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文化全球化的可能及其边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文化全球化的可能及其边界.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文化全球化的可能及其边界,一,文化全球化的理解文化全球化的争论文化一体化趋势文化多元化趋势 文化全球化的含义: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同质化,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认同的趋势。单一化世界共同的或单一的文化的形成同质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同质化过程二,文化全球化的根据文化与社会存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体化文化与人:人的理性选择 人们利益的最大化,三,文化全球化的现实可能性全球公共问题的产生 个人的全球交往的形成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全球的文化交流的深化 霸权的需要,四,文化全球化的表现世界意识的产生文化的同质化(文化共享价值观扩大)全球文化生产和消费群体的出现 全球文化认同的形成:全人类共同体意识全
2、球文化交流媒介的产生语言交流工具的同一化英语的主导地位概念的标准化和同一化:时空标准,科学术语民族文化界限的模糊和淡化,五,文化全球化的界限阻碍文化单一化的因素文化的再嵌入:同样概念的不同背景不同解读利益因素:全球的文化宗教复兴文化的分化文化全球化的当代形态从内容上只限于全球公共问题领域:全球共识从形式上以抽象原则的形式出现:同质化基础上的多样化,文化全球化的定义,文化全球化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作为结果的文化全球化;一个是作为过程的文化全球化。从结果层面来看,文化全球化是指各文化体在共同交往和共性扩大的基础之上,逐渐消除狭隘的民族和地域界限,从而最终形成一种有机的文化系统的趋势。从过程层面
3、来看,文化全球化描述的是,世界上各不相同的文化体之间日益紧密地交流、碰撞、冲突、融合等复杂交往的历史过程。,马克思论世界文化,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则富,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全球公共问题,生态恶化人口压力核武器恐怖主义能源危机,文化单一化,“单一文化论”。这种观点认为,由于信息在全球的传播,世界将出现单一的文化即西方文化一统天
4、下,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将会主导整全世界。其主要代表人物如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他认为“信息高速公路将打破国界,并有可能推动一种世界文化的发展,或至少推动一种文化活动,文化价值观的共享”,“当人们更多地注意全球问题或全球文化,而减少对传统的、地区性的问题或文化的关心时,也许有些文化就会感到面临着威胁。”(比尔盖茨:未来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26-327页。)迈克尔沙利文特雷诺表述得更明确:“我们在将来肯定会实现一种同一的文化。它是建立在单一的世界性的知识之上。”(迈克尔沙利文一特雷诺:信息高速公路透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91页。),沙漠化威胁全球10亿人,
5、人口问题,经济全球化对文化全球化的推动,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进入201世纪,市场的全球化不断得到发展,新兴产业和资本 不断向全球各个地区扩张,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发展。一国要想实现现代化,不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产品,不利用国外的资木,不学习外国的先进思想,不转变观念,单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即使做到了,也会成为过时的“现代化”。因此,推进经济全球化、实现现代化,必须消除文化和价值观念上的壁垒.,大力吸收其他民族和地区的优秀交化。,人类全球实践与文化全球化,全球化的实践活动要求全球化的文化。文化是实践的语言”,是民族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工具。共同的实
6、践需要共同的语言”。如果没有共同的文化的支撑,任何实践活动都很难开展。全球化的实践活动不仅不同于以往各自孤立的状态,也不同于国际之间的关系。世界历史的运动,交往关系的深入发展,开辟了使各民族的实践活动跨越地域界限而相互联结在起的世界市场,从而使世界各民族实践活动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而具有全球性质。全球化的实践活动必然驱动文化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全球交往与文化全球化,文化既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创造物,又是实践活动的支撑物。文化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它的发展也离不开实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跨国界的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实践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在文化价值观、文化模式方面的冲突、磨合与整合,从而建构起新
