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行业研究报告统计分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86291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品行业研究报告统计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乳品行业研究报告统计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乳品行业研究报告统计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乳品行业研究报告统计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乳品行业研究报告统计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乳品行业研究报告统计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品行业研究报告统计分析.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作报告,1,证券投资学,工作报告,2,国内乳业行业研究报告,叶文斌D10590234金融(2)班,工作报告,3,1、国内乳业基本情况,一、奶类生产情况二、乳品消费情况分析三、鲜奶市场价格情况分析四、市场竞争状况五、乳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六、重点乳品加工企业,工作报告,4,一、奶类生产情况,近几年来,受政策的推动、市场的拉动、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养殖效益的驱动,奶业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这种势头有所减缓,奶业主产区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和山东等省区虽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据行业统计,上半年,全国奶牛存栏同比增长24.22%,奶类产量增长22.99%,其中牛奶产

2、量增长24.38%。各地奶牛价格也开始回落,奶牛交易量减少,原奶收购价格也维持在较低价位,并且手工挤奶的原料奶销售不畅,奶牛的养殖利润下降。奶业生产可以说由过热发展逐步迈入正常合理的发展轨道,主要原音译是前几年奶牛价格过高,奶农的饲养风险较大;二是我国奶类市场的培育与消费购买力滞后,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的带动能力还不强。目前黑龙江高产可繁母牛售价由高峰期的16000-18000元/头降至12000-14000元/头,河北一头成年母牛售价仅万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6000-8000元,犊牛价格也大幅下降,且购销并不旺盛。由于饲草饲料价格整体回落,饲养一头优质奶牛的收益稳定在2000-3000元左

3、右。,工作报告,5,奶农经济效益分析,1 奶牛饲养成本 维持需要/年 2135 元(玉米青贮 0.15 元,精饲料 0.8 元)产奶需要/年 1830 元(3660 31.5)配种费/年 150 元 兽医费/年 300 元 奶牛折旧费/年 2500 元(1.2 万元按 4 胎次计算,残值 2000 元)合计总成本 6915 元,2 养一头奶牛平均年收入:犊牛收入/年 2100 元(4 年 2 公 2 母,母 4000 元,公 200 元)产奶量 3660 公斤(我省牛群平均每天 12 公斤,305 天)不同奶价下泌乳牛的年收入:1.23660=4392+2100-6915=-423 元 1.4

4、3660=5124+2100-6915=309 元 1.63660=5856+2100-6915=1041 元 1.83660=6588+2100-6915=1773 元 全年平均奶价大概有 1.4-1.5 元/公斤,1.5-1.55 元/公斤,1.6-1.7 元/公斤,1.6-1.85 元/公斤几种水平,在年平均 3660 公斤 的产奶水平下,根据这种奶价进行估计,农民养奶牛,大约有 20%左右赔钱,30%左右持平,50%左右赚钱。(以2005年陕西省奶牛饲养为例),工作报告,6,二、乳品消费情况分析,图1 2005年份城镇居民乳品消费情况(公斤/人/月),工作报告,7,2005年,城镇居民

5、乳品消费小幅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5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月乳品消费量(包括鲜乳品、酸奶和奶粉)为2.07公斤(奶粉按8折为鲜奶,酸奶按1折算,下同),比去年同期(1-6月,下同)下降了3.3%。有23个省区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出现负增长,广西、西藏、海南等省区分别下降了18.3%、17.1%和16.1%。乳品消费有增长的几个省市,除甘肃较去年同期增长10.1%外,其他省市的增幅也均在10%以下。,工作报告,8,从乳品消费结构看,主要是鲜乳品消费出现下降,奶粉和酸奶消费仍保持增长,但酸奶已出现增幅的急剧下降。城镇居民人均每月消费鲜乳品1.50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5.3%。酸奶人均月消

6、费量0.24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增幅则减少了34.5个百分点。奶粉人均月消费量0.048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2.9%。在四个直辖市中,乳品(鲜乳品、酸奶和奶粉总计)消费出现较大变化。除天津有小幅增长外,北京、上海和重庆则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天津人均每月乳品消费量为2.49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北京人均每月乳品消费量为3.91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5%;上海消费量为2.64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9%;重庆人均每月乳品消费量为2.32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4%。从分品种看,天津的鲜奶消费量有小幅增长,其他三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酸奶消费除重庆同比下降24.9

