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答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ppt(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解答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资中县第一中学物理组 朱派明,知识要点,解答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例题,返回,练习,解答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返回,知识要点,力学研究的是物体的受力作用与运动的关系,以三条线索(包括五条重要规律)为纽带联系:,1.解答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力的观点:即运用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解题,只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能量的观点:即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解题,可以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动量的观点:即运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解题,可以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二、解答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动力学主要研究的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其所受力之间的关系,若力对物体瞬时作用,
2、作用瞬间使物体产生加速度;若物体受力作用一段时间,则力对时间有累积,即物体受到力的冲量,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若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位移,则力对空间有累积,即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返回,三.例题,解:物体从A点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下降L 时绳被拉直,由机械能守恒得:mgL=mv2/2-绳子绷直瞬间机械能损失,沿绳方向的分速 度减为零,此时的速度变为 v,=vcos300-由机械能守恒得:mv,2/2=mvB2/2-mgL/2-小球在最低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vB2/L-解得F=7mg/2,返回,下一页,例2、相隔一定距离的A、B两球,质量相等,假定它们之间存在恒定的
3、斥力作用,原来两球被按住,处于静止状态,现突然松开两球,同时给A球以速度v0,使之沿两球的连线射向B球,B球的初速度为零,若两球的距离从最小值(两球未碰)到恢复原始值所经历的时间为t0,求B球在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解:A、B间距离L恢复到L过程中 LA=LB-动量守恒 两球相距最近时AB速度相等,mv0=mvA+mvB-mv0=2mv-对A、B用动能定理得:对B:vB=v+at0-FLA=mv02/2mvA2/2-解 FLB=mvB2/2-a=v0/2t0,下一页,下一页,解:(1)在从绳子开始拉紧到m1、m 2、m1v0(m1+m2)v1m3以共同速度运动,m 1、m 2、m 3组成 代入
4、数据解得 v14/3 m/s的系统,动量守恒 由功能关系得m 1v0(m 1+m 2+m 3)v mgs相(m1+m2)v12/2代入数据解得 v1 m/s(m1+m2+m3)v2/2(2)在绳子拉紧得瞬间,m1、m2组成的 代入数据解得s相1/3 m系统动量守恒,例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20千克的小车,通过几乎不可伸长的轻绳与另一个质量m2=25千克的足够长的拖车连接。质量m3=15千克的物体在拖车的长平板上,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2,开始时,物体和拖车静止,绳未拉紧。如图所示,小车以v03米/秒的速度向前运动,求:(1)三者以同一速度前进时速度大小。(1m/s)(2)物
5、体在平板车上移动的距离。(1/3 m),解:A、B、C速度相等时弹性势能最大 EP=mAv2/2+(mB+mC)vB2/2 由动量守恒得(mA+mB+mC)vA2/2=12J(mA+mB)v=(mA+mB+mC)vA 系统机械能 vA=3m/s E=mAv2/2+(mB+mC)vB2/2=48JB、C相碰时mBv=(mB+mC)vB 若A向左,由动量守恒得 vBC4m/s vB=2m/s 系统的机械能E48J A不可能向左,下一页,例5、宇宙飞船在进行长距离星际运行时,不能再用化学燃料,而可以采用一种新型发动机离子发电机,它的原理是将电子射入稀有气体,使其离子化(成为一价离子),然后从静止开始
6、用电压加速后从飞船尾部高速喷出,利用反冲作用使飞船本身得到加速,已知氙离子质量m=2.210-25Kg,电荷e=1.610-19c,加速电压U=275 V。(1)求喷出的氙离子速度v0;(2)为了使飞船得到F=3.010-2N的推动力,每秒需要喷出多少质量的?(3)飞船喷出的氙离子的等效电流I是多少?,返回,例6、如图所示质量为m0的平板车P高为h,开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体Q的大小不计,以水平初速度v0从平板车的左端滑入,离开平板车时速度的大小是平板车速度的2倍,设物体Q与平板车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6,已知m0:m=4:1,重力加速度为g,问:(1)物体Q离开平板车时的速度为多大?(v0/3,向右),(2)物体Q落地时距平板车P的右端距离为多少?(v0/6),(3)平板车P的长度为多少?(7v02/3g),解:(1)由P和Q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s=vtvt/2mv0m0v/2+mv m04m 解得sv0/6,vv0/3(3)由功能关系得(2)Q平抛运动,P作匀速运动 则 mgLm v02/2-m v2/2-m 0(v/2)2/2 hgt2/2 L7v02/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