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为研究者.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0005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5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成为研究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师成为研究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师成为研究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师成为研究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师成为研究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成为研究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成为研究者.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成为研究者,丁 峰兰陵中学数学教师,新课改需要教师成为研究者,一、前言二、新课改的现状需要教师自主研究三、学生的个体差异值得我们来研究四、教师做研究的几点建议,前 言,教师成为研究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教育出现了一种“反思性转向”。以美国为开端,关于反思的讨论迅速在教师教育界兴起。这种讨论的结果就是形成了“教师即研究者”(Elliott,1990)的理念,也就是说,教师不应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更应是研究者。教师即技师(Teacher as technician)教师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许多

2、新的东西,如: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内容,以及传统教学内容的新的处理。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些新的问题和老师们的种种困惑:如何看待我国的双基教学?传统的教学经验是不是不适用啦?如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等等。为了解除困惑,老师们常常把目光转向专家和理论,而他们常常又会发现,专家们的观点似乎并不一致,理论也似乎没有定论。于是,又形成了新的困惑。无怪乎,台湾的报纸用三个字来概括实施(台湾地区)新课程后老师们的心情,那就是:“忙、盲、茫”。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成为研究者”至关重要。因为面对新课程理念,在具体环境往往并不适用。只有采取研究的态度,才能透过表面的现象看清本质的东西,从而提高教师的洞

3、察力和鉴别力,而不至于像墙头草那样,风吹两面倒。,新课程改革的现状-数学课程为例,现在数学课程的编写大都采取“自上而下”的途径,即由资深的专家学者根据某种新的教学理念或者教学模式编写一套教材,然后由一线教师使用。例如数学教材中的空间与图形 这种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受到一线教师的质疑:这种趋于理想化的课改模式怎么可能适合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呢?针对目前的现状,教师应该扎根于实际,在教学实际中进行自主研究,找到符合实际的切入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的理论基础:范希尔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划分 层次0视觉(visuality)层次1分析(analysis)层次2非形式化的演绎(informal deduction

4、)层次3形式的演绎(formal deduction)层次4严密性(rigior),按照这种理论设计的教材,就出现把原有的一块知识点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重复的使用。例如教材中有这样的问题:八年级教材“一个菱形的对角线相等,这个菱形一定是正方形吗?为什么?”九年级教材“证明: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教材编写者的出发点是想让同学们在不同层次的几何思维水平上用“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不同的推理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老师具体操作时发现由于三年内一块知识重复两次,时间有限。第一次要求低,课程被压缩的很紧;第二次嘛,已经是重复了,进度也应该快一点。结果就是第一次烧了一锅夹生饭,第二次把夹生饭再炒一

5、次还是半生不熟。,陶哲轩:一个华裔数学天才的传奇科学,7岁开始自学微积分,8岁半升入中学,12岁获得奥数金牌,20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4岁被洛杉矶加州大学聘为正教授,31岁获得菲尔兹奖。他就像莫扎特,数学是从他身体中流淌出来的,2006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四位获奖者中的两位,俄罗斯的佩雷尔曼和澳大利亚的陶哲轩,均为昔日奥数金牌得主。相形之下,中国虽然也有不少奥数奖牌得主,却没有人能够取得像他们那样的杰出成就,有些人甚至远离了数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南非周末,一个数学只考20多分的学生的周记:,明天就要考我最头疼的数学了,好象我心头的乌云,那么轻易地就遮

6、住我世界中的阳光。现在,我的感觉就好象羽毛,被多雨的季节淋了一身冰凉。把这种感觉变为文字,实在有些不易。所以,现在你什么也别想,静静地听我诉说。今天天气不好不坏,好象我的心情。拾起笔来,一时有些茫然,竟不知该写下些什么。那就随便些一些把!早上,做作业,如山的作业几乎要把我淹没。我好象一只折了翅膀的鸟,被关在笼子里,但还要被迫歌唱,没有人能理解我的心情,好象一个误入别人家的孩子,一抬手打翻了花盆,一转身又碰倒了杯子。我所能做的,就只有用我惊惶不安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或是一遍遍问自己:这世界怎么了?我怎么了?中午,吃饭,好丰盛的一顿饭。一边吃得啊呜啊呜的,一边听父母唠叨学习的事,所以,看着一桌子饭

7、好象也变成了一锅又苦又热的药,而父母好象不觉得,又加了几味更苦的药进去。唉!下午,考试,好难的题目!做着做着,忽然厌烦得想把这试卷和笔统统撕碎扔出去,但我知道我不能,是制造“适合我们教育的学生”,还是创造“适合我们学生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大家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教育涉及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很多,教师的工作又比较繁忙,不可能关注教育研究的方方面面,因此,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作为自己的立足之地,然后安营扎寨,踏踏实实地做一点自己的东西。现在学术界的新观点、新口号很多,但笔者以为,做研究不能赶潮流,因为引领潮流的毕竟只有极少数的人,大多数只能随波逐

8、流,容易迷失方向。,从“小”做起,喜欢做大做空,是我国传统教育研究的一个通病,为此,张奠宙先生曾多次呼吁要改一改我们的文风。从研究角度来看,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望远镜”式的,高瞻远瞩,整体把握;另一种是“显微镜”式的,选一个小的切入点,逐步深入。从目前的国际趋势来看,更喜欢后一种方式;而从我们教师的实际情况看,比较合适的也是后一种。,注意相关文献的积累,做研究不能靠拍脑袋。虽然论点的选择可以来自经验,但经验不能代替有效的论据。在一些学术期刊的文章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我认为”这类比较随意的断言,却始终没有给出为什么可以这样认为的证据,则不是研究的态度。要成为一个研究者,就不能仅仅是经验之谈。提高研究水平的一条具体措施就是注意相关文献的搜集与积累,也就是要理清楚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别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这样才不会原地踏步,或者做重复劳动。,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长期以来,学科教育研究常常受到学科专家的质疑,其根本原因就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教学假设是不能用纯逻辑的方法来论证的,教学实验也通常是不可复制的。因此,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及信度和效度就成为关键的因素。近年来流行的教学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出声思维,录像带分析,教学实验等等。,抛砖引玉,谨以这个问题,与各位老师研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