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简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5739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简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简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简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简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简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简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简单).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上蔡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学校人群密集,是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多发地,2010年以来学校食堂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多发,从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发生在集中供餐单位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68起,中毒1646人,死亡18人。其中学校食堂发生36起,中毒922人,死亡1人,是事故报告最多的场所。,2014年10月15日,广东省佛冈县石角镇中心小学发生一起81名学生在校食用早餐后身体不适事件。佛冈县纪委、监察局、佛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调查的结果,该县监察局对4名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分。其中,石角镇中心小学一名校长被给予警告处分;两名副校长被免职,安全管理员被调岗。,食物

2、中毒案例,焦作市博爱县勤奋学校(私立小学)共有390名学生在2014年6月15日出现不同程度发烧、腹泻等症状,经调查,该事件为一起学生进食受污染擀面皮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目前,教育部门正在对勤奋学校及学校相关责任人依法处理。2014年3月31日商水县第二高中发生一起50多人食物中毒事件,多名学生出现中毒症状后,被学校分批次送进商水县人民医院和周口人合医院就诊。为米饭当中大肠杆菌超标引起,诊断结果为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案例,2014年9月,山东省寿光市纪台第二中学小学部57名学生,在食堂就餐后中毒,其中6名学生一直未愈进京治疗 郑州2005年九月三日电上午,河南省中州大学发生一起学生集体食物

3、中毒事件,有二百七十四名学生被送往医院,其中三十二人病情稍重。,概述,一、食物中毒的概念二、食物中毒的特点和分类 三、食物中毒发病原因分析 四、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一、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二、食物中毒的特点和分类,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2.潜伏期短,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同时发病;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病程短;4.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5.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6

4、.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节高发,食物中毒的特点和分类,食物中毒的分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2化学性食物中毒。3真菌毒素食物中毒。4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5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通常有明显的区域性、饮食习惯、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夏秋季节,一般5月10月份最多 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夏秋季节为主。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恢复快。各类食物均可发生。临床症状分胃肠型和神经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直接污染食品,误食用刚喷洒

5、农药蔬菜水果,农药拌种粮食;误用被化学毒物污染的容器;误将化学毒物当调味剂或添加剂。被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间接污染食品。无毒或毒性小的化学物在体内转化为毒性强的物质,硝酸盐变亚硝酸盐。,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发病与含有毒化学物的食物有关。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不久发病,进食量大发病时间短病情重。发病常有群体性,有共同进食每种食品的病史,相同的临床表现。无地域性、季节性和传染性。剩余食物、呕吐物、血尿等样品中可检出相应的化学毒物。,真菌毒素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数目庞大,估计有十万种之多。真菌在粮食或其它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

6、的代谢产物称为真菌毒素引起中毒。1.真菌毒素中毒特点:食品被真菌污染。一般的烹调和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因真菌毒素分子量小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2.真菌毒素中毒处理:真菌毒素的化学结构不同、毒性强弱不同,其作用的靶器官亦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3.常见中毒食品有各类谷物(玉米、花生、大米、麦等)甘蔗;致病原因是霉变谷物(黄曲霉毒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稀醇),霉变甘蔗(3-硝基丙酸),动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有毒成分的

7、动物性食品而引起的中毒称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常见中毒食品有河豚鱼青皮红肉鱼类,如鲭鱼、鲐鱼、金枪鱼、黄鳝等贝类未摘除甲状腺的血脖肉、喉头气管、混有甲状腺的修割碎肉等,植物性食物中毒特点及中毒表现,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植物种子,因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的中毒。季节性、地区性比较明显。1.引起植物性食物中毒原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及其加工制品当做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2.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毒蘑菇、发芽马铃薯、豆浆、菜豆、曼陀罗、白果、桐油、苦杏仁、新鲜黄花菜等。,三、食物中毒发病原因分析,1