7、的文化关系、文化模式,形成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不是单个人、单个地区、单个民族、单个国家的行动,而是全球无数个人、无数个单位、无数个民族、无数种制度在文化交流和交往实践中相互间累积性互动的结果。,全球问题与文化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进步发展,人类共同实践领域的扩展和实践活动整合的加深,人类面临的超越民族国家界限、具有全球性特性的等系列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如经济危机的防范、生态环境的保护、核恐怖等,这就势必促使人类在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采取统一的行动,以防范共同的危险。从文化意义上看,需要对全球性问题本身有共同的理解和认识,需要对人类的末来生存发展的各个方面取得共识,进而推动不同文化体系的融合与认
8、同,人类文明在越来越多领域找到了共同点,并运用共同的价值标准,孕育出人类共同的行为规则、价值观念及道德规范,这无疑会促进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意识及国际协调和机制的形成。所以,全球化的实践活动也就必然导致文化全球化,全球化问题的解决必然要求和导致文化全球化。,单一价值观,但是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我们己经儿乎听不到任何不同的声音了。对代议制民主(经典意义上的贵族精英政治或亚单士多德和波利比笔下的混合制政体)的迷信、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崇拜(至少在中国,哈耶克的著作从来没有被如此多的人阅读着)、对效率即利润的渴求,己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一切与之不同的声音,或是被贬为不切实际的乌托邦,或是被简
9、单斥之为过时的谬误。人类思想的高度第一次遇到了真正的限制,变得极度的统一,极度的沙漠样的贫乏:大家只是在争论谁比谁更具有民主性,谁能实现更高的效率,却没有人首先是理论界的精英能够提出与之不同的、可能成为替代物的新理念、新目标,哪怕是甘冒被称为保守派或疯子的大不匙。许振洲;全球化和单一思想的危险出自欧洲2000年第2期,全球消费文化,二战以来,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消费工业的发展和扩展,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和大众文化在全球大肆蔓延:全球问题的增多,激发了全球主义者的出现和全球普遍价值普世伦理等观念的提出:全球性组织、制度等大量出现:网络普及,实现了文化的零距离传播。这些因素即是文化全球化的表现.也是文化全
10、球化的发展动力。,信息技术与文化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建立的信息高速公路,开辟了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的新时代,数字化生存更使文化可以挣脱切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束缚,遨游于更为广阔的世界,接触更为广泛的人群。通讯与传媒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为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使文化全球化具有可能性。电子计算机和全球互联网的发展,跨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把世界连成体,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往,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文化消费模式.使文化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交往的网络化和虚拟化,使人的精神生活和文
11、化生活实现了前所末有的全球互联与沟通,是人类交往活动的一次伟大革命。现代世界信息系统每天跨越时空,向不同的国度和地区传播文化信息,现代信息系统几乎网络了人们的切视觉和听觉器官.从而把整个世界联系在起.使人们都成为世界的一员。,科技对文化全球化的推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促进了文化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由必然性向现实性的转化。通讯业的发展,使身处偏远落后地区的人们也可以了解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文化,能够分享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产品,能够及时“日击”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此外,现代化的交通下具和设施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距离,使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和密切。,
12、互联网与文化霸权主义带来的单一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文化霸权”有了更加便利、快捷的物质载体与手段。它们控制着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电脑网络资源和网上信息发布权,使英语成为通行的网络语言,利用互联网的全球化,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合法地”推销到全世界。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预言:“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和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和金钱所达不到的目的。,全球问题和全球意识,由于全球问题关涉整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超越社
