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原理课件全.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5868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PPT 页数:160 大小: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学原理课件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审计学原理课件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审计学原理课件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审计学原理课件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审计学原理课件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学原理课件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原理课件全.ppt(1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审计学原理,白雪,第一章 总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工作和任务;(2)掌握审计的定义、审计与会计的关系;(3)理解和掌握审计的对象和目的、审计的职能作用。.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对审计与会计的区别,拓宽学生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1)审计的涵义;(2)审计对象和目的;(3)审计的职能与作用。教学难点:(1)审计与会计的关系;(2)审计的职能,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问题的提出:()审计的执行者是谁?()审查谁?()审查的内容?()怎样审查?,什么是审计?,一、审计的涵义: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

2、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经济责任,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本概念揭示了四项内容:审计的主体:专职机构和人员;审计的客体:被审计单位;审计的对象: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 的经济活动;审计的实施:(审计的依据、审计的目标、审计的 职能、审计的目的和审计的性质)。,中国审计学会的定义,审计的依据 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审计的目标 总目标是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能 对审计对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审计的目的 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等,不同类型的审计有不同的作用。审计的性质 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基本特征,

3、二、审计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的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注:只有由三方面关系人构成的关系,才是审计关系。,被审计人,审计人,审计委托人,审计关系,经济责任关系,委托关系,三、审计的基本特征、独立性 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权威性 审计结论与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法律赋予的权威、自身工作树立的权威。、公正性 与权威性密切相关四、现代审计1、传统审计:局限于审查会计资料和会计行为,目的在于 查错防弊。2.现代审计(1)外审与内审并重,事后与事间并重。(2)财务活动扩展到各项经营活动。(3)详细审计发展到以评审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4)手工检查会计资料到电子计算机技

4、术。(5)审计机构跨越国界。,独立性是本质特征,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力的必要条件,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二节 审计与会计的关系,一、审计与会计的联系、两者起源密切相关 会计是产生审计的基础,审计是会计的质量保证。、两者彼此渗透、融会 审计标准的制定和审计证据的取得绝大多数依赖于会计资料。、两者目的最终一致 两者都是以维护财经法纪,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二、审计与会计的区别、产生的基础不同 审计的产生是基于经济基础监督的需要;而会计的产生是基于经济管理的需要。,、职能不同 审计的职能是监督、鉴证和评价;会计的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方法不同

5、 会计的核算方法有: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等;审计的方法有:检查、审阅等。4、工作程序不同 会计的工作程序:(经济业务发生顺序)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审计的工作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第三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一、审计产生的原因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二、审计产生的社会基础(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审计的最初形态是:官厅审计即国家审计。(2)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审计的形态是:民间审计。(3)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政府内部实行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分层管理时所形成的审计形态是:内部审计。,财产的经营管理者接受财产所有者的委托,代

6、其行使经营管理权,并形成责任关系,三、现代审计的发展1.审计的重要发展 详细审计 资产负债表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 电子计算机审计 绩效审计2.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1)体系方面:由事后形成了事后与事前并重,内 部了与外部相结合。(2)范围方面:由财务审计发展为财务、经营、管 理三者并重的审计。(3)内容方面:审查会计资料等到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管理等。(4)方式与方法:广泛运用抽样理论、数学方法及 计算机技术。,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和目的,一、审计的对象 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有关经济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与审计对象有关的几个问题:、审计的主体 审

7、计的专门机构和人员,即审计监督的执行者。对于不同的审计类型有不同的审计主体。、审计的客体 接受审查、监督与评价的被审计单位。,、审计的主要内容 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审计所依据的信息载体 形成审计证据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以及电子计 算机的磁带、磁盘等。,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是审计对象的现象;其反映的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审计对象的本质,二、审计的目的是指审计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不同种类审计的目的不同(1)国家审计的目的:维护国家(2)民间审计的目的:维护社会(3)内部审计的

