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智能化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需求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智能化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需求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个智能化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需求分析摘要:某大楼设想建设成一个按需调整并可持续扩展的智能化大厦,据此目标对其综合布线系统的需求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以建设一个万兆以太网布线为骨干的弱电系统。关键词:智能化 综合布线 万兆一、工程概况该大楼地下3层,地上28层;地下二、三层为设备用房,地下一层为停车库,地上14层为对外的服务办公及对内的服务用房,528层为办公用房(28层以上部分为电梯机房及设备间和结构构造层);建筑高度:98米,总建筑面积:55750平方米。该大楼的弱电系统建设要求是:必须具有标准、稳定、先进和灵活的架构,能随需调整并可持续扩展,能为办公楼的工作人员和办事人员提供一个高效、舒适、安
2、全的工作环境。二、 总体目标该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应具有充分的可靠性、先进性、实用性、可实施性以及一定的灵活性、扩展性、独创性,使之能够充分满足大厦的需要,并能满足业务扩展的需求,同时要求还应具备升级能力,使该智能大厦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能够保持先进地位。该工程智能化建设既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亦应具有好的性能价格比,同时设计应达到国家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和符合智能建筑甲级设计标准;提供舒适、高效、灵活的工作环境;满足现代化办公的要求;业界一流的高质量工程,并力争建设成为东北智能化优质示范工程。三、 工程内容本工程要求是一个交钥匙工程,包括以下内容:1、 对智能化系统进行深化设计;2、 各
3、子系统管槽敷设及穿线;各子系统的供货、安装、接线、调试、开通、培训、维修和施工等进行协调管理;3、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子系统;4、 大楼综合布线系统;四、数据中心综合布线子系统该系统的目标在于建立一套先进、完善的配线系统,为各种包括数据、视频、图像、宽带网等应用提供接入方式,既能满足现在的需要,又能考虑到将来的发展的需要,使系统达到配置灵活、易于管理、易于维护、易于扩充的目的。1、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6类非屏蔽双绞线、12芯室内多模万兆光纤;2、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列头柜的方式;3、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型结构,机房内弱电线槽到位;4、 由网络机柜到主机房信息点布放原则:(1)每排机柜内设一台弱电列头
4、柜,每台机柜到列头柜布设六类24条UTP电缆、1条24芯万兆多模光缆。每台列头柜到网络机柜布设2条24芯万兆多模光缆、48条UTP电缆。(2)机房综合布线系统由配线柜、传输干线和布线机柜组成。(3) 配线交接机柜分为:光纤交接(单模、多模)、同轴缆交接、双绞线交接等(4)传输干线作为综合布线系统的骨干部分,由连接各设备机柜的配线架和布线机柜的配线架之间的室内干线电(光)缆构成。(5)从多模光纤主配线柜(MDF)到各楼层分线间配线柜敷设24芯50um的符合OM3标准的多模室内光缆。(6)从多模光纤主配线柜(MDF)到主机房各服务器列头柜分别敷设2条24芯50um的符合OM3标准的多模室内光缆。(
5、7)从多模光纤主配线柜(MDF)到各网络设备机柜器分别敷设50um的符合OM3标准的多模室内光缆,数量分别为:2条196芯(用于二条物理隔离的业务网)、4条72芯(用于四条物理隔离的外联网)、14条24芯(其他各网络机柜)。(8)从单模光纤配线柜到各网络核心交换机机柜分别敷设24芯为8.3um的单模室内光缆。(9)从主机房各服务器列头柜到各所属服务器机柜分别敷设24芯50um的符合OM3标准的多模室内光缆和48根6类UTP电缆。(10)从主机房各服务器列头柜到双绞线配线柜分别敷设48根6类UTP电缆。(11)从双绞线配线柜到各网络设备机柜分别敷设24根6类UTP电缆。(12)光纤配线架、耦合器
6、、尾纤等的设置必须与干线光缆的类型与芯数相匹配。5、 由网络机柜到其他区域信息点布放原则:(1) 监控室每个工位布放6个信息点;(2) 值班室2个信息点;(3) 会议室布放12个信息点;(4) 资料室介质库布放4个信息点;(5) 备品备件库布放2个信息点;(6) 电源室布放4个信息点;(7) 缓冲区布放2个信息点;综合布线系统的技术指标与下一节的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相同。五、 大楼综合布线系统1、 系统概述:综合布线系统作为该大楼弱电系统工程的通信基础平台,主要目的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指导,以具有当前国际领先水平的综合布线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支撑,建立一套统一规划、高度集成的布线