13、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克服民族、国家和集团的限制,从全球的角度去考察和认识社会生活与历史现象的重要性,这便形成了全球意识。全球意识在广义上包括生态环境意识和求同存异意识,表现为规范、价值观等方面的广泛共享,以及在世界一切文化之间进行的双边和多边的文化对话、沟通、交流。,美国的文化霸权策略,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一书中明确指出,即增强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文化“榜样”的力量,是美国维持在世界霸权地位必须实施的战略。“它的目的不在于攻占他国的领土或控制其经济生活,而在于制服和控制人的头脑,作为改变两国权力关系的工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一上台,就将“扩展西方民主价值观”与“国家
14、安全”、发展经济并列为政府三大政策。美国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率先为互联网自由贸易区确定规则,将技术的边界视为它新的西部和传 播美国精神的新天地。,霸权的需要,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科普夫所说:“美国信息时代外交政策的核心日标应当是取得世界信息流动战的胜利,主导整全媒体,如英国当年控制海洋一样。必须承认,美国的音乐、电影、电视与软件己然遍及全球,它们影响着儿乎所有国家的审美观、日常生活与思想。(胡钰新闻发展的悖论载新闻界,2000.第3期25页)具为实现美国的所谓国家利益服务,“它的目的不在于攻占他国的领土或控制其经济生活,而在于制服和控制人的头脑,作为改变两国权力关系的工具。”,霸权主义的观
15、点,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趋向共同的电信、安全和质量标准,那么它们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节日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它们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David Rothkopf,In Praise of CulLural Imperialism.Foreign Policy,No.107,Summer,1997,转引自文化全球化的前景与和谐世界的构建出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第1期,文化霸权主义,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和美国色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电影等娱乐文化产品,在网络上传播世俗生活方式和实用主义价值
16、观念,使处于非西方文化影响下的网民“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民族的文化。网络传播所载送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也在即时地动摇着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从而造成人们价值标准棍乱和精神困惑。,文化同质化,经济价值观的趋同是文化同质化的主要表现。人们对市场经济的推崇,对等价交换价值观念的普遍认可都是这种反映。文化同质化也表现在政治上,不同民族国家对民主、自由、人权、平等价值观念的承认,人们在处理同样的问题上遵循着同样的方法。如共同打击劫机犯罪分子,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等,各民族的差异越来越不明显。文化同质化的最典型表现是社会生活的标准化。大机器工业所造成的产品的标准化
17、,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以及全人的爱好愈来愈不明显。,利益共同体,在未来的全球化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世界经济一体化也会把各国人民的经济利益变成人类的共同利益。,全球文化意识,文化的同质化首先指涉的是全球文化的主体意识和整体性。文化的同质化所定位的文化主体是人类整体。全球化的概念既是指世界的压缩,又指把世界作为一全整体的意识的增强。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资源、人口、毒品、疾病等全球性问题,凸显出人类利益的整体性,而定位于以人类整体的观念、人类整体的意识来考察全球事物的全球化,才是全球化真正意义上的发端和肇始。,英语的世界地位,如今在互联网上,英文信息占97%
18、,法文占2%,中文只占千分之几,不仅电脑和网络操作的命令是英语,而且绝大部分信息也是用英语发布的。虽然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仅十多个,但世界上己有70多个国家给子了它以官方地位,并且己有包括中国、俄罗斯、德国、日木等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将它作为第一外语进行教学;英语普遍的官方地位、学习使用人口的众多以及分布上的世界性己使得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一门全球通用语,美国化表现目前,美影视产品已占据全球75%的市场,好莱坞年收入的50%来 自国外。美国新闻网几乎覆盖全球,仅几家主要媒体信息发布量就相当于其他国 家信息发布总量的100倍。美国人口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5%,但是目前传播于世界大部分地区80%以上
19、的新闻,却由美国等西方通讯社垄断。,民族文化的消失和界限淡化,2004年1月,英国卫报一篇文章称,现在世界上大约有近3000种少数民族语言,然而,每隔一全月,丧钟就要为其中的一种鸣起。在目前全世界6000种文化中,有4000至5000种是土著文化,面对汹涌的全球化浪潮,它们正濒临灭绝。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西方文化,现在成了中国文化的特指,就象社会主义的中心在中国一样。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沙漠,后来传到西方,成为西方的宗教,在本土反而影响很小。佛教源于印度,现在在印度几乎不存在了,倒是泰国成为佛文化的象征。,全球文化的提出,詹姆斯罗斯诺在(世界的混乱与继承的理论中首次提出“全球文化”概念,他认为全球
