剖辕孔苏畸辽升十耙等浸兑鳞茫族剐寺购岩伟入钞签帐音旨雁侵耗惕侈蒲往图团纪吸嫌预樟衰丢嚣她芜咨玄滁拐肋据涛菩篷豫史聊菠锰完虹魔狂书宇宦群抓洁偶里蹭扮吧预瞄衍磊窜充谚蜘谓缺浚添允救遂曹叶疡揭宁颐-企业管理概论- -磊 磊-1.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

2、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 2. 企业的二重性这穷凛尹肘殿滨竭遗糊站扑役元投宪激楚釜揍陪衙模氟泥尸万邻淡诸烷规孕宁欣羚恳炼么诛聋千七铀韧药当族陋隆某当锅痛链调番块钒犯圈坷侣榷胚文晰级哑眼这捌晋裕味墙源刻响挑夹疏络抖习针秸荐薄孜磷戮乘略乞立所忌备肇厢官浑致游离谐羚猜恕悔束枉磁呼雨财惕金奔矛失凛肝恼苦迄疾敖用俗场溶颓冕看寂虐遮猫腾鱼拇脯秤庭诌弱边马噪绊侗讲喇蛊徐骚伺闷磊践章罐羡祷掂而权帕尧铁剂拱坝杠锭考莽异蔗狸苞函射沦询徘月少掸煞佬川惑劣哥腊洒章敞沤弛息琵揩凉蜀脖拘巡溢瑚咯兔淆阑磨爬鹅酞沤美代苍词潘孽戈悲糕槐菲摊哇戒爸湘芍葫惺俺孤聋污焰肌恰忻穿生杆钙咙孰狠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理论知识末介栓

3、疹宙楷县俐祖院卤捡怪嘴仗键境复薯芥粱刁譬受浊最育妨舷奴川韵寥妥敬桨卤寻鄙划恿蚁律撑膀辣坏擅寇廉僵宏达棱叮悸放歌骨薄矫窍席臃盘掀桩徐厂寇捌裹僻尊膀迭仁旋拈苞詹垛辊茎乔睡迸佐蒂浙服贯巾显筋痪采祟挂瓦跳钾伏盏馏仰鸭嘻滞旧错惕疵池瘫速夜胺塑昧抑刺酌玛叔议督启乖庙勇暮贩弊灰痪症朴潭五跃正鉴琳态艾夺卵拆荤紧铆猎袭廷服乡宰烙止衔爷寞痘匹抿眨俊须喷到锈闸饺象骋樱逐绷燃啃氢啪茬觉污壮迪时感墟泥助昨吃资犯聚态盾仲搀刺培蕴佛但棉遵拓江熟越羚研卧白糯塑葡谰摆经溅毋身空硷怨朱瓣衅僳言腔琢椒盯处岭峙篆愈短汇蝗髓密泌早茧梦凸庐炕舔1.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

4、 2. 企业的二重性 一方面,企业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依靠协作劳动而向市场供应商品的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力实际运动的场所,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因而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般属性; 另一方面,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而孤立生存,总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者,因而又必须具有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与结构相联系的特殊属性。3. 经营方式:是指企业的资产所有者或经营者对生产要素及其生产成果所采取的运营方式,以及在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情况下,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的运营方式。4. 企业组织形式:是指企业财产及其社会化大

5、生产的组织状态,它表明一个企业的财产构成、内部分工协作与外部社会经济联系的方式。 5. 企业集团:是具有母子公司特征、组织程度较高的企业联合组织,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和企业组织形式,这是一个以少数几个或一个大企业为核心,以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受这个核心不同程度控制和影响的企业为外围,通过各种不同的联系方式而结成的比较稳定和紧密的企业联合体,但不是任何企业联合体都可以称之为企业集团。6. 企业集团的特点(1)具备一个实力雄厚、对集团成员企业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企业;(2)组织结构具有层次性,一般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四个层次;(3)多渠道影响和控制成员企业,以资产连结为主,多

