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总结及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中国林科院木.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3059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总结及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中国林科院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林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总结及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中国林科院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林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总结及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中国林科院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林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总结及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中国林科院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林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总结及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中国林科院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总结及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中国林科院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总结及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中国林科院木.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林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总结及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高瑞清西安,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总结,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2012-11-11,目 录,单位情况简介知识产权工作总结 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知识产权管理 二、专设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宣传 三、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指导知识产权工作 四、加强全面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水平 五、重视专利信息研究,提高知识产权质量 六、建立知识产权奖惩机制,鼓励多产成果、多出效益 七、资金投入稳步增长,保障知识产权工作顺利实施 试点工作验收问题与建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木材工业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3月14日,原名为“森林工业部森林工业研究所”1960年,更名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编制267人,为副司局科研事业单位,单位情况简介,主 要 任 务,围绕木材资源合理利用、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工程化研究,为我国木材工业发展提供标准化、质量监督检测、技术信息、市场研究等服务,推动木材工业科技进步,为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和谐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承担“973”、“863”、“948”、国家科技攻关等国家科研计划课题以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设有木材科学与技术、木基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艺3个硕士点和2个

3、博士学位授权点,及木材解剖学、木质重组材料学等14个研究方向。,锐意创新,引领行业,感恩集体,服务社会,核心价值理念,所部管理部门4个:综合管理处(与所党委办公室合署办公)、科技处、成果推广处、计划财务处研究室12个:木质功能材料研究室 木材化学应用研究室 木材物理与干燥研究室 木材力学与木结构研究室 木材保护研究室 木材构造与利用研究室 人造板与胶粘剂研究室 木材改性研究室 复合工程与结构材料研究室 木制品研究室 机电研究室 标准化与产业风险研究室 独立核算4个:实验中心、信息中心(木材工业、中国人造板)国家人造板与木竹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木材工业国家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组 织 机 构,挂靠

4、机构16家,木材工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林业局木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生物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全国人造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生物质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中国林学会生物质材料科学分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地板专业委员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木材干燥专业委员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刨花板专业委员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人造板装饰纸专业委员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红木分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林业分会办公室秘书处,人 员 情 况,截止2011年底,全所有在职员工140人,离退休人员147,全所包括外聘人员、研究生

5、在内共计425人。副高以上研究人员72人,占全所科研人员的51%;中级人员54人,实验技术人员14人;博导10人,硕导22人。,叶克林所长、吕建雄常务副所长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吕建雄常务副所长、王正副所长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资 产 情 况,截止2011年末,全所资产总额 1.47亿元,净资产1.38亿元。拥有建筑面积达8950平方米的科研办公大楼,2900平方米的实验中心及占地40亩建筑面积9320平方米的中试基地,拥有先进科研仪器设备2412台(套),价值1.18亿元。建有收藏标本国内最多、世界前列的木材标本馆,收藏历史达78年,现有木材标本近2.3万号,5000多种,隶1100余

6、属,180余科。,1996年当年到位科研经费为81万元,2010年达到2036万元,为“九五”初期的25倍。,科 研 经 费 情 况,获省部级以上奖75项,其中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奖励19项。有1项专利荣获首届全国专利评选优秀奖。(全国林业系统唯一)有1部专著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获 奖 及 专 利,“人造板及其制品环境指标的检测技术体系”获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截止2010年底,全所专利累计达197项、成累计达275项、制、修订标准151项、出版学术专著64部、发表学术论文1747篇。,至2010年,累计举办国际性学术讲座30

7、6次、来访累计992人次、出访累计419人次。,全所科技成果推广情况,全所2010年成果推广总收入和净收入分别是“九五”初1996年的5倍。,牵头组织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联合30家行业主流产学研单位,组建了“中国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10家产学研单位,组建了“中国木材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展望未来,我所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林业建设需求的科技创新体系、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着力解决现代林业发展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争取在2020年进入世界木材科研机构一流行列。,发 展 目 标,序言,2010年,中国林科院

8、木材工业研究所(以下简称木工所)被批准为第四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和第一批全国林业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实施试点工作三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林业局的指导和支持下,遵照“激励创新、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按照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完善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了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提升了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健全了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管理体系,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木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知识产权工作总结,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知识产权管理,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运行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修订了相关知识产权管理制

