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一个完整的生命.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7774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了每一个完整的生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为了每一个完整的生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为了每一个完整的生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为了每一个完整的生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为了每一个完整的生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了每一个完整的生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了每一个完整的生命.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为了每一个完整的生命!,先看一看!,了解,了解!,我们现在面临着怎样的教育?,厌学,网瘾,令人忧心的资料(一),2001年6月25日北京青年报在一则报道中指出,在我国现有的3亿多中小学生中,有5000万之众的青少年被现行的评价标准划入了“差生”行列。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法国、十个瑞士、一百个卢森堡的人口。有的研究认为,学业不良学生在所有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为8%-12%。,令人忧心的资料(二),一条迟到的“热线”2004年11月,国内第一条“问题学生拯救热线”开通。主办方说,热线的服务对象是“学习成绩差和思想品德差”或“有思想心理等方面问题”的学生。开通首日热线被打爆,平日里每天更有全国各

2、地近200个电话打入,热线电话从一部增加到三部。据悉,在热线开通的同时,深圳第一个“问题学生”矫治中心正在组建,全国不少专家正在陆续加入。,令人忧心的资料(三),你知道这样的学校吗 2005年初江西省九江的庐山脚下成立一个“择差教育”中心。何谓“择差教育”?顾名思义,选择“差生”进行教育。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中心就已接收了除海南、西藏外,来自其余32个省(市)、区的102名学生。,令人忧心的资料(四),非同寻常的竞选演说 2006年11月29日的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霍华德说,保守党若在明年的大选中胜出,就将在英国设立150所特殊学校,即在每一个地方教育局设立一所专门针对“问题学生”的学校,以帮

3、助他们改过自新、取得进步。这种学校将为全日制,招收从5岁至16岁的“问题学生”。,令人忧心的资料(五),心理学家索里等人认为,这类“偏离了文化常模”的学生大约占全部学龄儿童的10-20%,甚至超过了20%。在日本有所谓的“差生七五三”(指七成高中生、五成初中生、三成小学生为差生)之说,法国小学的留级生高达20%。,综上:问题学生具有普遍性启示:一方面,如何教育问题学生是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另一方面,每个教师都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学生。,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在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把握这个含义的重点是:

4、1、问题是相对而言的,具有发展性。2、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行为和心理方面,而主要不是品德方面。3、只有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问题学生可以教育好吗?,昆体良说:差生(问题学生)缺少的不是天赋的能力而是培养。夸美纽斯说:智力低下到了不能教化的程度,世上是不能找到这样的人的。布鲁姆说:1-5%的儿童是天才,5%以下的儿童智力上有缺陷,90%以上的儿童能够而且应该达到应有的水平。,“问题学生”能够教育好的理论依据,科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的先天遗传条件是差不多的。人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不决定于遗传,而主要决定于后天的环境,特别是他所受到的教育。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主导作用。,“问题学生”能够教

5、育好的理论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要求自己受到社会或集体尊重的感情,都有要求自己获得成功的愿望。,“问题学生”能够教育好的理论依据,调查和有关测试证明,“问题学生”和一般学生相比智力差异小,而在动机、兴趣、性格、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及基础知识方面差异大,他们具有一般学生同样发展的潜能,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经历了反复的挫折和长时间的失败以后形成了失败的心态;而成为“问题学生”。他们有很大的潜能,关键是能否开发这种潜能。,问题学生成因新认识,从根本上说,问题学生的形成都必须具有外因与内因。外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

6、内因是指学生的自我因素,一般包括智力,人格,身体等。,(一)社会方面的原因,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2伦理文化冲突导致社会价值流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3社会上不良社会风气及腐败现象的影响。4计算机网络的负面影响。,问题学生成因新认识,(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1以升学为主要教育目的2一些教师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偏低3低效,无效教学的存在4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学生成因新认识,(三)、家庭的原因,1父母教育方式。父母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只爱不管型,只管不爱型,不爱不管型。()只爱不管型。家长对孩子无原则地溺爱和袒护,宠爱有加,百依百顺。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和主角,父母的主要精力放在孩子

7、的吃,穿,用上,对学习关心甚少。即使孩子在外边做了错事,少数父母也不肯认错,甚至辩解包庇,不能与学校密切配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父母这样的教育方式最容易养成了孩子骄横不讲理,任性妄为,自我中心,为我独尊的性格。,问题学生成因新认识,()只管不爱型。父母教育方式的根本特征湿简单粗暴,缺少甚至没有说服教育,代之以打骂。孩子稍有差错,不是拳打脚踢,就是棍棒相加。孩子缺少家庭温暖,怨恨之心逐渐形成。与这种棍棒教育相伴的是训斥教育。孩子略有不顺意,遍恶语相加,讽刺挖苦。或者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使孩子生厌,形成逆反心理。()不爱不管型。所谓不爱不管其实就是撒手不管。孩子出了问题,听之任之,这对处于