8、目的:维护企业内部,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一、审计的职能是指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所具备的能力。、经济监督职能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民间审计、经济评价职能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依据。、经济鉴证职能突出地表现在民间审计中。如企业 的验资、资产评估等。,二、审计的作用、制约性作用、促进性作用 审计职能制约审计作用的发挥,审计任务完成程度决定审计作用的大小。三、审计的任务 审计的任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审计的职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赋予审计的责任和要求。1、基本任务 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

9、和鉴证,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具体任务 决策方案、计划、预算的制定和执行,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与合法性等。,思考题:,1.审计的职能是什么?2.审计与会计的联系与区别?3.为什么说审计的产生是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营管理者双方的需要?,第二章 审计的分类与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审计方法 的意义及选用要求;(2)理解审计方法的涵义;(3)掌握审计的基本分类和其他分类;(4)熟练掌握审计的技术方法。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比较审计的各种方法,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技术方法的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利用各种审计的技术方法开展审计业务。

10、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利用各种审计的技术方法开展审计业务。,第一节审计的分类,一、审计的基本分类,1.按审计主体不同分类,(1)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实施的审计。(2)内部审计(必须独立于财会部门)内部审计也称为部门和单位审计,指由本部门和本单位内部专职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照所在部门和行政最高负责人的指令所实施的审计。(3)民间审计(必须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民间审计也称为社会审计或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的社会审计组织受委托人委托所实施的审计。,2.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1)财政财务审计 亦称为传统审计,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或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

11、性、合规性和合法性的审计。形式上是会计处理的技术差错,实质是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2)财经法纪审计 财经法纪审计指对被审计单位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财经法纪情况所进行的专案审计。(3)经济效益审计(业务经营、管理、绩效)经济效益审计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成果和资金使用效果等进行的审计。(4)经济责任审计 指对企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经营承包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3.按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1)外部审计 外部审计指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审计机构(强制审计)或民间审计组织所实施的审计(任意审计)。(2)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指由本单位或本部门

12、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实施的审计。,二、审计的其他分类,其他分类,按审计范围划分,按审计实施时间划分,全部审计,局部审计,专项审计,事前审计,事后审计,事中审计,强制审计,按审计的动机划分,任意审计,预告审计,按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划分,突击审计,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一、审计方法的选用要求1、必须服从于审计目标。2、必须服从于审计方式。3、必须适应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二、审计的技术方法1、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1)顺序检查法 1、顺查法(以审查会计资料为例),2、逆查法,(2)范围检查法 1.详查法 指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全部或某一部分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进行全面的、细致的、彻底的审查。2.抽查

13、法(财经法纪不宜采用抽查法)从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中抽取一部分为样本进行审查,据以推断总体资料的正确性、公允性的一种方法。任意抽样法、判断抽样法、统计抽样法,(3)资料检查法 1.审阅法 36页 利用审阅法可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原始凭证: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正确性、一致性 记账凭证:正确性、一致性、完整性 会计账簿:合规性、合法性、正确性 会计报表:真实性、完整性、衡等性 2.核对法 37页 证证核对:购货发票与验收单、领料单与材料耗用汇总表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与科目汇总表 账证核对:记账凭证与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日记账 账

14、账核对:总分类账借方余额与总分类账贷方余额 日记账与总分类账余额、所属明细账余额 账单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 账表核对:总分类账期末余额与会计报表 表表核对:本期报表(期初数)与上期报表(期末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相关项目 审阅法与核对法要同时结合运用,不能截然分开。,7、查询法(第40页)询问法 在审计过程中,以口头的方式向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提出问题,将口头回答作成询问笔录的审计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其他资料)函证法 审计人员为查清被审计单位记录正确,通过发函到有关单位或有关人员进行查对,以取得证明材料。(肯定式和否定式函证法),8、分析法 分析性复核,

15、对审计事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从而发现有无问题或异常情况。(2)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1、盘存法 通过实地盘点的方式来审查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有形资产,如库存现金及其他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方法。现金和贵重的原材料,应采用突击性盘点;固定资产、大宗的原材料及产成品,应采用抽查性盘点。2、调节法 调节法主要表式:库存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库存商品 在实际工作中,调节法通常应用于银行存款余额的审查。,调节法公式=+-例题:某审计人员于2003年4月5日某单位2003年3月31日的库存现金日记账余额和现金实际库存额进行审计。该单位现金日记账2003年3月31日账面结存额为200元,通过核对及审阅并无错