7、整体解决方案,为大楼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系统、各种应用软件系统以及楼控、消防、安防等建筑自动化等系统的数据、语音、视频图像以及控制信号等提供统一的传输线路、设备接口和高质量的传输性能,全面实现大楼通讯、办公、服务和管理手段的智能化、集成化和数字化。2、 设计原则设计综合布线系统时,必须从大楼的需求和应用特点出发,并遵循以下原则:(1) 投标方设计信息总数不得小于4500点。(2) 系统分为加密网、综合业务网和弱电系统网,其中加密网与综合业务网和弱电系统网之间必须做到物理隔离(桥架、管线、机柜必须全部隔离)。其中加密网选用六类屏蔽系统、其它网选用六类非屏蔽系统。(3) 综合布线产品及配件须采用同
8、一品牌的系列产品。(4) 提供光纤到桌面点位数如下:每个局级领导室1个;指挥中心4个;技术会议室4个;(5)信息点设置:开放办公室:每个普通办公单元4个信息点;处级领导办公室:每间6个信息点;其中一个为加密网;局级办公室:办公区6个信息点;其中一个为加密网;休息间写字台4个信息点,其中一个为加密网;床头2个信息点;接待区2个信息点;吧台2个信息点;备用房:每10平面米4个信息点;库房、资料室、设备间:每10平方米1个信息点;吸烟室:2个信息点;其它房间至少2个信息点、1个语音点;会议室设备间:至少4个信息点、1个语音点;会议室:每个多媒体盒内一个信息点,周围墙面按照每10平方米2个信息点;弱电
9、网信息点平均每层不少与24个;(6) 主干设置光缆:每层弱电间布放1条8芯万兆多模光缆、2条12芯万兆多模光缆;开发测试机房布置1条12芯万兆多模光缆;一层弱电机房、四层业务指挥中心和数据中心机房相互之间布置2条12芯万兆多模光缆大对数电缆:每层布置25对5类大对数电缆用于外线电话及光纤备份。加密网在满足屏蔽线长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多层共用配线机柜。所用机柜应满足屏蔽机柜的要求。(7) 综合布线每组信息点应采用不同颜色的模块区分不同网络,面板同样使用不同颜色的模块区分不同网络,并与配线架模块颜色保持一致。相同颜色的模块集中在同一个机柜的同一区域,跳线护套采用与模块一致颜色。 (8) 光纤跳线统
10、一采用LC接头,光纤配线架统一使用48芯LC配线架。(9) 弱电间设备用电由监控中心UPS提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有系统的升级和新系统的增加是必然的,这就要求所采用的布线系统一定要灵活和开放,以良好的结构和广泛的兼容性去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1) 选择国际知名品牌的布线系统解决方案,以高的性能指标、好的加工工艺来确保布线系统能够满足智能化工程的各项要求。(2) 综合考虑各智能系统对综合布线系统的技术要求,尽量实现各种弱电线缆的统一布局。(3) 能完全满足现在以及今后在语音、数据及影像通信方面的需求,能将语音、数据与影像等方面的通信融于一体。(4) 不仅满足当前信息传输的需
11、求,而且能适应将来的网络结构的更改或设备的扩充。(5) 能够通过轻易地更改网络的结构和线路的连接方式,来满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环境的变化。(6)系统设计要兼顾技术先进与项目投资的最佳平衡,保证综合布线系统在最少15年内不落后。(7)桥架系统包括所有智能系统使用的线槽,综合布线线槽与其他线槽分开布置。(8)所有智能系统及综合布线所使用的管路,包括墙面、地面、天棚明敷暗敷的管路,包括敷设管路需要的墙面地面开槽等。3、 系统技术要求 (1) 布线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综合布线产品及配件须采用同一品牌的系列产品;语音的插座、面板、模块应符合高质量的通信要求;数据的插座、面板、模块、数据跳线、水平子系统均选
12、用的产品必须满足EIA/TIAISO 六类标准产品;数据主干选择万兆24芯多模光纤,并使用25对超五类大对数做备份;管理间语音水平子系统配线架选择交叉连接配线架,数据水平子系统配线架选择快捷式配线架:语音垂直干缆子系统配线架选择交叉连接配线架,数据垂直子系统采用机架光纤配线架;必须保证设备或材料的防火、阻燃和防止由于设备内部原因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所有线缆均采用阻燃材料。(2)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软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适配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I/O之间搭桥。单孔、双孔面板为86型面板,带语音数据标识条,带防尘盖。六类模块,配合面板
13、使用,此模块为标准的RJ45接口,用于接插计算机网络线。(3) 水平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工作区。水平布线子系统使用六类4对屏蔽双绞线,用于连接工作区子系统六类模块及管理子系统24口屏蔽配线架。它可支持250MHZ的工作频率,1000Mbps速率数据传输(如高速网络及图像显示),满足客户各种信息传递的要求。中间配线架,连接来自管理间的水平干缆,安装在配线柜内,暗装或固定与吊顶内。水平线缆布线方式:通信电缆井内配线架采用金属阻燃桥架敷设到房间外走廊吊顶内,用金属管沿墙暗敷设至工作区。线缆路由走向建议:信息点线缆走向可以通过墙上暗管到距地30cm处。墙