8、成长之中,缺乏基本判断能力的孩子来说是最危险的,-容易把孩子引向邪路。,问题学生成因新认识,2父母文化背景,父母思想 品德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问题学生成因新认识,3家庭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双亲与孩子的三口之家居主导地位;二是不完全家庭增多。三口之家在教育上所带来的是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不完全家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亲家庭,一种是留守家庭。,问题学生成因新认识,4家庭经济背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容易形成自卑,偏执,嫉妒,愤世嫉俗等不良心理,而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容易形成自我中心,自私,固执,不容人,养尊处优

9、等不良心理,进取心不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问题学生成因新认识,5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后天环境。家庭成员之间融洽和谐的气氛,亲密无间的氛围以及与外部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地变得心胸开阔,充满爱心,具有健康地心理和稳定地心理,反之留给孩子地只能是阴影与噩梦,只能是心理地扭曲与人格地畸形发展。,问题学生成因新认识,(四)自身原因,1性格的不成熟2缺乏基本道德判断力3基础学力的欠缺4同伴关系的失败,问题学生成因新认识,我们研究问题学生教育意义,1.有助于促进问题学生的身心指向健康、全面发展;2.有助于化解教师危机;3.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校学习环境

10、和心理环境;4.有助于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5.有助于整合家庭、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营造更广阔的生态化环境。,谢 谢!,望远镜和显微镜 问题学生转化的理论基础,转化问题学生的相关理论,理论是望远镜、也是显微镜;能大处着眼,并不断调整我们的理论视域,看清问题学生产生的广阔社会、背景及其要素,从而澄清相关转化工作的实践边界;小处着手,以一种反思性实践的视角,细微地体察问题学生内在心理世界和行为方式的动因,从而把握问题的实质,使相关转化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指引我们放眼问题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与现实之间找到问题解决的科学路径。,问题学生转化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及其价值,定义: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就

11、是受外部环境及其条件影响的一些行为功能:通过掌控外部环境及其条件,人的心理及行为是可预测和可控制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刺激强化反应,公 式:“刺激强化反应”小 资 料:小白鼠实验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斯金纳做了一个著名的小白鼠实验,这个实验是在预先建造好的木箱中进行的。木箱的某一壁上装有按键,按键下面有食物盘,按键下去食物盘中就会出现一粒食物。空腹的小白鼠被放入这个木箱,它会自动出现各种试误行为,偶尔按键,出现食物。经过几次反复,两次按键之间所需时间逐渐缩短,最后小白鼠为不断获得食物,形成按键反应。斯金纳将其称之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小白鼠为获得食物主动作用于小木箱,这就是操作;这粒食物是小白鼠

12、按键反应的概率发生变化所依存的条件,这就是强化刺激。这个实验表明,当一个操作发生以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个操作再次出现的概率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发射的基本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强化,提出了“刺激强化反应”的公式,人的行为由环境引起并受环境控制。强化是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的关键。强化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强化对个体学习动机的影响,强化的形式“有功即赏”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奖赏的期待“有过必罚”有助于学生改变原有不良行为“以赏代罚”有助于鼓励学生不做不好的事“无功即过”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

13、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

14、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理论拓展:四块糖果的教育艺术,理论拓展:四块糖果的教育艺术,一是不当众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二是不全盘否定: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三是深入了解犯错原因:避免批评盲目性四是妙用表扬和奖励:引发学生的自我批评,问题学生转化的理论基础,定义:个体主观上的认知系统状态影响自身行为的塑造。,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班杜拉。1相互决定论 2模仿3自我效能 4自我强化5期望和期望值,(一)社会

15、认知理论及其价值,问题学生转化的理论基础,相互决定论定义: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彼此联结、相互决定。相互决定论的启示:创建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体性,问题学生转化的理论基础,模仿定义: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从而引发学习者作出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过程。模仿理论的启示:观察学习,榜样示范,自我效能理论拓展,如何培养问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实施“赏识教育”“一句鼓励的话比一千句批评更管用!”2.激发成功体验“激发问题学生潜能的关键在于体验成功!”,自我强化,所谓“自我强化”就是人根据自己设立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时,以自己能支配的强化来增强和维持自己达到标准的

