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规范化及饮片标准化研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7577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规范化及饮片标准化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药炮制规范化及饮片标准化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药炮制规范化及饮片标准化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药炮制规范化及饮片标准化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药炮制规范化及饮片标准化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规范化及饮片标准化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规范化及饮片标准化研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甘肃省药品检验所宋平顺,中药炮制规范化及饮片标准研究暨甘肃中药炮制规范介绍,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在长期的辨证用药的基础上,积累和发展形成的一门传统的制药技术,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在提高和发挥药材的疗效、降低毒性,适应临床需要,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一大特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保护,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关系到使用者的身心健康。结合日常检验工作和目前修订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探讨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建立,以及如何进行中药饮片检验。,一、中药饮片标准的版本,中国药典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所制订的法

2、典,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为了严格控制药品质量,中国药典不断修订,收载品种不断增加,自19532005年编印颁布了8版药典。对控制药品质量,提高制药水平,规范药品生产、应用、检验,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组织编写。规范中药饮片炮制,没有作为标准颁布,不具有法定的约束力。,药品管理法规定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中药饮片地方标准。各省、自治局、直辖市制定。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各地纷纷制定。至今,甘肃已有5种版本。2008年编写 甘肃中药炮制规范 由甘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便成为甘肃省药

3、品技术监督的依据,具有法定的约束力。,二、中药饮片标准的现状与问题,1、中国药典收载饮片的状况1.1 单列炮制品中国药典1985版首次单列炮制品,首次确定了饮片的标准地位。制川乌、制何首乌、马钱子粉、巴豆霜、制草乌等5种。其后,各版药典逐步单列的炮制品,2005版单列炮制品到20余种。1.2 炮制品置相应药材的性状项下 土茯苓、川木通、乌药、桂枝等。1.3 炮制品置相应药材的炮制项下 大蓟、炒山楂、焦山楂、木香、醋五味子、防己、赤芍、黄芩、酒黄芩、桔梗等。,1.4 仅有炮制品名称在炮制项下 数目最多,包括中药炮制18法。没有性状、含量等指标描述。1.5 炮制规格与炮制通则不相符 药材性状项下规

4、定土茯苓厚1-5mm、川木通厚2-4mm、桂枝2-4mm,而在炮制项下分别薄片。1.6 炮制规格与功效不相对应中国药典对绝大多数炮制品的功能与主治没有逐个记载,单列炮制品除外。但个别品种,对炮制后的功能与主治进行记载,如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黄连(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黄柏(盐黄柏)等。1.7 炮制品名称前后不一致如蜜制规格,有炙黄芪、炙红芪、炙甘草,另有蜜百合、蜜百部、蜜紫菀等。,我国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逐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国家对中药饮片质量的高度重视。2、标准和工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炮制规范版本不同,炮制工艺有别 有关饮片炮制工艺的

5、规范版本比较多,中国药典2005年版;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1988年)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中收载了500余种中药材常用炮制工艺,将常用炮制规格列入正文,将不常用、少用炮制规格列入附录;与此同时,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各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也制定了地方性炮制规范,有的,近年经修订后由食药局颁布。此外,还有中药炮制学等教科书中内容。中国药典与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和各地方标准收载相同药饮片炮制工艺不统一、标准内容不一致。2.2、中药饮片炮制存在传统与现代加工不同 传统的中药饮片的切制是切药工(又名刀工)进行加工的组成部分,刀工是中药炮制的绝技之一,目前仍然在各地传承和应用,处于生产设备落后,规模小,停留在手工或半

6、手工操作状态。文火、武火、透心等经验性描述缺乏可控性较强的工艺参数,造成饮片质量不稳定。现代设备设施在饮片生产企业亦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炮制技术、操作规程、人员素质等不规范。影响了饮片质量,常常会发现炮制品颜色不均、药段长短不一、药片厚薄不匀等现象,这主要是加工技术造成的,因此饮片的质量难以保证。2.3、中药饮片规格的随意变更 人工与机械加工饮片与传统中药饮片的性状比较出现一个大的变化,表现在形状不同、厚薄不匀、长短不一、颜色不均等现象,近年根茎类药材出现斜片、刨片、纵片和段状与传统的圆片不同。需要进行科学研究,,2.4、机械化工艺指标改进与验证 自动化生产设备如“变频风选机”、“真空润药罐”