9、度:在科研项目绩效考评上完善了专利等知识产权奖惩制度在部门考核上完善了知识产权工作考核办法在技术资料档案管理上完善了知识产权保密制度优化知识产权申报审批流程,落实木工所近中期知识产权规划,知识产权工作总结,申请专利、版权和公开发表论文须经所在研究室主任签署意见后报所科技处审批,审批同意后所科技处备案,作为年终绩效奖励依据;未经审批擅自申请专利、版权和公开发表论文者,原则上不予绩效奖励,如因此造成木工所权益损害者,须依法承担有关责任。,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知识产权管理,1.实行知识产权审批制度,员工职务发明和单位承担科研任务产出的知识产权归木工所所有。与外单位合作实施科研课题、研究生培养和人员

10、进修,在合作开始前必须签署权知识产权协议,明确知识产权权益和收益。,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知识产权管理,2.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木工所知识产权均须及时建档立案,便于保护、运用和查询。,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知识产权管理,4.建立知识产权保密制度,技术研发阶段泄密、知识产权申请、实施和管理等方面,因工作失误造成木工所知识产权权益损害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个人或小团体获不当利益,擅自利用木工所知识产权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建立知识产权存档制度,提升全体职工尊重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明确员工不得侵犯它人和其它单位的知识产权。2012年6月,根据国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

11、软件资产的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管资【2010】)的要求,进行全所范围内的计算机软件自查活动。自查结果是:-操作系统正版率99%,办公软件正版率30%,杀毒软件正版率99%-为了杜绝盗版软件,依托中国林科院木工所云计算服务器,多渠道筹集专项资金,耗资50万元购置了一批各类正版软件,支持所局域网用户进行云客户端操作和云存储。-该系统完工后,所有职工均成为云客户,采用云计算机系统进行日常办公,软件正版率可以达到100%。-木材工业杂志和中国人造板杂志,均购置采用了正版通用软件以及正版的出版编辑类专业软件。,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知识产权管理,5.落实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制度,由所长任组长,分管科研和推

12、广的所领导任副组长,科技处、推广处、综合处和财务处主要领导任成员,负责指导和管理木工所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附设在所科技处,现有专职人员2人,兼职人员7人,由分管科研的所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科技处负责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推广处负责知识产权的运用和经营,综合处和财务处负责知识产权实施条件保障。,二、专设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宣传,1.成立木工所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和讲座等,提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认知程度,提高科研人员的专利挖掘能力。2010年以来参加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培训4次。专职人员参加国家林业

13、局2011年12月在昆明举行林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培训班,获得国家林业局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颁发的培训证书。,二、专设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宣传,2.加强宣传,强化职工的知识产权意识,遵照“激励创新、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在国家林业局支持和指导下,制定了木工所知识产权战略。针对近3年的运行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发现的问题。计划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草案)的基础上,提出来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知识产权发展战略(2011-2020)(草案)将知识产权战略列入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木工所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三、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指导

14、知识产权工作,按产学研组织模式组建研发团队,企业全过程参与项目实施以及成果示范,充分保证技术需求来源于国内主流加工企业,示范设施依据企业实际工程性条件准备,成果应用单位具体明确。追踪项目新技术成果,及时进行成果认定或鉴定,以及新产品申报。年产出新技术成果25项以上,创制新产品8种以上。其中:-首次大规模、系统地研究了高强度结构用规格材加工利用技术,填补了我国结构用规格材利用技术空白-突破了人造板及其制品环境指标的检测技术,显著地提高了我国甲醛与有机挥发物(VOC)监控水平,并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使得竹材的一次利用率从现有的2050%左右提高到90%以上,成为我国第

15、五代竹材工业化利用标志性技术。为木材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四、加强全面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水平,1.加强重点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管理,鼓励全所工作人员将创新性的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进行专利申请,及时保护我所的知识产权。对有国际影响的专利技术,已专项投入40万元申请国际专利,目前已经申请国际专利8件。2012年2个项目通过中国专利奖初审:-“一种大片竹束帘及其制造方法和所用的设备”-“木塑复合材料组合物及成型板以及它们的制备方”专利权的维持:-每年年底知识产权办公室组织专项审评会,由所学术委员会集中评估已授权专利。-授权后3年内的维持费,

16、由所知识产权专项基金支付维持费。-鼓励课题组自支维持费,对有市场前景的专利由所知识产权专项基金支付下一年度的维持费用。-因专利技术的先进性或竞争力下降,发明人不得再通过课题等渠道自行缴纳维持费用。-近两年放弃专利权维持37件,保持维持131件。,四、加强全面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水平,2.明确专利申请与维持的经营策略,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实施由知识产权办公室统一协调,具体由所产业推广处负责实施。专利技术在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占有率达95%以上,专利实施率达50%以上。根据木工所的相关管理制度与章程,与需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技术转让合同、专利权使用许可协议、专利权转让协议等,确保知