8、、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2、杀虫剂、杀鼠剂污染3、烹调方法不当及误食4、食品原(辅)料带有致病性微生物,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加工直接入口食品在任何环节都有可能遭受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主要包括原料、加工用具及设备、从业人员生病和不卫生行为造成的污染;生产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此外因烹调方法不适当、回锅食品的加热温度不够(剩米饭)、生吃食物、冷藏不适当、售前存放的时间过长、保温不适当等而未消除或污染微生物引发食物中毒也是常见原因。,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人员对直接入口食品的危害最大,可以说一切的污染均来自人员:健康带菌、生病不离岗、便后不洗手消毒、不规范的操作方法、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不消毒

9、、皮肤感染化脓、对着直接入口食品打喷嚏、生熟混放、容器混用等各环节均可致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杀虫剂、杀鼠剂污染,杀虫剂、杀鼠剂既有它杀灭病虫害的正面作用,但是也存在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严重隐患。如果保管、使用不当,人为投毒等极易污染食品而造成食物中毒(2001年某小学大面积投放杀鼠剂三步倒后污染了面粉,导致多名学生中毒;2002年9月14日南京江宁区汤山镇某中学遭遇特大投毒事件,经抢救无效死亡38人)。,烹调方法不当及误食,部分食品本身含有有毒生物成份,如四季豆等豆类含有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素两种毒素、发芽土豆含有龙葵素、生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毒素,这些毒素在高温下均遭致破坏,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10、,若烹调方法不当极易引起食物中毒。误食有毒食物最常见的是毒蘑菇、野菜、河豚鱼等以及皮蛋。,食品原(辅)料带有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指食品原料在种植、养殖、储运、销售、加工等过程受到肥料、环境、水质、车辆、工用具、人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如黄瓜因施肥而带痢疾杆菌;贝类海产品因水质污染而带有甲肝病毒;禽畜产品携带沙门氏菌、水产品携带副溶血性弧菌等,生吃或凉拌这些食品就有可能导致大规模食物中毒。,四、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构筑“三道防线”采用“三种管理”强化“三层责任”,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不购买、不使用、不存放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原料、半成品,以及加工用具、容器和设备(校园食

11、品原料必须定点采购、集中供应)。2、第二道防线:采取科学、严谨的加工方法,如加热、冷藏、辐照等消除或破坏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防止食品污染。3、第三道防线: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提高其识别食品安全危害的技能和食品安全的责任感。,三种管理,1、食品原料的管理:如对供货商的诚信度、资格进行考查;对采购的食品原料进行验证、索证;防虫害,防鼠、防投毒。2、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管理:在加工流程按“原料入口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合理布局的情况下,抓住生、熟分开;餐(饮)具、加工用具清洗消毒、保洁两个重点。,三种管理,3、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管理:如患有职业禁忌症(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

12、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人员不能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从业人员工作期间穿戴清洁工作衣帽、不戴任何饰物、不得抽烟、吃零食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三层责任,1、校方的责任:其职责一是制定校园食品安全、食物供应及营养政策;二是建立健全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三是组织协调、监督各个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营造和维护校园正常的公共卫生秩序,三层责任,2、校园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的责任:其职责是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本部门食品安全检查、做好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

13、知识培训、不断改善食品生产加工的条件、实施奖励和追究责任。,三层责任,3.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其职责是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取得合法的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许可;保持生产经营场所的清洁或整洁和个人卫生;不购买、不使用、不生产、不出售有问题的食品;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学校食物中毒防控常识,一、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1、应于第一时间向县教育局及当地食品药品行政部门报告,以便尽早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同时有利于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肇事单位。2、呼救。即向急救中心120呼救,送中毒者医院进行洗胃、导泻、灌肠。不要自行乱服药,医治越早越好,切莫延误时间。3、催吐。用人工刺激法,用手指或钝物刺激中毒者咽弓及

14、咽后壁,引起呕吐,同时注意,避免呕吐误吸而发生窒息。4、妥善处理可疑食物。对可疑有毒的食物,禁止再食用,收集呕吐物、排泄物及血尿送到医院做毒物分析。,学校食物中毒防控常识,5、防止脱水。轻症中毒者应多饮盐开水、茶水或姜糖水、稀米汤等。重症中毒者要禁食812小时,可静脉输液,待病情好转后,再进些米汤、稀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6、尽快联系进食同一餐次的所有人员(包括已出现症状或未出现症状者),防止有人因得不到及时诊治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7、食品贮存场所及炊具、餐具、容器等暂不要清洗,待食品卫生监督人员采样结束后,再对中毒现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消毒,以防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学校食物中毒防

