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第六章-清热药.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7586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第六章-清热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中药第六章-清热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中药第六章-清热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中药第六章-清热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中药第六章-清热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第六章-清热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第六章-清热药.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 药 学,第 6 讲,讲授内容,第九章 清热药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授课要求】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与分类。2、理解清热药的作用机理。3、掌握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4、了解入药部分。【授课重点】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授课难点】主治病证。,第九章 清 热 药,【概述】1、含义: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药性寒凉,沉降入里,使里热得以清解。,2、分类:(1)清热泻火药主治火热证;(2)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3)清热凉血药主治血热证;里热证。(4)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证;(5)清虚热药主治虚热证。3、使用注意:药性多为寒凉,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一、

2、本类药物特点 1、性味:多苦寒或甘寒。2、功效: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3、主治证:(1)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或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者。(2)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脏腑火热证。卫分 气分 营分 血分.温病 二、分述,石 膏,讲授内容,入药部分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药 性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功效应用 1、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性寒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除烦渴。为清泄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常与知母相须为用。,2、清肺泻火肺热喘咳证。3、清泻胃火,除烦止渴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4、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用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

3、,外伤出血。火煅外用,有收涩之性。用法用量 生石膏煎服,1560克,宜先煎。煅石膏研末撒敷患处。,知 母,讲授内容,入药部分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药 性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应用 1、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热病烦渴。苦寒泻火除烦,质润生津润燥止渴。2、清泻肺热,生津润燥肺热燥咳。3、滋肾阴、泻肾火、退骨蒸骨蒸潮热。,4、生津养阴内(虚)热消渴。甘寒质润,可用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5、生津润燥肠燥便秘。用法用量 煎服,612克。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者不宜用。,鉴别用药,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同治温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诸

4、证多用石膏。煅后具有收敛之功。,泻火之中长于清润,肺热燥咳,骨蒸、消渴多选知母。,芦 根,入药部分 为禾科植物芦苇的根茎。药 性 甘、寒。归肺、胃经。功效应用 1、泻火除烦,生津止渴热病烦渴。甘寒,既能清透肺胃气分实热以除烦,又能生津以止渴。2、清胃止呕胃热呕哕。,3、清泻肺热肺热咳嗽,肺痈吐脓。4、清热利尿热淋涩痛。用法用量 煎服,干品1530克;鲜品加倍。,天 花 粉,讲授内容,入药部分 为葫芦科植物瓜蒌或双边瓜蒌的干燥根。药 性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功效应用 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热病烦渴。既能清肺胃二经实热,又能生津止渴。2、清肺泻火,生津润燥肺热燥咳。,3、生津润燥内(虚)热

5、消渴。4、消肿排脓疮疡肿毒。本品能清热泻火而消疮肿、排疮脓。用法用量 水煎服,612克。,淡竹叶(竹叶),讲授内容,入药部分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药 性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功效应用 1、清热除烦热病烦渴。主归心经能清心火以除心烦,入胃经而泻胃火以止渴。2、清心利尿口疮、尿赤、热淋涩痛。用法用量 煎服,510克。,栀 子,讲授内容,入药部分 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药 性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效应用 1、泻火除烦热病心烦。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之火、心火而除烦。2、清热利湿湿热黄疸。,3、凉血止血血热吐衄,血淋涩痛。4、清热明目用于目赤肿痛。5、清热解毒用于火

6、毒疮疡。用法用量 煎服,510克。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栀 子 栀子房,老经霜,曾染汉宫衣袄黄。游园的道花香,行医的称药良,治黄疸青伤,久著在方书上。迎仙客,夏 枯 草,讲授内容,入药部分 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药 性 辛、苦,寒。归肝、胆经。功效应用 1、清热明目目赤肿痛,头痛眩晕。主入肝经,善泻肝火以明目。2、散结消肿瘰疬、瘿瘤。味辛散结。3、清热消肿乳痈肿痛。用法用量 煎服,915克。或熬膏服。,决 明 子,讲授内容,入药部分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药 性 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应用 1、清热明目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功善清肝热(火)明眼目

7、。2、平抑肝阳头痛、眩晕。既能清泻肝火,又兼能平抑肝阳。,3、润肠通便肠燥便秘。质润咸寒,能清热润肠通便。用法用量 煎服,1015克;润肠通便,不宜久煎。使用注意 气虚便溏者不宜用。,青葙子 密蒙花 清肝明目为主,主治目赤肿痛。谷精草 鸭跖草清热泻火为主。,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鸭跖草,丛竹枝,青青节,四月里飞来翠蝴蝶,有心人采撷作田野。不为爱碧色花,不为尝甜味叶,为教清清热毒,凉体血。四块玉,思 考 题,1、何谓清热药,分为哪几类,使用注意有哪些?2、清热泻火药有何特点,有哪些药物?3、高热烦渴时,宜选用哪些药物治疗?4、主入肝经,以清热明目为主要功效,主治目赤肿痛的药物是哪些?5、相须为

