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财政收入概述.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1597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55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财政收入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第7章财政收入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第7章财政收入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第7章财政收入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第7章财政收入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财政收入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财政收入概述.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7章 财政收入概述,2,7.1.财政收入的形式7.2.税收的基本概念7.3.税收原则,3,引言,财政收入 指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从私人部门那里取得的一切收入。税收 行政收入公债公共企业收入国有财产收入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4,7.1.财政收入的形式,1.1 财政收入的各种形式1.2 财政收入体系,5,1.1 财政收入的各种形式,税收公债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国有财产收入 公共企业收入 行政收入使用费,6,国有财产收入指的是政府凭借其所拥有的财产而取得的租金、利息或变卖价款等收入。国有不动产 一种是作为公共用途的资产,如道路、机场等公共基础设施、政府机关用房、图书馆、博物馆等,一般

2、不以获取财政收入为目的;另一种是可以取得财政收入的国有财产。土地、森林、矿产、水利资源等的使用、出租、出售等获得的收入。国有动产有形动产:债券、股票、基金、资金等无形动产: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7,公共企业收入指的是政府从那些以法人资格经营的企业所取得的收入。竞争性公共企业和私人企业处于同等的自由竞争地位 垄断性公共企业由政府控制该部门的生产和流通,其目的除了取得财政收入外,也可能是为了达到某些社会经济和政治目的。国有财产收入与公共企业收入的区别 国有财产收入一般无需要经常性经营管理。公关企业收入全靠经营管理。,8,行政收入指政府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所取得的收入。规费:政府部门为居民或企业提

3、供某种特定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工商执照费、商标注册费、户口证件费、结婚证书费、商品检验费、护照费特别课征:政府部门为新增公共设施或改良旧有公共设施,根据公众受益大小而按比例课征的收入,目的是为补充工程费用的全部或一部分。特许金:政府部门赋予个人或企业某种行为或营业活动的特别权利而收取的一定金额。如开始娱乐场所。罚没收入:政府部门按规定依法处理的罚款和没收品收入,以及依法处理追加的赃款和赃物变价收入。,9,使用费(user charge)指政府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所提供的特定公共设施或服务的使用者收取的费用。政府收取使用费有助于增进政府所提供的公共设施或服务的使用效率在多数情况下,

4、政府收费的产品或服务往往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如教育、公共保健、文化设施等。政府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拥挤问题,在此情况下,收取使用费是实现效率原则的必然要求。,10,1.2 财政收入体系,强制性收入基于国民的个人负担能力,作为强制履行的义务,向国民取得的收入,主要以税收为代表。对等性收入基于政府对国民各人个别给予的利益,按照对等自愿原则,作为利益的报酬,向国民取得的收入,主要以国有财产收入为代表。半强制性收入介于强制性收入和对等性收入之间,仍然以一定的政府活动为前提,因此具有半强制的性质,主要以规费和使用费为代表。,11,图11-1 财政收入体系,12,7.2.税收的基本概念,2

5、.1 税收的含义与特征 2.2 税制要素,13,2.1 税收的含义与特征,税收的含义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事先规定的标准,对私人部门强制课征所取得的收入。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和最基本的形式。税收的特征强制性 固定性 无偿性,14,强制性 指的是税收是政府以法令的形式强制课征的,因而构成纳税人的应尽义务。固定性指的是政府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税基、税率等税制要素,征纳双方必须按税法的规定征税和缴税。,15,无偿性从表面上看,政府在课税之后,既无须向纳税人付出任何报酬,也不需要直接偿还给纳税人。在市场经济中,税收事实上是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一种交换关系。也即,政府承担着提

6、供公共产品的义务,从而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私人部门享有消费公共产品的权利,因而负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可见,在现代财政理论中,将无偿性视为税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不恰当的。,16,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的形式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与公债收入的不同:公债一般采用自愿认购的形式,不具有强制性;公债不是固定的征收,而是政府根据需要确定发行的数量;从形式上说,政府举借公债,到期必须还本付息。而税收既无须偿还,也不需付出任何报酬。,17,2.2 税制要素,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指的是一国政府课征税收时所依据的各种法律、法规的总称。税制的三个基本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18,纳税人也称课税主体,

