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21318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第一节 企业理论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分析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分析 第四节 规模收益,第一节 企业理论,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派企业理论企业是目标是当期利润最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从功能上看是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组织,在技术上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或一组生产函数。这一假设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但又具有明显局限性,受到现代产权理论和管理理论的批评和补充。,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新制度经济学产权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一,市场与企业是两种不同资源配置和协调机制。市场上交换双方是平等的,决策是分散的,信息由价格来传递

2、;而在企业内部交换双方是上下级关系,决策是集中的,信息通过指令和汇报传递。这两种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企业替代市场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企业可以节省市场机制下的交易成本,但是替代的程度又受到企业本身组织成本的约束。因而,企业产生是节约交易成本的结果,但是这一节约本身又受到组织成本随着规模上升的制约。因而,两种成本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构成决定企业和市场边界的主要因素。科斯(Ronald Corse)于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论文,首倡交易成本的分析方法。,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新制度经济学产权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二,市场和企业是不同的合约方式。与市场协调实现的市场主体之间合约关系相

3、比,企业是一种或一组特殊的合约.第一,契约对象内容不同。市场是涉及产品交易(Exchange of products)的契约,而企业则是涉及要素交易(Exchange of factors)的契约。第二,要素交易契约涉及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企业是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结合。由于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具有自有或私有性质,人力资本运用只可“激励”而不宜“压榨”,因而,企业内必须通过有效激励机制对所有个别成员劳动贡献进行计量,监督和管制。第三,企业和市场两种契约的完备性程度不同。由于是涉及人力资本的交易,必然具有不完备性。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理论

4、(激励-制衡,委托-代理)的基础。,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管理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一,对企业当期利润最大化目标假设的批评。有的强调企业决策目标不限于当期利润,而是未来利润流现值最大化。,其中i表示t年的预期利润,i表示利息率。,企业的实质和目标:三种观点管理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二,有的理论强调利润以外目标,如公司市值等。经验研究:美国一项对500家大型企业高级经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有多重目标。分项目标出现比例为:利润:96.9%;增长:86.2%;成本效率:81.5%;长期生存:74.5%;短期生存:55.4%;管理乐趣:53.8%利润是最重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三种理论并非绝对对立,而是互

5、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加深对企业的理解。,企业的类型,单人业主制:无限责任 合伙制:无限连带责任 公司制: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分析,一、生产函数的含义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行为主体,其利润取决于外部的市场和内部的效率。生产理论揭示企业内部效率的因素和规律。生产是指企业投入一定的生产要素,并经过加工转化产出一定产品的过程。企业就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或加工转化系统。生产要素:土地(自然资源),劳动,资本(资本品,有形和无形),企业家才能产品:物质产品,服务,知识。,一、生产函数的含义,经济学里把企业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用生

6、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来表示。一般形式:Q=f(X1,X2,X3,Xn)假定有两种投入品:劳动L和资本K,产出为Q,则生产函数可以表达为:Q=f(K,L)注意生产函数是在给定技术条件下成立的。因而,生产函数可以更为准确地理解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特定的投入品组合有效使用带来的最大的可能性产出”。随着知识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函数会发生变化。,二、生产函数的估计,生产函数的数学形式:柯布-道格拉斯函数:Q=ALK(A、为三个参数,01,01)当+=1时,和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贡献。数据资料来源:1、使用历史上要素投入与产品产出之间的时间序列资料估计生产函数;2

7、、使用同一时间内不同企业要素投入与产品产出之间的横截面资料估计生产函数;3、通过实验或经验积累要素投入与产品产出之间的数据资料估计生产函数;数据资料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是决定生产函数估计质量的关键,三、短期与长期的划分,(1)短期生产函数:在短期内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可变要素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如 Q=f(L),L 可变,K不变(2)长期生产函数:在全部生产要素都可改变的条件下,要素投入组合与产品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如 Q=f(L,K),L、K都可变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一)、三种产量函数及其关系,对于Q=f(L),在某一可变要素的投入水平上,产量函数有三种:1总产量函数

8、:TP=Q=f(L)指全部生产要素带来的产量。2平均产量函数:AP=TP/L 指平均每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所生产的产量。3边际产量函数:MP=TP/L 或MP=dTP/dL 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引起总产量的改变量。三种产量函数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投入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它们画在平面坐标上,形成三种产量曲线。,四、短期生产函数分析,(一)、三种产量函数及其关系,假定生产函数Q=f(L)可被下表所描述:,其中,劳动平均产出(AP)到4以后下降;劳动边际产出从第3个以后下降。,(一)、三种产量函数及其关系:几何图形表达,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1)由MP=TP/L=dTP/dL可知,当投入为L时,MP

