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104639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作者:杜树泉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第IO期(北京邮电大学后勤处,北京100876)摘要高校后勤工作关乎师生的切身利益,是学校教学、科研与师生生活的基础,也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和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社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高校逐渐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后勤建设中,为全校师生、职工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后勤服务。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作用,并指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关键词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0.036中图分类号G647.4文

2、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02高校后勤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后勤管理人员通过组织可实施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协调管理活动,对高校后勤物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利用,为全校师生、职工人员提供完善的物质基础,为学校开展优质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有力保障。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指的是在后勤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以提升后勤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现阶段,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学校高度重视,积极抓住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先进的后勤管理观念,不断提升后勤部门信息化建设水平,使其为全校师生、职工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1高校后勤信

3、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作用首先,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能大大提升后勤工作效率。对于分散在不同校区的后勤部门来说,高校后勤实现信息化后,后勤管理文件、资料能通过网络实现共享,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节省了后勤工作人员的精力与时间,使后勤管理更加快捷、方便。其次,实现后勤公共资源的整合共享与高效配置。高校后勤实现信息化后,各种设备的实用情况、人员的详细信息及后勤财务情况等,都能通过信息化系统明显地显现,使后勤物资财务信息更加清晰化、透明化,便于后勤工作人员进行高效的资源配置与整合共享,从而充分发挥后勤物资的最大利用价值,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消耗。最后,大大提高信息数据统计的精确度。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勤部门可

4、以更加快捷地完成后勤统计工作,且能有效保障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通过使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对各种繁杂的信息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并自动生成规范统一的报表,弥补了传统手工统计效率慢、易出错的缺陷。2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虽然许多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但从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某些学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2.1 高校对后勤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在高校后勤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员与后勤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信息化建设的结果。尤其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者的意识,直接决定着在后勤信息化建设中投入资金与精力的多少,

5、进而影响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落实。然而,分析当前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发现后勤管理者与工作人员对后勤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后勤服务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没有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与配套的流程制度,导致后勤信息化建设难度较大。此外,还有部分管理者简单地将后勤信息化建设看作是建立后勤网站,以浏览后勤相关信息、发布通知公告、传输文件资料等,并未意识到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师生。2.2 后勤信息化建设形式化严重目前,部分高校后勤部门虽然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也比较重视计算机系统、硬件设施的配置,但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化管理却存在形式化问题。如部分高校后勤部门建设了专门

6、的后勤网站,表面上看起来内容较为丰富,仔细观察却发现网站上只有基本的后勤部门介绍、后勤水电管理通知等,而对师生最关心的饮食服务、水电缴费及物资报修服务却很少涉及,缺乏实际的使用价值。2.3 后勤信息化建设应用标准与规范不完善当前,大多数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虽然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配套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项信息化管理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进行指导,导致信息化管理随意性较强,且存在各种漏洞。如高校后勤信息的统计采集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导致数据形式不一,难以统一处理;又如校本部与分校区的后勤部门使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同,导致无法有效实现业务数据之间的流通共享,严重影响了后勤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

7、效性。2.4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当前,部分高校的后勤工作人员信息化技能不足,不能兼顾后勤管理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部分员工不能熟练运用信息系统完成工作,大部分工作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完成。由于高校缺乏复合型的后勤管理人员,导致信息化建设开展的效果不佳。3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路径3.1 树立先进的后勤信息化建设观念高校后勤部门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传统管理方式与现代信息化管理的冲突,如何转变传统的后勤管理观念,在后勤管理中引入新技术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尝试的过程。学校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改革时,首先要树立先进的后勤信息化建设观念。如清华大学后勤部门早在2005年就树立了信

8、息化管理观念,并成立了专门的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组,从学校后勤管理现状出发,认真进行后勤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设集服务、管理、监督、宣传、评价于一体的“清华大学后勤综合服务平台高校在推进后勤信息化建设时,也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积极利用信息化及时统一调配后勤资源与文件数据,为后期后勤业务的高效办理提供有力支持,为全校师生提供高效、规范、便捷的“一站式”服务。高校后勤信息化是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围绕师生提高服务的一种工具。因此,后勤工作人员要始终以“师生为中心”,树立“服务至上”的观念,从上至下地将信息化管理服务理念传达至每一位员工,使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信息化素