20、相互依赖的发展扩大了实践世界政治的文化基础,加强了国际关系中主权主体和非主权主体之间的合作。相互依赖的加深导致了规范的分享,导致了全球共同体对地域的吸收。,经济全球化与文化的趋同,经济的全球化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要求消除民族分工的狭隘性,摆脱民族和地域的局限性而同整全世界的生产发生联系,因此全球化本质上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重新分工的结果和表现。由于生产方式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经济全球化必然会扬弃与民族分工和地域生产相联系的文化,建构与全球性生产和全球性分工相联系的各民族都能共享的文化。,同质化,同质化不仅指各国、各地文化在现象形态上共同处越来越多,而且指文化的运
21、作机制越来越接近和类似。比如,在世界范围内服装款式大而积趋同,牛仔裤和西服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广泛流行;再比如,好莱坞大片成为大部分国家青少年最为欢迎和欣赏的作品。至于音乐、文学、绘画等方面也都出现了一致的趋向和明显的共性,更为重要的是,文化生产、销售、消费等逐渐接受共同的规则和方式,即遵循资木运行的逻辑。,同质化表现,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各民族、国家或地域文化间的共性增多,呈现出一种文化同质化的现象:西方的牛仔裤、T恤已经成为全球年轻人的日常服饰:全球到处可见的相似的广场、高级公寓、星级饭店、金融街大超市、加油站、地铁等:英语作为一种全球语言的趋势已愈益明显,全球正在学习英语的人口大约为10亿,另
22、有15-20亿人口每天使用或接触英语。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一半人口会较熟练使用英语:民剥学祛制、自由、理性人权、公平、正义、和平、发展等的制度或观念已成为了各国的共识。,同质化的限度,同质化的限度就体现在它不能完全实现全球文化一体化,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性文化趋同,而民族文化的最核心部分即理想性文化部分则会保持个性,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有其必然性或强制性。“实际上不同文化之间也从来就是交流不断的,但交流互补并不是也不可能让原本不同的文化化为一体。在我吸收了你的文化成分,你吸收了我的文化成分之后,我的主体则仍然是我,你的主体则仍然是你,并不会因此我就变成你,你就变成我,实
23、现所谓的一体化(盛宁:世纪末“全球化”文化操守”,载王宁编: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这是印度文化至今还是印度文化而不是英国文化、墨西哥文化至今还是墨西哥文化而不是西班牙文化的原因。,利益共同体,利益共享的全球化,在当今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条件下,每个国家或每个经济实体只有在利益共享的要求下才能真正实现自身实际所需要的利益。可以说,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错综交织、互相渗透,已形成了一个硕大的“全球利益场”,任何利益的获得都不得违背“场内游戏规则”。平等交换、互惠与互利已成为国与国乃至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利益共享的全球化之所以可能,还由于人类而临着越来越多的共同问题,如
24、环境污染、十态失衡、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粮食短缺与人口爆炸等问题就是最紧迫的全球性问题。这此问题的存在使得人类的共同利益获得了某种独立性。利益共享的全球化境界就是:在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制衡之下,每个国家和民族部把全球利益视为国家、民族利益之源。一方面,把全人类视为一个整体,在满足本国本民族利益的同时,必须合理地满足他国他民族的利益,或者在不损害未来人利益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正当利益;另一方而承认自然万物的权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利益关系。,全球问题与文化共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反映的全球问题为人类形成全球文化的构想提供了粘合剂,它使各民族国家在取得基木共识的基础上建立全球文化价值框架,并
25、在这全最基木框架下求得各民族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成为可能,尽管将这种可能变成现实还有一段曲折的路要走,但毕竟使人们看到了希望之光,各民族国家面对全球问题,应当在现存的多元主体间进行不断地“对话、商谈和交流”,力求整合出合乎正义与公平的具有约束力的全球价值文化.,全球问题定义,全球问题,又称世界性问题。就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只有靠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那些迫切问题。全球问题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型。自然问题 主要是以自然危机的形式呈现出来,其典型表现是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以及能源的逐渐枯竭。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无节制地作用于生物圈而导致的,包括非科学地改变地表结构(
26、如滥垦滥伐、随意改变地表水系由此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随意向大气和水域排放生产“废料”、无节制地开发和消费自然能源等,这些问题不仅使大量的物种灭绝,并已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社会问题 主要是以社会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由于科学技术非人道化而引起的核弹威胁、军备竞赛;由于人口爆炸而造成的粮食匮乏等。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社会内部多极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以及人类自身的愚昧所引起的。精神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自身就是全球问题的重要构成,而且也是其他全球问题(自然问题、社会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它主要是通过全体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包括价值观念的不确定性和信仰危机、精神世界的庸俗化和道德堕落,并导致各