9、为TP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2)MP0时,TP上升,MP0时,TP下降;MP=0时,TP达到最大;(3)MP上升时,TP递增增加,MP下降时,TP递减增加;2、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由AP=TP/L可知,当投入为L时,AP为TP曲线上相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如B点与原点斜率为60/3=20。,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1)MPAP时,AP上升;(2)MPAP时,AP下降;(3)MPAP时,AP达到最大。,显然,边际产量决定总产量和平均产量。,(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的含义:在生产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固定不

10、变的条件下,连续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达到一定水平后,产量的增量(边际产量)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原因:要素之间存在着最佳配比关系。注意:1)第一,技术条件不变。如果技术条件发生变化,边际收益未必会下降。2)第二,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其他生产要素保持不变。如果所有生产要素都按相同比例增加,边际收益未必会递减。3)第三,随着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边际产量依次经历递增、递减甚至为负数的过程。边际产量递减,不是一开始就发生的,而是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发生的。,例子:三季稻不如两季稻,1958年“大跃进”是一个不讲理性的年代,时髦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

11、产”。于是一些地方把传统的两季稻改为三季稻。结果总产量反而减少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违背了一个最基本的经济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两季稻是农民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它行之有效,说明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固定生产要素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改为三季稻之后,土地过度利用引起肥力下降,设备、肥料、水利资源等由两次使用改为三次使用,每次使用的数量不足。这样,三季稻的总产量就低于两季稻了。,(三)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决定的可变要素投入增加过程中MP、TP、AP之间的关系,可将可变要素的投入分为三个阶段。区:只要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就可以增加产量,所以应继续投入以增加总产量。区:M

12、P0,意味着增加投入可以继续增加总产量。,可见 区为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五可变要素的最优投入,最优投入就是利润最大的投入量。边际产量收益:MRP=dTR/dL=MRMP边际要素成本:MFC=dTC/dL=MCMP 若 MRPMFC,则应增加要素投入 若 MRPMFC,则应减少要素投入 若 MRP=MFC,则要素投入达到最佳文字表述: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的可变要素的最优投入量应是直到该要素的边际产量收益等于该投入要素的价格为止。如资本不变,劳动可变,则劳动的最优投入量应是直到劳动的边际产量收益与劳动的价格相等为止,即MRPL=w。如劳动不变,资本可变,则资本的最优投入量应是直到资本的边

13、际产量收益与资本的价格相等为止,即MRPk=r。,例题,假定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2K L,企业的资本存量固定在9个单位,产品价格为6美元,工资率为2美元。请确定该企业应雇佣的最优的劳动力人数?如果工资率提高到3美元,则最优的劳动力人数为多少?,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分析,在长期中,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且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企业可以改变投入的数量和组合方式。本节假设只使用具有替代关系的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要素生产一种产品,以两种投入可变的生产函数Q=f(K,L)为例,分析要素最佳组合的条件。,一、等产量线1、含义:表格方式,经济学家用等产量线来表示两种投入都可以变化时的生产的不同方式。等产量线(

14、Isoquant)描述厂商产出给定产量所用的不同投入品组合的连线。下面是表格表示的等产量投入品组合关系:,表中数据表示不同劳动与资本投入量组合能够提供的最大产出量(即技术上最有效率的产出量)。从横向看,在资本投入量固定时产出随着劳动投入增加而增加;从纵向看,在劳动投入量固定时产出随着资本投入增加而增加。,2、含义:图形方式,上面表格数据表示为等产量曲线几何表达。(注意:直接描图得到的是不平滑图形,平滑处理是假定了投入品无限细分的可能性)。等产量线Q1表示获得55个产出的投入品组合的集合:A点表示1单位劳动与3单位资本组合可以得到55单位产出,D点则表示3单位劳动与1单位资本组合同样可以得到55

15、单位产出。Q2与Q3则分别表示获得75个和90个产出的投入品组合的集合。Q2位于Q1的右上方,表示如果要生产更多的产量,必须投入更多的劳动或(和)资本。等产量线的集合又称作等产量图,它描述了企业的生产函数,即通过采用一定技术和不同投入品组合来获得不同数量的产出。,3、等产量曲线图的特点:,(1)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都不能相交;(2)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产量越高;(3)向右向下倾斜,斜率为负,表明两种要素之间具有替代关系;(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斜率下降,替代能力递减;(5)等产量曲线为直线时,要素之间完全可替代(如两种燃料之间),斜率为常数;(6)等产量曲线为直角折线时,要素之间完全不可