7、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款的缴纳者。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负税人是指最终承受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与负税人可能一致(如所得税),也可能不一致(如流转税)。,19,征税对象也称课税客体,即对什么进行征税。征税对象规定着征税的范围,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税基(tax base)又称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在量上的具体化,它表明在具体征税过程中政府按什么计算税额。采用自然单位征税称为从量计征,采用货币单位征税称为从价计征。税目:征税对象内容上的具体化,20,税率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或税基之间的比例。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政收入的多少和

8、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因此,税率被看作是税制的中心环节。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21,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名义税率是税法上规定的税率。实际税率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占征税对象数额或税基的比例。在实践中,由于税收优惠、税收规避等原因,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22,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平均税率指的是全部应纳税额占全部税基的比例。公式表示为:为平均税率,为全部应纳税额,为全部税基。边际税率指的是应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增量之比,也即最后一个单位税基所适用的税率。公式表示为:为边际税率,为应纳税额的增量,为税基增量。,23,按照边际税率的变动情况,税率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定额税率比

9、例税率累进税率,24,定额税率即固定税额,指的是按每一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某一固定的税额,即边际税率为零。定额税率与征税对象的价格没有直接联系,一般适用于从量税的征收。定额税率计算简便,但缺乏弹性。,25,比例税率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采用相同比例征税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常数。采用比例税率使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一致,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竞争。但在调节收入差距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具有计算简便、便于征收和缴纳等特点。,26,累进税率指将税基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并使税率随着税基的增大而提高,即边际税率递增。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27,全额累进税率指全部税

10、基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那一档税率征税,随着税基的增加,税率逐步提高。实际上相当于按税基的大小规定不同的比例税率。,28,超额累进税率指将税基分成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并分别计算税额,加总后即为应征税额。在税额累进税率下,当征税对象超过某一等级时,仅就其超过部分适用高一级税率。,29,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便,但累进速度比较急剧,尤其是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分,很可能出现税收增长数量超过税基的不合理现象。(如表11-1所示)累进超额税率计算比较复杂,但累进速度平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全额累进税率的缺陷。,30,表11-1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

11、,31,如表11-1所示,假如应税所得额为3 000元,适用10%的税率,应纳税额为300元;假如应税所得额为3 001元,适用15%的税率,应纳税额为450.15元。这样,应税所得额只增加了1元,税额却要增加150.15元。,32,尽管我们以边际税率来定义税率的累进性,但在经济分析中,衡量一种税的累进程度却一般以平均税率作为判断标准。如果平均税率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则表明该税种具有累进性。说一种税是累进的,指的是该税种具有收入中被征税拿走的部分随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的特征,而这一定义隐含着平均税率的递增性。如表11-2所示。,33,表11-2 税种的累进性,34,税制的其他要素附加与加成减税与免

12、税起征点与免征额纳税环节违章处理,35,附加与加成附加一般指地方政府在正税之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税款。税制上通常把按国家税法规定的税率征收的税款称为正税,而把正税以外征收的税款称为副税。附加的比例有两种形式 按征税对象的数额征收一定比例的附加按正税税额征收一定比例的附加附加收入一般由地方财政支配,36,附加与加成加成是按应征税额的一定成数(或倍数)加征税款,是税率的延伸形式。国家为了限制某些经济活动,或调节某些纳税人的所得,可以采取加成征收税款的方法。如劳务报酬所得,37,减税与免税减税指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指免交全部税款 减税和免税是为了发挥税收政策的鼓励或限制作用,或者照顾某些纳税人的特殊情况而

13、采取的特殊调节手段。,38,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征税对象应达到的一定数额。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和超过起征点的,应按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指税法规定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无论征税对象的数额多大,免征额的部分都不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39,纳税环节指税法规定的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缴纳税款的环节。工业品一般要经过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同一税种只在一个环节征税的,称为单环节课税。在多个环节征税的,称为多环节课税。正确确定纳税环节对于平衡税负、保证收入、便于管理等有重要意义。,40,违章处理 指对纳税人违反法律、法规行

14、为的处理。纳税人的违章行为通常包括偷税、欠税、抗税、骗税等。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识地采取非法手段不交或少交税款的违法行为。欠税指纳税人拖欠税款,不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违章行为。抗税指纳税人对抗税法拒绝纳税的严重违法行为。骗税指企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经营的商品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7.3 税收原则,1.税收原则的演进2.税收的效率原则3.税收的公平原则4.最优税收,42,现代税收原则是在古典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应当如何征税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本节的主旨是构建一个思考和评价税收制度的理论框架。,43,1.税收原则的演进,1.1 古典税收原则1.2 现代税收

