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的公转.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9239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5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地球的公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三节地球的公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三节地球的公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三节地球的公转.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三节地球的公转.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地球的公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地球的公转.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运动,黄赤交角,地球的公转轨道 和黄赤交角(2326),P18,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自转的轨道之间有一个交角,叫做黄赤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地轴同轨道平面斜交的角度为6634,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两分两至地球在轨道中的位置,正午太阳高度为什么不断变化?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昼夜长短?,四季和五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春分日,太阳直射于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日,太阳直射于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相反。,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

2、两极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秋分日,太阳直射于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日,太阳直射于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则相反。,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一)四季的划分,(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我国和欧美四季划分的不同,欧美季节,二十四节气,四季的划分,地球上的五带,热带,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回教学过程,有直射阳光,无极昼

3、极夜无直射无极昼极夜无直射,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作业,P231、简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简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选择题,1、地球能够成为太阳系内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主要原因有:A 地球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C地球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 D黄赤交角的大小适当 B C,2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有一天太阳光直射井底,这一天是,A 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B,3在地球上,一年中每天正午日影总是朝南的地方是:,A 南北回归线之间 B南北回归线至南北极圈之间C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 D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D,4每年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A 向北

4、移 B向南移 C 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先向北移,后向南移D,5北半球冬至日时,下列地区中白昼最长的是:,A 海口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A,6从3月21日至6月23日,北半球极昼范围变化的规律是:,A从极圈向极点逐渐缩小 B从极圈向回归线逐渐扩大C从北极点向北极圈逐渐扩大 D从回归线向北极圈逐渐扩大C,7有关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时区和西时区的分界线 B人为确定的零度经线C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 D东经度和西经度的起始线E地球的东西分界线 F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 B D F,8在地球仪上,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因此,经度相差1的任何两地距离:,A都相等 B不相等 C纬度

5、越高,距离越大D赤道上最长 E两极上最小为0B D E,9北京时间是:,A北京的地方时 B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C东八区的区时 D 中国统一的标准时B C D,10我国科学考察船6月份在赤道附近考察,有一天正午船上收听到上海广播电台报时为9点钟,此时该船位于:,A165E附近 B150附近 C90E附近 D75附近A,圣诞节(12月 25日)前夜当地时间 19:00时,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一场比赛将在伦敦开赛。香港李先生要去伦敦观看这场比赛。自香港至伦敦,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7小时。试回答下列问题。,(l)按五带划分,香港位于 带。,伦敦位于 带。(2)李先生为伦敦之行,在随身服装方面应做怎样的准备?,(3)在下列香港伦敦的航班起飞时间中,李先生选择 较为合适。A23日15时 B23日18时 C24日7时 D25日2时C(4)该场足球赛比赛过程中,下列地点一直是白天的有、。A70S,30W B 70N,3E C30N,120E D30S,120WA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