7、%外,北京、天津、上海则继续保持增长;四个城市的奶粉消费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重庆的下降幅度最大,比去年同期下降38.8%。我国几个重要的牛奶生产大省,鲜乳品的消费量比较高。其中甘肃平均每人每月消费鲜乳品为2.98公斤,位居全国第一。山西、山东、青海、新疆的消费量分别居全国第3、4、5、6位,每人每月消费量分别达到2.60公斤、2.49公斤、2.27公斤和2.23公斤。此外,河北、宁夏、辽宁、内蒙古等省区鲜乳品消费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奶粉消费以西藏、安徽、湖南三省区的消费量最大,平均每人每月消费0.11公斤。湖北为0.08公斤,四川为0.06公斤,新疆的消费量最低,为0.018公斤,其他地区均

8、在0.020.05公斤之间。酸奶消费以西藏地区为最高,平均每人每月为0.85公斤,北京次之,为0.79公斤。超过全国平均0.24公斤的省区还有安徽、河北、山西、辽宁等9个省区,其消费量分别从0.52公斤到0.27公斤不等。,工作报告,9,三、鲜奶市场价格情况分析,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网的监测,2005年年全国各城市鲜奶零售市场总体价格有小幅上扬。2005年,全国监测城市鲜奶平均价格为2.19元/500克,比去年同期的2.12元/500克增长3.3%。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0%的有吉林、安徽、北京、西藏、江西、贵州、湖北、云南等省区。2005年吉林省当地主销乳品平均销售价格为每50

9、0克1.7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幅度达到28.0%;安徽省平均市场价格为每500克2.46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9%。;此外,北京、西藏、江西、贵州、湖北、云南等省区价格上涨幅度也分别达到16.7%、16.1%、13.4%、10.6%、10.4%和10.2%。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下降幅度超过5.0%的仅有2个省区。2005年湖南省市场主销乳品的平均价格为每500克2.95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1%;海南的平均价格为每500克2.91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2%。此外,广西、陕西、四川、江苏等12个省市区鲜奶平均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幅度在2%以内,基本保持稳定。,工作报告,10,从不同

10、省市区价格变动情况看,高价位省份数在增加,中档价位省份数在减少,低价位省份数没有变化。从不同的价格区间看,各价位区的平均价格均有所上涨。高价位区(平均价格在3元/500克以上)的省份数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今年有7个省市,去年同期为6个;平均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则有所上涨,去年6个省市的平均价格为3.15元/500克,今年则为3.17元/500克。中等价位区(平均价格在23元之间)省区今年有8个,去年同期有9个;平均价格则上涨较多,今年为2.63元/500克,比去年同期上涨了0.13元。低价位区(平均价格在2元以下)平均价格为1.57元/500毫升,比去年同期上涨了0.05元,工作报告,11,四、

11、市场竞争状况,区域市场分析 重点区域市场价格分析区域划分按以下的分法:华北地区市场分析(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华中地区市场分析(河南、湖南、湖北)华东地区市场分析(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华南地区市场分析(广东、福建、海南)西南地区市场分析(四川、广西、重庆、云南、西藏、贵州)西北地区市场分析(甘肃、陕西、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东北地区市场分析(辽宁、黑龙江、吉林),工作报告,12,五、乳品进出口贸易情况,2005年我国乳品进出口总金额出现小幅下滑,出口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口金额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乳制品进口金额和进口数量在进出口总额和总量中的比例均有所下降。乳制品进出口总

12、金额从去年同期的29511万美元下降为28008万美元,同比下降了5.1%,其中进口金额占进出口总金额的88.4%;乳品进出口总量为205850吨,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1.4%,其中进口量占进出口总量的85.1%。,工作报告,13,(一)乳品进口,根据海关统计,截止到2005年6月,乳品进口金额为24750.79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59%。乳品进口数量175278.09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62%。乳品进口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进口额最大的浓缩、加糖或其他甜物质的乳及奶油(0402)出现大幅下降,进口金额为13839.53万美元,同比下降25.46%,占进口总金额的55.92%;进口数量为

