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矿床类型.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3920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金矿床类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金矿床类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金矿床类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金矿床类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金矿床类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金矿床类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金矿床类型.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金矿床类型矿床类型的划分,是矿床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我国对金矿分类方法的研究,近年提出的论述较多,矿床分类的目的在于应用,便于有效地指导矿床勘查和评价。以金矿容矿岩系与矿化体产出形式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可以将我国金矿床分为10类22个亚类(表3.18.8)。表3.18.8中国金矿床主要类型表一、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绿岩带)中的金矿(绿岩带型金矿)本类金矿系指赋存于变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部分沉积岩系中的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老地台区,如乌拉山大青山、燕辽、清原桦甸、小秦岭与胶东地区。容矿岩系是一套中深变质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为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一般称

2、为绿岩带)。它是中国金矿床主要类型之一,极具经济意义,分布点多面广,储量与产量都很大。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约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22%,储量约占岩金总储量29%,矿床平均规模约为5.5t/个。据矿体产出形式,可将金矿分为二个亚类:石英脉(包括石英-钾长石脉)型,如吉林夹皮沟、河北小营盘、河南小秦岭、内蒙古包头金矿;复脉带(或片理化带),如河北金厂峪、浙江诸暨金矿床。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古老基底隆起区,基底的地球化学场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大多数金矿分布于深大断裂系统中。)金矿化与古老中基性火山岩类变质而成的绿岩密切相关。容矿层位在夹皮沟地区为鞍山群三

3、道沟组、杨家店组、燕辽地区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迁西群上川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为乌拉山群、集宁群,小秦岭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变质较深,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该类金矿赋存区多有岩浆活动,矿床距中酸性侵入体一般0.55km,常见矿脉与岩脉伴生。)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为碳酸盐化、钠化、绿泥石化等。)矿化体主要呈脉状,矿脉延伸较大,且延伸大于延长。)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不等量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及碳酸盐类等。)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是碲金矿、银金矿。金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二、产于元古宙变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中的金矿泛指与元古宙

4、变碎屑岩、千枚岩、板岩及片岩类有空间关系的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江南古陆,辽东、内蒙古白云、阿尔泰及广东云开等地。容矿岩系为变碎屑岩、千枚岩、板岩及片岩类,原岩为碎屑岩、泥质-半泥质岩石。据统计,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20%,探获储量占岩金总储量14%,矿床平均规模4.3t/个,找矿远景较大。根据矿化体产出形式划分为两个亚类:脉型金矿,如湘西、黄金洞、四道沟、银洞坡等金矿床;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如猫岭、金山、河台金矿床。本类金矿地质特征是:)区域性大断裂的次级断裂或层间断裂是控矿重要条件。)容矿层主要是辽河群、白云鄂博群、阿尔泰群、双桥山群、板溪群等。容矿岩系为中浅变质岩

5、类的变碎屑岩、板岩、云英片岩类,并含中基、中酸性火山岩。)矿体多与层理一致,呈脉状、交错脉状,矿化集中在背斜轴部或其附近。)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次为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矿石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黄铁矿、毒矿、辉锑矿、白钨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和绿泥石等。三、产于震旦纪三叠纪粉砂岩、泥质岩碳酸盐岩中的金矿这是我国金矿中的一个新类型。自80年代以来,在广西田林、隆林、凌云、凤山、乐业、天峨及百色,贵州望谟、册亨、兴仁、兴义、安龙及云南文山等地,陆续找到一批不同规模的矿床,构成了滇桂黔“金三角”区。另在川西北、秦岭、湘中、鄂西南、赣西北等地也找到一批类似的金矿床(点)。这类金矿一般品