7、、“不锈钢蒸煮锅”、“全自动控温、控湿干燥烘房”分别取代传统手工拣选、润药、蒸笼和干燥方式,难以用传统中药饮片的炮制技术要求。调查发现多数生产部门没有严格的工艺和质量标准,并且各生产部门相互存在差异,仍然凭经验生产。2.5、缺乏客观可控的饮片质量标准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内容按照中药材拟定,涉及基原、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15个大项。鉴别(显微、化学、TLC、紫外吸收等)、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水中不溶物、砷盐、挥发性碱性物质以及微生物限度等)。大多数炮制品没有单列标准,导致饮片参照药材标准检验,检验项目仅选择性状、鉴别内容,而含量测定等指标无法做,实质上进行了

8、真伪鉴别,检验项目停留在性状、鉴别水平上,结果出现了除中国药典收载的少数品种外,多数中药饮片缺乏质量标准,难以做出客观全面的饮片质量评价。2.6、中药饮片质量检验依据不同 中国药典有明确收载并有检验项目者以其作为检验依据,而没有明确检验项目者参照药材标准检验,存在问题。有的选择地方炮制规范检验,这就出现同,一饮片有多个检验标准,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对被检验单位所做出的行政监督管理。选择地方规范做为检验依据,有时回避了质控指标更高标准(国家药品标准)的检验。其检验依据、项目和结论也存在许多问题。目前中药饮片尚未实施批准文号制。2004年国家公布150余种批准文号管理的炮制品种。为确保中药饮片质量稳定

9、、可控,需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可控性较强的炮制工艺;同时确定相应的生产条件及设备;以生产出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优质饮片。规范炮制工艺(统一性、可追溯性),关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药饮片标准研究起草 用样品实行统一加工炮制的紧急通知 国药典中发200898号各承担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药饮片标准起草任务单位:为保证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起草用样品的规范与具代表性及可溯源性,杜绝随意购买市售饮片做标准的弊病,我委于3月26日在杭州召开了有关新版药典中药饮片标准研究起草用样品统一加工炮制研讨会和可行性认证会,会议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报告。经与会专家的广泛讨论及饮片加工厂的实地

10、考察,会议确定:为科学规范中药饮片标准的起草工作,所有饮片标准起草用样品实行统一加工,此项工作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技术支撑单位,统一加工任务由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厂承担。,三、中药饮片规范化研究重大项目,国内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药炮制研究,“七五”、“九五”、“十五”期间,国家将中药炮制研究列入科技攻关计划。中药炮制标准的规范和完善是当前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部分,受到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目前,北京、上海等省、市正在制定本省的中药炮制规范,河北、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已经正式出版。国家科技部在2001年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30味中药饮片规范化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

11、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等和部分中药饮片企业参加。,“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1A11),30味中药饮片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山药、荆芥、莪术、乌梅、川芎、槐花、干姜、青皮、山楂、炉甘石、马兜铃、怀牛膝、侧柏叶、巴戟天、黄柏、葛根、甘草、黄连、柴胡、丹参、白术、酸枣仁、鳖甲、郁金、牵牛子、千金子、贯众、麻黄、瓜篓子、大蓟,2003年国家科技部的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项目“50味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有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植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

12、研究所等19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国药材集团公司等16家制药及饮片生产企业参与了课题研究。该项目是建国以来参加单位最多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全国有300多人进行了该项目的研究。,“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2003BA301A11),50味中药饮片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百合、前胡、紫菀、杜仲、泽泻、益智仁、生姜、川楝子、莱菔子、苦杏仁、地榆、茜草、小蓟、苍术、蒲黄、厚朴、川牛膝、石膏、骨碎补、淫羊藿、百部、知母、防风、天麻、地黄、党参、人参、西洋参、肉苁蓉、蔓荆子、栀子、枳壳、木瓜、女贞子、龙胆、三七、吴茱萸、牛蒡子、柯子、香附、苦参、桑叶、锁阳、升麻、何首乌、肉豆蔻、远志、决明子、麦芽、北五