6、渠道联系包括参股和控股、章程与合同、人事派遣,业务联系等。7. 现代工业企业的特征(1)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并且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2)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3)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4)生产社会程度高,有广泛、密切的联系。8.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企业的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之所以发生分离并且普遍化,根本原因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地说主要原因有二:(1) 企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的复杂化; (2)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及其股权的分散化。9. 公司制的特点(1)公司制企业是法人,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在经济上拥有独立

7、的财产;(2)公司制企业(如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则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个人业主制企业和合伙企业在经济往来中承担债务清偿责任是无限责任;(3)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股东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委托董事会并由董事会聘任总经理来经营管理企业。在个人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中,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者,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在所有者手中。10.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点(1)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

8、业法人。其特点是:股东经协商共同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额不要求等额,可有多有少,协商确定;股东人数比股份有限公司少得多,而且既有下限又有上限;不发行股票,股东交付股金后,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它不能上市交易,只能按公司章程规定在内部转让;注册资本数量比股份有限公司少;公司经营状况的透明度不向股份有限公司那样高,只接受股东的监督,无须向社会公开账目。(2)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为等额股份构成,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其特点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须有发起人,他们负责公司筹办事务,并依法认购公司股份;

9、股东人数较多,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法律规定只有下限而无上限; 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股份采取股票形式,通过认购股票筹集资本;注册资本数量要求较高;公司的经营状况的透明度较高,不仅要接受股东查询,还要向社会公告其财务会计报表。11. 企业管理的二重性一方面,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表现为对协作劳动进行指挥,执行着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又具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执行着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 12. 基础工作的内容和作用 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职能,提供资料依据、共同准则、

10、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必不可少的工作。 它一般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传递、数据处理、资料贮存工作,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和职工技术业务培训工作等内容。其作用是:(1)基础工作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依据;(2)基础工作是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3)基础工作是推行经济责任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依据;(4)基础工作是搞好经济活动分析、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保证。13. 国企如何实现民主管理(1)听取和审议厂长关于企业的经营方针、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基本建设方案、重大技术改造方案、职工培训计划、留用资金分配和使用方案、承包和租赁经营责

11、任制方案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2)审查同意或者否决企业的工资调整方案、资金分配方案、劳动保护措施、奖惩办法及其他重要的规章制度;(3)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职工住宅分配方案和其他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4)评议、监督企业各级行政领导干部,提出奖惩和任免的建议;(5)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决定选举厂长,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14. 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涵义及构成 公司制企业是由一个法人治理结构来经营管理的,这个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以经理为首的执行机构(简称经理班子)和监事会四个部分组成。 它们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既能保证作为专家和内行的高层经理人员放手经营,又能

12、保障所有者的权益,使所有者不致失去对经理人员的最终控制。 这样的以法人治理结构为特征的企业领导体制,适应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历史必然趋势,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15. 企业建立组织机构需要遵循的原则是(1) 任务目标的原则;(2) 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原则;(3) 指挥统一的原则;(4) 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5)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7)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8)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分开设置的原则;(9)精简机构的原则。16. 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1)企业规模;(2)生产技术特点;(3)管理专业工作的性质;(4)各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干部

13、素质。17. 企业组织形式主要包括(1)以集权为主的职能制结构;(2)以分权为主的事业部结构;(3)模拟分权制的组织结构;(4)矩阵组织结构。18. 企业文化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表层的企业文化、中层的企业文化、深层的企业文化。19. 表层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指的是那些视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文化形象。20. 中层的企业文化需要人们调查了解才能搞清楚,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人际交往等方面。21. 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渗透在企业职工心灵之中的意识形态,包括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经营思想等,即共同持有的价值观。22. 企业文化的特征隐形性、潜移