15、原则,44,1.1 古典税收原则,斯密(Smith,A.)税收四原则平等原则(principle of equality)确定原则(principle of certainty)便利原则(principle of convenience)最小征收费用原则(principle of minimum cost),45,平等原则指国民应按其在国家保护下所获收入的多少来确定纳税的数额。“一国国民,都必须在可能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享得的收入的比例,缴纳国赋,维持政府”。,46,确定原则 指国民应纳税额及缴纳方式(时间、地点、手续等),都应清楚明确,不要轻易变动。“各国民应当

16、完纳的赋税,必须是明确的,不得随意变更。完纳的日期、完纳的方法、完纳的数额,都应当让一切纳税者及其他人了解得十分清楚明白”。,47,便利原则指政府征税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应尽量从简,让纳税人感到便利。“各种赋税完纳的日期及完纳的方法,须予纳税者以最大便利”。,48,最小征收费用原则指税务部门征税时所消耗的费用应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国家的收入额与纳税人所缴纳的数额之间的差额最小。“一切赋税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所得的收入”。,49,斯密是历史上明确、系统地阐述税收原则的第一人。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自由发展,作为“守夜人”的政府不干预或尽可能少干预经济的客

17、观要求。,50,瓦格纳税收四大原则(含九小原则)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作为社会政策学派的代表提出了四类税收原则:财政收入原则,即税收应能取得充分收入,且有弹性;国民经济原则,即选择适当的税源和保护税本;社会正义原则,即税收应普遍、平等;税务行政原则,即税收要确实,征收费用最少,且便利纳税人。瓦格纳的税收原则理论除了重复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外,还强调了社会正义以及税收与经济的关系,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所产生的主张运用政府权力解决社会问题的改良主义思潮。财政收入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正义原则税收行政原则,51,财政收入原则充足原则,税收收入应能充分满

18、足国家财政的需要。弹性原则,即税收收入能够适应财政支出的变化。,52,国民经济原则 慎选税源原则,税源的选择应有助于保护资本;主张以国民所得为税源,而不能以资本所得和财产所得为税源。慎选税种原则,税种的选择应考虑税负转嫁问题,尽量选择难于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53,社会正义原则 普遍原则,税负应遍及每一个社会成员,人人有纳税义务。平等原则,应根据纳税能力的大小征税,通过累进税、免税等措施,达到社会正义目标。,54,税收行政原则 确定原则,纳税的时间、方式和数量等应预先规定清楚。便利原则,纳税手续尽量简便,以方便纳税人。节省原则,节省征收费用。,55,1.2 现代税收原则,效率原则税收应有

19、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公平原则税收应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稳定原则税收应有助于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56,图1 现代税收原则,57,2.税收的效率原则,2.1 税收的财政原则2.2 税收中性原则2.3 税务行政效率原则,58,2.1 税收的财政原则,财政原则是税收的最基本原则 包含两层含义 充分原则弹性原则,59,充分原则 税收的充分性是指税收应当能够为政府活动提供充实的资金,保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政府课税的目的在于为公共产品的提供筹集资金,因此,税收的充分性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满足提供适当规模的公共产品的需要,或者说,取决于它是否有助于改进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配置效率。(图12-2

20、),60,图12-2 税收的充分原则,61,为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社会无差异曲线。与 相切于点,它代表了社会在现有生产条件下所能实现的最高的效用水平。征收 数量的税收,才能使公私产品的组合位于 点,实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此时税收就满足了充分原则。,62,弹性原则 税收有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应当能够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以满足长期的公私产品组合效率的要求。图3,63,图12-3 税收的弹性原则,64,社会无差异曲线、分别与三条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与点、和,将这些切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就形成一条急剧上升的曲线。该曲线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所需的公共产品将逐步增加,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税收就是有弹

21、性的税收。而如果社会所提供的公私产品组合沿着曲线 变化,就表明税收收入难以支持社会所需要的公共产品数量。与此相对的就是弹性不足的税收。,65,2.2 税收中性原则,税收中性原则(tax neutrality)指的是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经济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或超额负担(excess burden)指因课税而带来的净损失或额外负担。图12-4,66,中性税收(neutral taxation)指不改变市场中的各种相对价格,从而不干扰私人部门的经济决策,不会导致超额负担的税收。扭曲性税收(distortio

