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咳嗽.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8451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科学咳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医儿科学咳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医儿科学咳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医儿科学咳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医儿科学咳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学咳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学咳嗽.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儿科学,咳嗽,一 概述咳嗽是肺部疾患中一个常见症状,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好发于冬春季节。咳嗽是肺经本症,无论外感,内伤所致的肺失宣肃,壅遏不宣,皆可发生咳嗽。咳和嗽在含义上是不同的,有声无痰为咳,病在肺;有痰无声为嗽,病在脾,病机式要“咳嗽谓有声有痰,因肺气受伤动乎脾湿而然也;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也。”然而咳与嗽临床上往往同时出现,故称咳嗽.“小儿临床一般以外感咳嗽多见”。,古代文献中的“百zui嗽”(乳嗽,奶嗽,胎嗽)是指乳儿出生百日内患咳嗽,气喘,气急,痰涎雍盛等症,除包括一般咳嗽外,还包括了新生儿肺炎等疾病。古人认为是胎毒,为难治症。,本篇讨论范围是以咳嗽

2、为主的病证,他病兼见咳嗽不在本篇讨论范围内(肺痈,肺痿,痰饮),二 病因病理历代文献有关小儿咳嗽的病因论述甚多。幼科指掌中记载:“小儿之嗽有五,须考有痰无痰,有热无热,宜分表里,未可攻嗽。有风热之嗽,七情之嗽,虚嗽,寒嗽,饮食伤脾之嗽。”,元活幼心书指出:“咳嗽者,因有数类。但分冷热虚实,随证疏解。初中时未有不因感冒而伤于肺。”又曰:“有脾虚亦能作嗽。当投补剂。”,幼幼集成论咳嗽说:“大抵咳嗽属肺脾者居多,以肺主气,脾主痰故也。”还指出:“在小儿由风寒乳食不慎而致病者,尤多矣。”,清代医学心悟把咳嗽的原因明确地分外感与内伤,“六淫之邪,自外击则鸣”“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由此可见,咳

3、嗽的病因主要是外感和内伤两类,所涉及的脏器主要与肺脾二经有关。,(1)小儿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卫外功能较差,易感外邪。外邪自口鼻皮毛而入,首犯肺卫,致宣降失常。肺中津液不能象雾露一样滋润皮毛,灌溉全身,津液就化为痰液。肺气失去清肃,肺气的出入升降就不正常,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发生肺气上逆而咳嗽。,(2)外感咳嗽日久,耗伤正气。使肺阴或肺气虚弱不足,肺的清肃功能难以恢复,咳嗽反复不已,愈伤正气,可形成内伤咳嗽。,3)脾胃虚弱的人,饮食入胃,不能化为精微输布全身,就成为停饮痰湿之邪,也就是脾虚生痰,上贮于肺,引起肺失宣肃而咳嗽;痰湿之邪,从热化,就成为痰热;脾阳素虚的人,痰从寒化,就成为痰饮。

4、,4)脾虚多痰者,由于诱发外邪,引动痰浊,痰浊犯肺。肺失宣肃而咳嗽(内伤兼外感)日久耗伤,形成内伤咳嗽。又因脾虚体弱,易感外邪,形成恶性循环。,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2 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许干罗音 3 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鉴别诊断 1 顿咳 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主证,咳闭呕吐痰涎伴鸡鸣样回声。进行性加重,入暮尤甚。2 肺炎喘嗽 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证。肺部听诊有细湿罗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斑片状阴影。,四 辨证论治钱乙论咳嗽的辨证施治,把咳嗽分为虚和实。其中肺实见面赤,身热,用葶苈丸下之;咳久肺虚伤阴,用阿胶散补之

5、;冬天的伤风咳嗽,是风从肺*而入,用麻黄汤;肺盛咳嗽,面肿用泻白散。他说:“治嗽大法,盛即下之,久即补之。”后来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在钱乙的两句话后面加上一句“风则散之”,医学心悟认为“肺为娇脏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如果是“妄用清凉酸涩之剂,未免闭门留寇。”创制了“止嗽散”一方,并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进行加减治疗,至今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幼幼集成治疗咳嗽立“修败毒散”为“咳门第一神方”。曰“凡有咳嗽,无论内伤饮食,外感风寒,夹湿夹毒,不拘男妇大小,胸紧气急,咽痛口苦,痰不相应,即用此方外散之。,本病有寒热虚实不同,发病有轻重缓急,年龄体质不同,临床必须辨别清楚。临床辨证

6、要点及治疗用药也各有差异。(1)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伴表证多属实。治法以祛邪为主。药宜动不已静,药味宜辛,苦温可开泄肺气。药静则使外邪留恋不解。,(2)内伤咳嗽发病多缓,病程专,可实可虚,然虚者多。故治疗不宜用香窜耗气之品。虚症者宜扶正或治疗他脏。(3)外感治不如法,可以酿成内伤。内伤又有外感诱发致病情加重恶化。(4)肺热多由外感郁而不解,化热化火灼痰阻肺。而肝气郁滞化火伤肺而成咳嗽少见。因小儿阳常有余,阴虚燥咳包括感受秋令燥邪或肺热咳嗽日久伤阴而致。,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为宣肺定喘,清热化痰。若痰多雍盛者,首先降气涤痰;憋喘严重者,治以平喘利气;气滞血瘀者,治以活血化瘀;病久气阴耗伤者,治