8、用的药物已学过哪几对?6、夏枯草与柴胡均主入肝胆经,应用有何不同?,中 药 学,第 7 讲,讲授内容,第九章 清 热 药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授课要求】1、熟悉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的特点。2、掌握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3、区别黄芩、黄连与黄柏的功效与主治证。4、了解入药部分。【授课重点】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授课难点】主治病证。,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一、本类药物的特点 1、性味:均为苦寒。泻火 脏腑火热证。2、功用:清热-燥湿 多种湿热证。解毒 疮疡肿痛。如:湿温或暑湿,脾胃湿热,大肠湿热,肝胆湿热,湿热痹证。3、使用注意:药物苦寒,用量不宜过大。二、分述,主治,性寒,味

9、苦,黄 芩,讲授内容,入药部分 为唇形植物黄芩的干燥根。药 性 苦、寒。归肺、胆、脾胃、大、小肠经。功效应用1、清热燥湿主治多种湿热证。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湿温、暑温。2、清热泻火主治肺热咳喘,高热烦渴。主入肺经,善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3、清热止血血热吐衄。4、清热解毒痈肿疮毒。5、清热安胎主治血热所致的胎动不安。用法用量 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黄 连,讲授内容,入药部分 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 的干燥根茎。药 性 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功效应用 1、清热燥湿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尤长于清中

10、焦湿热主治湿热阻滞中焦之证。2、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泻痢。本品善去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泻痢要药。,3、清热泻火主治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尤善清泻心经实火。4、清热解毒用于痈肿疖疮,目赤、牙痛。5、清泻胃火胃火炽盛的消渴证。6、清热燥湿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用法用量 煎服,25克。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脾胃虚寒者忌用。出西川,野黄连,泻火清心效似仙。堪拟旧时浓苦味,采山人在半空悬。双鸳鸯,黄 柏,讲授内容,入药部分 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药 性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效应用 1、清热燥湿主治湿热带下,热淋涩痛。长于清泻下焦湿热。2、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泻痢,

11、黄疸。善除大肠湿热。3、清热燥湿湿热脚气,痿证。有清泄下焦湿热之功。,4、泻火除蒸主治骨蒸劳热,盗汗,遗精。主入肾经而善泻相火、退骨蒸。与知母相须为用。5、清热解毒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用法用量 煎服,312克。外用适量。,黄芩 偏清上焦肺热,多用于肺 均为苦寒之品 热咳嗽,且止血,安胎。黄连 清热燥湿:多种湿热证 偏清中焦胃热与心火,多 清热泻火:多种火热证 用于中焦湿热与高热心烦 清热解毒:疮疡肿毒。黄柏 常相须为用 偏清下焦相火,除骨蒸,多用湿热下注,骨蒸劳热,龙 胆,讲授内容,入药部分 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药 性 苦、寒。归肝、胆经。功效应用 1、

12、清热燥湿主治多种湿热证。尤善清肝胆下焦湿热。黄疸、带下、阴肿、阴痒等。,2、泻肝胆火主治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苦寒沉降,善泻肝胆实火。3、泻火止痉惊风抽搐。清泻肝经实火,用治肝经热盛之抽搐。用法用量 煎服,36克。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阴虚阴伤者慎用。,苦 参,讲授内容,入药部分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药 性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应用 1、清热燥湿主治多种湿热证。如:泻痢、黄疸、带下、阴肿阴痒、湿疹等。2、杀虫用于皮肤瘙痒,疥癣。3、清热利尿用于湿热淋证。,用法用量 煎服,510克。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秦皮主治泻痢。白鲜皮主治皮肤病。

13、,三 颗 针 秦 皮 白鲜皮,龙胆 主入肝胆经主治肝胆实火、湿热证。苦参 主治下焦湿热,且杀虫利尿。秦皮 主治湿热泻痢。三颗针 主治湿热泻痢。白鲜皮 主治疮疹。,均有清热燥湿之功,同治多种湿热证。,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一、本类药物的特点1、性味 多为苦寒或咸寒;2、归经 多归心、肝经;3、功效 清热凉血为主;4、主治证 营分、血分等实热证。二、分述,生 地 黄,讲授内容,【入药部分】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新鲜或干燥块根。【药性】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功效应用】1、清热凉血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本品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如清营汤。2、养阴生津阴虚内热,骨蒸劳热,津伤 口渴,内热消渴