16、行为。前提:获得行为的标准和前提 过程:根据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表现:自我调节,自我强化案例,当爱迪生被小学老师宣判是名低能儿时,嘲笑他的人们怎能想象长大后他竟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呢?权威老师的宣判无疑是个打击,深深影响爱迪生今后的人生,他被校方开除学籍,回到家里接受母亲的家庭教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无法接受正规教育的爱迪生并不因此自我否定,反倒激起强烈的学习欲望。他学得如何在逆境中自立,扩大自己探索宇宙知识的空间领域。事实上他因为肯定自己的能力,燃起迈向成功的希望,于是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观摩他人的专业技能,从而运用在自己的工作上,充分发挥本身潜在能力。假使爱迪生因被宣判为低能儿,从此自怨命

17、运不公,那么就没有今日伟大成就之爱迪生,或许人类至今仍无普遍使用电灯的幸福可言。由此足见自我评价、自我肯定的重要性,爱迪生便是积极正面的成功实例。(来源:拿破仑.希尔人人都能成功),自我强化案例,当爱迪生被小学老师宣判是名低能儿时,嘲笑他的人们怎能想象长大后他竟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呢?权威老师的宣判无疑是个打击,深深影响爱迪生今后的人生,他被校方开除学籍,回到家里接受母亲的家庭教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无法接受正规教育的爱迪生并不因此自我否定,反倒激起强烈的学习欲望。他学得如何在逆境中自立,扩大自己探索宇宙知识的空间领域。事实上他因为肯定自己的能力,燃起迈向成功的希望,于是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18、观摩他人的专业技能,从而运用在自己的工作上,充分发挥本身潜在能力。假使爱迪生因被宣判为低能儿,从此自怨命运不公,那么就没有今日伟大成就之爱迪生,或许人类至今仍无普遍使用电灯的幸福可言。由此足见自我评价、自我肯定的重要性,爱迪生便是积极正面的成功实例。(来源:拿破仑.希尔人人都能成功),学习动机理论,1、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2、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从事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内部状态。,不同理论视野下的动机:1.需要理论:需要动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可分为七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

19、要。2.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感自我强化动机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4.归因理论:归因动机5.强化理论:强化动机,概念:,学习动机的构成 1.学习内驱力的产生机制 2.学习诱因的产生机制:外部条件;目标本身 3.两者引起学习动机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1.主观因素 学习目的性及学业抱负水平 学习兴趣 学业自我概念 自尊 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业成绩 归因倾向,2.客观因素 外部强化 外部环境 家庭环境 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学习环境,学校环境:,学习动机理论.理论探讨,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观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

20、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羞辱之中,他就 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 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 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21、,班主任在问题学生教育中的地位,1问题学生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2问题学生教育是班主任成长的磨刀石;(班主任的成长要有三种境界:“恨铁不成钢”、“悲天悯人”、“上善若水”)3、问题学生教育过程是班主任素质提升的过程;4问题学生教育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集中体现.,班主任在问题学生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1班主任是问题学生教育的 第一责任人;2.班主任是问题学生教育的 组织者和实施者.,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班主任专业素质有何祈求呢?,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正确认识问题学生的成因(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2)学校教育的错位、缺位与不到位(3)问题家长造就了问题学生(

22、4)个体成长的烦恼,3.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心理辅导知识,4倾注爱心,5.责任心,求知方舟搁浅-学习问题类,一、学习问题都有哪些表现?1、厌学;2、注意力不集中;3、学业困难;4、自信心缺失;5、偏科;6、经常不交作业。,厌学问题不但使家长茫然、教师忧虑,而且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其后果十分严重。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同时还有学校教育的影响。,厌学问题,(参见案例:问题学生教育指南教育故事案例P91“网虫的转变”),案例分析:厌学形成的主要原因,1学生问题(1)适应能力差(2)生活学习压力过大(

23、3)自尊心增强2家庭问题3学校问题4社会问题,案例分析:教育的基本策略,1创建温馨学习环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4指导家庭教育5多表扬少批评,唤醒学生心灵深处奋发向上的意识6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偏科问题,偏科,是现今困扰许多学生的问题。偏科是指学生由于对某些科目缺乏兴趣,对这些科目不重视,用在这些科目上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少,最终导致成绩不理想。偏科会导致学业发展的不均衡,长久下来,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纠正偏科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全面综合地发展,培养新时代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是我们教育者面临的丞待解决的

24、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1学生原因(1)知识结构存在漏洞(2)失败感扩展(3)信心不足(4)师生关系紧张2家长原因3老师原因,教育的基本策略,1树立学生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的兴趣3促进学生的交流4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6建立和谐的关系,案例分析,参见P115页“林宇的烦恼”案例,不交作业问题,对学生而言,作业是非常重要的,做作业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与巩固过程。完成作业也是中学生守则所要求的。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是一件令老师与家长头疼的问题。这首先是一个遵守规则问题,其次是一个学习习惯问题,按时完成作业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不完成作业这一问题背后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