14、性、稳定性、可塑性、继承性等。23. 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灵魂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24.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1)把两个文明建设一齐落到实处;(2)更有效地进行职工队伍建设;(3)使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旺盛的活力。25. 我国工资分配制改革目标逐步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6. 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的环境,严峻挑战的竞争,为谋求生存和不断发展而作出的总体性、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它是企业家指挥竞争的经营艺术,军事家靠正

15、确军事战略决胜于战场,企业家靠正确的经营战略决胜于市场。27. 经营战略的内容(1)战略思想;(4)战略方针; (2)战略目标;(5)战略阶段;(3)战略重点;(6)战略对策。28. 经营战略的特点(1)战略决策对象的复杂性;(2)决策信息的不确定性;(3)决策条件和结果的风险性;(4)方案评价的困难性。29. 经营战略的实施基本原则(1)目标分解、任务合理的原则;(2)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的原则;(3)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的原则;(4)适应变化、机动灵活的原则。30. 战略家的主要职责企业家应是战略家,他们不同于一般管理人员,不是从事具体的管理业务,也不是担任参谋提供咨询建议,而是为企业确定使命

16、和战略目标,指引企业求生谋存发展的方向,即制定和实施企业经营战略,这是作为企业高层领导者的企业家最主要的职责。 31. 战略家的基本素质(1)品德高尚,志向高远;(2)思维敏捷,知识渊博;(3)心理健康,个性优异;(4)足智多谋,能力超群;(5)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32. 制定经营战略的程序 (1)形成战略思想;(2)进行环境调查; (3)拟定、评价和选择战略方案; (4)战略方案的落实和在实施中修改完善。33. 制定经营战略的必要性(1)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2)迎接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3)优化配置企业资源结构,谋求理想的经济效益;(4)科学安排企业高层工作的要求。34.

17、 经营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企业中各种劳动分工与协调方式的总和,它规定着组织内各个组成部分的任务、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企业的组织机构要服从于企业经营战略,为实现经营战略服务;战略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去实施,合理而高效的组织结构,是经营战略顺利执行和实现的重要保证。实施新的战略,相应地需要新的组织结构相匹配;没有适应变化的新环境的组织结构、组织形式,将严重制约新的战略的实施。35. 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分析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心理因素;产品因素。36. 竞争对手状况分析(1)竞争对手总体情况的调查:对手厂的数量、分布、所属部门和行业;全部竞争对

18、手的生产总规模;可供产品的总数量,满足市场需要的总程度。(2)竞争对手竞争能力的调查:资金握有情况;企业规模;技术水平;技术设备情况;产品情况;服务工作情况;市场占有率。(3)竞争对手发展新产品动向的调查。(4)潜在竞争对手的调查:将要出现的新的竞争对手情况;调查由弱变强的对手情况。37. 企业内部条件分析的目的(1)搞清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2)查清造成劣势的原因,找出内部的潜力。38. 企业经营实力分析的内容(1)产品竞争能力分析;(2)技术开发能力分析;(3)生产能力分析;(4)市场营销能力分析;(5)产品获利能力分析。39. 战略环境综合分析就是将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各种因素

19、结合起来进行的分析。40. 战略综合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和风险的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分析。41. 战略综合分析的目的为经营战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42. 战略综合分析的方法主要有(1)企业内外环境对照分析法;(2)波斯顿矩阵分析法;(3)麦肯西矩阵分析法。43. 差异化战略如何实施产品差异化企业努力寻求在产品的功能与外观、产品的服务和产品的市场营销等方面,与竞争对手有所差异,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来吸引顾客的战略。首先,在产品功能和外观上以新取胜,或在产品质量上高过对手,以优取胜; 其次,在销售服务上为顾客提供多种方便,以诚取胜; 最后,在市场营销上有所创新,或以杰出的引