14、,肠燥便秘。甘寒质润,既能清热养阴,又能生津止渴。【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鲜用加倍。,玄 参,讲授内容,【入药部分】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药 性】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功效应用】1、清热凉血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2、滋阴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甘寒质润,滋阴生津润燥。,3、泻火解毒咽痛,白喉,瘰疬,疮毒。【用法用量】煎服,1015克。【使用注意】反藜芦。,鉴别用药,玄参生地黄,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治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常相须为用。,泻火解毒力较强,故咽喉肿痛、痰火瘰疬多用;,清热凉血力较大,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牡 丹 皮,讲授内

15、容,【入药部分】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药 性】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应用】1、清热凉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善能清营分、血分实热,而清热凉血止血。2、清虚热温病伤阴,阴虚发热。清透阴分伏热,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3、活血祛瘀多种瘀血证。【用法用量】煎服,612克。【使用注意】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用。,赤 芍,讲授内容,【入药部分】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药 性】苦、微寒。归肝经。【功效应用】1、清热凉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2、清肝火目赤肿痛,痈肿疮疡:入肝经。3、散瘀止痛多种瘀血证。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用法用量】煎服,612克。【使用注意】反藜芦。,生地黄 均能养

16、阴生津 凉血力大。玄参 同治阴虚津伤 解毒力强。牡丹皮 均能活血散瘀 清虚热。赤芍 同治瘀血证。清肝热。水牛角 多代替犀角入药。紫草 长于凉血消斑透疹。,主入心、肝经以清热凉血为主要功效,同治热入营血证。,思 考 题,1、清热燥湿药有哪些特点?常用的药物是那些?2、黄芩、黄连和黄柏的功用有何异同?3、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的功用有何异同?,中 药 学,第 8 讲,讲授内容,第九章 清热药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第五节 清虚热药,【授课要求】1、掌握药物的主要应用。2、区别金银花与连翘的功用异同点。3、理解“热毒”的概念。4、了解入药部分。【授课重点】药物的主要功效与应用。【授课难点】主治病证。,

17、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一、本类药物的特点 1、药性:寒凉;2、功效:清热之中更长于解毒,具有清解火热毒邪的作用;3、主治证:多种热毒症。如痈肿疮毒、丹毒、瘟毒发斑、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及其他急性热病等。二、分述,金 银 花,讲授内容,【入药部分】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腮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药 性】甘、寒。归肺、心、胃经。【功效应用】1、清热解毒主治疮肿疔疮。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2、疏散风热主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芳香疏散,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与连翘相须为用。如银翘散。,3、解毒凉血用于热毒血痢。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

18、用法用量】煎服,615克。金银花,变幻花,唤忍冬恰宜炎下。热毒清须甘露茶,彼象诗早增声价。落梅风,连 翘,讲授内容,【入药部分】为木犀科植物l连翘的干燥果实。【药 性】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效应用】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痈肿疮毒,瘰疬痰核。本品清心火,解疮毒,又能消散痈肿结聚。2、疏散风热主治风热外盛,温病初起。常与金银花相须为用。如银翘散。【用法用量】煎服,615克。,鉴别用药,金银花连 翘,均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同治外感风热、温热病及热毒疮疡等证,常相须为用。,长于疏散风热,炒炭凉血止血。,长于清心解毒,善于消痈散结。,金银花 长于疏散风热。善治疗疮疡 炒炭凉血止血。

19、连 翘 长于清心解毒。善于消痈散结。大青叶 善治温病发斑,咽喉肿痛。板兰根穿心莲 又治肺热咳嗽与泻痢。入片剂。贯 众 且凉血止血,杀虫。,均有清热解毒之功,同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千里光,蚤休,金荞麦,鱼腥草,半边莲,红藤,射干,金果榄,马齿苋,地锦草,土茯苓,蒲公英 漏芦 善治乳痈野菊花 千里光 长于治疗 目赤肿痛紫花地丁 重楼 可治蛇伤半边莲 白花蛇舌草 蛇伤癌症 金荞麦 鱼腥草 消痈排脓 善治肺痈大血藤 败酱草 长于治疗肠痈射干 山豆根 长于治疗咽喉肿痛金果榄 木蝴蝶 同上白头翁 委陵菜 长于治疗热毒泻痢地锦草 马齿苋 同上土茯苓 长于治梅毒。,均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同治多种热毒证。,痈疮疔疖,第五节 清虚热药,【本类药物的特点】1、药性 寒凉;2、功效 主入阴分,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3、主治证 虚热证。(1)阴虚火旺;(2)温热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劫液。【归纳】,青蒿 解暑热,治疟疾。白薇 利尿通淋。地骨皮 清肺降火。银柴胡 除疳热。胡黄连,均有清虚热之功,同治虚热之证。,地骨皮,白薇,青蒿,思 考 题,1、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有哪些?2、金银花与连翘均可治疗哪些病证?3、主治肺痈、肠痈、乳痈、咽喉肿痛、热毒泻痢的药物分别是哪些?4、清虚热的药物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