13、味子,中药炮制过程,就是饮片质量的形成过程。加强饮片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设备、原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的管理,才能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主要对炮制的三个环节进行规范。,四、中药炮制工艺的规范化研究,中药产地加工的规范化研究中药饮片净制工艺的规范化研究中药饮片切制(软化、片型、干燥)规范研究中药炮制工艺(料比、温度、时间)规范研究中药饮片包装材料与方法的研究中药炮制工艺的规范化研究的中试生产,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和拉丁名。中药饮片中文名称的命名原则:一法一物一名。炮制方法+药材名、或药材名+炮制方法的词构成。不同品种:制川乌、酒黄芩、焦栀子、蜜百合、盐知母等。同一品种:黄连、炒黄连、酒黄连、姜

14、黄连、萸黄连、黄连炭 所用名称与药材名称相同,应采用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及部颁标准上的名称。,五、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内容起草,1 中药饮片的命名,中药饮片的来源应是国家药品标准(部标、地方标准)收载的品种,来源包括原植(动)物药材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和药用部位、采收加工方法等;原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加工方法等。并说明鲜品或干燥品。炮制方法是指该药具体的炮制加工方法,包括净制、切制、炮炙三大类。中国药典附录收载炮炙17法。甘肃炮炙20法。,2 中药饮片的来源,3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系指经炮制后的饮片性状,目前主要根据传统鉴别经验,以饮片的形、气、味、质等特征鉴别为主。主要包

15、括饮片的形状(片形、厚度、大小)、色泽、切面特征、质地、断面(包括折断面或切断面)特征及气味等的描述。,4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系指鉴定饮片真实性的方法,包括显微鉴别(组织切片、粉末或表面制片、显微化学)、一般理化鉴别、色谱或光谱鉴别及其它方法的鉴别。选用方法要求尽可能反映饮片的特征,具有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使用对照品或对照药材的薄层鉴别,可有效地对检验样品进行真伪鉴定。但一般的理化鉴别专属性不强,只能排除不具同类性质或同类成分的混伪品,为此,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已经删除了大量的专属性较差的定性鉴别项目。,5 中药饮片的鉴别,检查包括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砷

16、盐、农药残留量、酸败度,有关的生物毒素及其它必要的检查项目。其它:败片率、纯净度(破碎、杂质)药典未采用。浸出物是中药饮片用不同溶媒按法定方法进行冷浸、热浸提取,所得的干膏重量。含量测定是对中药饮片的已知药效成分、有效成分、指标成分或毒性成分进行的定量测定。以科学、稳定、简便、经济建立含量测定方法。,6 中药饮片的检查,7 中药饮片的浸出物测定,8 中药饮片的含量测定,遵照中医药传统理论,尽可能反映出生、制饮片性味归经的区别。遵照中医药传统理论,尽可能反映出生、制饮片功能主治的区别。功能主治避免西药、药理作用术语描述。遵照中医药传统理论,尽可能反映生、制饮片用量用法的区别对用药禁忌及药物配伍禁

17、忌加以规定。禁用、忌服、慎用,9 中药饮片的性味归经,10 中药饮片的功能主治,11 中药饮片的用量用法,12 中药饮片的使用注意事项,13 中药饮片的规格,14 中药饮片的包装,15 中药饮片的贮藏,16 中药饮片的有效期,根据生产、销售的需要,每个品种确定需要有包装的规格。根据中药饮片的加速试验和室温留样观察,确定能保证饮片在有效期内质量的包装材和包装方法。根据各中药饮片品种的具体情况,通过试验研究,制定贮藏方法和条件。根据各品种的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观察决定。,17 中药饮片的处方应付,根据生产、销售和临床的需要,每个品种确定需要有规范的名称。写白芍付白芍;写酒(炙)白芍付酒白芍;写麸炒白