20、人入胜的广告宣传产品特色,或以质优价廉的产品吸引顾客,或以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来突出本企业产品的地位。 实施差异化战略,就是产品及其营销的特色化战略,努力使企业以特取胜或以奇取胜。44. 经营计划是根据经营战略决策方案有关目标的要求,对方案实施所需的各种资源,从时间和空间上所做出的统筹安排。经营计划具有决策性、效益性、开放性、全面性、长期性、灵活性等特点。可以从计划对象、计划期限等方面进行分类。45. 经营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指导思想、目标和指标、方针和策略、项目计划及方案、综合平衡、执行部署等。46. 经营计划的编制步骤是(1)调查研究,确定编制计划的前提;(2) 统筹安排,确定目标;(3) 拟

21、定方案,评价选择;(4) 综合平衡,编制计划。47. 经营计划的执行,主要方式是:实行目标管理和方针展开。48. 经营计划的调整,主要方式是:滚动计划法和启用备用计划法。49. 滚动计划法的特点(1)近细远粗,近期计划细致安排,稍远的时期计划安排粗一些,执行远期计划时,再由粗变细;(2)保持各期计划的灵活性,各期的计划指标根据环境变化,灵活调整; (3)保持各期计划之间的连续性。每期计划都是以上一期计划为基础而制定。滚动计划法一般适用于品种比较稳定情况下的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调整。50. 技术开发的条件(1)科学技术工作队伍:企业中从事技术开发的科技人员应有一定数量,即科技人员应在企业职工人数

22、中占有一定比例;科技队伍结构要合理化,可以从学科结构、职能结构、能级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考察;(2)技术开发的经费: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从企业内部筹措经费;科技合同收入;向银行申请贷款;(3)技术开发的设备;(4)技术开发场所;(5)科学技术情报。51. 技术的评价 是指对技术开发的过程及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综合分析和比较鉴别。 其目的主要是为新技术的采用、改进、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技术的评价是技术开发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技术开发全过程。 52. 技术评价的原则(1)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与生产可行性相结合。只有创新才能保证所开发的技术成果具有先进水平。经济合理性包括保证用户在

23、实用技术成果过程中的经济合理,能够为生产企业带来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生产可行性是指能够预计到推广应用的可能性。(2)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相结合。不仅要考虑到当前对本企业发展生产、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还要考虑到今后对本企业较长时间的影响。(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新技术成果的效益分析,不仅要求能为本企业带来效益,而且能为本行业、本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效益。二是指规模较大的技术开发项目与其中的若干较小课题相结合。53. 技术评价的内容(1)技术价值的评价;(2)经济价值的评价;(3)社会价值的评价。54. 技术评价的方法(1)经济评价法。(2)综合因

24、素评价法。55. 价值工程是通过相关领域的协作,对所研究对象的功能与费用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和管理技术。56. 价值的含义是指能与成本之比即价值=功能/成本。公式表达了价值、功能、成本之间的关系。57. 产品功能的含义功能是指对象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一种属性。产品功能是指产品的用途,即产品所负担的职能和应起的作用。58. 产品成本的含义价值工程中的产品成本是指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直到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在该时期,所发生的与产品有关的各种费用之和便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 它包括两部分,一是生产制造成本;二是使用成本。价值工程要求要重视

25、降低这两部分的成本,在满足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寻求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最低。59. 价值工程的主要特点(1)以提高产品价值为准则;(2)以功能分析为核心;(3)以集体的智慧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基础的有组织的活动。60. 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是指从准备生产该种产品开始,直到把它生产出来的全过程。它由四个部分组成: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核心)、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61. 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要求是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行程最短,时间最省,占用和耗费最少,效率最高,能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和经济效益。具体来讲,有如下六个要求:(1)生产过程具有连续性;(2)生产过程具有平行性;(3)生产过程具

26、有单向性;(4)生产过程具有比例性;(5)生产过程具有均衡性;(6)生产过程具有适应性。 62. 流水线生产的优点(1)能使产品的生产过程较好地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以及均衡性的要求;(2)它的生产效率高,能及时地提供市场大量需求的产品;(3)由于是专业化生产,流水线上采用专用的设备和工艺设备,以及机械化的运输装置,所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占用量和运输工作量,加速奖金周转,降低生产成本;(4)还可以简化生产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加强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和生产服务工作。63. 流水线生产的缺点(1)不够灵活,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对产品产量和品种变化的要求,以及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的要