16、误,该被审计单位盘点现金实存额也是200元.4月1日至5日期间收入现金230元,付出现金180元。4月1日期初余额及收付额均经核对、审阅和复算无误。2003年4月5日下班后盘点实存额为250元。被查日账面应存额=250+180-230=200元3、观察法(第44页)采用观察法应与盘存法等其他审计方法相结合 4、鉴定法(第44页)用技术鉴别手段来确定实物资产的性能、质量与书面资料的真伪。,被查日存量,盘点日存量,被查日至盘点日发出量,被查日至盘点日收入量,思考题:,1.审计按主体分为哪几类?2.核对法包括哪几个方面?3.2005年某会计师事务所对某公司进行财务审计,在检查现金管理时发现该单位现金

17、日记账余额为1000元,实存现金为100元,此外,有某经理借去的500元,还有500是为其他单位垫付,写一借条进行说明。请指出该公司在库存现金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并提出审计意见。,第三章 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教学目标:1、了解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职责权限以及西方国家审计机关的概况,了解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审计职责和审计权。2、掌握我国民间审计组织各西方民间审计组织概况、掌握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素质要求、职业道德以及法律责任。教学重点:1、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性质、职责;2、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法律责任。,第一节 国家审计机关,一、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一)国家审计机关的概念是指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

18、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它具有宪法赋予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国家审计机关,从职能上讲,从地域而言,从组织形式上看,对外行使权力的组织,对内管理事务的机构,中央国家审计机关,地方国家审计机关,常设机构,派出机构,1、中央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署(是我国最高审计机关)2、地方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局(厅)二、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一)国家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1、审计监督国家财政收支;2、审计监督与国有资产有关的财务收支。(二)国家审计机关的具体职责(11项第54页)(三)国家审计机关职责的特殊规定(4项54页)三、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1、要求提供、报送资料权;2、监督检查权

19、;3、调查取证权;4、采取临时强制措施权;,5、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权;6、经济处理权;7、行政处罚权;8、建议纠正违法规定权;9、建议行政处分权;10、建议刑事处分权。四、西方国家审计机关 分为立法型、司法型、行政型国家审计机关。1.立法型:最高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部门。,2.司法型:最高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司法部门2.行政型:最高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第二节民间审计组织,一、民间审计组织的概念和性质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或条例规定,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注册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由注册会计师组成,是承办法定业务的工作机构,它不是国家机关的职能部门,但具有法人资格。在我国,注册

20、会计师只有加入会计师事务所,才能承办业务。二、民间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 59页1、审计业务;2、会计咨询、服务业务;3、其他法定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依法执行审计业务出具的报告,具有证明效力。,三、民间审计组织的权限(5点第60页)四、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性质和职责性质:是注册会计师的全国性组织。职责:服务、协调和管理。服务:为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市场经济 协调:协调行业内部,外部关系,维护注会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法权益。管理:依法管理注册会计师行业。,(2)会员(第61页)(3)机构设置 权力机构: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三年举行一次 执行机构:理事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理事,任期三年。常设

21、办事机构:由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等若干人组成。,会员,个人会员,团体会员,执业会员,非执业会员,名誉会员,会计师事务所,第三节 内部审计机构,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范围(即哪些单位要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第6364页(二)内部审计机构1、部门内部审计机构2、单位内部审计机构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一)职责(第64页)(二)权限1、要求报送资料权;,2、审核检查权;3、参加会议权;4、调查取证权;5、临时制止权;6、采取临时措施权;7、建议意见权;8、建议反映权。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三、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内部审计机构实行首长负责制