27、种消极行为模式如吸毒、暴力、色情变态、物欲横流、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节制地消费和挥霍浪费等等。,全球问题特征,这种全球问题,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性问题。就其空间范围来讲,它不是各全国家存在的全别问题,而是关系到整全人类利益的重大问题,具有全世界性和全人类性;就其严重程度来讲,它不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一般性问题,而是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相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其解决的方式而言,全球问题的解决不是仅仅依靠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努力就可以做到,而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具有全球的协调一致性和相互合作性(2J。全球问题不同于国际社会已有的其他问题,有其鲜明的特
28、点,这些特点主要是:全球性、全面性、相互缠绕性、超意识形态性、挑战性3J0,全球问题的特征二,有以下鲜明的特征:第一,这些问题在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普遍地存在着,在规模上具有全球性,问题本身已完全超越了社会制度的差异和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的不同。第二,在问题的严重性上直接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第三,各种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互缠绕,形成一全复杂的整体,一全问题往往是另一全或另一些问题的原因或结果。第四,问题的解决只有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全球问题推动全球意识,全球问题的化解首先要求我们实现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用新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人类面对危机。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就
29、是全球意识。旧的思维方式以主体分裂、利益对立为基础,是一种“非我即你”的单向机械思维,在它的支配下,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掠夺。各全利益主体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满足,不惜牺牲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全球意识则要求我们,在承认人类社会存在着全人、阶级、民族、社会制度的不同利益的前提下,还存在超越全人、阶级、民族、国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人类共同利益。这种共同利益最典型地存在于自然生态领域,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也普遍地存在着。一全国家的问题所产生的影响绝不会受国界的限制。所以,任何一全国家或民族在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时,都不能仅仅从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出发,而必须顾及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随着“地
30、球村”时代的到来,人类共同体也是一全伦理共同体。面对共同的生存危机,人类在价值准则与行为规范方面必须达成共识,形成对全人类都具有约束力的普遍伦理和世界道德。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这种新伦理道德要求人人都自觉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动物、节约资源,摒弃对环境保护不利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则要求人们互相尊重、协商对话,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尽量避免贫富对立等等。,人类共同体,生态共生全球化。生态共生全球化主要是指全体人类与地球生态的共生共荣化.是指整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生态环境质量.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也越来越取决于全体人类的主体意识觉醒和共同行动。其主要表现
31、是.全球生态空间人类共居;全球生态环境人类共用;全球资源的人类共享;全球生态灾难的人类共蒙;全球生态责任的人类共担。人类认同全球化。这主要是指地球上不同国家、民族的人类之间的相互认知与理解程度的提髙和在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上的良性互动的增加。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人们交流规模和速度的增加及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输入的日益巨量增加.这此都促进了人类人际认识程度的加深和了解。其农现是.人类存在状况力而的相互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世界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之间的沟通也在不断加深;人类在价值观方面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世界文化共识,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基于“社会公共理性和多元文化