16、替代,投入比例必须固定。,4、边际技术替代率:经济含义和数学表达,等产量线表示可以用不同投入品组合来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因而可以考虑用一种投入品来替代另一种投入品。这种投入品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可以用MRTS(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来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保持产出不变的前提下,一种投入品能够用来替代另一种投入品的比率。如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MRTSLK=-K/L=-dK/dL 可见,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线上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进一步可以证明,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投入品的边际产量的比率,即 MRTS

17、LK=MPL/MPK证明:既然同一条等产量曲线意味着相同的产出水平,则增加劳动的投入所引起的总产出的增加量与减少资本的投入所引起的总产出的减少量必定相等,即 MPL L+MPK K=0-K/L=MPL/MPK=MRTSLK,4、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性质,等产量线凸向原点,几何含义表示曲线从左到右的斜率绝对值越变越小。即边际技术替代率越变越小.右图表示,产出为75等产量线的MRTS从2减少到1,到2/3,再到1/3。MRTS递减性质的经济含义是,当大量使用劳动来替代资本时,劳动的生产率会下降;同样,大量使用资本来替代劳动时,资本的生产率会下降;因而,生产过程应“平衡”和“适当”地利用劳动和资本。

18、,5、要素组合的合理区间,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边际产量等于零以后,总产量开始下降,说明增加劳动不再能够替代资本。在等产量曲线图上,把劳动力边际产量等于零的点A(此点以后等产量曲线斜率为正)连起来,把资本边际产量等于零的点B连起来,两条脊线之间的区域称为生产的经济区域,要素最佳组合应该位于这个区间。至于具体选择区域内的那一点进行生产则要结合成本考虑。,二、等成本线,等成本线的含义: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成本既定的情况下,能够购买到的全部要素组合方式所构成的轨迹称为等成本曲线。,假定每年投入品预算总支出额为M,PL和P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品单位价格,L、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则有:PLL+P

19、KK=M(1)或 K=M/PK(PL/PK)L(2)在横纵轴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坐标中,上述公式代表的直线就是等成本曲线(Isocost),表示投入品预算总支出额既定时可以得到的投入品数量组合的集合。,二、等成本线,等成本线纵轴截距为M/PK,表示M全部用于购买资本投入品时可以购买的数量为M/PK。等成本线横轴截距为M/PL,表示M全部用于购买劳动投入品时可以购买的劳动数量为M/PL。等成本线斜率为-PL/PK即劳动与资本价格比(工资与利息比率),表示在投入品总支出不变时替换一个单位劳动力所需要的单位资本数量。例如,工资率为10元,单位资本租金率为5元时,-PL/PK为-2,表示可用2单位

20、资本替换1单位劳动并保持投入支出不变。,三生产要素最佳组合及其条件,给定成本条件下,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由能够达到的最高等产量线即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R决定的(见右上图),分别为L1数量劳动投入和K1资本投入。这时:MPL/MPK=PL/PK即两种投入品的边际产量比率等于它们的价格比率。或者:MPL/PL=MPK/PK即两种投入品的边际产量与其价格比率相等。给定产量条件下,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由等产量线与最低的等成本线的切点S决定(见右下图)。,三生产要素最佳组合及其条件,可见,不管是既定成本使产量最大,还是既定产量使成本最小,生产要素最佳组合位于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点。此时,等产量曲线的斜率

21、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即:MPL/MPK=PL/PK 或 MPL/PL=MPK/PK如果MPL/PL MPk/Pk,就应该增加劳动的投入,减少资本的投入;反之,如果MPL/PL MPk/Pk,则要增加在资本方面的花费。这个结论可以推广到多个要素的最佳组合决策。,四、要素最佳组合与利润最大化,要素最佳组合条件也可由利润函数对L和K分别求偏导数并等于零求解来证明。利润函数=TR-TC=PQ-TC最大的必要条件为:(1)/L=P Q/L-TC/L=0,即 P MPL=PL(2)/K=P Q/K-TC/K=0,即 P MPk=PK可见,两式相除得:MPL/MPk=PL/Pk。说明要素最佳组合同时实现了利

