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思路知识梳理.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2782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思路知识梳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复习思路知识梳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复习思路知识梳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复习思路知识梳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复习思路知识梳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思路知识梳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思路知识梳理.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政治生活知识线索梳理,(依据不同的行为主体)1.公民: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四个民主”、有序参与政治生活。2.政府:政府性质、职能、宗旨与原则、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树立政府权威。,3.人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宗旨、组织与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4.人大代表:性质、地位、产生方式、权利、义务。5.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领导方式、执政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政协:政党制度、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7.政协委员:性质、职责。8.民主党派:政党制度、民主党派的性质、参政的基本点、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民主党派的作用。

2、9.民族: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政策。10.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国家利益、时代主题、多极化、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的外交政策。,经济生活,(一)以不同的行为主体为线索梳理 国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分配制度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深化对外开放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诚信经营遵循价值规律参与经济全球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品结构优化

3、升级正确解决贸易摩擦,个人: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做理性的投资者做依法纳税者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者,(二)把握经济生活的线索脉络的其他方式一个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两种资源配置方式:计划和市场三种经济发展动力:科技、改革、开放四大经济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五大措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 发展的五条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六种角色:生产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纳税人、对

4、外贸易者,(三)经济生活的重点理论理论统筹法,1一个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2三大背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3三大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及纸币的流通规律(违背这条规律就会导致物价不稳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价值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改革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4四大政策: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 政策。积极的就业政策。5五大观念:科学的经营观(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的择业观。正确的权益意识。正确的金钱观。6六大原理

5、:效率与公平。生产与消费。生产与分配。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价格与价值、供求关系。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四)经济生活整个模块的知识导图,一大指导方针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两个必然性指: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两大矛盾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资源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的矛盾;两种基本手段指:市场调节、宏观调控;两大背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三大动力指:科技自主创新、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三大规律指: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四个主要环节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五大原则指:按劳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市

6、场交易原则、对外贸易原则、世贸组织原则;六大制度指: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兼并破产制度、社会信用制度;,七大观念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的金钱观、成功的经营观、正确的择业观、正确的权益观、正确的投资理财观、正确的纳税观;八大政策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消费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分配政策、对外开放政策。,文化生活(一)主要线索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方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发展:文化多样性与传播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中华文化集

7、中体现在民族精神上、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之中,文化建设: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根本保证、关键先进文化的核心、灵魂、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二)中华文化与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 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 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 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 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 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总论,唯物论

8、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人生观,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讲联系、发展、矛盾、创新,主要讲实践、认识、真理,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寻求社会的真谛(第十一课),实现人生价值(第十二课),(第七、八、九、十课),(第六课),主要讲物质、意识及其关系,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回答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第四、五课),第一步审题,第二步析题,第三步答题,审清材料,审清设问,角度,主体,范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党、国家、企业、个人,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明确角度,党、国家、企业、市场、个人,明确意图,政治

9、、经济、社会(意义类),考查哪些知识点、热点,条理清楚-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不易漏判,重点突出-逻辑化(先主后次)不易误判,明确要点,提纲要点、知识要点,运用术语-专业化、科学化 不易丢分,结合材料-规范化 贴近答案标准,时政答案-时代化、前沿化 取得印象分,文字漫画图表,(二)主观性试题注重解题思路的培养,看分作答反思答案,(三)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的分析、判断和识别能力,根据考试说明对图表题意图的分析,要注意交给学生解图表题的方法,可把其归纳为三读三解:三读:读标题确定解答的对象,即本题的主语 读内容确定问题的中心和重点,即本表格主要要说明 的问题 读表格下的注补充说明表格没有说完整或表述的不完

10、整的问题 三解:先整体(总体)后部分(但折线图一定要注意对拐点要单独分析并加以强调)先肯定成绩后指出问题 先描述现象后揭示本质(现象的描述要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信息解读的全面性,同时要注意思维的连贯性和辩证性)。,第一:升降关系说明差距(城乡地区的发展状况、居民收入状况、不同行业)第二:正反关系是比例(GDP、恩格尔、基尼、消费、汇率、出口、就业、财税、供求、CPI、股票、利率)第三:因果关系、共同关系(图、表之间的关系,因果居多,也有共同)第四:图内表外找联系(图、表、材料之间的关系),解答图表题要注意抓住的一些关键点,(2012年新课标卷)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改革开放

11、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材料一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解析】: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的时候,既要和世

12、界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又要把居民收入和政府及企业的所得进行对比;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论证和探究”的时候,既要针对一个个问题有具体的举措,又要在整个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机制。,参考答案:问题:与世界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考察的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高考能力要求三也是组织答案的最基本的能力,数字信息到文字语言的转换。全面性、准确性、精炼性在此体现),言的转换。全面性、准确性、精炼性在此体现)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

13、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高考的能力要求四也是组织答案的高层次能力。逻辑性、条理性、语言的专业性和术语要求都在此体现),例:(2007年宁夏)39(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6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25.9。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万人和2833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万人和1572万人。材料二 表2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元

14、),注:*2005年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例:(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8分),(1)材料显示,农民工大多从中西部流向东部。(2分)原因在于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较中西部发达,且东中西部的差距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3分)东部较中西部有更强的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3分),2008年宁夏卷第39题:表3 中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构成(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数据计算),(3)分析表3数据,指出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的变化趋势以及导致这种变化趋势的成因。(4分)(3)表3显示,在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中,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下降,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所占比重下降。这说明企业在污染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2012年12月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