22、nary taxation)指产生超额负担的税收。,67,图12-4 税收的超额负担,68,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课税就造成了面积 的福利损失,它就是税收的超额负担或无谓损失。因美国学者哈伯格(Harberger,A.C.)率先提出税收超额负担的测定方法,故理论界将 称为“哈伯格三角”(Harberger triangle)。,69,需要指出的是,用来衡量超额负担的需求曲线并非普通的需求曲线,而是补偿需求曲线。为了说明二者之间的区别,需要分析一下课税对消费者的经济决策产生的影响,即税收效应。,70,对消费者来说,商品课税会带来两种效应 收入效应指课税使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从而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

23、的条件下所导致的购买量变动。替代效应指在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因商品相对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更多购买变得便宜的商品,而减少购买变得相对较贵的商品。图12-5,71,图12-5 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72,分析图5,可以对普通需求曲线和补偿需求曲线加以区分普通的需求曲线描述的是价格变化时商品需求量的非补偿性变化。补偿需求曲线(compensated demand curve)描述的则是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后,个人的收入得到补偿,即在消除收入效应的条件下需求量发生变化的情况。在此情况下,超额负担取决于沿着补偿性需求曲线而非普通需求曲线的移动。,73,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后,个人的收入得到补偿,即在消除收入效

24、应的条件下需求量发生变化的情况。X1X3:替代效果X2X3:所得效果Dx:一般的需要曲线合乎需求的需要曲线Hx:建立在整个满足水平不变下,补偿的需要曲线,74,75,总额税(lump sum tax)指的是纳税义务不因纳税人经济行为的改变而改变的税收。不会产生超额负担。一种税之所以会产生超额负担,根本原因还在于替代效应。而总额税则是一种只会带来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的税收。但它具有明显的不公平性,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76,2.3 税务行政效率原则,税收成本因征税而发生的资源耗费。税务行政效率原则为了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应当使税收成本最小化,这就是税务行政效率原则。税务行政效率的高

25、低一般通过一定时期的直接税成本与入库的税收收入之比来衡量。比率越低,表明税务行政效率越高;反之则反是。,77,税收成本的构成征管成本(administrative cost)指税务当局为征税而发生的各类费用,如办公大楼的建造费、办公设备和用品的购置费、税务人员的工资和津贴等。遵从成本(compliance cost)指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而发生的各类费用,如保持簿记资料的费用,申报、缴纳税款的费用,进行税务和会计咨询的费用等。,78,税收成本的决定因素税收环境指影响税制正常运行的各种外部条件,如收入申报制度、财产登记制度、结算制度、计算机应用程度、财会建账状况、公民纳税意识、法治化程度等。税收

26、制度 一般说来,商品税、财产税的税收成本低于所得税,从量税的税收成本低于从价税,比例税的税收成本低于累进税,公司税的税收成本低于个人税。此外,中央集中管理的税收成本低于分级分散管理;单一环节的税收比多环节的税收成本低;等等。,79,3.税收的公平原则,3.1 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3.2 受益原则3.3 纳税能力原则3.3 两种衡量标准的权衡,80,3.1 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税收应具有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horizontal equity)指的是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vertical equity)指的是福利水平不同的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税收公平原则大体可以概括为

27、两类 受益原则纳税能力原则,81,3.2 受益原则,受益原则(benefit principle)即要求每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当与他从公共产品中的受益相一致。横向公平意味着从公共产品中获益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而纵向公平意味着受益多的多纳税,受益少的则少纳税。,82,受益原则的分类一般受益原则 如果收入相同的纳税人有相近的偏好,在一般受益原则下,税收制度就取决于公共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特殊受益原则 要求对政府服务的特定使用者课征税收或收取费用。这一标准是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中享受利益的多寡,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者其税负应该分担多大。享受利益多者多纳税,享受利益少者少纳税,不受