18、芍付麸炒白芍;写土炒白芍付土炒白芍;写焦白芍付焦白芍。不同地区对处方应付各自做出了规定,大体相同,但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处方应付存在差异,甚至完全不同,规定无规律可循。至今处方应付仍时有错误发生。甘肃中药炮制规范没有采用行业通用的处方应付,逐一规定。,六、甘肃中药炮制规范的研究与制定,1、炮制规范研究工作过程“甘肃中药材炮制规范化研究”为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十一五”重点项目,省科技厅列为2003年重大攻关计划项目。2004年,对原规范进行品种和内容的修订。2005-2007年,对本省中药饮片生产、经营和医疗使用共182家单位进行了广泛调查,对收集的3160余份饮片标本进行生药学鉴定,查阅古

19、代医籍、本草、地方志和现代中药饮片炮制研究成果等历史文献,对应用历史进行考证,根据中药饮片炮制与质量标准制定的要求,开展了本草学、生药学、化学鉴别和含量测定等研究工作。,编写中征求省内中药炮制专家的意见,确定了新增品种及饮片规格。我们在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98年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订,增补饮片规格,增加现代技术进行质量分析,制定出新版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2、炮制规范研究内容2.1、中药饮片名称的规范化研究 澄清了国家标准与甘肃地方药材标准饮片名称的混淆现象。调查发现有32种存在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问题。解决了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1998年之前各版中部分名称混乱现象。按中药饮片命名原则,规范了

20、中药饮片的名称,取消了临床配伍中不常用的俗名、别名和地方性用名;为了便于临床对照使用,将有关名称列入处方应付中说明。,2.2、完成饮片质量标准 新版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内容分为凡例、正文和附录三部分。凡例是解释本规范和正确使用本规范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正文叙述了各种中药材的来源、采收与加工、炮制方法、饮片标准、成品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处方应付、贮藏、注意事项、附注等15项。附录中引用或收载了指导原则,是为执行本规范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2.3、新增临床常用的中药饮片规格 本次增加了56种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饮片规格(品种来源于国家标准)。,2.4、对新

21、增饮片规格进行系统的考证 通过对医籍、本草、地方志等历史文献考察,对56个新增饮片规格的炮制方法与应用历史进行研究,重点了解新增饮片规格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国内的应用情况。蜜桔梗:明普济方、圣济总录等书中收载,蜂蜜制后可增加桔梗止咳作用,用于阴虚咳嗽,临床效果较好。甘肃、河南使用。2.5、制定了饮片的炮制工艺 对需要进行炮制的品种,制订了合理的炮制工艺,列出关键的技术参数,明确辅料种类和用量等。收载其中有343个净制规格、191个切制规格、246个炮炙规格。,3、炮制规范执行事项与建议3.1中药炮制规范的定位甘肃中药炮制规范属于中药饮片的地方标准。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医疗单位,在大多数情况

22、下将药材与饮片名称混淆,不少饮片名套用药材名称,完全忽视饮片名称的存在事实,名称混淆,此情况只能根据实物做出判断。3.2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没有交叉品种 属国家标准收载的饮片规格以国家标准为准,作为检验依据。属地方标准收载的饮片规格以地方标准为准,作为检验依据。,有交叉品种 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收载同一种药材(但饮片规格或炮制方法不同),标准检验依据视情况选择,或采用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都可行,建议以地方标准为准。3.3 标准执行情况说明3.3.1 按照执行:(1)标准单列,有完整的标准内容,应属全检;蜜黄芪、制川乌、制何首乌、熟地黄等。(2)仅有性状等部分内容,没有完整的标准内容,应属部分检验,黄

23、芩、乌药、赤芍等。(3)可视为饮片 大多数种子、花、果实,以及不做炮制要求的太子参、玄明粉、贝母、鸡内金、青黛、莲须等。3.3.2 参照执行:没有饮片标准内容,参照药材标准进行部分检验,一般做性状、鉴别项。,黄 连HuanglianRHIZOMA COPTIDIS,【处方用名】黄连、炒黄连、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黄连炭、胆制黄连。【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甘肃