22、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进行指导与监督 四、国外内审计机构概况 很多政府部门和企业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第四节审计人员,一、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一)要具备审计专业技术职称1、高级审计师2、审计师3、助理审计师(二)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第69页)1、政治素质 2、业务素质,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一)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第69页)(二)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第70页)(三)民间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第70页)1.一般原则 71页(1)独立原则:实质、形式(2)客观原则(3)公正原则 2.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 3.对客户的责任 4.对同行的责任 5.其他责任,三、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第72页)

23、(一)国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二)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三)民间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违约责任,过失责任,欺诈责任,普通过失责任,重大过失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按责任形成原因,按责任性质,1.违约责任 指民间审计人员未履行契约,以致给他人造成损失而承担的责任。2.过失责任 未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谨慎以致给他人造成损失而应承担的责任。3.普通过失责任 普通过失责任指民间审计人员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谨慎,以致给他人造成损失时所应承担的责任。4.重大过失责任 指民间审计人员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谨慎,以致给他人造成损失时所应承担的责任。5.欺诈责任 欺诈责任即舞弊责任,指民间

24、审计人员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故意的错误行业给他人造成损失而应承担的责任。6.行政责任 审计人员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以致给他人造成损失而应承担的责任。7.民事责任 由于违反民事法律法规,以致给他人造成损失时,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8.刑事责任 审计人员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犯罪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四)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规避 1.遵循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2.谨慎选择委托单位。3.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4.严格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5.深入了解委托单位的业务。6.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五)西方民间审计人员 西方国家民间审计人员称为独立审计师即注册会计师,又称公共会计师,

25、指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独立执行或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审计人员。各国对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规定:专业教育,资格考试,工作经验。,第四章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教学目标:1.了解审计准则的意义、基本内容及国际审计准则;2.熟练独立审计准则;3.掌握国家审计准则、审计依据的涵义、种类、特点及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教学重点:1.国家审计准则;2.审计依据的涵义和特点。教学难点 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第一节审计准则的意义和内容,一、审计准则1.审计准则(审计标准)的涵义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所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也是判断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准绳。2.审计准则的意义(1)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2)指导审

26、计工作的业务指南;(3)衡量审计质量的客观标准;(4)签署审计意见的重要依据。,3.审计准则的作用(1)有利于社会公众信任感的增强。(2)有利于审计机构声誉的维护。(3)有利于审计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4)有利于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5)有利于国际审计经验的推行和交流。,二、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 1.一般公认审计准则(适用于民间审计实施的财务报表审计)(1)一般准则:是指对审计人员任职资格和执业行为作出的规范。(2)工作准则:亦称审计的实施准则或审计的外勤准则,指审计 人员在实施审计行为时应遵守的规范。(3)报告准则:指对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的原则、形式、内容 所作的规范。,2.政府审计准则 政

27、府审计部门根据自身的作性质、范围及特点,参照一般公认审计准则制定的对其所属审计人员及其行为所作出的规范。代表性的政府审计准则: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审计准则、美国国家审计总局的政府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准则、加拿大审计长公署政府审计准则等。,美国,加拿大,其他,根据本国政府审计的性质和特点制定独立的政府审计准则。,直接依照一般公认审计准则制定政府审计准则。,未制定独立的政府审计准则,但在相关法规中做了相应的规定。,3.内部审计实务准则 指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并颁布的对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行为所作出的规范。意义:(1)阐明内部审计工作性质(2)评价衡量内部

28、审计工作质量(3)确保获取社会信赖(4)满足本职业的需要,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构成,独立性,业务素质,工作范 围,审计实施,机构管理,三、国际审计准则(附录四)1.颁布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2.范围:任何时候都可应用于所进行的独立审计。3.构成:4.内容:审计目的、基本原则、审计约定书、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和法规的考虑等。,国际审计准则,一般准则,外勤工作准则,报告准则,第二节 我国审计准则,一、国家审计准则 指由国家制定颁布的,指导国家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1.颁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3.适用范围:(教材第88页)4.内容:(附录五)国

