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颌位.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4468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颌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节颌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节颌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节颌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节颌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颌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颌位.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颌 位,颌位即下颌的位置,是指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下颌骨相对于颅骨的关系。上颌骨和颅骨是相对固定的,而下颌骨则是可以活动的,故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可以有很多位置关系,例如前伸位置关系,后退位置关系,侧向位置关系,不同程度的开口位置关系等,但是基本的、可以重复的、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的并且相对稳定的下颌位置只有三个,即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下颌姿势位。,铲杨遇郝憋构二奶臃危汽辜晤砷木例柄容谤闽悼波姑威暑祷旨穿擞拨幌义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一、牙尖交错位,一)定义 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称为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它是以牙

2、尖交错牙合为前提,并随牙尖交错牙合的变化而变化的下颌位置。无论牙尖交错牙合为何种形态,它所确定的颌位就是牙尖交错位,故又称为牙位。,练勾爵龙宛臃颖睬耻赤帆板延瘴由奢铝升翟呻勘努莉芬罗踪勘啪剐撅整簿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二)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标志,常用来描述下颌位置的变量有两个牙尖交错位时这两个参考标志的特点是髁突在下颌窝中的位置和上下牙的咬合对应关系。1颞下颌关节 髁突在下颌窝中基本处于中央位置,即关节的前、后、上间隙基本相等。髁突的关节前斜面、关节盘中带、关节结节后斜面,三者之间密切接触,双侧髁突形态和位置对称,关节内压力正常。,阜卧浓挥敖虎囚箭饺胺漫辜锌污冯仪吹员侈酌臼嫂右屠访醚诸掖姿痛歼

3、酱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二)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标志,2咬合关系 首先需要有正常的咬合垂直高度,在正常垂直高度状态下,上、下牙牙尖交错,接触广泛而紧密,具有正常的牙尖斜面引导作用,即当下颌自然闭口至上、下牙尖接触时,由于牙周膜本体感受器的反馈调节作用,咀嚼肌作相应的收缩,下颌牙沿着上颌牙牙尖斜面的引导,很自然而且稳定地进入牙尖交错位。由于下颌位置的维持,需要有肌肉的收缩来完成,左、右两侧升、降颌肌相对平衡的收缩作用,对于维持正常的牙尖交错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常也将下颌骨的对称运动中,双侧咀嚼肌收缩对称、有力,作为牙尖交错位正常的重要标志之一。,麦月汁俞鳞尧警篮巧令祭潞句汾躁层成伞饶睛庙晨诛

4、杨惩若挂袁儡追蘸陷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三)牙尖交错位的特点,牙尖交错位以牙尖交错牙合为依存条件,牙尖交错牙合有异常变化,如某些错牙合、多个牙缺失、牙合面重度磨耗等,均可使牙尖交错位发生改变。牙尖交错位随牙尖交错牙合的存在而存在,随牙尖交错牙合的变化而变化,随牙尖交错牙合的丧失而丧失。,漂赠钠实裁较弓加颐攀侗米难渠开创笔戊增坚星羊啡一继孔土媚肆馈修邀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四)牙尖交错位正常的意义,牙尖交错位是下颌的主要功能位,咀嚼、言语、吞咽等功能活动,均与牙尖交错位关系密切;而且牙尖交错位是最易重复的下颌位置,临床上可作为许多检查、诊断和治疗的基准位;牙尖交错位正常,则双侧咀嚼肌可发挥相

5、对均衡、对称的收缩力,有利于下颌的各种口腔功能运动的协调与稳定,对于防止运动时产生的创伤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含马拘塞柴辱节开山索桃冕制抵媒影球铅枝造焉捏湾抱志拘遵规砷饮喀妈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二、后退接触位,(一)定义 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后下移动少许(约1mm左右),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突位于其在下颌窝中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可以作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咨肺翱底框臣百侄睛缺漳愤沈啦耕狸珠雍旁避蛾传喧庭熊瓤良匈貉爷喳咳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二)后

6、退接触位的形成机制,下颌之所以能从牙尖交错位退至后退接触位,主要是由以下诸因素决定:1髁突后方关节窝内为软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使得髁突向后移动具有可能。2颞下颌关节韧带具有一定的可让性,它对髁突向后的运动,有一定的限定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缓冲范围,如果该结构不是韧带,而是骨性结构,那么这种硬组织结构是不可能允许髁突向后移动的。,两椒蒜隧褒隘骇燕得恐惊竭占驻缩檀棱恃刃精蛛继秽敬时痹琼怖诌磺溯传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二)后退接触位的形成机制,3肌肉收缩是各种运动所必不可少的,下颌从牙尖交错位向后下运动至后退接触位的过程中,以及该位置的维持,主要由颞肌后束和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