14、上信息点处需在墙内预埋合适管径的管道,并在出线口处预埋固定暗盒。机房的线缆可由高架地板下穿过,插座可安装在机房的任意位置,此种方式灵活多变。(4)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是整个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提供建筑物的干线电缆的路由。通常由垂直大对数铜缆或光缆组成,它的一端端接于设备机房的主配线架上,另一端通常端接在楼层接线间的各个管理分配线架上。(5)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由信息插座式配线架以及相关跳线组成。管理点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你将通信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通过卡接或插接式跳线,交叉连接允许你将端接在配线架一端的通信线路与端接
15、于另一端配线架上的线路相连。插入线为重新安排线路提供一种简易的方法,而且不需要安装跨接线时使用的专用工具。互连完成交叉连接的相同目的,只是使用带插头的跳线、插座和适配器。互连和交连适用于光缆。光缆交叉连接要求使用光缆跳线在两端都有光接头的光缆跳线。(6)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涉及器件:设备间子系统由设备间中的跳线电缆、适配器组成,它把中央主配线架与各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如PBX,网络设备和监控设备等与主配线架之间的连接。通常该子系统设计与网络具体应用有关,相对独立于通用的结构布线系统。4、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1)六类屏蔽双绞线电缆六类双层屏蔽SF/UTP电缆,四对双绞线电缆每对芯线包裹金属
16、箔屏蔽,四对芯线外部包裹金属丝网屏蔽。芯线规格:23 AWG实芯裸铜导体,内部须采用扭十字骨架分隔结构以减少线对信号传输干扰和增加物理机械抗性。铜芯直径:0.60mm。芯线对数:4对。电缆外皮:低烟无卤外皮。标准:符合TIA/EIA 568B和ISO/IEC 11801及相关国内标准。带宽:250MHz。特性阻抗:(1 - 100 MHz): (100 15) W ,(100 - 250 MHz): (100 20) W。(2)RJ45信息模块规格: RJ45模块插座。标准:TIA/EIA 568B。接线方式:T568B/568A。采用IDC技术,即独立位置接触技术(Insulation Di
17、splacement Contact)。保证模块中的连结部分是一块完整的无任何焊点的金属片。直流电阻:0.3。绝缘阻抗:不低于500M。插拔寿命:750次。端接方式:采用免工具安装设计,无需特殊的打线工具就可以轻松安装,保证端接质量和提高端接效率。安装方式:模块可以同时使用在面板和配线架上、简单、快速。(3)数据配线架规格:16口/24口/48口RJ45模块化非屏蔽/屏蔽配线架。安装:19”机柜式安装。卡接线规范围:2226AWG。最少卡接次数:750次。打线方式:T568A或T568B。RJ45模块与光纤模块也可以同时安装于同一配线架上。配线架可以安装数据安全锁产品。(4)语音配线架规格:采
18、用1U50口高密度语音配线架,RJ45接口形式。采取免工具安装模式。标准:TIA/EIA 568B和ISO/IEC 11801。安装:19”机柜式安装。(5)信息面板规格:86型,与RJ45模块配套,可提供单口/双口/四口类型。颜色:白色。材料:所有塑料材料符合UL94-V0。安装方式:可以斜向下45度安装非屏蔽及屏蔽信息模块,并兼容光纤模块,可安装LC或MT-RJ光纤模块。面板还可以安装数据安全锁产品。(6)数据跳线规格:非屏蔽/屏蔽 4对模块化RJ45至RJ45跳线。标准:TIA/EIA-568B.2-1和ISO11801 2nd。导体直径24AWG,内部多芯软线结构。需有多种长度可供选择
19、。跳线全部为原厂生产。采用环状固定,避免了线缆受压而影响传输性能,对线缆起到屏蔽作用。同时,跳线上能安装的数据安全装置。(7)数据安全锁装置具有色标,数据锁,安全夹和防插拔保护。既可以预先安装,也可以在网络连通的情况下,安装或变换色标。色标通过颜色管理各端口,分为端口用色标和跳线用色标。数据锁产品只有通过专用的钥匙,才能拔出跳线,保证重要端口。数据安全锁装置既可安装于管理区配线架也可以安装于工作区面板。(8)多模光缆室内光缆:低烟无卤外护套(束状软光缆)。标准:50125m,满足ISO的OM3多模万兆光缆传输标准。最小带宽: 2000MHz-Km雷射光源850nm,1500500MHz-Km红
20、外光源8501300nm。纤芯衰耗:最大3.0dB1.0dB8501300nm。光缆10G传输应用可分为传输150M/300M/550M三种。(9)光纤配线架规格:1U光纤配线架,可分为固定式与抽屉式。1U最多可支持48芯LC。(10)光纤跳线规格:接头类型有ST接头,FC接头,双工SC接头,双工LC接头。50125m多模双工万兆光纤跳线。(11)光纤尾纤规格:尾纤为半紧套管设计,50125um多模万兆光纤尾纤,双工LC接头。4、设备选型要求所有布线产品采用同一品牌产品,线缆必需采用扭十字骨架结构。提供设备制造商的主要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的业绩。布线产品需具有UL认证以及国内信息产业部测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