29、家审计准则内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机关审计方案编制准则、审计机关行政应诉管理的规定”等38个方面组成。,“由国家审计署制定”“具有法律效力”,二、独立审计准则 1.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 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布的,指导注册会计师执业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1)颁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3)作用:便于人们理解、判断审计行为及其水准。确立人们对审计结果的信任。促使人们尊重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合法权益。,2.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与内容(1)独立审计准则体系指注册会计师进行民间审计时应遵循的专业标准和各专业标准之

30、间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性质:是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2)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构成,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教材第91页)是对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的基本要求和执业行业的基本规范,是制定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独立审计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的基本依据,是独立审计准则的总纲。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教材第92页)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一般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等行为做出的具体规范。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教材第93页)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对注册会计师执行特殊行业、特殊目的、特殊性质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等行为做出的具体规范。,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

31、实务公告具有强制性,执业规范指南(教材第93页)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制定的,对其所进行的解释和补充说明。3.独立审计准则适用范围,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审计工作底稿验资小规模企业审计,执业规范指南不具有强制性,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全过程。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独立审计时,以发表审计意 见为目的。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应用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其他有关业务。,第三节审计依据,一、审计依据的涵义及与审计准则的关系1.审计依据的涵义 指查明审计客体的行为规范,亦是据以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的客观尺度。2.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的关系1、审计依据包含审计准则2、审计准则是

32、审计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审计依据的种类(教材第94页),审计依据的分类,合法、合规性,效益性,内部控制制度,法律,法规,制度,历史数据,计划、预算,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三、审计依据的特点1.层次性2.相关性3.时效性4.地域性 四、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辩证性原则 4.有效性原则 5.可靠性原则,审计依据会不断变化,审计依据运用不当,导致认定错误或降低审计工作质量,思考题:,1.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由哪三个层次组成?三个层次间的关系如何?2.国家审计准则与独立审计准则的区别是什么?3.审计依据的特点是什么?4.审计

33、人员选用审计依据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第五章审计程序,教学目标:(一)了解 1.审计程序的涵义;2.审计准备阶段的内容;3.审计实施阶段的内容;4.审计终结阶段的内容。(二)掌握 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涵义;2.审计计划的内容。教学重点: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2、审计计划的编制。教学难点:审计计划的编制。,第一节审计程序的概述一、审计程序的涵义 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所采取的步骤和行动。审计程序包括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终结阶段二、审计程序的作用 1.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2.能够保证审计工作效率,第二节 审计准备阶段,一.审计准备阶段概述审计准备阶段指从确定审计任

34、务开始,到具体实施审计工作之前的整个准备过程。审计准备阶段的内容 1.接受审计业务,确定审计重点。2.编制审计计划。二、接受审计业务,1.审计通知书(范例见教材第104页)审计通知书指审计组织通知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的书面文件。2.审计业务约定书(范例见教材第105页)指民间审计组织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事项的书面文件。,只有国家审计才应用审计通知书,经济合同性质,签订后具有法律效力,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签约双方名称审计目的审计范围 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审计收费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违约责任

35、签约时间其他有关事项,三 编制审计计划1.审计计划的概念与作用(1)概念 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规划。(2)作用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协调审计人员之间的工作,2.审计计划的分类(1)总体审计计划 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2)具体审计计划 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3.审计计划的内容,(1)总体审计计划被审计单位

36、概况审计目的和审计范围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 险的评估重要审计领域和重要会计问题审计工作日程和时间及费用预算审计人员的指派其他有关的内容,(2)具体审计计划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执行人及执行时间审计工作底稿及索引号其他有关内容,4.审计计划的编制(1)编制计划步骤,了解基本情况,分配重要性水平,考虑审计风险,制定初步审计策略,编制审计计划,(2)了解基本情况 审计人员采取观察、询问、审阅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类型行业状况经营特点内部控制影响其行业的政府法规关联公司及交易存在情况提交的审计报告的性质(3)分配重要性水平,重要性 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37、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重要性水平是相对的,企业不同规模、不同种类的会计报表、不同的经济业务,其界定不同。,范例:资产为100万元和10万元的两个企业。如果它们的存货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上漏记1万元,那么对100万元资产的企业来讲,存货1万元的错误不是重大错误,不会导致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决策;相反,对10万元资产的企业来讲,存货1万元的错误就是重大错误,将导致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决策。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作出初步判断,即认为会计报表中可以出现而又不致影响报表使用者作出决策的最大错报数额,来确定注册会计师在运用审计程序时允许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所允许的错报范围,确定