15、控常识,食物中毒抢救得越早效果越好。在现场急救的原则是设法尽快清洗和排出肠道内的有毒物质,防止毒物被吸收。症状重的应住院治疗。以误食有毒蘑菇中毒为例,其应急处理方法是立即催吐、洗胃、导泻。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催吐。然后用1:2000-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浓茶水及0.5%活性炭悬浊液等反复洗胃。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学校食物中毒防控常识,2、如已有剧烈呕吐者,不用洗胃。但如果神志不清醒,呕吐时应帮助其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而窒息。3、对已陷入昏睡乃至昏迷者,则应让其平卧,解开衣领。有假牙的应

16、取出,并将头偏向上侧。身体保温,并稍抬高下肢。拨打急救电话。,学校食物中毒防控常识,食物中毒预防1、采购原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禁止采购腐烂变质、有毒有害、污秽不洁、霉变生虫等异常食品;无检验合格证明的肉禽食品;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2、保管员应严把验收关,经常检查库内存放的原料或食品,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处理。仓库应由专人保管,明确责任,做好防鼠防盗等措施,防鼠用器具及药品应定期检查处理,并由主管人员检查核对签字。3、严格控制员工聘用关,选用信得过、有责任心的人员做服务人员。4、外来人员或非食堂工作人员禁入操作加工间或限

17、制区域,如发现应立即让其离开,并检查进入区域,防止投毒现象发生。5、所有厨房工作人员经过岗前培训,其中包含食品安全法,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规操作,不购买腐烂、变质的原料和食品,并按照食品低温保存的卫生要求进行储存。,学校食物中毒防控常识,6、不吃有毒的蘑菇、发芽的马铃署(内含龙葵素),不允许采购海鲜类食物。7、尽量少吃鲜黄花菜(内含秋水仙碱)、四季豆和生豆浆(含有皂素以及溶血酶),如果食用这些食物经过剔除处理和充分加热是可以消除中毒危险的。8、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严格贯彻所有食品烧熟煮透、生熟分开等卫生要求,以免熟食与待加工的生食交叉污染。9、热菜贮存温度要合适,必须把食品的温度保持在60以上。1

18、0、剩饭菜的正确处理:若有少量的剩余的饭菜须废弃;如想继续使用剩余的饭菜,必须要妥善保存、凉透后放入熟食专用冰箱冷藏保存,切不可存放在室温下,再次食用剩饭菜前,必须彻底加热,不可直接掺入新鲜的食品中。,学校食物中毒防控常识,11、学校食堂禁止加工制作凉菜。12、凡是存放过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必须清楚标明名称并存入在远离食物的地方,严禁使用存放过化学物质的容器盛放食物。13、蔬菜在烹饪前必须彻底清洗干净,采用一洗二净三烫四炒的加工方法。14、保证洗刷和消毒效果,洗刷是一定要注意除去食品残渣、油污和其它污染物,洗刷干净后放入消毒柜内消毒。15、及时处理垃圾,消除老鼠、苍蝇、蟑螂和其它有害昆虫,保证卫生的重要性,学校食物中毒防控常识,16、掌握正确的烹饪加工方法:(1)烹饪加工所用的原料必须要新鲜,在进行粗加工时,肉、禽、水产所用的刀、板、盆与蔬菜的要分开使用;(2)将采购回的冻品要彻底解冻,坚持做到“完全解冻、立即烹饪”的原则。烹饪时要适当增加烹饪加工的时间,保证食品温度达到100C以上。17、植物性食品,含有天然毒素,需要经高温加热毒素才能被破坏,所以,对于含有细菌、毒素的食品一定要煮熟透。18、严格控制生食水产品和生吃牛肉,加工过程要专人、专工具负责操作,防止对其它熟食的污染。19、肉类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内生。20、对不熟悉、不认识的动植物不随意采捕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