28、益者则可以不纳税。然而,这种标准虽有一定合理性,但实践中是难以实现和操作的。因为在多数情况下,税收使用结果使具体受益人能受益多少是无法测算的。当然不可以完全排除什么税种都无法测算受益人的受益程度。有个别税种例如车船税就属于受益税。谁拥有并使用车船,享受公路、航道等设施,谁就缴纳税款。显然,这项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只能适用于少数税种,而不能完全解决有关税负公平的所有问题。间接替代征收原则 直接衡量纳税人从某种政府服务中得到多少利益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在许多场合下人们以间接替代的方式实现受益原则。例如,采用征收汽油税、汽车税和其他汽车产品税,作为对公路使用的间接替代征收。,83,受益原则在实践中存在的

29、困难实行受益原则要求每个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和他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一致,或者必须测定每个纳税人从公共支出中到底享受了多少利益,这是很难的。这意味着,总体税收按受益原则进行分摊是做不到的。体现受益原则的税收不改变市场体系所决定的初次分配格局。受益原则维护的是收入分配规则的公平,而无助于实现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84,3.3 纳税能力原则,纳税能力原则(ability-to-pay principle)即根据每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其应当承担的税收。横向公平可以解释为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缴纳同等的税;纵向公平可以解释为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不同的税,也即,纳税能力大的人多纳税,纳税能力小的人少纳税

30、,无纳税能力的人不纳税。,85,衡量纳税能力的最优标准 客观说主观说,86,客观说以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测度其纳税能力的标准。财富的表示方式收入消费财产,87,收入作为衡量纳税能力标准的优缺点优点收入通常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的最好标准。因为收入体现了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对经济资源的支配权,最能决定纳税人在特定时期内的消费或增添其财富的能力。缺点:应当如何确定收入的统计口径?以单个人的收入为标准还是以家庭平均收入为标准?以货币收入为标准还是以经济收入为标准?以毛收入为标准还是以净收入为标准?,88,消费作为衡量纳税能力标准的优缺点优点消费反映着一个人对经济资源的使用,消费者多的人表明他使

31、用了较多的社会资源和得到更大的利益,自然应当缴纳更多的税收。只对消费品征税,有助于抑制消费,鼓励投资,从而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缺点不同个人的消费倾向可能不同,假如都以消费支出数字来确定纳税能力的话,也会产生不公平。,89,财产作为衡量纳税能力标准的优缺点优点财产代表着纳税人对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独立支配权,反映着个人的经济能力。纳税人可以利用财产赚取收入,或者通过获得遗产、赠予等使财富增加,增强其纳税能力。缺点数额相等的财产未必会给纳税人带来相同的收益;有财产的纳税人中,负债者与无债者情况不同,财产中的不动产与动产情况也不同;财产种类繁多,实践上难以查实和评估。,90,从上述三种衡量纳税能力的

32、标准看,任何一种都难免存在片面性,绝对公平的标准是不存在的。可以以一种标准为主,同时兼顾其他标准。,91,主观说衡量纳税能力应以每个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为标准。如果征税使每一个人所感受的牺牲程度相同,税制就是公平的,否则就不公平。衡量效用牺牲的三种理论均等绝对牺牲均等比例牺牲均等边际牺牲,92,图 各人对收入的不同评价所产生的效用差别,93,均等绝对牺牲指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总效用相等,在全部效用中都受到相同的损失。图12-6,94,图12-6 均等牺牲的衡量,95,如果边际效用为常数,即边际效用曲线为呈水平状的话,则均等绝对牺牲意味着对不同收入者收取等量的税收,如人头税。如果边际效用

33、递减,为使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牺牲的总效用相等,就需对高收入者征高税对低收入者征低税,即应纳税额应随收入而上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要求征收累进税。,96,图13-4 不同效用曲线情况下对均等牺牲说的理解,97,均等比例牺牲指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效用要与其税前总效用之比就相同。如果边际效用不变,均等比例牺牲要求征收比例税。如果边际效用递减,要求课征累进税。,98,均等边际牺牲指每个纳税人在纳税之后的最后一个单位货币收入的效用应当相等。也称最小牺牲,因为假如每个纳税人的边际牺牲均等,全社会因纳税而受到的效用损失之和就最小。如果边际效用不变,那么既定的税收总量不会使效用损失之和发生变化。而当边际效用递减时,实现最小牺牲就意味着,先向高收入者征税,在每个人的税后收入相等后,再向每个人征收等量的税收,直到获得所需的税收为止。,99,均等边际牺牲的利弊均等边际牺牲使得税收具有极强的累进性,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这有助于消除贫富差别;但从生产的角度看,如果人们知道各自的收入将通过税收平均化,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这将有损于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