13、64942.47吨,同比下降36.14%,占进口总量的37.05%。乳清及改性乳清(0404)的进口则保持增长,进口金额为7565.85万美元,同比增长28.47%,占进口总额的30.57%;进口数量为97699.18吨,同比增长8.13%,占进口总量的55.74%。这两项的进口额占乳品总进口额的86.48%,进口数量占总进口量的92.79%。从主要进口国家的进口金额看,从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四个国家进口的乳品分别占到我国乳品进口总金额的51.8%、13.6%、10.5%和8.0%,四个国家占了总金额的83.9%。其次是爱尔兰、荷兰和芬兰,分别占3.3%、3.0%和2.9%。这7个国家

14、进口总金额占了全国的93.2%。与去年同期相比,从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法国进口的乳品额分别下降了14.9%、18.7%和7.5%,而从美国进口的乳品额则出现大幅增长,增幅为63.8%。从主要进口国家的进口数量看,从新西兰、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四个国家进口的乳品分别占到我国乳品进口总量的33.4%、27.5%、11.6%和9.4%,四国占了总进口数量的81.9%。与去年同期相比,从美国的乳品进口量增长了37.8%,而从新西兰、法国和澳大利亚进口数量则分别下降了28.5%、16.4%和33.3%。,工作报告,14,(二)乳品出口,2005年我国乳品出口增长较快。根据海关统计,截止到2005年6月底,

15、乳品出口金额为3257.3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7%;出口数量合计30572.17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2.59%。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国乳制品的出口金额增幅远大于出口数量增幅,说明我国出口的乳制品正逐渐改变低价的局面,高价高档次的乳制品出口增长迅速。从出口的乳制品品种来看,浓缩、加糖或其他甜物质的乳及奶油出口金额为2069.06万美元,同比增长53.27%,占出口总金额的63.52%;出口数量14083.17吨,同比增长19.42%,占出口总量的46.07%。未浓缩未加糖或其他甜物质的乳及奶油出口金额为1055.31万美元,同比增长10.11%,占出口总金额的32.40%;出口数量15

16、538.25吨,同比增长7.06%,占出口总量的50.82%。这两项合计出口金额占总金额的95.92%,出口数量占总量96.89%。2005年我国乳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特区,截止到6月底,出口到香港特区的乳品金额为1829.47万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56.17%;其次是台湾地区,出口金额占总金额的21.06%;第三为缅甸,出口比重为12.68%;第4、第5位的为澳门特区和日本,出口金额占总金额的比重分别为1.81%和1.75%。这5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出口总金额的93.47%。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缅甸、澳门和香港特区的乳品额保持增长,增幅分别为80.8%、15.0%和5.4%,而出口日本、新

17、加坡的乳品额则下降了33.3%和20.8%。出口到台湾地区的乳品额继续大幅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6倍,从而成为我国乳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场。,工作报告,15,六、重点乳品加工企业,工作报告,16,国内乳制品领先企业分析,(一)乳业三巨头增长迅速,伊利、蒙牛、光明三家企业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117%和25.07%,三家企业2004年增幅都有下调,特别是蒙牛的增长在2004年明显较前两年有大幅放缓趋势,这证明了一个定律:“在百米赛跑中,从16秒提高到12秒很容易,但11秒之内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是很困难的。”乳业的竞争其实才刚刚开始,如不出意料,三家企业经营业绩本年度还将按伊利、蒙牛、光明三

18、个明显梯阶排列。图1:伊利、蒙牛、光明2001-2004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亿元),工作报告,17,图2:伊利、蒙牛、光明2002-2004年度销售额增长率(单位:%),工作报告,18,图3:伊利、蒙牛、光明2005年阶段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亿元),工作报告,19,(三)2003、2004两年中,伊利与蒙牛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光明,但由于伊利和光明的毛利率远远高于蒙牛,因此200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利润伊利大幅领先,光明反而高于蒙牛,这与三家企业的产品结构和单价成本关系紧密。图4:伊利、蒙牛、光明2002-2004年度主营业务利润(单位:亿元),工作报告,20,图5:伊利、蒙牛、光