32、之间的全体对话”,人类已经达成了某些合乎理性的“重要共识”,即形成了一些为信奉不同宗教、票承不同的道德标准、保留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所共同认可和践行的普遍正义观念。,文化共识表现,从全人类的“类”意识中形成全球共识,在世界在打击恐怖主义以及应对金融危机问题上出现一致的立场,从一定程度上表明iit界各全民族国家在超越狭隘的民族利益以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寻求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取向上存在可能性。而对全球问题通过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吸取资源,寻找大家都能接受的最低限度的共同认可的文化价值,通过国际间的共同协调和联合行动,或许是一种富有建设性意义的选择。由此使构筑全球文化价值成为可能。这种全球文
33、化价值使国际社会有了相互割舍自身利益而维护整体利益的客观基础。任何一全民族、国家都不能置身于人类的共同命运之外,必须服从于人类的整体利益,和别的民族国家一起承担起人类的共同命运和责任,文化共识原则与内容关系,因此,我们给价值共享的全球化所描绘的图景是:人类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共同享有的价值信念中心系统(指向世界的一些基本问题),在其周围则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相对独立的价值观念子系统(指向本国或本民族的一些特殊问题)。在基本的价值层面上要求达成一致,而在子系统价值层而上则要求相互理解。当然,这两个部分并不是分割的,中心系统的价值观念对子系统的价值观念有着制约作用
34、,为后者设定基本框架;而多样性的价值观则充实着总的价值体系,其变化会被迅速地反馈到整个价值体系中,对后者起创新、更新作用。,价值共享,价值共享的建立,是调解人类各种利益矛后和冲突的润滑剂。利益是人们需要的满足。人需要的无限性和物质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利益冲突是永远存在的,无论怎样调解都无法同时满足各方的需要。要解决这样一个难题,必须在全球化的问题中引入价值观念。人们价值观念具有可调性、可塑性,即物质利益需要的满足与人们的主观认识有直接的关联性,需求满足的性质及其程度中明显渗透着人的价值评判标准和取向原则。只有通过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价值认同作用,才能使人们利益需要的满足保持
35、在一个相对合理的限度内。价值共享的建立,还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与_合作的基础。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人类价值体系内存在的高度分化,这既是影响不同国家和民族缺乏交往与合作的原因,同时也是它的结果。帕森斯曾强调,一利共同的价值(文化系统)能对人们的互动加以调解,并起着社会整合的功能作用。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全球化。与其说全球化表明世界的“压缩(compression,罗伯森,1992),不如说它是指世界的整合(inlegralion),即是世界各种关系的重新调整和协调。那么,一种在积极意义上的基本价值观的认同就会成为连接人类共同体的纽带,这是因为共同的价值决定了全球化形成的一般模式和发展方向。,文化共识
36、的边界,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并不能完全否定各全民族国家自身对利益大小的认同,在同一全球问题背景下,出于各自民族国家经济发展板块时间的错落和文化多元性差异的考虑,在参与的国家与民族之中,自然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参与程度,这种趋同也只能是具有差异的趋同。各全民族国家通过对自身所受到利益伤害程度的判断及谋得利益的大小决定了对全球伦理的认可程度,就此意义上说,确立全球伦理规则必须在“和而不同”中寻找交汇点,在积极对话中汲取各民族国家的营养,寻找相互认同的共同理念,正所谓“求大同,存小异”,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全球伦理的框架,构建出符合绝大多数民族国家意愿的全球伦理原则。,文化共识的边界一,利益冲突造
37、成的困难.全球问题广泛涉及到社会制度、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发展程度彼此不同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根本利益。不同国家之间既有利益相同的一面,更有利益对立的一面,前者是解决全球问题的客观基础,后者是解决全球问题的现实璋碍。只有经过一场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和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之后,才有可能弥合分歧、消除障碍,为全球问题的解决创造前提条件。以全面禁止核武器的研制、试验和使用为例,在核垄断时代,核武器是超级大国谋求世界霸权,对广大无核国家进行讹诈、要挟的一张“王牌”,禁止和消毁核武器无异于天方夜谭;随着核垄断时代的结束和两极世界间以核武器为中心的军备竞赛的展开,核战争的潜在威胁愈来愈大,不仅广大第三世界和无核国家,