6、位低、矿物颗粒细,但矿化均匀,储量大,埋藏浅,适于露采,因此,是一种具有重要工业意义和广阔开发远景的金矿类型。据统计,我国已知这类金矿床约150个,探获储量占岩金总储量的13%,矿床平均规模3.4t/个。根据矿化体产出形式可分为3个亚类:微细浸染型金矿,如广西凤山、金牙,贵州板其、丫他、戈塘、紫木凼,四川东北寨、丘洛、毛儿盖,湖南高家坳等金矿床;脉型金矿,如广西叫曼金矿床;构造角砾岩型金矿,如陕西双王、二台子金矿床。该类金矿具有以下特征:)金矿主要分布于显生宙褶皱带中,具有明显层控性,其容矿岩系为沉积-浅变质沉积岩,如粉砂岩、泥质岩及碳酸盐岩。这些地层大多含有碳质、泥质。矿化富集常产出在两种不

7、同岩性的层间破碎带、层间裂隙、层间滑动带、背斜轴部或近轴部的有利部位。)含金地质体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破碎-蚀变岩体,本身就是矿体,矿化呈微细浸染状,品位低,规模大;另一类是脉型(含金石英-方解石脉和含金黄铁矿脉),为可见金,品位较高,规模小。)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其次为重晶石化、碳酸盐化等。其中硅化、黄铁矿化与金关系密切。)常见矿石矿物有黄铁矿、毒砂、雄黄和辉锑矿,还有少量白铁矿、雌黄、辰砂,偶见铜、铅、锌硫化物,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碳酸盐矿物和泥质矿物。)金多呈微粒和显微粒状,矿体与围岩没有明显界线,黄铁矿和粘土类矿物为载金矿物。)矿区发育有中-基性、超基性岩脉,在空间上与金矿化

8、关系密切。)矿床(点)或其附近往往有锑、砷、汞、黄铁矿等矿床(矿物)伴生,并有一定成因联系。四、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中的金矿指古生代以来,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包括内带和外带)中的金矿床。该类金矿床(点),无论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均分布很广,尤以燕辽及胶辽地区为多。据统计,已知该类矿床(点)120余处,探获储量占岩金总储量的37%,矿床平均规模7.9t/个。根据矿体产出形式划分为4个亚类:石英脉型金矿,如玲珑、峪耳崖、龙水金矿床;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如焦家、新城金矿床;细脉浸染型(也称花岗岩型)金矿,如界河金矿床;夕卡岩型金矿,如鸡冠嘴、鸡笼山金矿床。本类金矿的主要地质特征是:)主要分

9、布在基底隆起区的构造-岩浆活动带中,区域性深大断裂为控岩导矿构造,次级断裂为控矿构造。)成矿作用与重熔、同熔岩浆侵入活动有关,成矿时代有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燕山期是主要的。复式岩体与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金矿化带内通常有数条平行矿体。矿体与矿化带、矿化带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唯石英脉型与围岩界线清楚。)矿化类型主要是石英脉型和破碎蚀变岩型。前者规模较小,但品位富;后者规模大,品位偏低。)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钾化为主,碳酸盐化及绿泥石化等次之。)矿石矿物组合较简单,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金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碲金矿等。金矿成色波动较

10、大(454950)。需要指出: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是我国60年代后期在胶东发现的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矿床规模与储量都很大,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花岗岩中细脉浸染型金矿,继1987年招远市黄金公司首先发现于胶东界河金矿后,在邻区河东金矿、玲珑金矿、河北峪耳崖等地也发现类似的矿体,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金矿新类型。夕卡岩型金矿,过去金只是在勘查夕卡岩型矿床时作为伴生组分,未作主要勘查对象,大量资料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夕卡岩型矿床分布普遍,大都含金。有的属伴生金或共生金,有的形成独立金矿,甚至大型金矿。如鄂东鸡冠嘴等金矿。因此重新认识、重视含金夕卡岩型矿床的勘查,对于扩大我国黄金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五、产于

11、碱性侵入岩中的金矿指产于碱性侵入岩体内部或近矿围岩裂隙中的金矿床。矿化类型一般为石英脉-蚀变岩型。这类金矿,1985年首先发现于河北东坪,之后在邻区后沟及滇西也发现类似的矿床,目前正在勘探,矿床规模较大。本类金矿地质特征(以东坪金矿为例)简介如下:)碱性侵入岩为金矿直接围岩。岩体长33km,宽5.57.7km,面积215km2。岩性复杂,主要由二长岩-石英二长岩系列、正长岩系列组成。岩体时代为燕山期。)岩体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空间展布。岩体的围岩为太古宇变质岩系。)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绢英岩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及绿泥石化等。其中硅化、钾长石化、绢英岩化与金矿化

