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6717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本章学习目标,理解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目标间的关系 认识什么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其选择中介目标的依据 理解货币政策三大工具的功能、作用机制及特征,本章学习内容,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及其 操作目标三、货币政策工具,一、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二)货币政策目标间的关系(三)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1、稳定物价(1)含义:稳定物价就是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波动。其实质是稳定币值,衡量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指标:GNP 平减指数,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情况 消费物价指数,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支出为对象

2、,反映消费物价水平变化的情况 批发物价指数,以批发交易为对象,反映大宗批发交易的物价变动情况,(2)稳定物价的意义 一是通货膨胀导致社会分配不公,使社会矛盾尖锐 二是借贷风险增大。通货膨胀突然加速时贷出资金的人将受到额外损失;通货膨胀突然减速时借入资金的人受到额外损失 三是相对价格体系受到破坏,价格信号作为有效配置资源的市场机制失灵 四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货币的严重贬值,可能使其货币体系崩溃,2、充分就业(1)充分就业的含义及其衡量 充分就业指凡是愿意就业者均可有一个适当的工作。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社会就业水平 通常以失业率指标来衡量劳动力的就业程度 失业率是指社会的失业人

3、数与愿意就业的劳动力之比 实现充分就业的失业率:3%5%,(2)造成失业的一般原因 一是社会总需求不足,使社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由劳动力市场失衡导致的失业 二是结构性原因,即由劳动力供给的种类和劳动力需求的种类之间存在不相吻合而造成的失业 三是摩擦性原因,由短期劳动力的供求失调造成的失业 四是季节性原因,经济中某些部门的间歇性的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内商品和劳务及生产能力的增长 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4、平衡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状况对货币供给的影响:(1)长期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使

4、为购买大量的外汇而增加本国货币的发行,潜在着通货膨胀危险 顺差时货币、商品的运动情况: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 商品输出大于商品输入,国内商品供给相对减少,(2)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可能导致外汇市场对本币信心的急剧下降,资本大量外流,外汇储备急剧减少,本币的大幅度贬值,甚至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3)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或逆差可能加剧贸易磨擦,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收支持平 平衡国际收支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之趋于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即在若干年的时间内,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主要项目的变动接近于平衡,就可以认为实现

5、了国际收支平衡,(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冲突 菲利普斯曲线的描述:二者间此消彼长的关系 一个国家要实现充分就业,就要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税率,增加政府支出,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总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通货膨胀 如果要稳定物价,就会抑制总需求的增长,而社会总需求的减缩必然导致失业率提高,2、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 当国内物价上涨,外国商品价格相对降低时,导致本国进口大于出口,国际收支恶化 当本国维持物价稳定,外国发生通货膨胀时,则本国出口大于进口,发生贸易顺差 解决二者冲突的前提条件:全球都维持大致相同的物价水平,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1

6、)国内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不同步 国内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增加 支付能力提高 进口需求增加 若出口不是同步增长 贸易逆差发生,4、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冲突(1)经济增长需要有货币的超前供给,超前的货币供给量可能带来物价的上涨与币值的下跌(2)为高速增长而扩张信用,扩张信用在增加投资的同时造成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物价的上涨(3)为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的政策又会抑制投资而影响经济增长,不同国家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英美两国较为兼顾四大目标日本侧重于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和提高国内有效需求水平德国把稳定物价置于首位,并可为此牺牲经济增长,(三)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1、1995年以前提出的“发展

7、经济,稳定货币”的政策目标 双重目标:兼顾经济增长与货币稳定 2、1995年制定以及2003年修改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关于“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保持币值稳定,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一)充当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二)充当操作目标的金融变量(三)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Central Bank Strategy,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结构图,政 操 中 最 策 作 介 终 工 目 目 目 具 标 标 标 操作目标是接近政策工具的短期金融变量,是中央银行日常货币政策的调控对象,中央银行对其有较强的控制力,但其与最终目标间的因果

8、关系不确定 中介目标是接近于最终目标的金融变量,中央银行不易控制,但它与最终目标间的因果关系较稳定,选择中介目标与操作目标的标准:第一、可测性。即充当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具有明确的外延与内涵,是可计量分析的变量第二,可控性。即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可直接或间接调控的金融变量第三,相关性。即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间要有密切的联系,(一)充当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1、货币供应量 优点:(1)中央银行对此有较强的控制力,中央银行基本上可以控制基础货币,对货币乘数有一定的影响作用(2)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之间具有直接明确的相关性,它不论作为经济变量,还是作为政策变量,其变动与经济周期均是顺循环(3)货币供应量

9、的变动能直接反映货币政策的导向,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可控性分析:M0=现金,中央银行负债构成,可控性强 M1=M0+活期存款,商业银行负债使之较M0难以控制 M2=M1+定期存款+居民的外币存款 包含较广泛的货币替代品和较多的商业银行负债,中央银行难以控制,弊病:(1)中央银行控制能力的有限性。中央银行可直接控制的只是基础货币中的法定准备金,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力也很有限(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以及相互之间资产负债业务的替代性,引起货币流通速度非规则变化,中央银行对此无法控制,2、长期利率 优点:(1)中央银行易于获得并整理有关利率的资料,随时可观察利率水平的结构与变化,并及时进行分析判断(