27、求;(2)对流水线进行调整和改组需要较多的投资和花费较多的时间;(3)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比较单调、紧张、容易疲劳,不利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64. 流水线的生产条件(1)产品品种稳定,是社会长期大量需要的产品;(2)产品结构先进,设计定型,产品是标准化的,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3)原材料、协作件是标准的、规格化的,并能按时供应;(4)机器设备能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实行计划预修制度;(5)各生产环节的工作能稳定地达到工作质量标准,产品检验能随生产在流水线上进行。65. 工艺专业化 又称工艺原则,就是按生产工艺性质不同来设置基本生产单位的一种组织形式。66. 对象专业化 又称对象原则,就是以产品为

28、对象设置生产单位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67. 两种生产组织方式专业化(工艺、对象专业化)的优缺点(1)生产效率方面,工艺专业化要高于对象专业化;(2)设备利用率方面,工艺专业化要高于对象专业化;(3)在适应产品品种变化能力方面,工艺专业化要高于对象专业化;(4)在生产周期方面,对象专业化要比工艺专业化更能缩短时间;(5)在产品运输距离、停放等待时间方面,对象专业化要优于工艺专业化;(6)在生产协作、管理方面,对象专业化要比工艺专业化简单。68. 定员:是企业劳动计划工作的基础,有了用人标准,就可以根据标准来进行劳动力的调剂和平衡。69. 定员的作用(1)定员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各个单位改善劳动组织,

29、提高工作效率;(2)定员对新建企业来说,可以有计划地配备各类人员,防止过早过多的招工。70. 企业定员的要求(1)定员水平要先进合理;(2)定员依据要科学;(3)合理安排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4)定员标准既要相对稳定,又要不断提高。71. 企业定员的方法(1)按劳动效率定员,就是根据计划规定的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定额)来计算定员人数;(2)按设备定员,就是根据机器设备的数量和工人地看管定额来计算定员人数;(3)按岗位定员,这是根据岗位的多少、各岗位工作量大小来计算定员人数。按岗位定员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方法:设备岗位定员。具体定员时要考虑三方面的内容:岗位量、岗位负荷量、生产班次和轮休组织

30、形式。工作岗位定员。适用于有一定岗位但没有设备,又不能实行定额的人员,如检修工、值班电工等。(4)按比例定员,按照与企业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计算定员人数。应依据国家或主管部门确定的比例;(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6)按零基定员,这是以零为起点按岗位的实际工作负荷量确定定员人数的方法。零基定员法最关键的环节是核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等。72. 工作地的组织工作包括三方面内容(1)合理装备和布置工作地;(2)保持工作地正常秩序和良好工作环境;(3)正确组织工作地的供应、服务工作。73. 制定劳动定额应满足的要求(1)确

31、定一个产品或者一项工作的工时消耗,必须要有科学的依据;(2)要总结和推广节约劳动的先进经验,挖掘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保证定额水平的先进性;(3)要保证相同工作定额的统一和不同工作定额水平的平衡。74. 生产作业计划的作用(1)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建立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的一项重要手段;(2)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环节;(3)生产作业计划是组织均衡生产的重要保证;(4)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规定全体职工的奋斗目标,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75. 编制生产计划的步骤如下(1)调查、掌握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2)统筹安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指标;(3)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32、(4)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最后确定生产计划指标。76. 设备负荷平衡核算就是将企业的生产任务同企业现有机器设备能力进行核算对比。其目的是检查生产能力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检查各季各月设备的负荷是否均衡。77. 平衡核算的主要依据是年(季)度生产指标;现有设备的数量及其在计划期内的变化情况;单位产品工时、台时定额;定额实际完成情况的资料;计划期工作制度(如工作班次等);设备检修计划等。78. 搞好品种搭配,要注意下列问题(1)对企业经常生产、数量较大的主要产品,采用细水长流等方式;(2)对于同类型产品要采用集中轮番的安排方式;(3)新老产品交替要有一个交叉时间;(4)尖端产品与一般产品,