38、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和时间。,(4)考虑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固有风险:会计核算工作本身发生重大错误的风险控制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发现或防止重大错误的风险检查风险:审计人员通过实质性测试程序未能检查出会计报表中 存在重大错误的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 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分析审计风险,主要目的是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与固有风险是一种反向关系。控制风险:信赖不足风险与信赖过度风险。(5)编制审计计划编制总体审计计划(教材第110页)时间预算是对执行审计程序每一步骤需要的人员和工作时间所作的计划安排。具体审计计划

39、通过编制审计程序表来完成(教材第110页),审计计划的繁简程度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和计划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6)审计计划的复核 主要复核以下内容:内容是否全面,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重点领域的确定是否恰当。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是否全面,审计计划的编制基础是否可靠。人员分工是否恰当,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审计程序的制定是否恰当。,第三节 审计实施阶段,一、审计实施阶段概述审计实施阶段指根据审计计划确定的范围、要点、方法,进行取证、评价,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的中间过程。审计实施阶段的内容 1.进驻被审计单位 2.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3.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

40、经济活动进行实 质性测试 4.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二、进驻被审计单位 审计人员在进驻被审计单位以后,进一步了解被审 计单位的情况,并使被审计单位了解审计目的、范围。三、进行符合性测试 进行符合性测试的审计步骤:,简易抽查,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实施符合性测试,1.简易抽查 抽查若干笔经济业务,以验证各项业务从授权、核准、执行、记录是否同已记录在工作底稿中的调查结果相符。2.初步评价内部控制 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确定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恰当,确定符合性测试是否必要。,检查底稿的完整性,并非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小于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才进行符合性测试,只有对拟信赖的内部

41、控制才进行符合性测试,3.实施符合性测试 运用各种审计方法确定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科学;执行是否有效且一贯遵守,从而确定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对测试过程进行记录,形成工作底稿。四、进行实质性测试 1.实质性测试对象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生成的凭证、账簿进行 审计。2.实质性测试方法 检查凭证、账簿记录数据的正确性和经济业务的合法性 进行账账、账实核对 运用监盘程序 对重要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性复核 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向有关人员和单位进行查询和函证,审计实施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五、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第四节 审计终结阶段,

42、一、审计终结阶段概述审计终结阶段指经过深入细致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取得了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后,则可以编写审计报告,并做好审计的结束工作。审计实施阶段的内容 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3.期后事项的审计 4.或有负债的审计 5.撰写审计报告 6.后续审计,二、整理、评价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证据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目的:通过整理和评价,选出一些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作为编制审计报告的依据。三、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复核的必要性 复核的程序 根据工作底稿中记载的有关问题,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获取审计证据真实性与恰当性予以认可的有关资料。,四、期后事项与期后事项审计

43、 1.期后事项 期后事项指资产负债表日与审计报告日期间发生的,以及审计报告日到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2.期后事项的分类 对会计报表有直接影响需要调整的事项 对会计报表没有直接影响但应予以披露的事项,3.期后事项的审计(1)对期后事项审计的原因 期后事项很可能影响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审 计意见。(2)对期后事项审计的目的:确定期后事项是否存在期后事项的类型和重要性处理是否恰当(3)期后事项的审计应当整个审计工作即将结束前完成。,五、或有负债的审计 1.或有负债 或有负债是指由某一特定经济业务造成的,将来可能会发生某种意外情况,因而要由被审计单位负责承担的潜在损失。2.关