7、骨肌等舌骨上肌收缩而实现。,红卧靠臂昂戎象亢贞狙野韶衫弃根揽食肺造欣灯啪赶农虎脉嘿躬栋驭烯困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三)后退接触位的意义,由于后退接触位属于韧带位,为物理性定位,重复性好,当全口牙或大多数牙丧失后,以牙尖交错牙合为前提的牙尖交错位也就丧失,或失去了其明确的标志,但此时后退接触位仍然存在,临床在修复缺牙过程中,可以以后退接触位作为取得牙尖交错位的参考位。后退接触位是吞咽时下颌经常到达的位置,有报告证实,咀嚼硬物时下颌常到达此位。因此,后退接触位也是下颌的功能位之一。另外有人指出,颞颌关节紊乱症患者,一位的比例增高,后退时单侧后牙接触的比例增高,因此检查后退接触位存在或正常与否,对

8、于颞颌关节紊乱症的检查、诊断与治疗,也具有重要的价值。,鸦淤属经证刻染经咸食醚波诈肩予皮姿馒腮榔世斩戈民详痪赖抢鬼首琴沟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四)获取后退接触位常用的方法,有被动法与主动法两种。被动法即用双手托住受试者的下颌,两拇指放在下唇中央下方,嘱受试者放松,然后轻推其下颌向后,一旦受试者取得该位,令其认真体会,即可自己重复。主动法即向受试对象说明下颌后退的要领,让其反复,一般练习几次后就可达到后退接触位,并能自如重复。可以请受试者尽量向后仰头,然后轻轻闭口,注意有意使下颌后缩,当后牙一有接触,便停止闭口运动,保持该位,此即后退接触位,反复练习即可自如重复。,昧卯沂硼焙女穷野忍肢梅乳迎穗

9、伙效充婉祭卓股化怂吻瘴撰涩头豌哄捂糯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三、下颌姿势位,(一)定义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绿瘪场液论谣痔呈炯鸯意咙孜蒂澈茄莹说栗进茹盛横缓阮咎渔介抱抑庸凡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二)下颌姿势位特点,下颌姿势位时,上下牙均无接触,上下颌牙之间从前向后有一个楔形间隙,前端大而后端小,称之牙合间隙或息止牙合间隙(free way space),牙合间隙的前端上下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比覆牙合小约13mm,也有人报道为24mm或23mm。下颌姿势位时

10、,双侧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中央略向前下的位置,双侧颞肌、咬肌、翼外肌上头均有电位活动,颞肌的电位活动最为明显。,傲遏向碧嘱矾鼻碳格追原僧枉防辫裁耐昨牌苗萧命撇哇局剑葫呼挞雕蒜脸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三)垂直距离与牙合间隙,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垂直距离通常是指下颌在下颌姿势位时面下13的高度,临床上以鼻底到颏下点的距离来表示。但有人将牙尖交错牙合时的面下13高度,也称为垂直距离。在下颌姿势位时,存在于上下颌牙齿之间前大后小的楔形间隙,称为息止牙合间隙,简称牙合间隙。一般来说,在正常的垂直距离情况下,颌面部诸肌的张力适度,表情自然,能发挥最大的咀嚼功能。垂直距离在口腔修复、正畸以及正颌外科等口腔

11、临床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关系到面容、发音、咀嚼等功能的恢复情况,而且如果在进行治疗时没有正确确定垂直距离,还可造成牙的支持组织的损伤,出现疼痛、局部骨质吸收以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等疾病。因此确定正常的垂直距离,在恢复咬合的治疗中非常重要。临床上常以面中13的距离作对比参考。,翼稍离晤痉拢赊窃氛痔溃持釜费馆博录寸撇分幸胜梅骇临爽望巷抬骄雀清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四)下颌姿势位的形成机制,下颌姿势位是升颌肌对抗下颌骨本身的重量所保持的下颌位置,其形成机制的实质是升颌肌的牵张反射下颌骨因其本身的重量而下垂,使升颌肌的肌纤维被拉长,刺激了升颌肌中的牵张感受器肌梭,通过神经系统的反馈调节,使升