19、明2005年阶段主营业务利润(单位:亿元),工作报告,21,(四)乳业三巨头利润总额接近,但由于上交税收的巨大差异,伊利的净利润反而低于蒙牛和光明。2005年对于企业纳税意识的大讨论进入一个热潮,未来国家将加强对包括外资企业在内所有企业的税收监管。从长远来看,税收优惠政策到期后,将成为蒙牛和光明的一大经营风险,而伊利很可能实现所有重要财务指标的领先。图6:伊利、蒙牛、光明2002-2004年度利润总额(单位:亿元),工作报告,22,图7:伊利、蒙牛、光明2005年阶段利润总额(单位:亿元),工作报告,23,图8:伊利、蒙牛、光明2005年阶段净利润(单位:亿元),工作报告,24,图9:伊利、蒙

20、牛、光明2005年上半年企业所得税比较(单位:万元),工作报告,25,(五)乳业两巨头的纳税表现与其销售收入和行业地位之间出现了强烈的反差。图10:伊利、蒙牛、光明2004年交税数额(单位:万元),工作报告,26,(六)乳业三巨头共同拥有行业主导权,未来在三者之间发生的利益分配与转移,将深刻影响整个行业。图11:三巨头2004年销售收入与利润总额占行业总量比例(单位:%),工作报告,27,2、国内乳品行业情况分析对策,第一节 当前奶业行业问题第二节 形成当前奶业市场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三节 奶业发展问题主要对策,工作报告,28,第一节 当前奶业行业问题,1、我国奶业发展呈现出“一快一多一大”的特点

21、“一快”,即奶业发展速度、增长速度、产品开发速度越来越快。“一多”,即生产、销售同一种奶制品的厂商越来越多。“一大”,即买方市场已经形成,消费者选择品牌的余地越来越大。奶业发展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但也使奶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无序状态。目前,价格战、广告战以及行业利润水平过低的问题正是奶业无序竞争的具体体现。,工作报告,29,2、奶业发展与鲜奶原料供给、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奶业加工能力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而市场受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的牵制增长较慢,奶源的增长速度最高也不到15%左右。因此,在奶源竞争中出现一种不利于乳业健康发展的倾向,就是一些企业只注重对现有奶源的争夺

22、,而不去大力发展、培育奶源,在市场状况好时,降低收奶标准,高价争抢奶源;在市场发生变化时拒收或低价收购奶农鲜奶,造成奶农倒奶或奶农欠收。在奶源的争夺战愈演愈烈的同时,由于乳品差异化不足和质量难以检测的特点,不同质量的产品混存在市场上,使得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难以得到理想的回报,而那些低质量产品甚至质量根本没有保证的企业得以生存,于是,产品价格战此起此伏,出现了促销、特价、买赠、高额反利及大额、超大额抽奖活动,市场的竞争达到惨烈甚至亏本销售的程度。恶性竞争表面上给消费者一些实惠,但企业拿不到合理和利润,设备改造和技术进步缺乏后劲,所导致的后果是奶业发展的恶性循环,即鲜奶价格上涨-奶牛价格倍增-加

23、工企业和奶农投资加大-行业利润下滑-政府税收减少-企业和奶农投资风险增大。,工作报告,30,3、乳品企业竞相采取增加广告投入、概念炒作等方式吸引消费者,有的企业在产品标识及广告宣传上夸大其辞,以虚假内容误导、欺骗消费者,加剧了奶业市场的混乱和市场环境的无序。市场上此起彼伏的价格战、广告战、严重危害着乳品加工业的利润水平和正常的竞争秩序。目前国内的乳品生产企业亏损的己占到三分之一,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在惨淡经营,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己不到5%。更令人忧虑的是,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出现新形势下的“假、大、空”现象,一是竞相争名次的假数字误导决策,二是言过其实的大话广告误导消费,三是

24、无科学内容的空洞概念炒作干扰行业标准制定与管理。不少“立于危险经营”的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和此行为给企业给行业带来的风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淡薄。所以,我们认为,用道德成就企业这是当前每一个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即每个企业都必须强化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强化企业核心技术,培植自己的资源和市场,确立长远的经营战略,为强企、利民而努力奋斗,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经营的理念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工作报告,31,第二节 形成当前奶业市场问题的主要原因,1、行业发展欠科学预测 2、乳品加工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低 3、部门监管不到位 4、执行标准不统一,工作