12、关系最密切。)矿体呈脉状,已发现数条。脉带长数百至千余米,矿体长数十到数百米,厚0.n5m,延深数十至数百米。呈边幕式排列产出。)矿体由石英单脉及其上下盘石英复脉,钾长石化带及矿化钾长石化二长岩、石英二长岩组成。金品位以石英脉为中心,向钾长石化带、矿化围岩逐渐降低。)矿石组分复杂,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碲铋矿、自然银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绢云母等。)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碲金矿。金矿物一般较粗,常见明金。金成色为934969。成矿温度270380。六、产于显生宙基性、超基性岩(包括蛇绿岩套)中的金矿指金的成矿作用与基性、超基性岩有一定关系,并赋存

13、于基性、超基性岩中或构造接触破碎带内的金矿床(蛇绿岩套型金矿)。这类金矿于70年代首先发现于云南墨江金厂,以后相继在新疆托里、青海小松树南沟、陕西煎茶岭、河北金家庄等地也发现类似金矿。全国已知有23条蛇绿岩带,过去对其中的金矿调查研究不够。根据容矿岩系产生特点划分为两个亚类: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的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如云南墨江金厂、冀北金家庄、陕西煎茶岭金矿床。产于显生宙海相基性火山杂岩中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如青海小松树南沟、新疆托里金矿床。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主要分布于板块构造边缘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中。) 金矿化产出形式有石英脉-蚀变岩型、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呈单脉或网脉状产出

14、。)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铁锰碳酸盐化、铬水云母化、滑石及绿泥石化,其中硅化和黄铁矿化与金矿关系最为密切。)矿化以Au、Ag为主,常含有Pb、Zn、Cu、Ni、Pt、Se等。金常呈自然金、银金矿、硒金矿、铂金矿等微粒包裹于硫化物中。)矿区内常有花岗岩类侵入体。矿化富集地段一般为强硅化带、破碎带及晚期脉岩发育地段。七、产于中、 新生代陆相火山岩(包括次火山岩)中的金矿系指在成因上与中、新生代的火山作用有关,矿体直接产于火山岩及次火山岩体内或其附近的浅成热液金矿床。这类金矿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属环太平洋成矿带的外带。该带广泛发育中生代火山岩系,按其分布特点分为3个岩带:即大兴安岭-燕山

15、火山岩带、东北东部-胶东火山岩带、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岩性为酸性、中酸性,部分为中基性及碱性火山岩类。时代为侏罗纪白垩纪。这类金矿分布很广,与上述火山岩、次火山岩带分布一致。目前已探明的有团结构、五凤、赤卫沟、红石、奈林沟、义兴寨、洪山、祁雨沟、赵家沟、霍山、八宝山等金矿床。探获储量约占岩金总储量7%,矿床平均规模5.5t/个,仍有较大的找矿前景。根据矿化围岩特征及矿体的产出形式分2类5个亚类:(1)产于火山岩中的金矿床1)脉型金矿,如赤卫沟、奈林沟金矿床;2)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如洪山金矿床;3)构造角砾岩型金矿,如红石金矿床。(2)产于次火山岩中的金矿1)斑岩型金矿,如团结沟金矿床;2)隐爆角

16、砾岩型金矿,如祁雨沟金矿床。本类矿床主要地质特征是:1)这类金矿主要分布于中生代断陷盆地边缘。深大断裂既控制着断陷盆地,也控制着火山岩的展布。矿体受火山岩(次火山岩)构造控制。2)基底地层含矿性是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矿床下部或其附近一般均有含金丰度较高的矿源层存在。容矿围岩为中-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碱性火山岩、以及中酸-酸性的浅成和超浅成次火山岩。矿体对岩体而言是后成的。3)矿体赋存的主要部位:一是火山穹隆、破火山口周围的环状、放射状断裂系统,二是浅成-超浅成次火山岩的顶部或接触带附近。4)围岩蚀变一般为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冰长石化和钠长石化,其中硅化和钠长石化一般接近矿