22、润最大的目标。,例题,2.已知生产函数Q20L+50K-6L-2K,PL=15元,PK30元,TC=600元,其中,Q为产量,L与K分别为不同的生产要素投入,PL与PK分别为L和K的投入价格,TC为生产总成本。试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五、最佳组合的改变,上述最佳组合的条件是在要素价格不变、产量或总成本不变以及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得出的,否则,最佳组合的位置将会发生改变。可区分为三种情况。,1技术不变,要素价格改变,(1)PL/Pk保持不变,即两种要素的价格同比例改变,等成本线的斜率不变,产量或总成本会发生变化。(2)PL/Pk变化,等成本线的斜率改变。若PL/Pk下降,劳动力相对便宜,应多使用

23、劳动力;反之,若PL/Pk上升,则多使用资本。,2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投入成本和产量增加,将导致要素组合发生改变,最佳组合方式的轨迹称为生产扩大路线(Expansion path)。生产扩大路线的方程式可以把边际产量函数和要素价格代入要素最佳组合条件求得。,设Q=100 K1/2 L1/2,则,代入要素最佳组合条件可得,在已知产量或成本的条件下,企业按此组织生产就可以实现利润最大,3要素价格和产量不变,技术进步,(1)技术进步引起生产函数改变,等产量曲线向原点方向推移。(2)技术进步类型:B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导致劳动投入比例下降;C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导致资本投入的比例下降;D中性技术进

24、步,投入都减少,但比例不变,第四节 规模收益,一规模收益的含义规模收益又称规模报酬(returns of scale),是指在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全部生产要素按相同的比例同时增加时,产量发生变化的比例。即规模扩大本身所带来的收益变化。设生产函数为 Q=f(L,K),规模收益问题就是研究如果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分别增加倍,产出Q会增加多少倍?注意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区别:后者是指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即生产规模不变)时,由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减带来的产量变动的规律。,二规模收益的三种类型,设各种要素同时增加倍,产出增加h倍,即 h Q=f(L,K),则根据投入增加的倍数和产出增加的倍数

25、h可将规模收益分为三种类型:h,规模收益递增;h,规模收益不变;h,规模收益递减;对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LK,其指数的算术和(即+)可用来判断规模收益的类型。h Q=A(L)(K)h Q=+(ALK)h=+则+1 h,规模收益递增+1 h,规模收益递减+=1 h,规模收益不变,二规模收益的三种类型,为什么规模收益会递增?1、在一些特殊生产过程中,规模收益递增现象被物理学规律所支持。例如,用金属或木材制作立方型箱子,投入是不同面积的材料,而产出是立体的箱子;用边长均为1米的材料制作,产出为1立方米的箱子;而边长均为2米的材料制作,产出箱子的体积则为8立方米,获得了规模收益递增效果。2

26、、专业化和分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随着生产规模扩大,有可能使过去受规模限制不能有效使用的生产要素如巨型吊车、大功率的计算机、流水生产线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二规模收益的三种类型,对于规模收益递减的通常解释与前面介绍企业理论时讨论的组织成本有关:当生产规模扩大时,信息处理,组织协调方面工作量和复杂性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如果包含经理人员,秘书,文件和信息处理设备方面的管理投入仅仅与其它投入同等比例增加,就无法胜任规模扩大后组织协调工作需要,效率就会下降。由于这方面投入增加幅度必须提升较高比例才能够维持产出增加一个较低比例,因而发生了规模收益递减现象。规模收益的三种类型

27、可以出现在不同的企业,也可出现在同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的不同阶段,一般表现为递增、不变、递减三个阶段。,二规模收益的三种类型,右图是不同规模收益的几何表达。A到B点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因为等产量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B到C点出现规模收益递减,因为等产量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作业,1、某公司估计出产量Q与熟练劳动S和非熟练劳动U投入的小时数具有以下关系:Q=300S+200U0.2S20.3U2。设熟练劳动的小时工资是10元,非熟练劳动的小时工资是5元。在这种工资水平上,公司可以雇佣到它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1)公司总工程师建议雇佣400小时熟练劳动和100小时非熟练劳动,请分析这个建议的经济合理性。(2)如果公司决定按5000元工资总额雇佣劳动力,每种劳动力各应该雇佣多少小时?(3)如果单位产品价格是10元,且不随公司产量而变化,该公司应该雇佣多少小时的非熟练劳动?,作业,2、已知生产函数为Q=10K0.7L0.5,(1)求出扩大路线方程式。(2)设要素价格固定为r=20,w=30,分别求Q=200 和 Q=500时的最佳要素投入组合。3、企业规模越大越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