9、养,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提供更高效、更有价值的服务。3.2 结合学校后勤实际情况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由于每个高校之间的办学规模、办学理念等存在差异,高校后勤服务也各有自己的特点,一些信息化系统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因此,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后勤管理特点,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方案,而不是盲目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校在建设信息化系统时,需要从全局出发,既要考虑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实用性、可靠性,又要考虑其安全性与先进性。在建设后勤网站时,要明白后勤网站是师生、员工了解、寻求后勤服务的重要入口,学校后期网站要涵盖所有后勤服务功能,将食、住、行、水、电等各项相关服务都纳入后勤网

10、站中,要包含后勤管理信息查询、网上报修、服务监督、意见反馈等功能,最终形成“一站式服务”体系。以浙江树人大学后勤信息化建设为例,后勤系统功能包含住宿费缴纳管理、宿舍分配管理、宿舍门禁管理等,同时实现与学生学籍系统、财务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对接,后勤管理人员可通过管理系统查询宿舍内所有学生的学籍信息、照片等,也能直接查询学生的住宿费缴纳情况。3.3 建立健全后勤信息化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每一环节,都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这样才能真正将信息化建设落实到每一层面上。首先,制定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要根据学校后勤服务的实际业务流程及工作

11、标准来对后勤工作进行规范化细分。在日常后勤工作中做到权责分明,定人、定岗、定责,同时也要强化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避免制度成为形式化口号。其次,高校后勤部门在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时,要考虑制度的系统配套性,在内容及形式上保持各工作环节规程、办法、条例的一致性,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配套的制度体系。最后,为了不断提升高校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后勤部门要建立一套实用的、系统的、科学的后勤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进行科学考察、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改进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3.4 强化后勤信息化建设队伍专业能力高校后勤信息化所需要的人员,主要包含

12、以下四种:一是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人员,要求其能熟练掌握后勤管理系统开发语言,同时熟悉后勤部门相关业务流程;二是管理信息系统维护人员,要求其能熟练维修计算机和网络设施,熟悉搭建服务器、掌握常用网管工具软件;三是管理信息软件的使用人员,要求其能熟练运用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操作技能;四是具有信息化建设经验的管理者,要求其既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又具备丰富的后勤管理经验。一方面,后勤部门应重视后勤员工专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建立,定期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学习活动,促进管理人员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与技术能力,逐步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与职业能力。同时,加强与其他学校后勤之间的交流学习,

13、定期和其他高校组织员工去校外参加专业的管理软件培训学习,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员工的能力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信息技术培训。另外,后勤部门也要制定相关管理奖惩制度,促使员工平时主动学习,以满足岗位需要。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种信息管理系统不断上线,当前多数高校信息化服务管理开始向移动端发展。早在2015年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科学报告厅举行的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经验报告会上,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武海就强调了移动互联网对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的革命性影响,指出移动互联网通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移动后勤将是高校后勤现代化工作方式的体

14、现。总的来说,移动信息化服务平台(APP、微信端)为高校信息化服务管理开拓了一种新的模式,是校园未来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平台。高效后勤部门人员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树立移动互联网思维、创新性思维、人本化思维、精细化思维、简约化思维、透明化思维、物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实现管理系统PC端与移动端的整合,为管理人员、教职工、学生提供便捷的移动信息化服务。4结语就目前来看,信息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面临的挑战也较为巨大,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后勤部门及时转变传统管理观念,不断提升后勤员工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更为优质、高效和稳定的信

15、息化后勤服务,从而使校园信息服务更全面,满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主要参考文献I庄孝彦.广州地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李敏,王海亮.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叫.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ZL).3郝志如,张方译.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4(3).4钟永权.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3(22).5史明,王琳.探究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建设现状与对策UL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3(18).6弓永华.加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途径J.经济师,2015(1).7胡伟晨.提高高校后勤信息化程度,推进和谐高校建设J教育观察月刊,2016(12).弓永华.加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途径J.经济师,20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