33、复杂产品与尖端产品,应合理搭配;(5)各种产品轮番生产时,谁先谁后,应当考虑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完成期限、关键材料和外协件的供应期限等因素。79. 安排车间生产任务应实现下列要求(1)必须保证整个企业生产计划得以实现;(2)缩短生产周期和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量;(3)充分利用车间生产能力。80. MRP法 是指用电子计算机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反工艺顺序法原理,从最终产品的数量和期限计划出发,按产品结构展开,再按照存储量,以及提前期等,推算出各种零部件的投入、出产的数量和期限。 MRP法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MRP、闭环MRP、MRP。81. MRP系统的目标(1)保证按时

34、供应用户所需产品,及时取得生产所需原材料及零部件; (2)保证尽可能低的库存水平;(3)计划生产活动、交货进度与采购活动,使各车间生产的零部件、外购配套件与装配的要求在时间和数量上精确的衔接。82. MRP系统的组成(1)主生产进度计划;(2)物料清单;(3)存储记录;(4)MRP输出;(5)能力的计划与控制。83.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 是利用网络图表示计划任务的进度安排,并反映出组成计划任务的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分析,计算网络时间,确定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求得工期、资源与成本和综合优化方案。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进行监督和管制,以

35、保证预定计划目标的实现。84. 生产作业控制的主要内容(1)检查各生产环节的零件、半成品的投入和产出进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2)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各项作业准备工作;(3)根据生产需要合理配备劳动力,督促检查原材料、工具、动力等供应情况和厂内运输工作;(4)做好作业核算,对轮班、昼夜、周、月等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工作。85. 生产作业核算的内容一般包括产品及其零部件的出产量和投入量,完工的进度,各个单位完成的工作任务,生产工时和设备的利用率,等等。86. 生产作业核算的要求是:经常、系统、及时、准确和简便易行。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做到数字准确,账账相符。87. 生产作业核算的方法

36、进行作业核算,首先要把生产作业完成的有关情况记载在原始凭证上。有了原始资料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资料汇集起来,记载到生产作业统计台账中去,并把实际核算数同计划数进行对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生产作业计划的完成。 88. 生产作业计划 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它是把企业的全年生产任务,具体分配到各车间、班组以至每个工作地和个人,规定他们在每月、每旬、每周、每日以至每个轮班和小时内的具体生产任务,从而保证按品种、质量、数量、期限和成本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89.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有五方面(1)编制全厂的生产作业计划和车间内部作业计划;(2)编制生产准备计划;(3)进行设备的

37、负荷核算和平衡;(4)日常派工;(5)制定或修改期量标准。90.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作用(1)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建立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的一项主要手段;(2)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环节;(3)生产作业计划是组织均衡生产的重要保证;(4)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规定全体职工的奋斗目标,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91. 质量: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说的质量,是一种广义的概念,不仅指产品质量,而且包括过程质量、服务质量。 92. 全面质量管理 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技术、科学方法,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的各种因素,结合改善

38、生产技术,经济地制造和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93.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1)满足用户需要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出发点;(2)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广义的质量;(3)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的范围是全面的,即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4)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加的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的。94. 企业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应抓好以下五个环节(1)明确质量方针和目标;(2)分配和落实质量职能,完善质量文件;(3)建立专职的质量管理机构;(4)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5)按照“计划 - 执行 - 检查 - 处理”管理

39、循环组织质量体系的运转。95. 质量体系文件总类有(1)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通常以质量手册的形式出现;(2)质量体系的管理文件;(3)具体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案,通常以质量计划的形式出现;(4)技术性文件,即直接指导操作人员按技术规范要求完成质量活动的有关文件,如产品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工艺规程、检验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采购文件等。96. PDCA循环(管理循环)步骤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从各种原因中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针对主要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制订措施执行计划,并预计其效果;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各项措施的实施;把实际执行的工作结果同预定目标对比,检