25、报告,32,1、行业发展欠科学预测,对奶业增长趋势过渡乐观的判断,致使不少地方不顾客观条件,不管市场空间有多大,纷纷争建奶业大省、大市,一些企业争做奶业大企,一上项目就是几万头奶牛、几亿元投资。目前我国乳品加工能力己初具规模,但奶源供给的养殖业尚必强化,优良奶牛比例小,改良步子须加大;用于发展加工的资金优势大,产业链尚需打造;重资本运作,轻管理,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喜规模造势,缺乏科学发展观,加工能力的增长速度过快,超过加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市场、奶源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从而引发了市场环境的无序和业内的过度竞争。,工作报告,33,2、乳品加工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低,据资料显示,全国约有乳品生产企

26、业16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只有10多家,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也仅有359家。从生产技术、经济规模、资本投入等因素来看,我国乳品加工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的产品质量差,究其原因,一是技术水平、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达不到生产合格乳品的要求,不具备生产乳品的基本条件;二是惟利是图,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差,不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生产,粗制滥造,偷工减料,掺杂使假,盲目追求低成本,非法牟取暴利;三是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检验检测手段和生产过程监控;四是营养标识不清,产品标签不符合要求,消费者的购买知情权受到侵害。目前,有关部门对新建乳品生产企业的登记

27、注册比较宽泛,所设门槛低,致使市场监管难度大、成本高。此外,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生后,一些人开始趁机组织分包生产奶粉,这些小型企业没有必要的奶源基地,不具备完整的生产条件,没有检测设备及相关技术人员,没有储备条件,直接找个研究所设计配方、找个加工厂生产产品、出厂检测委托机构作一下,竟然也制造出婴儿配方乳粉这一乳制品中最具技术含量的产品。因此,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低是当前市场上乳品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市场无序竞争的重要原因之一。,工作报告,34,3、部门监管不到位,客观地讲,我国现在的奶业市场上出现的问题不是什么技术问题,一些基层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具体表现为:一是多头管理。目前

28、,国家在乳品管理方面具有“角色不清”、“权限不清”的问题,仍然是多头管理,大家都在管又都不能管彻底,“都管又都不管”、条块分割的结果必然是部门利益占据上风,机构重复设置、产品重复检测,并且由于没有总负责,致使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职责交叉,错位、缺位、越位现象严重,这样出现问题容易造成互相推诿,监管职责难于落到实处,造成了市场竞争无序和市场监管职责的不明确。二是以罚代管。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基层执法部门对一些已涉及犯罪的造假、售假、产品质量行为,一般采取没收非法所得、处以罚款等“以罚代管”的方式结案。在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后,这种现象仍然持续一年多得不到有效改善。原因主要是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缺乏系统的

29、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职能部门执法行为为主要内容的监管体制,对制售假冒伪劣的行为尚不能形成有力遏制。三是监管力度不够。目前对乳品市场的监督检查,一般都在城市的大型商超进行,乡镇农村市场很难顾及。此外,“运动式”、“形式化”、“走过场”的打假整治活动很难从根本上使假冒伪劣产品退出市场,经常是治理一段时间以后,又卷土重来。四是一些基层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一些基层执法人员对于国家标准了解不够,把“婴儿配方奶粉、和”标准和婴儿的年龄段相混淆。一些地方部门甚至使用GB5410(全脂奶粉、脱脂奶粉、全脂加糖奶粉和调味乳粉)作为判定婴儿配方奶粉的标准。由于执法监督部门错用标

30、准,致使许多地方出现合格产品被误判为不合格的现象,给市场造成了不必要的混乱。另外,在产品检测过程中不按抽检、采样、认可、检验结果、确认的程序办事,对假冒名牌企业的产品不经核实直接曝光,给名牌产品带来巨大伤害。,工作报告,35,4、执行标准不统一,我国现行标准存在着标准不协调、体系不合理、采标率低、时效性差及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交叉重叠等问题。目前婴幼儿配方奶粉强制性国家标准,既有通用标准GB10767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通用技术条件,也有针对个别产品的标准GB10765和BG10766,过3个标准极易引起混淆。标准严重滞后。例如,许多标准主体单位已经合并或取消了,标准还在应用,

