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6171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三国鼎立,魏国 公元220年 曹丕 洛阳蜀国 公元221年 刘备 成都吴国 公元222年 孙权 建业,三国两晋南北朝,经济,文化,江南的开发(原因、表现、影响、启示)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总特征4点,手工业(丝织、冶炼、制瓷、造纸),商业(北方缓慢、南方活跃),发展的原因(4点),表现:科技、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区域大致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区;以南京至苏州一带为核心,包括长江以南安徽、江西、浙江的部分地区,即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地区。,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

2、江北部及皖南部分地区以及今江西赣东北(东部)称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江南农业的发展,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商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原因、表现、特点、影响,原因、表现,纺织、冶炼、制瓷、造纸,原因、表现,原因、表现,一、江南农业的开发,、发展的主要原因:,()一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他们共同开发南方,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条件优越,()政治局面相对稳定,(6)人民的辛勤劳动,2、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3、特点:,各地发展不平衡,耕作技术、水利兴修、

3、作物品种、产量提高,()开发地域扩大:A:江东 整个长江流域、岭南、闽江流域 B:三吴、洞庭湖、鄱阳湖、成都平原发达,()生产技术进步:,、江南经济开展的启示:,()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生产工 具和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二、北方的恢复与发展:,3、北方经济特点:,(2)反复破坏和恢复,边疆地区得到开发。,(1)农耕缩小,畜牧业扩展,环境破坏缓解。,2、恢复发展的主要表现(技术、水利、边疆),1、发展原因:,从社会环境、统治政策、民族关系、技术进步等角度入手,三、手工业的发展,1、丝织业,魏:吴:蜀:,设

4、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培育出八辈之蚕,蜀锦行销吴、魏,2、冶铁:相州军刀,百炼钢工艺相 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3、制瓷,南方:青瓷北方:白瓷,4、造纸术,技术进步,成为主要书写材料重要造纸中心,四、商业的发展:,特点:、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五、社会生活的变化:,1、原因,2、表现:饮食、服饰,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的特点:,、江南经济发展较快,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主要特点,七、均田制:485年,北魏孝文帝实行,、前提:不触动官僚地主的土地占有利益。,、内容:,土

5、地不得买卖。,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给农民一定数量土地,奴婢、耕牛也相应受田。,丁男还要服摇役和兵役。,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评价:,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土地制度。,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混乱状况。,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族人民的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1、民族融合,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2、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南方经济的发展3、对前代文化的继承4、人民群众的长期积累和创造,二、科技:较秦汉有进一步的发展,(一)数学,三国:刘徽,南朝:祖冲之,圆周

6、率、缀术,(二)农学:齐民要术(内容、意义),(三)地理学,西晋:裴秀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北魏:郦道远水经注,三、宗教、哲学:,1、道教的发展变化,()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成为地主阶级宗教。,、经典增多,,()萧梁时期(属南朝):,、陶弘景吸取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建起道教的神仙体系,2、佛教的盛行:,(1)原因:,(2)表现:,、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说教为百姓找到精神解脱,,、也适合统治者需要。,庙宇增多,寺院经济发展,石窟艺术发达,、利于统治者麻痹人民,(3)影响,、寺院经济畸形发展,破坏社会经济发展。,、绘画、建筑、石窟艺术深受影响,北魏太武帝

7、灭佛北周武帝灭佛范缜神灭论,、引起反佛教的斗争,、浪费钱财,加重人民负担,、哲学:范缜与神灭论,(1)原因:佛教盛行,加重人民的负担。,(2)内容,(3)意义:,形神相即,(物质和意识是统一的),形亡神灭,(物质第一,意识第二),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四、文学和艺术:,1、文学:承上启下,(2)南方田园诗:陶潜与其代表作,2、艺术:受宗教影响较深,(1)书法:,(2)绘画:,(3)石窟艺术:,(3)南北方民歌,(1)建安文学,(4)音乐、舞蹈,一、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二、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1)祖冲之,5428,3259,60837924,祖冲之造千里船,为了纪念祖冲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外

8、国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莫斯科大学陈列着祖冲之的雕像,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将自己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复制的指南车,(2)贾思勰,(3)郦道元,(4)书圣:王羲之,5、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6、石窟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得到统治者的扶持,日益兴盛。他们除到处兴建佛寺外,还支持人们开山凿窟,建起大型石窟寺。石窟艺术也就随之而兴盛起来。主要开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时的是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云岗石窟第5窟:据说是孝文帝为了纪念他的父母而建造的。,洛阳云冈石窟,卢舍那大佛,龙门石窟宾阳洞“礼佛图”浮雕,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如南北文化的差异,文学),2、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齐民要术),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宗教、哲学),4、科技成果成就突出。,作业,1、简答三国鼎立时三国建立时间、国名、建立者和都城2、“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源于 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