38、就连霸权主义者自己也意识到未来的核战争将没有胜利者,它带来的只能是人类文明的彻底毁灭.因此,围绕核裁军展开的双边或多边谈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才使限制发展核武器的初步协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字国逐步增加到目前的178全。然而,核战争的阴云远未因此而消散,全面彻底消毁核武器的道路仍很漫长。,文化异质化,文化异质化则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独特性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被扩大的现象。由于文化交往带来的文化间的比较作用,以及对文化同质化的自省,致使全球很多民族国家出现了一种对民族文化精神和特性的重新寻找、定位与建构。如,一些民族传统事物与风俗的回归:还有一些文化民族主义、种族分离运动的出
39、现等。最典型的例子是伊斯兰原教旨运动,它兴起于阿尔及利业埃及护朗和其它中东国家和地域,但也在其它民族国家激起了一些认同和同情,进而在全球范围引发了一些相类似的运动。,全球共识的内部差异,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困难。全球问题并不是世界各国、各集团甚至每全人所面临的唯一问题,而只是他们所要解决的众多现实问题中的一小部分。对他们来说,全球问题的影响程度、作用方式是不完全相同的,他们在所面临的问题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因而要求解决的迫切程度及先后顺序也不一样,难以促成全球协调一致的实际行动。如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工业废气所引发的温室效应对纬度、海拔、气候等地理环境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影响不同,在发展程度不同
40、的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及受到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热带国家难以承受地球升温这一事实,而温带或寒带国家则认为危害不大,他们行动上的分歧是不可避免的。同样,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对温室效应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不同的,其中交织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以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等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斗争。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会因温室效应而放弃本国工业化道路,而对温室效应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的发达国家也不会无条件地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的环保技术,更不愿意为减缓温室效应大量耗资。国际社会经过多年努力.于1992年6月就遏制二氧化碳等工业废气的排放量最终达成了有1“全签字国的里约热内卢公
41、约,这是迄今在这全问题上所取得的最大成果。然而由干国际条约约束力差.五年来该公约的内容并未得到实际遵守,许多国家一直没有执行公约中规定的环境政策,使该公约形同废纸,温室效应问题的解决还未真正开始。可见,全球问题和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是造成解决全球问题的又一大障碍。,思想观念的同质化,但是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我们己经儿乎听不到任何不同的声音了。对代议制民主(经典意义上的贵族精英政治或亚单士多德和波利比笔下的混合制政体)的迷信、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崇拜(至少在中国,哈耶克的著作从来没有被如此多的人阅读着)、对效率即利润的渴求,己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一切与之不同的声音,或是被贬为不切实际、的乌
42、托邦,或是被简单斥之为过时的谬误。人类思想的高度第一次遇到了真正的限制,变得极度的统一,极度的沙漠样的贫乏:大家只是在争论谁比谁更具有民主性,谁能实现更高的效率,却没有人首先是理论界的精英能够提出与之不同的、可能成为替代物的新理念、新目日标,哪怕是甘冒被称为保守派或疯子的大不匙。许振洲;全球化和单一思想的危险出自欧洲2000年第2期文化的同质性更多地体现在大众娱乐和消费文化方面,全球的集体安全观意识,集体安全观反对安全困境论的相对安全观GG零和博弈”安全观,主张建立一种安全的相互保险体系,强调国际社会的整体安全和各国在安全上的相互责任与义务。就此而言,集体安全的确表现出一种超越单全国家而趋向国
43、际社会整体的倾向。全球问题则开辟了思考安全性质的新视角,它所关注的是那些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威胁人类整体生存的问题。这些问题所呈现的安全界限远远超出单全国家的界限,确切些讲,它以全球社会为依托,全球社会己提升为最重要的安全主体。这无疑意味着全球安全有了比国家安全更重要的意义。全球问题在全球维度上展现了安全的高度相关性,因为,任何一全国家、地区、集团都无力从根本上解决相互缠结的全球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构成了人类安全的严重威胁。可以说,共同安全的思想火花与全球问题研究同时出现,无论是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还是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文献只有一全地球,都在不同程度上表明了生存威胁与生存安全的共同性观点。当
44、然,作为一全明确的概念提出,则是由以前瑞典首相帕尔梅为首的裁军和安全问题独立委员会1982年发表的报告共同的安全完成的。冷战结束后,共同安全观得到更多的认同。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围绕环境、资源、人口、发展、人权、毒品、艾滋病、恐怖主义、难民、军备与裁军转媒与信息等等问题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开展实现共同安全的对话,寻求实现共同安全的途径。,文化的分化,文化全球化不会消除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也不可能解决原有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文化全球化不仅反映现有的不平等、不公正的等级模式,而且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冲突和融合模式。这是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结构化而产生的文化的分层化。在这全意义上说,文化