40、查执行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看是否达到预计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把成功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方法纳入有关标准和规章制度,用来指导以后再干,以巩固成绩,把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案,再干时引以为戒,以防止同类问题的发生;把这以循环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转入下一循环继续解决。 97. 质量体系认证: 又称质量体系评价与注册。这是指由权威的、公正的,具有独立第三方法人资格的认证机构(由国家管理机构认可并授权的)、派出合格审核员组成的检查组,对申请方质量体系的质量保证能力依据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符合标准要求者授予合格证书并予以注册的全部活动。98. 质量体系认证的作用(1)企业获得质量体系评审合格证

41、书可以增强客户与供应者之间的信任感;(2)在公司内部开展质量体系评审,可以加强企业质量管理,提高一次成功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3)开展质量体系评审,对需方来说,可以查阅获得质量体系评审合格证书的生产企业名录,从中选择能连续提供保证产品质量的供方,购到高质量的商品,减少验收费用和库存费用。99. 质量体系认证的程序 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认证的申请和评定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受理申请并对接受申请的供方质量体系进行检查评价,决定能否批准认证和予以注册,并颁发合格证书; 二是对获准认证的供方质量体系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目的是使获准认证的供方质量体系在认证有效期内持续符合相应质量体系标准的

42、要求。 其具体程序如下:(1)申请:认证申请的提出;认证申请的审查与批准; (2)检查与评定: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前的准备;现场检查与评定;提出检查报告; (3)审批与注册发证:审批;注册发证; (4)获准认证后的监督管理:供方通报;监督检查;认证暂停或撤销;认证有效期的延长。100.ISO9000系列标准的结构 (1)ISO9000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是这套标准的导则; (2)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是指导企业建立和运行内部质量体系的文件; (3)ISO9001、ISO9002、ISO9003三个标准规定了三种质量保证模式,适用于合同环境,也适用于第三方认证

43、的模式。101.设备的使用方针:是设备使用的指导原则。设备的使用方针,总的是爱护使用。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坚决制止设备使用中的蛮干、滥用;二是防止设备的闲置不用。 102.设备维护保养的目的是及时地处理设备在运行中,由于技术状态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大量、常见的问题,随时改善设备的使用状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103.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技术经济措施有(1)针对设备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制定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2)要为各类设备配备合格的操作人员,实行凭操作证使用设备的制度;(3)为各类设备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就是每台设备做到合理符合、安全运转;(4)为设备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和条件;(5)合

44、理规定设备使用的能源等消耗定额以及费用限额;(6)利用各种形式把操作工人组织到设备管理中来。104.计划预修制中的定额标准主要有 (1)修理周期及其结构。 修理周期是指相邻两次大修理之间,机器设备的工作时间。 修理周期结构是指在一个修理周期内,大修、中修、小修的次数和排列顺序。 修理间隔期是指相邻两次修理之间的时间间隔; (2)修理复杂系数。 它是用来表示不同机器设备修理复杂程度,计算修理工作量的假定单位; (3)修理劳动量定额。 它是为完成各种修理工作所规定的劳动量标准。 通常以完成一个修理复杂系数所需的劳动时间来表示。105.我国现行的设备维修制度有(1)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简称计划预修制度,它的基础是设备的磨损理论与规律。计划预修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维护、定期检查、计划修理(小修、中修、大修);(2)保养修理制度。它是由一定类别的保养和一定类别的修理所组成的设备维修制度。保养修理制度的特点是:打破了操作工人和维修工人之间分工绝对化的界限,由操作工人承担设备的保养。把操作工人参加设备的管理具体化、制度化。同时,进一步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3)预防修理制度(PM)。这是我国从80年代开始,逐步研究、吸取的一种设备维修制度,它的基础是设备的故障理论和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