7、以补气养阴,助正达邪;出现变证者,随证施治。,六 分型证治(一)外感咳嗽1 风寒咳嗽:症状:外感初起表寒症:发热轻,恶寒重,鼻塞流清涕,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风寒外束,腠理闭塞,咳嗽喉痒,痰白稀薄寒邪犯肺,肺气不宣。,治法:散寒宣肺方药:杏苏散温病条辨 前胡,苏叶散风寒 杏仁,桔梗,枳壳宣肺止咳 半夏,云苓,橘皮止咳化痰 甘草,姜,枣调营血,加减:(1)表寒重:加麻黄(2)咳重:加炒杏仁(3)痰多:加橘红,半夏(4)风寒兼湿,肢体沉重,苔白腻:加羌活,厚朴(5)头痛:白芷,白蔓子,2 风热咳嗽症状:咳嗽不爽,痰黄粘稠风热犯肺,热邪灼津 口渴,咽痛咽为肺之通道,热伤津 发热微汗出,鼻流浊涕,

8、舌红苔薄黄,脉浮数风热在表治则:疏风肃肺,方药: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辛凉透表,疏散风热 杏仁,桔梗,甘草宣肺止咳 芦根清热生津,此方宣肺以散上受之风,透卫以清在表之热。不要一见咳嗽风热就投苦寒重剂。应该轻轻透达之机。吴鞠通“治上焦如羽。”肺为清肃之脏,苦可降,辛凉则平。,加减;(1)口渴重石膏,花粉,重用芦根(2)咽痛牛子,射干,玄参(3)肺热重,苔黄厚腻黄芩(4)咳嗽重前胡,炙杷叶(5)痰多瓜蒌,贝母(6)风热兼湿加半夏,云苓,苡米,(二)内伤咳嗽:1 痰热咳嗽食积蕴热,炼液成痰,上乘于肺,外邪入里化热,灼津成痰症状:咳嗽痰多,粘稠难咯,面红唇赤或鼻衄,口渴,烦躁,便干溲赤

9、,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肺化痰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桑白皮,山栀,黄芩清泻肺热 知母,浙贝,瓜蒌,桔梗清肺化痰利咽 葶苈,车前泻肺行水,加减(1)痰多选用海浮石,贝母,天竺黄,胆南星,竹沥清热化痰(2)咳引胸胁胀满枳实,柴胡,宽胸理气,2 痰湿咳嗽素体虚胖湿盛,聚湿为痰,痰浊上渍于肺。症状: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胸闷纳呆,神乏疲倦,口不渴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治法:化痰燥湿方药:二陈汤和剂局方(原方有生姜,乌梅今多不用)(陈皮,半夏为主药,两味贵在陈久,故称二陈)半夏体滑性燥,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理气化痰,和胃健脾。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化,健脾化湿,湿去痰消。云苓,甘草调脾运湿,脾能

10、健运,痰湿渐化,咳嗽可愈。,加减:(1)夹食作咳神曲,麦芽,山楂,运脾消食。(2)胸闷不适枳壳,苏梗,宽中理气(3)痰郁化热,咳吐黄痰,苔黄腻黄芩,瓜蒌,车前,苡仁(或用泻白散加化痰药)(4)寒痰不化白芥子,生姜(豁痰利气散结,辛温散寒)制南星(苦、温),3 阴虚燥咳感受秋燥之邪或久咳伤及肺阴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口鼻咽干(胃津伤,燥盛则干)或咳痰带血(虚火灼伤肺络)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润燥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麦冬,花粉,玉竹清养肺胃 桑叶清宣肺燥,疏达肺络 炙杷叶,川贝泻肺气,化痰止咳,加减:(1)痰中带血者白茅根,藕节,阿胶(2)痰稠不易吐瓜蒌(3)咳重炒杏仁,炙百部

11、(润燥下气,宣肺止咳)(4)颧红低热地骨皮,青蒿,4 气虚咳嗽咳久,伤及正气,肺脾两虚症状:咳嗽反复不已,咳痰清稀,咳而无力,气短自汗(肺气虚),面色恍白,体倦懒言,(脾气虚)畏寒喜温,舌淡脉细弱。,治法:健脾益气方药:人参五味子加减 四君健脾益气,陈皮,半夏化痰止咳 五味子,麦冬养肺脾之气 生姜,大枣-调营卫,补脾气,加减:(1)便溏脾虚明显白术散(2)肺虚喘促五味子,麦冬(敛肺生津止咳)(3)汗出神倦浮小麦,黄芪(益气敛汗)(4)脾虚,便溏,又有咳频痰多润肠通便药,六 小结:咳嗽一症是呼吸系统常见病证之一。在许多疾病中都可出现,内经就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记载。但就其辨证来讲,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发病较急,多兼有寒热表证,多属实症。内伤咳嗽,发病较缓,多无寒热表证,多属虚证。一般来说,痰色白清稀者属寒;痰色黄稠浊者属热;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难以咯出者属阴虚燥咳;咳而无力,语言低微者多属脾肺气虚。,治外感咳嗽宜散,药不宜静,忌用苦寒收敛;治内伤咳嗽,忌用香窜耗气之品。总之,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独见咳治咳,务必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这是治咳大法。,预防护理:咳嗽是儿科最常见的病证,预防及护理很重要1 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2 穿着合适,不要着凉,也不要穿戴过多。3 病后注意休息,多喝水,不能强进油腻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