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文言现象.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1028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中的文言现象.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语中的文言现象,常见实词,句式和用法,文言现象,、实词,1.古今异义有些成语中的个别字(词)用现代汉语解释虽也通顺,却有悖成语之本义,要理解本义则需了解其古义。如:“走马观花”中的“走”是“奔跑、快跑”之意,而非“行走”。类似的还有:赴汤蹈火“汤”是“”而非“菜汤”感激涕零“涕”是“”而非“鼻涕”具体而微“具体”是“”而非“详细清楚”。,热水,眼泪,形体具备,*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如: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江”,古专指长江今泛指一切河流。),(“金”,古泛指金属今专指黄金。),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

2、牲”,古指祭祀用的牲畜今专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指地位低下,见识浅薄,属于中性词今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古今词义的变化:,常见常用古今异义词,名词活用为动词(莫名其妙),名词活用作状语(日新月异),名词活用为使动(生死肉骨),名词活用为意动(金块珠砾),名词,名词活用为为动(名我固当),词的活用,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有口皆碑 2、能歌善舞3、无所事事4、南征北战5、蚕食鲸吞6、不胫而走7、风餐露宿8、星罗棋布9、日理万机,名作动 成为记功碑,名作动 唱歌,名作动 长腿,名作动 做,名作状 向南、向北【表动作行为的趋向

3、,名作状 在风里、在露天表方位处所,名作状 像蚕那样、像鲸那样【用比喻表动作的特征和状态】,名作状 像星星那样、像棋子那样,名作状 每天【时间名词作状语表时间】,10、不可理喻11、未雨绸缪12、先礼后兵13、春华秋实14、风雨同舟15、耳闻目睹16、乌合之众17、蜂拥而至18、衣锦还乡19、道听途说,名作状 用道理,名作动 下雨,名作动 以礼相待、动用武力,名作动 开花、结果,名作状 在道路上,在途中,名作状 用眼睛、用耳朵,名作动 乘船,名作动 穿,名作状 像乌鸦一样,名作状 像蜜蜂一样,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舍近求远)、动词(恃才傲物),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春风又绿江南岸),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4、不耻下问),形容词活用为动用法(多情自古伤离别),形容词,1、尔安敢轻吾射?(轻视)2、从善如流(正确的意见)3、敌人远我。(远离)4、劳心苦思(使劳累,使苦闷)5、不远千里(不以为遥远)6、富国强兵。(使富有、使强大),示例:,动词活用为名词(百废俱兴),不及物动词活用作使动(惊天动地),动词,示例:,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2、舞幽壑之潜蛟。3、反欲斗两主,观祸败。4、追亡逐北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使回去),(使舞动),(使相斗),(败逃的人),(使失望),重难点突破:意动用法翻译格式,(1)“认为(觉得)怎么样”。,(2)“把当做看待”。,如:,译为“成名因为它小,认为它是劣等货”。

5、,如:,译为“孟尝君把我当做客人看待”。,(3)“对感到怎么样”。,如:,孟尝君客我。,且庸人尚羞之。,译为“就连庸人尚且对这感到羞辱”。,成以其小,劣之。,为动用法,为动用法,简言之,即主语为宾语而动。结构方式:动宾=为宾动。,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的区别:,*使动用法:在客观上使宾语产生变化或造成某种结果。,*为动用法:为宾语而行动。,*意动用法:主观意念的感觉,只是主观上觉得(认为宾语怎样了)。,如:,如:,如:,(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客观上使大木变小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天下变小了”只是主观感受,夫人将启之,有替宾语怎样的意味,2.词的活用,每

6、个词都有固定的词性,但在文言文中有时甲类词可用作乙类词,这就是词的活用。这在成语中也大量存在。具体来说,又分:(1)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中,除某些表时间、处所的名词外,一般名词不作状语。成语中有时名词直接加在动词前作状语中,主要有:,用名词表示的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风起云涌 像大风刮起,像乌云涌起;比喻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风流云散 像风流动,如云飘散;比喻亲朋四下离散。风驰电掣 像风奔驰,如电急闪,形容行动迅速,一闪而过。豺狼成性 像豺狼凶性成性;比喻为人贪婪残暴。不甘雌伏 雌伏:象雌鸟伏在那儿不动;比喻不甘无所作为。,用名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如:,道听途说 在路上听