17、识产权的合法权利与收益。2010年我所转让的知识产权有7件,转化收入为59万元。2011年产权有11件,转化收入241万元,创20年来新高。,四、加强全面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水平,3.专利实施与产业需求相结合,根据市场需要和技术成熟度、领先度,所产业推广处组织知识产权创造人及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专利技术进行价值评估以此为基准,对外进行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专利使用权许可、专利权转让等专利实施活动。案例:-发明专利“一种复合人造板的生产工艺”(ZL 95 1 05921.1)、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复合水泥模板(ZL 02 2 53916.6)和“948项目”农林纤维废料-废塑料混融

18、制造新型复合材料技术引进认定成果“木塑复合装饰板”共同组成的木塑复合刨花板生产专有技术,经洪州评报字【2008】第2097号评估报告评估的无形资产价值为269.9万元。-木工所以此出资与天津市庆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天津市滨海庆达生物质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加强全面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水平,4.强化知识产权评估,木工所与每位职工签署合同时,都附加签署了保密协议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专利申请前,注重技术保密,合理安排技术保密与论文发表的关系与时机。争取做到既宣传了技术成果,又保护了知识产权。,四、加强全面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水平,5.强化

19、知识保密制度,在课题申报前,要求科研人员必须进行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检索与分析,加强对知识产权信息特别是专利信息的分析和运用。做好项目的知识产权布局与规划,确保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提高科研课题创新起点,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将知识产权产出列为重要产出,将专利权和版权获得与科研课题考核相结合。,五、重视专利信息研究,提高知识产权质量,1.重视科研课题知识产权检索,定期浏览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和国外专利网站,了解专利方面的最新政策,以及本领域的技术动态。检索木材产业已有专利的内容,加强研发过程中知识产权的监控与预警,由所知识产权办公室指导和协助研究室及时调整专利申请方案。,五、重视专利信息研究,提高知识

20、产权质量,2.建立专利数据库,分析并把握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利动态,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转让、实施许可和作价入股,将知识产权收益的绝大部分用于对知识产权创造人的绩效奖励,相应地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办法:-木材工业研究所专项奖励暂行条例-木材工业研究所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暂行办法-木材工业研究所产业化委员会暂行条例-木材工业研究所横向技术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等针对专利、论文、著作和计算机软件等产出,制定了木材工业研究所纵向科研绩效奖励暂行办法。-未经审批擅自申请专利、版权和公开发表论文者,原则上不予绩效奖励-造成木工所权益损害者,须依法承担有关责任。,六、建立知识产权奖惩机制,鼓励多产成果、多出效益

21、,1.构建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运用与成果推广,把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内容、指标进行分解,纳入对我所年度考核内容。对知识产权申请、实施、管理等方面工作优秀的给予表彰。将知识产权创造与职称评审和工作考核结合,明确规定知识产权是职称评定和工作考核中的重要指标。,六、建立知识产权奖惩机制,鼓励多产成果、多出效益,2.考核机制与知识产权挂钩,对知识产权产出给予精神奖励,木工所是国家级木材工业技术研究中心,重要使命之一是围绕产业需求研发产业化技术,每年在技术研发上获得国家、地方和企业资金投入保持1000万元以上。试点以来,针对重点知识产权成果的推广实施,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加大了专项支持,已立

22、项2项专利产业化推进项目:-“纤维化单板重组木制造技术”(项目编号:林业专利【2011】号)已完成验收-“木塑复合工程材料系列专利推广应用”(项目编号:林业专利2012-1 号)在执行中。,七、资金投入稳步增长,保障知识产权工作顺利实施,1技术研发费用稳定增长,专利年申请、维持和购买费用达40万元以上。试点以来,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近三年申请量分别为43、45、49件,其中发明专利分别为23、24、29件。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加,专利申请费年增长在10%以上。授权专利数量也在快速增加,2009年全所获得授权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2011年全所获得授权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截止到