44、注或有事项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损失到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仍不确定被审计单位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负债审计人员需要询问是否有或有负债的存在,是否进行 了恰当的会计处理,六、撰写审计报告 1.撰写人:审计项目负责人 2.撰写要点:七、后续审计 1.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指审计机关在审计结论和决定发出后的规 定期内,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结论和决定的情况所进 行的审计。,拟提纲,初稿,修改、定稿,盖章、送稿,八、审计行政复议 1.审计行政复议(复审)指上级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因不同意原审计结论和处理意 见而提出的复审申请所进行的审查。2.复审的原因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提出异议 法律诉讼 3.复审的要

45、点与法律效力 与原审计范围一致,放在有争议的问题上 复审对原有工作底稿进行检查 原结论正确,维持原结论;不正确,应予以纠正 对终审结论不服时,向终审机构或上级审计机关 提出申诉,九、审计行政应诉审计机关作为国家行政系列行使经济监督职能的行政 单位,需要接受司法监督。当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所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决定不 服时,除通过申请复审外,可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思考题:,1.审计业务约定书包括哪些具体内容?2.如何编制审计计划?3.什么是审计风险?包括哪些内容?,第六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教学目标:1、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和种类;2、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3、掌握审计证据的涵义与分

46、类;4、掌握审计证据的收集与鉴定。教学重点: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第一节审计证据的涵义与分类,一、审计证据的涵义 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 获取的真实证据,用于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允性、合法性的一切资料。二、审计证据的特点,整个审计过程就是收集、整理和分析审计证据的过程,相关性,重要性,客观性,可靠性,足够性,1.相关性 指收集的审计证据要同审计目标和所提出的审计意见有关。2.重要性 指审计证据对审计评价和审计结论有重要的影响。重要性取决于事实的性质和数额。3.客观性 指审计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是主观虚构的产物。4.可靠性 是

47、指审计证据本身及其来源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是依据法 定审计程序和科学的方法取得的。5.足够性(充分性)是针对审计证据应有多少数量而言的,必须有足够数量的 证据来支持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三、审计证据的分类,审计证据分类,按形式分类,与审计对象关系,按来源分类,书面证据,实物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内部证据,外部证据,审计人员自己获得证据,第二节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一、审计证据的收集 1.收集审计证据的基本要求(1)充分性(2)成本效益性(3)重要性(4)相关性 2.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检查法,监盘法,观察法,查询与函证法,计算法,分析性复核法,1.检查法 是指审计人员对财务

48、报表、账簿、凭证等会计记录和其他书 面文件的可靠程度进行审阅和复核。审阅:对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审查性的阅读,得到的是 书面证据。形式上的审查内容上的审查复核:将两处或两处以上相互关联的数字与内容进行核对,检查 是否正确。2.监盘法 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对各种实物资产进行盘点时亲临现场 监督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这种方式一般能取得可靠的证据,实物证据。3.观察法 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 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实地观察。,4.查询与函证法查询法是就某一问题向有关人员提问并获得的口头答复。函证法是指为了证实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记载的某一事项而向第三者

49、发函询证。(137页)(对“应收账款”的审计可采用此方法。)5.计算法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原始凭证及会计记录中的数据进行的验算或另行计算。6.分析性复核法 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对分析中发现的差异,特别是异常变动进行调查,必要时要适当追加审计程序。常用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二、审计证据的鉴定 1.鉴定证据的作用(1)保证审计证据的质量;(2)支持审计意见和结论。2.鉴定证据的内容(1)鉴定证据的客观性应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审直证据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实等要确切无误(2)鉴定证据的充分性 数量多的证据比数量少的证据更有充分性(3)鉴定证据的

50、相关性 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相关,并非所有收集到的证据都具有证明力,需要以满足审计事项的需要为度,(4)鉴定证据的可靠性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审计人员自己获得的证据比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内部控制较好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较差的内部证据可靠不同来源的审计证据相互印证后,审计证据更可靠(5)鉴定证据的重要性 审计证据的重要性是鉴定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审计证据的重要性与该审计证据影响审计结论的程度有关。(6)鉴定证据的经济性 收集、鉴定证据的成本与证据的有效性间的关系。,3.鉴定证据的方法(1)分类 将各种审计证据按证明力的强弱或按与审计目标的关 系是否直接等分门别类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