7、来的传说,指不可靠的传闻。道路以目 在路上遇到只能以目示意,不敢交谈;比喻统治者专制。池鱼笼鸟 在池中之鱼,在笼中之鸟;比喻失去自由的人。,方位名词作状语表趋向,如:,东倒西歪 东倒:向东面倒。西歪:向西面歪,指行走不稳 北辕适楚 北辕:车子向北走。要到楚国去却向被北走;喻行为与目的、愿意相悖。,表示工具、方法的名词作状语,如:车载斗量 用车装、用斗量,指数量很多。时间名词作状语,如:日长一线 日,每天,指冬至后白天渐长。日就月将 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日积月累 日,一天天、一月月不断积累,形容越积越多。,(2)名词作动词,在成语中,名词可作动词,如:不法常可 法,名动,效法、仿效 不可

8、名状 名,名动,用言语说出 不刊之论 刊,名动,更改 莫名其妙 名,名动,说出,(3)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古汉语的语法特点之一,成语中也有这种特点。具体如下:动词使动用法,即动词对它的宾语有“使”这类意思。如:翻江倒海 使江海翻倒,喻声势浩大 除旧布新 使旧的除去,使新的出现,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某一种性质状态。如:劳民伤财 使人民劳苦,使钱财耗费 劳心苦思 使心机费尽,使思想苦闷 独善其身 使其自身完善,名词的使动用法,如:生死骨肉 使死人复生,使枯骨长肉.汗牛充栋 汗牛,使牛出汗.,(4)意动用法,动词对宾语有“认为它怎样”“将它看作什么”意思的,是意动用法。成语

9、中形容词常常活用为意动用法。如:不耻下问 不以向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不远千里 不以千里路途为遥远。今是昨非 认为现在是对的,认为以前是不对的。,(5)动词作名词,动词在句中一般作谓语,但有时也可用作名词,代替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充当主语和宾语。入不敷出:收入不够指出,指开销大。入、出:动词用如名词,收入的钱和支出的钱之意。百废俱兴:许多废置的事情都兴办起来,形容事业恢复后蓬勃发展。废:动词用如名词,指被延误、搁置的事情。见多识广:见识多,阅历广。见:动词用如名词,见识之意。,(6)形容词作名词,成语中形容词处于动词后面的宾语位置上,这时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出乖露丑 乖,错误的事;

10、丑,可耻的行为。从善如流 善,好的,正确的意见。救困扶危 困,困苦的人;危,危难中的人。舍短取长 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舍近求远 近,近处的事物;远,远处的事物。,3.通假字,通假字是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具体情况可分:(1)借用声旁,省去形旁。如:然荻读书“然”通“燃”拨乱反正“反”通“返”,(2)借用声旁相同的字。如:阪上走丸“阪”通“坂”车殆马烦“殆”通“怠”,(3)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如:半身不遂“遂”通“随”拾遗补阙“阙”通“缺”大煞风景“煞”通“杀”不过尔尔“尔”通“耳”,二、句型,文言文中常用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型不下十种,成语中常出现的有:1.宾语前置A.成语

11、中的宾语前置常常以“是”为标志,如:惟利是图 宾语“利”前置 马首是瞻 宾语“马首”是在谓语“瞻”之前类似的还有:惟命是从、惟才是举,B疑问代词做宾语时放到了谓语动词之前,构成了宾语前置句式。如“何”“焉”:“何去何从”“何患无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附焉)等C.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情况,如:岁不我与、时不我待(时不待我)、人莫予毒(人莫毒予)【目空一切,没有人能伤害我】D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夜以继日(以夜继日)文以载道(以文载道)一以当十(以一当十)善自为谋(善为自谋),2.状语后置句文言句式中介词结构“于”“以”常放在动词后,而在现代汉语中却习惯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这种现象叫状语

12、后置,义形于色:“于色”是状语,放在了谓语“义形”后面,现代汉语语序应是“于色义形”。(义愤的情绪反映在脸上)“无敌于天下”即“于天下无敌”(在全世界都没有对手)类似有:无动于衷 无济于事“嗤之以鼻”“持之以恒”“掉以轻心”、绳之以法、相濡以沫、重于泰山,3.被动句,成语中表被动的较少,如:(见、于为、被等)见笑大方“见”是被动的标志 贻笑大方 贻笑:被笑忠而被谤、金石为开、兔死狗烹,4.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如:失之(于)东隅,收之(于)桑榆 于:介词,在 驰名(于)中外 于:介词,在,(2)省略连词“而”,如:无往(而)不胜 而:连词,无实义 少年(而)老成 而:连词,却(3)省略代词“之”,如:沧海(之)一粟 之:助词,的,(4)省略助词“之”,如:不以(之)为然 之:代词,它 不足与(之)谋 之:代词,他(5)省略连词“若”,如:凡事(若)预则立,(若)不预则废 若:连词,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