23、2011年,木工所共获得专利授权193件,其中发明专利96件,注册计算机软件登记2件放弃的专利共62件(发明专利授权而放弃实用新型专利、失效放弃、竞争力下降主动放弃)总计维持专利131件,2011年专利维持费支出13.5万元。,七、资金投入稳步增长,保障知识产权工作顺利实施,2专利申请与维持费逐年增长,每年用于知识产权奖励的预算220万元每年用于知识产权的宣传、实施、战略研究等预算30万元每年保持适度增长。,七、资金投入稳步增长,保障知识产权工作顺利实施,3.整合资源,统筹布局,加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的资金支持,试点工作验收,一,通过三年的试点工作,在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在行业

24、内和社会上营造了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从组织上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在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上为木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2012年6月7日,顺利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在北京组织的”第四批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验林业收会”验收。会议由龙三群处长主持,叶克林所长进行了木工所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总结。会议高度评价与肯定了木工所在知识产品方面取得的成绩,建议继续申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单位。,问题与建议,我单位现在申请的专利多为原创性的技术,在应用他人失效、无效及国外专利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便拓展思路、增加知识产权创造的源泉。试点以来,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知识产权转化的数量

25、逐年提升,但专利实施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建议国家林业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继续给予试点单位全方位支持与指导。积极争取成为林业行业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单位。,谢谢!,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工作简介2012.11.11,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牵头,联合34家木竹行业大型先进企业和10家林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共44家单位共同发起;以企业与市场需求为导向,引领木竹产业技术创新,使联盟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首批试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09年筹建,2010年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发文批准建立。,(二)木竹联盟的成员单位,年销售额达5100亿元,是我国木

26、竹行业20万家企业中先进生产力代表;产品覆盖木竹产业技术创新链,包括木材、人造板、地板、木门、木家具、机械等。,34家企业成员,1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三)木竹联盟组织机构,制度上: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四)制定联盟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根据课题合同,就预期和现有知识产权签订知识产权协议,权属明晰;,(五)签订知识产权补充协议,(六)把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对联盟组织实施的科研计划课题产生的专利,进入专利池;建立联盟内部知识产权共享机制,(七)建立联盟专利池,知识产权归属划分原则:谁投入、谁收益。联盟组织实施的各类研发项目和课题产生的知识产权,由具

27、体完成单位和联盟共同拥有。申报前各承担单位应签订协议,明确各自投入的基础知识产权、人员、资金等生产要素及其权利共享的范围和方式(包括自用范围和方式),并按照该协议的约定执行。,(八)联盟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联盟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使用和利益分配,联盟课题取得的知识产权为新知识产权,新知识产权权利归属、使用和利益分配原则是“谁投入、谁收益”。新知识产权权利归属:新知识产权权利原则上由联盟课题完成单位共同拥有,具体比例按照协议约定。,新知识产权使用:联盟鼓励成果推广,对承担政府科技计划课题形成的成果,有义务按市场化配置的原则以有偿许可或转让等方式向联盟外扩散;由课题完成各方按课题合同约定推广转让相

28、关技术,各项转让或推广协议交联盟秘书处备案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在知识产权获得的三年之内,联盟成员内部受让知识产权费用应比非联盟单位有较大比例的优惠,向非联盟单位转让的价格应高于联盟成员转让价格的1倍以上。,新知识产权利益分配:课题申报前合作单位应签订协议,明确各自投入的基础知识产权、人员、资金等生产要素及其权利共享的范围和方式(包括自用范围和方式),利益分配按照各自投入比重,签订协议享受相应的权益。为了联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由联盟课题产生的知识产权收益的一部分(原则上不低于20%)上缴联盟,归联盟成员共同拥有,具体比例根据项目类别不同按协议条款执行。,联盟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联盟名称属于联盟名

29、誉权,以联盟名义进行的任何行为必须事先得到理事会的许可或委托。属于联盟拥有的或部分联盟成员共同拥有的知识产权任何一方不得单独对外(包括联盟成员)签订转让等应用许可协议。联盟计划项目成果在申请专利之前,任何一方不能提前发表论文和有其他公开行为。对各成员单位以知识产权出资的行为,将建立规范性价值评估,完善统计和财务核算,并备案实施。,为推进行业技术进步,联盟提议:联盟内尽量避免签订独占性、排他性的知识产权应用许可协议,签订协议时如果独占、排他范围内有其他联盟成员应用可能性的,应与该成员协商或交联盟理事会协调解决。联盟逐步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发布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发展态势报告,对可能发生的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知识产权纠纷、争端和突发事件,制订预案,妥善应对,控制和减轻损害。,联盟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情况,3年来,联盟承担国家863课题、林业行业公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联盟科研计划等各类课题共22项,课题总经费超过1亿元。新申请专利69件,已获得授权21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