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科研及重点学科建设思路.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1611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6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院科研及重点学科建设思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学院科研及重点学科建设思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学院科研及重点学科建设思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学院科研及重点学科建设思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学院科研及重点学科建设思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院科研及重点学科建设思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院科研及重点学科建设思路.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学院科研及重点学科建设思路,张学强2016年1月17日,一、近五年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一)学科现状 教育学学科现有1个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本科专业。有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课程与教学论,1个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教育学学科有研究人员及教师共78人,其中有教授19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万明钢、王嘉毅两位教授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人员;王鉴教授入选长江学者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王嘉毅教授、李瑾瑜教授、傅敏教授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王嘉毅教授、张学强教授入选中宣部“马工程”教育学原理和中国教育思想史教材编写专家。,王鉴、孙百才、王兆璟、张学强四位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扶持计划,万明钢、王嘉毅两位教授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刘旭东、王鉴、王兆璟、张学强四位教授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万明钢教授入选为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并入选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王鉴教授入选委员会民族团结与比较教育专家组成员。李瑾瑜教授、吕世虎教授、张定强

3、教授、赵明仁教授、郑名教授、石义堂教授等入选国培计划专家库。,(二)近五年学科建设取得的成就 2011-2015年:获批国家社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56项,经费800余万元,获批其它项目50余项,经费500余万元;2011-2015年: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在教育研究心理学报、高等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cssci 论文32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58项,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43部,为国家民

4、委、教育部及甘肃省人民政府等机构提供研究咨询报告10 余份。,1、重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教育学学科中继续保持领军学科地位。2、重视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问题研究,服务甘肃乃至西北基础教育与农村教育发展作用日益显现。3、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力量较为雄厚,特色比较突出,已成为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与优势学科。4、教育史、比较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等学科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科研究方向逐步凝练。5、学术研究团队建设有了一定的进展。,目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立足于西北及甘肃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积极发挥其学科优势,致力于服务甘肃及至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农村教育及民族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

5、,西北师大教育学科已经成为在西北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面向甘肃及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农村教育及民族教育的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与咨询中心、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中心、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中心。,二、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西北地区特别为甘肃社会教育发展服务的意识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2、教育学科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的状况,研究成果集中于少数学科、少数研究者的现象还较为突出。3、研究团队建设和青年研究力量培养仍然任重道远。4、教育学科组织开展国家重大教育研究项目攻关能力仍有待于加强,学科标志性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结合国

6、家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建设要求,提升教育学科学术研究水平,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突出教育科学研究及重点学科建设服务于人才培养的作用,强化对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和基础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关切,进一步体现科研及重点学科建设为地方基础教育、农村教育及民族教育发展服务的特色。,任务:凝练学术研究方向,加强研究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增强学科带头人在科学研究及重点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明确系所在教师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中的组织角色,同时为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原则:循序渐进、支持引导、务实有效,四、学科建设主要措施 1、加强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全国教

7、育科学规划项目的组织申报与论证工作。组织论证和申报国家重大项目,力求在国家重大项目申报上取得突破。2、促进系所的实体化建设,加强系(所)在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讨以及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使系所学术交流活动常规化。系所教师对外的学术交流、承担项目的开题报告、研究生学术论文报告会、学术研讨等。学院每年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3、推进青年教师学术交流,资助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活动;定期组织开展“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由青年教师轮流主持。活动开放,吸收其他教师、研究生参加,提前做好相关活动的主题设计,形式灵活多样,并做好相关材料的记录和整理工作。由青年教师通过接力形式展开,学院每年提供

8、必要的经费支持。4、定期组织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每月邀请相关学科带头人做学术报告。根据需要每学期邀请2名外校知名专家围绕学术前沿和研究方法等主题做短期课程讲授。每年定期结集印刷教育学院教师年度代表作供学院教师交流。,5、突出民族教育、基础教育与农村教育的研究特色,探索与相关高校开展学术交流的有效机制。与西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师大开展民族教育研究方面的学术交流,与东北师大教育学部开展农村教育研究方面的学术交流,与陕西师大、青海师大开展西部基础教育研究方面的学术交流,如博士生论坛、高层论坛、联合开展项目研究等。,6、组织实施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双百万”教师培训资源开发和教师教育研究项目申报工作。学院从各类培训项目经费中筹措200万元资金,设立“双百万”教师培训资源开发和教师教育研究项目。其中第一个100万用于资助“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为主题的课题研究项目,第二个100万用于资助“教师培训模式创新与培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项目;,7、资助研究生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从事访学及学术交流活动,实施学院研究生科研项目资助计划,资助研究生申报并从事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与相关高校联合举办博士论坛,积极开展学术交流;8、整理并出版“回访母校,反哺学术”杰出校友学术报告;组织全院教职工开展“访问儿时的学校”活动,返回后在全院范围内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