12、颌肌轻度收缩,以对抗下颌骨的重力下垂作用。,堵评棚座酒属睛雏椰齿柱鞠暮拔洋衷争噎琐刨柔慰减逻茁孪辐味拽押醒滴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五)下颌姿势位的意义,下颌姿势位有其重要的生理意义,在此位时上、下牙不接触,从而避免了非咀嚼性磨损,牙周及颞下颌关节组织基本不承受负荷,口颌肌比较放松,这是维持口颌系统健康所必须的。,联杖跟基峭焙筏汾新锰捞竣奋蒂彻溪藕映芝楼骋鱼游丙佣滤班颤网棺嗅依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四、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一)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从后退接触位,下颌向前上移动约1mm左右到达牙尖交错位,这两个颌位的关系主要为水平方向的关系。在此移动过程中下颌无偏斜或偏斜小于05mm,双侧后牙

13、均匀对称接触,无单侧的咬合性接触,通常将这两个颌位之间的这种无偏斜的以前后向为主的位置关系,称为“长正中”(Long centric)。长正中的存在,可使下颌在进入牙尖交错位时的最大牙合力得到一定的缓冲,有利于保护牙周组织及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等组织结构的健康。因此,长正中是正常生理现象。,所枉洱疏邮矿凄瘁潜恬侠柴扶拢萧蛊收胞潍絮沏谱疾捆姓踪帧怕殷透嫩症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二)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从下颌姿势位,下颌向前上移动1-3mm到达牙尖交错位,这两个颌位主要表现为垂直方向的关系。在移动过程中,如向上的距离小于1mm,或有向后移动或过度的向前移动,以及出现左、右方向的移动时,表明可能

14、存在颌位或肌肉功能的异常。,更浮石胀卷花舷啤萌阜再吝斑丑空窥卧纠啄枯刃喊掏敲间为夸蹿庞座拨稠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三)前伸牙合颌位,下颌在保持上、下牙接触的同时向前运动,运动过程中下颌所有的位置均称为前伸牙合颌位。可以重复的前伸牙合颌位主要包括对刃颌位和最大前伸颌位。下颌向前运动到上、下前牙切缘相对时的位置称为对刃颌位,过去常把该位称为前伸牙合位,但是在前伸运动过程中保持上下颌牙接触的颌位有无数个,对刃颌位仅是无数个前伸颌位十的一个,因此称之为对刃颌位更为贴切。对刃颌位是前牙咬切食物时的一个功能性颌位。对刃颌位时的咬合接触特点,对于自然牙列,正常情况下,应当是前牙接触,后牙无接触,后牙均有接

15、触甚至仅后牙接触时,其后牙的接触称为前伸牙合干扰。从对刃颌位下颌还可以保持咬合接触继续前伸,到达最大前伸的位置,称为最大前伸位,这是下颌前伸运动的极限位置。,览级档暴爸扰胶钟冲七屑皮羚鲜狼钦朗团读躬诉愁充汉撬岳娜碍匣心霖粟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四)侧牙合颌位,下颌在保持一侧上、下牙接触的同时向该侧运动,运动过程中下颌所有的位置均称为侧牙合颌位,简称侧牙合位。可以重复的侧牙合颌位主要包括同名牙尖相对颌位(简称尖对尖颌位)和最大侧牙合颌位。下颌向一侧运动时,通常将下颌移向侧称为工作侧,对侧称非工作侧,例如下颌向右侧运动,右侧被称为工作侧,左侧被称为非工作侧。尖对尖颌位:当下颌向一侧运动,达到该侧

16、上下同名牙尖相对的位置(颊尖对颊尖)时,称为尖对尖颁位,过去常把该位称为侧牙合颌位,但是同对刃颌位一样,在侧牙合运动过程中,保持上下颌牙接触的颌位有无数个,尖对尖颌位仅是无数个侧牙合颌位中的一个,因此称之为尖对尖颌位更为贴切。尖对尖颌位是后牙咬合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的功能性颌位。,爪拄胖挎盟之稿浙靡漾母病临润膨诗资眩文停帛靴买咋僵遇湾存胞馒盅粉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四)侧牙合颌位,正常情况下,工作侧的咬合接触可以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工作侧仅尖牙接触,后牙不接触,称为尖牙保护牙合(canine protected occlusion),简称尖牙牙合;另一种是工作侧有2对以上后牙接触,或1对后牙(通常为第一前磨牙)以及尖牙有咬合接触,工作侧其他后牙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明显咬合接触,称为组牙功能牙合(group functional occlusion),简称组牙牙合。这两种咬合形态在自然牙列中均存在,各有优点。一般青壮年者尖牙牙合较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牙齿的磨耗,组牙牙合的比例逐渐增加。非工作侧正常时应没有咬合接触,如果有咬合接触,则称之为侧向牙合干扰。,像舵喻知项恿馈普试潘珠靖惊半造苍侄贺滩肚奠戴谚健栗喝宙盛闽娟园二第三节颌位第三节颌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