24、等地。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药材以条粗壮、质坚实、断面红黄色者为佳。【炮制方法】黄连 取原药材,成簇者掰开分枝,除去杂质。用时捣碎。,炒黄连 取净黄连,置锅中,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呈棕黄色,微具焦斑时,出锅,摊开,放凉。用时捣碎。酒黄连 取净黄连用黄酒拌匀,稍闷润,至酒被吸尽,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出锅,放凉。用时捣碎。每净黄连100kg,用黄酒10kg。姜黄连 取生姜,切片捣碎,兑水适量,压榨取汁,将净黄连倒入盆内,用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尽,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出锅,放凉。用时捣碎。每净黄连100kg,用生姜12.5kg(或用干姜4kg)。【饮片规格】

25、黄连 纯净,无杂质。,炒黄连 表面棕黄色,微具焦斑。酒黄连 略有酒香气,不焦。姜黄连 有姜的辛辣味,不焦。萸黄连 有吴茱萸的辛辣味,不焦。黄连炭 表面焦黑色。存性。胆制黄连 气腥,味极苦。【成品性状】黄连 呈类圆柱形,弯曲不直,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样隆起,具须根痕。质硬,折断面不平坦,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时中空。气微,味极苦。,炒黄连 形如黄连。表面棕黄色,微具焦斑。酒黄连 形如黄连。略具酒香气。姜黄连 形如黄连。表面棕黄色,有姜的辛辣味。萸黄连 形如黄连。色泽加深。有吴茱萸的辛辣味。黄连炭 形如黄连。表面焦黑色。

26、胆制黄连 形如黄连,色泽加深。气腥,味极苦。萸黄连 取净吴茱萸,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汁拌入净黄连中,闷润,至吴茱萸汁被吸尽,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出锅,放凉。用时捣碎。,每净黄连l00kg,用吴茱萸l0kg。黄连炭 取净黄连,置锅中,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时,喷淋清水适量,出锅,摊开,放凉。用时捣碎。胆制黄连 取净黄连,加入胆汁,搅拌均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出锅,放凉。用时捣碎。每净黄连l00kg,用胆汁6kg。【鉴别】(1)黄连、炒黄连、酒黄连或萸黄连粉末棕黄色。石细胞鲜黄色,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呈类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纺锤形或多角形,边缘

27、大多不【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平整或有凹凸,直径2564m,有的层纹明显,纹孔小,孔沟细,有的胞腔不规则或分枝。韧皮纤维鲜黄色,多成束,有的与石细胞相连结,呈纺锤形或长棱形,末端斜尖或钝圆,长136185m,厚壁,纹孔较稀,孔沟较粗。木纤维鲜黄色,成束,壁厚,木化,纹孔稀疏,有的交叉成人字形。木薄壁细胞呈类长方形,较大,壁稍厚,木化,纹孔明显。导管多为孔纹,少数具缘纹孔、螺纹,网纹及梯纹导管,均细小,直径719m,有管胞。淀粉粒单粒,呈类圆形、三角状圆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210m,少数可见脐点,线形,或点状。草酸钙方晶较少,细小,存在于薄壁细胞中。(2)分别取黄

28、连、炒黄连、酒黄连或萸黄连粉末50mg,加甲醇5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6:3:1.5:1.5:0.3)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检查】总灰分 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均不得过4.0(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K)。【功能与主治】黄连 清

29、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呕吐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 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 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胆制黄连 清泻肝胆之热。【用法与用量】2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处方应付】写黄连(味连、雅连、云连)付黄连;写炒黄连付炒黄连;写酒(炙)黄连付酒黄连;写姜制黄连付姜黄连;写吴萸制黄连付萸黄连;写黄连炭付黄连炭;写胆黄连付胆制黄连。【注意】胃虚呕恶,脾虚泄泻者应慎服。【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宜密闭,置阴凉干燥处。,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