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ppt.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1063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1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目的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育目的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育目的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育目的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育目的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目的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目的ppt.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得多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头脑中把它建成。劳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马克思,第五章 教育目的,主讲:尹观海,主要内容,教育目的概述内涵、类型、特点、功能教育目的的确立个人本位、社会本位、辨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的教育目的表述、特征、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素质教育,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一、什么是教育目的1.广义:泛指社会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

2、想或设定。2.层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3.狭义:培养目标,指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与要求,4.比较: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我国现行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区别:层次不同,最高行动指针与人才规格要求具体内涵不同,宏观根本与具体特殊具体针对性不同,办什么怎么办与什么人才,二、教育目的的类型,制定主体:实现性:理想的和实际的表现形态:外显与内隐承载者:学生、教师、家长、政府、社区,三、教育目的的特点,1.教育目的的理想性2.教育目的的层次性3.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四、教育目的的功能,1.

3、导向功能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性质、培养活动、课程选择、教学方向2.选择功能人类文化的价值取舍价值、标准、目标3.激励功能激励教育者、和学生自觉、积极参与教育活动4.评价功能对偏差的判断、对效果的评价,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1.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阶级性 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具有二重性2.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时代性3.受民族文化传统的重大影响民族性4.受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科学性,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价值取向价值:客体对主体的效用、意义,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的大小就是满足人的需要程

4、度的大小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的倾向性。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辨证统一论,一、个人本位论,标准:人的发展依据:从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人的本性确定教育目的特点:重视人的价值、个性的发展及其需要,教育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自然发展主张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天然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1.卢梭、福禄倍尔的自然教育目的论,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出发,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高度发展。教育的目的不是根据社会需要制定的,而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一个人应该为他自己受教育,而不是为社会需要受教育;教育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人决定社会,而不是社会决定个人。,2

5、.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即是人的天赋本能的一种自发、自然的生长,就像植物的生长一样。植物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地生长起来了,它不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生长,教育也如此。儿童生长、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过程,这过程本身就是目的,除了这个过程以外,没有什么外在的目的,也不应该加上什么目的,二、社会本位论,标准:社会发展依据:人是社会的产物,满足社会需要是教育的根本价值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的一切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主张教育要培养社会要求的人才,受教育者要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孔德、涂尔干,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个人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使确定教育目的

6、的唯一依据。个人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谈不上个人的教育与发展;教育除了社会目的外,没有其他目的;教育成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来衡量,三、马克思主义的辨证统一论,人与社会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是人的社会。为了人的社会人总是归属一定社会的,是社会的人。人无法脱离社会教育是现有的主体和可能的主体的统一过程个体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基础,受社会发展制约,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体是独立的个体,是有生命力的个体确定教育目的应该把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辨证统一起来,既要依据社会需要,又要依据个人身心发展规律,使教育目的既体现社会目的,也反映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历史表述基

7、本精神教育目的的落实,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红又专、四有新人3.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明确的政治方向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广泛的发展和运用人的道德和审美情趣的高度发展人

8、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条件)现代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二)明确的政治方向,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劳动者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的能力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的愿望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2.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统治者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管理社会主义事业的能力和愿望有团结各族人民干事业的能力和愿望,(三)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1.要求全面发展 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德智体美四有新人2.具有独立个性,体现时代性学习、创新独立思考,三、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一)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性质:基础教育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一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后备军;二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二)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1.全面发展教育德育: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智育:科学文化、智力体育:身体发育、身体机能美育:审美劳动技术教育:劳动与技能,(二)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2.素质教育的组成及其内容政治、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基本内容:见教材P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