17、脉。矿床往往含银较高,延伸较小。5)矿石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辉银矿、碲金矿、黄铁矿及少量金属矿物。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绿泥石及玉髓状石英等。6)成矿温度为160330,金的成色为500780,一般为600。7)矿床往往有分带现象,一般上部以Ag、Pb、Zn矿为主,下部以Au、Cu矿为主。八、产于风化壳中的金矿指在地表或近地表含金地质体、含金多金属的硫化物,经表生风化淋滤作用而形成的金矿床。该类金矿多为近代形成的,其分布范围与含金地质体的出露范围基本一致。该类金矿按其形成条件和组分特征,划分两个亚类:铁帽型金矿,如安徽新桥金矿床。红土型金矿,如云南墨江、广西上林镇墟金矿床。据不完全

18、统计,我国已知铁帽型金矿床(点)50多处,其中中小型矿床20余处,探获储量20多t。如鄂乐、铜陵地区、江西武山、四川木里耳泽、宁夏金场子及湖南大坊等。铁帽型金矿的主要地质特征:1)矿床的分布与原生含金地质体范围基本一致。金矿的发育程度与原生含金地质体所处构造部位、地貌条件、地下水情况有密切关系。2)矿体呈透镜状、扁豆状、囊状,常赋存在铁帽的下部。矿床可分出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和原生带。3)金呈独立矿物出现,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及金银矿等。金的粒度较细,一般为0.00240.036mm,金的成色为700900。金矿物主要赋存于褐铁矿的晶隙或裂隙中,少数分布于石英晶隙中。4)寻找铁帽型金矿,首先应区

19、别“真假”铁帽,由围岩中铁质经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假铁帽一般不含金,或不能形成金。5)铁帽中Cu、Pb、Zn、As、Ag、Sb、Mo与Au正相关。九、产于砾岩中的金矿(砾岩型金矿)指同生碎屑沉积,产于砾岩中的金矿床,即砾岩型金矿或古砂金矿。这类金矿分布较广,从古元古代至第三纪均有产出,我国已知含金砾岩有以下几个地质时期,10个层位,它们是:)古元古代二道沟群底部砾岩。)中新元古代滹沱群四集庄组、长城系底部砾岩,马家店群底部与白云鄂博群层间砾岩,震旦纪南沱砂岩组、南沱冰积层底部砾岩。)侏罗纪大青山组底砂砾岩。)白垩纪固阳组(内蒙古),东井组(湘)底部砾岩。)第三纪土门组底部砾岩层。其中第三纪与侏罗

20、纪砾岩较有工业意义。如吉林春化砾岩金矿、黑龙江小金山、内蒙古余庆沟与乌兰板申砾岩型金矿,目前正在进行勘查。该类型金矿特征概述如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边缘,山麓河流冲积相。)含金砾岩常产于巨厚沉积岩系中,一般出现在地层底部的砾岩中,但富集在层间砾岩或其沉积岩中的也有。)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品位变化较大,一般为0.nng/m3。) 矿化类型为单一金矿。金以自然金赋存于胶结物中。金矿物粒度较细,一般为0.030.08mm。金的成色较高,多在900以上。十、现代砂金矿砂金是金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砂金矿点多面广,北起黑龙江,南至珠江和海南岛,西自阿勒泰与雅鲁藏布江,东至胶东、皖南、福建,许多江河水系都有砂金,都有前人淘金的遗迹。据1989年统计,全国砂金矿床(点)总计3000余处,其中矿床700多处。探明储量占金矿总储量13%,产量约占全国黄金总产量12%。砂金具有生产成本低、收效快、易采易选,便于群采等优点,同时通过砂金往往可以找到岩金矿床。因此继续开展砂金地质工作,努力扩大金矿资源,对我国发展黄金生产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