31、阻碍了行业发展。标准交叉重叠,同一产品有时有两个国家标准,既有产品标准又有卫生标准,有的标准完全一样,有的又有较大差别,企业不清楚到底该执行哪个标准。国家各部门间生产、检测标准不统一,造成地方执法时只承认本系统的标准,由于依据标准不同,致使检测结果出现较大争议,给企业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工作报告,36,第三节 奶业发展问题主要对策,1、加强科学预测,完善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2、完善行业标准,提高奶业市场准入门槛3、加大奶牛基础性工作投入力度,提升整体水平4、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乳品的市场准入规则,工作报告,37,1、加强科学预测,完善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奶业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正确的发展

32、战略与规划之上。奶牛养殖与加工环节之间、奶业发展与消费需求之间、国产乳品与进口乳品之间都存在一个协调和比例关系问题,需要很好的把握,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为此,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奶业协会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有关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指南等方面的意见,在确保奶源、加工、市场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走因地制宜、多种模式发展的道路;在加快行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我国奶源基地的建设步伐,确保奶业发展的后续能力;重视市场需求的变化,准确把握奶业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减少和避免过热发展;既要重视发展的量又要重视发展出的质,既要注重增长速度,又要注重增长效益;在注重奶牛存栏、奶业

33、产能以及乳品加工总量的同时,切实把单产、效益、产品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实现速度数量型向效益质量型转变。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发展计划,根据计划发展奶源,通过合同确定购销关系,依靠经济手段调节数量,以规避盲目上项目带来的风险。新上乳品加工项目半径一般在50100公里以上才算合理;新上企业要考虑有自己固定的奶源基地,奶源的发展要进行培养,不是靠掠夺,要实行配额养牛、合同收奶、经济调节的管理模式,以降低风险;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新上的项目要进行合理规划,不仅在产品类别上坚持差异化、防止雷同化,使产业结构合理化,而且,在加工项目与奶源基地建设上也应做到统一规划,统一

34、实施、统一运作。此外,建议通过政策导向、投资扶持、信贷优惠和社会融资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并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工作报告,38,2、完善行业标准,提高奶业市场准入门槛,建议对乳品这样关乎生命安全健康的产品,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提高生产许可证颁发条件,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准入规则。对乳品加工企业实行严格审核,对于技术装备水平低、不具备生产条件、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无保证的企业,坚决取消其生产资格。在生产企业营业执照领取上制定出更加严格的标准。一是制定乳品加工企业最低经济规模标准,对厂商进入规模进行限制,即严格控制新投产企业的规模水平,

35、从而达到控制整个行业规模水平的目的。二是制定乳品加工企业应达到的技术标准,如加工设备,冷链设备、质量检测设备等方面的标准,杜绝技术落后、产品无质量保证的企业进入乳品行业。此外,有必要将规范范畴扩大至种植业、奶牛养殖业和储存等环节中的乳品以及与乳品相关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或使用,从源头上保证乳品安全,提高生产及市场的准入门槛。,工作报告,39,3、加大奶牛基础性工作投入力度,提升整体水平,要提升我国奶业的整体水平,就必须从基础性工作做起。尽管近几年我国奶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基础薄弱的问题并没有根本改观,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全国仅有67万头奶牛参加。目前,全国青年公牛后裔测定工作

36、仍不完善,良种登记工作也裹足不前。这些工作不做,良种繁育体系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为此,建议各级奶业协会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切实把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唯有如此,才能提升我国奶业的整体水平,促进奶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工作报告,40,4、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规范乳品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无序导致奶业市场的混乱,消费者对乳品消费失去信任,最终受损害的是整个行业,这就迫切要求加强行业自律与他律,对乳品市场进一步规范。因此,建议加大对乳品市场的监管力度,整顿市场秩序,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坚决不允许进入市场销售,同时加强对县城农村市场及小型企业产品的市场监管;对已经荣获国家名牌、免检的及大型企业的

37、产品,可变由省级职能部门监管、以此有效遏制制售假冒伪劣乳品的行为,让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一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大维护市场秩序的监管力度,同时强化各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明确监管主体和相互职责,形成合力,以减少监管事项交叉,规避多头监管、重复执法,切实发挥不同执法部门在乳品安全监督中的作用。二是行业协会制订有关行业自律规则。三是新闻媒体机构进一步加强正确的舆论宣传引导与监督,制止恶意的概念炒作,形成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共同建立与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的良好氛围。,工作报告,41,谢谢观赏,WPS Office,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