25、怎样看待经常不写作业的学生?不写作业都是学生的错吗?如何采取措施培养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和习惯?这些都是每一个老师所关切的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1师生关系不和谐2缺乏兴趣与信心3学生自身的懒惰情绪4缺乏监督,教育的基本策略,1用爱心感化 2激励学生的兴趣3加强监督,案例分析,参见P122页“陈程的苦衷”案例,恰似脱缰的野马-行为问题,常见的问题有:好动起哄、挑衅滋事、经常迟到(旷课、睡觉、说话)、搞恶作剧、小偷小摸、顶撞老师、随意说谎、抽烟喝酒、离家出走、打架勒索等。,行为问题的危害:行为类问题学生传染最快、影响最坏、危害最大,最使同学讨厌、最使班级倒霉、最使老师头疼。,对于行为问题的学生,我们

26、通常以“有过必罚”理论作为纠正的手段。赫尔巴特主张首先利用惩罚性的威胁,以强制性的手段管理儿童。其次要运用监督的办法,监视儿童的行为,不让其撒野。第三是命令和禁止,使儿童绝对服从。第四是包括体罚在内的惩罚,主要办法有批评、警告、“站墙角”、“剥夺自由”、“禁止吃食物”、“关禁闭”、使用惩罚簿等。此外,赫尔巴特还提出了要把教师的爱作为管理儿童的辅助手段。那么,教育要不要惩罚?,我们要科学地认识奖惩,正确实施奖惩,(一)奖惩有以下几种:1.奖惩:中性的教育;2.奖惩:有意义的教育;3.奖惩:爱的教育;4.奖惩: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二)正确实施奖惩1.奖惩的动机应是肺腑之爱;2.奖惩的指向应准确科

27、学:奖惩:对事,不对人 奖惩:过程结果并重3.奖惩的理由应合理公正;4.奖惩的形式应生动多样;5.奖惩的方法应灵活变通;6.奖惩都应把握一定的“度”。,奖惩的方法应该灵活变通(1)选择时机;(2)分清场合;(3)因人而异;其实,惩比奖的难度系数大得多。有研究证明,惩罚的效果,只有8%与错误的内容有关,42%与教师的做法有关,50%与教师的言谈有关。我们来看看这么一个大家所熟悉案例:,漫谈行为问题学生个例,1.顶撞老师的表现:对老师吼叫、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辱骂老师,严重者甚至“动粗”。2.顶撞老师的危害: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3.顶撞行为的

28、处理:,(1)在“顶撞”发生时,要克制冷静。(2)在“顶撞”发生后,宜低调处理。(3)在处理“顶撞”时,应追根溯源。(4)在处理态度上,当真诚守信。(5)在处理尺度上,该大度宽容。,顶撞老师,4.如何避免“顶撞”事情的发生(1)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尊敬。(2)强化思想工作,注重因材施教。(3)建设良好班风,发挥榜样作用。(4)批评讲究艺术,处罚把握尺度。,学生顶撞老师的12个常见的原因:1.老师冤枉了学生;2.老师提出了学生做不到的任务;3.老师讽刺、挖苦学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4.老师要请学生家长;5.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老师误认为是顶撞;6.学生心情不好,迁怒于老师;7.学生想压住老师,好

29、为所欲为;,8.学生想表现自我;9.老师不公平;10.和老师套近乎;11.学生对老师业务水平有看法;12.学生缺乏教养。摘自王晓春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说 谎 案例一,小胡、小李和小阮三人,同是九年级的男生,他们的共同点是读书没兴趣,玩乐数第一。有一天下午放学后,他们在校外打了七年级的一位男生,当时在场的围观学生不少,小李扬言“谁告密就打死谁。”事后,被打男生举报了这三个人,首先是各有关班主任初步调查,把调查材料送给学生科,结果,涉嫌打架的这三名学生都没有承认打人,只说自己是旁观者。学生科继续调查,一周下来,这三人依然没有承认自己打人。学生科建议通报家长,叫打人的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协助调查。原因分

30、析:有的学生做了错事,损坏了公物,或者违反了校规、家规等,有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为了逃脱责任和惩罚,就会编造一些谎言,以求蒙混过关。因为按规定打架是要受到某种处分的,所以为了逃避处分,任你怎样盘问(只要没有足够的证据)他们都不承认,能赖则赖。,问题学生的类型,1.学习问题类 常见的问题有: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偏科、马虎、学习较差等;,2.行为问题类 常见的问题有:多动症、攻击性行为、贪小便宜、经常性迟到、顶撞老师、随意说谎、离家出走、抽烟喝酒等;,问题学生的类型,3.心理问题类 常见问题有:早恋、迷恋网络、自残、暴力倾向、孤独、不合群、自卑、耐挫性差、考试焦虑等。,问题学生的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