10、2)中央银行对利率有直接的或间接的调控权(3)利率能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况、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利率作为经济变量与经济周期顺循环,弊病:准确性较低(1)中央银行控制的只是名义利率,通货膨胀引起的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背离,加大了中央银行调控的难度(2)引起利率变动的因素很多,使利率与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不是十分密切(3)利率的变动常常使政策性效果与非政策效果混杂在一起,使中央银行难以确定政策是否奏效,并容易造成判断错误,演变的原因:(1)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新型金融工具使 M 系列的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与计量越来越困难 贷币需求利率弹性的降低,改变了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

11、(2)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加大了中央银行调节企业投资行为的难度(3)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弱化了一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二)充当操作目标的金融变量,1、短期利率 短期市场利率主要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中央银行可随时观察到短期利率的水平,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再贴现率影响短期利率的水平和结构 短期利率易受通货膨胀、市场供求以及心理预期等非货币政策因素的影响,容易误导中央银行的判断和决策,2、存款准备金 优点:(1)满足可测性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可控性(2)存款准备金与货币政策目标有高度的相关性,局限性:(1)央行对超额准备金的控制力度较弱(2)准备金变量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联系存在一定程度上

12、的不稳定性,这与准备金和存款之间的乘数关系的不稳定性有关(3)现金和存款之间的迅速转化,使央行控制准备金的行动和对货币总量的调节之间存在传导损耗,3、基础货币 定义:也称为强力货币,由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 基础货币的性质: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作用: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可创造出数倍于自身的货币供应量,优点:(1)基础货币是央行的负债,其数额变化易于掌握(2)央行可直接控制基础货币中的现金,可以再贴现、再贷款,以及法定准备金比率调节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3)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局限性:(1)中央银行无法控制货币乘数 m,从而削弱了其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力度(2)影响货币

13、乘数的因素很多,m的波动明显且不平稳,央行难以预测与把握 货币乘数的特性决定了预测上的小小误差,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远离央行的预定目标,(三)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贷币供应量(1)现金控制(M0):现金在基础货币中占的比重较大;现金的可控性较差,流通中现金的变化不能完全反映一般货币流通的变化(2)存款控制(M1):活期存款主要是企业在银行的结算帐户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是生产资料市场购买力的主要媒介手段。控制住 M1,就能对消费物价和生产资料价格加以影响(3)应逐步加强对超额准备金 M2 调控的力度,2、贷款量 特点:准确性强,一般不会误导中央银行,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较高 3、利率 利率

14、自1997年以来,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多次操作的中介目标,但利率链条的传导效应不理想,三、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政策、措施手段目的: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三、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调节信用总量、货币供应总量关系的政策工具,也称为数量工具 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2)作用机制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同商业银行现有的超额准备金、货币供应量呈负相关变动关系 同货币市场利率、资本市场利率呈正相关变动关系

15、,基本操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上调准备金率;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下调准备金率 二是通过改变货币乘数,使货币供应量成倍的收缩或扩张,达到调控目的,(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特点 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预示器,它的公开性具有较强的告示效应 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具有强制性的影响,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效果显著 三是货币乘数的作用,准备金率微小的变化,都会带给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4)局限性 一是对经济产生强烈的震荡,使之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和弹性,不能成为一项日常的调节工具 二是由于它强有力的影响,会引起大众心理预期的强烈变化,不利于商业银行稳定正常的经营 三是法定准备率的

16、调节效果受整个社会货币需求状况的制约,2、再贴现政策政策含义:一般的或主要的是变动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以达到扩大或紧缩信用的目的 政策操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上调再贴现率;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下调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业务,(1)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调节、控制社会信用和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不足时,中央银行买入债券,增加货币投放 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时,中央银行卖出债券,形成货币回笼,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时滞-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经过的时间。,内部时滞,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

17、策的时间.认识时滞:经济、金融形势正在发生重要变化,急需采取金融措施,到中央银行认清这种必要性,决定采取对策的时间间隔 行动时滞:中央银行在主观上认识到需要改变货币政策到实际采取行动,推行新货币政策之间的时间间隔,外部时滞,从货币政策付诸实施到主要经济变量(如产出、名义收入等)达到预期目标的时间过程。决策时滞(操作时滞):中央银行变更货币政策后,企业或个人等经济主体决定调整其资产总量与结构所耗费的时间。生产时滞(市场时滞):企业等经济主体调整资产结构到整个社会的生产、就业、收入等经济变量发生变化所耗费的时间。,货币政策时滞的量化,1、内在时滞较短,一般逐渐缩短。认识时滞大约36个月,行动时滞大约12个月。2、外在时滞较长 凯恩斯学派认为一年后开始发挥效果,全部效果发挥出来需要4年时间。货币学派认为需1218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