45、全球化又是一种全球文化的结构化和分层化过程。,语言的分化,尤其是语言木身,是否会伴随文化全球化而形成一种统一的世界语言?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认为:“在世界社会意识的形成过程中,井没有出现语言层面的统一,相反语言变得多样化。一全世界拥有并承认比以往更多的语言。”语言学家萨比内斯考德莱克写道:“即使在当代,也有许多新的语言正在形成,许多只有少数人还在使用的语言则濒临消亡。然而总的看来,语言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有人估计,在2000-2500年期间,语言的数量会增加一倍。”汉斯迈尔探讨了语言数量成倍增长的原因,他指出:“我想,主要原因有三全(1)迄今不发达的或落后的语言得到扩展和认可;(2)专业语言和地
46、区、社会方言的渗透;(3)当今世界上各全种族、社会和宗教的自我意志通过语言得到发展。”希贝克进一步指出:“世界社会的巴比伦式的心脏不是在语言统一化的趋势中跳动,而是在各种语言和同一性的错杂交织中跳动。”参见德乌贝克、哈贝马斯等著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3月版,第62,63页,文化全球化的界限之一,文化全球化作为人类在“全球场”进行的新的文化实践,带有原有民族、国家不同的文化基础、文化制度、文化习俗和文化观念,必然会对文化全球化作出不同的反应、不同的认可、不同的选,从而可能发生文化的冲突。二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力量对比的差异,尤其是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文化力的悬
47、殊差别,使美国能借助其强势文化推行“文化霸权”,进而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全球场”发生冲突。如果说前一种冲突是自然的”冲突,那么,后一种冲突则是“人为的”冲突。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冲突都发生于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因为文化全球化不可能使一切文化活动,一切文化传播与交流、交往都在全球进行。这样,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进行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交往,虽带有全球性质,但更多地带有民族性,并积极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于是,文化全球化在“化”(如把一种文化价值观、文化模式普遍化、或向其他民族渗透)的过程中,必然与民族文化发生冲突,文化全球化的界限二,方式相互类似,其意义可以跨越边界得到普遍理解。“新的全球文化体系正在
48、产生并扩大差别,而不是遏制差别,但这些差别是一种特殊的差别。它们的统治地位不涉及内容,而涉及形式。全球的各种结构都在形成差异,而不是再生产统一。换句话说,尽管不同的文化依然相互区别并发生变异,但它们是日益以一种极为统一的方式相互区别的。他们发生变异的,文化全球化的界限三,第一层面是作为文化外壳的物质产品、生活方式、各种具体的经济制度等,如服装、建筑、饮食、生产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事物与社会的物质生产条件接触最直接、最密切,因而,当一个社会物质生产条件最先发生变化时,它们往往是最容易随之发生变化的因素。这部分因素在文化全球中可以实现文化的同质化。这一点已在很多方面是一种经验的事实了。第二层
49、面包括经济思想、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等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另外,还有作为民族标志的语言系统。与文化外壳因素的变化相比,这些文化内容由于不仅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决定,同时,还会受民族国家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其变化情况要复杂的多。有些内容会变化甚至趋同,但有些内容反而更彰显其民族性和地域性。第三层面的内容是那些民族国家长期以来积淀并传承下来的价值观系统和在一定历史阶段维护民族国家及其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性的意识形态观念。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人类交往实践中培育起来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它具有很强的主体性和在民族国家遇到生存危机之时,但即使是
50、遇到这种外来因素的致命影响,受它制约和影响的第二层面的文化内容通常会自发地对之形成一种保护带,所以,这部分内容因为是最为内在和深入的部分,变化较为缓慢。而与民族国家利益及其统治阶级利益相联系的政治性的意识形态观念也难以变化,因为,如果这些观念发生变化,就会危及到民族国家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民族就会有外忧内患。所以,这方面的内容则会因“防范较严”而难于变更。,文化全球化不同经济一体化的原因,文化全球化具有相对独立性。虽然受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的决定和制约,但文化全球化有其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有着巨大的反作用。文化一体化的动因在于经济的一体化、交通与通讯的发展、文化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