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36280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解质代谢紊乱.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Disturbances of water and electrolyte balance),第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障碍,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60%,40%细胞内液,20%细胞外液,5%血浆,15%组织间液,内环境,一、正常水、钠代谢,(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正常人体液的分布和容量(占体重的百分比%),(二)体液中电解质成分 血浆mEq/L 细胞间液mEq/L 细胞内液mEq/L 阳离子 Na+142 140 10 K+5 5 150 Ca2+5 5 极低 Mg2+3 3 40 总 量 155 153 200 阴离子 Cl 103 112 3 HCO3 27 28 10 HPO42 2 4

2、 142 SO42 1 2 5 有机酸根 6 6 蛋白质 16 1 40 总 量 155 153 200,1.任何部位的体液,其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使体液保持电中性。2.细胞内、外液电解质含量的差异显著。细胞外液的阳离子以 Na+为主,阴离子以 Cl-和 HCO3 为主;细胞内液的阳离子以 K+为主,阴离子以 HPO42 和蛋白质为主。,3.血浆和细胞间液的电解质组成与含量非常接近,仅蛋白质含量有较大差别。血浆蛋白质含量为 60 80g/L,细胞间液蛋白质含量仅为 0.5 3.5g/L。这种差别是由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决定的,对维持血容量恒定、保证血液与组织间液之间水分的正常交换具

3、有重要生理意义。,(三)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1.水的生理功能,促进物质代谢 调节体温 润滑,正常成人每日水的摄入和排出量,2.水的平衡,每日最低尿量500ml,(四)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CL-,电解质,有机电解质,无机电解质,主要阴离子,主要阳离子,HPO4-,HCO3-,Mg2+,K+,Na+、Ca2+,1.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动作电位的形成;2.维持体液的渗透平衡和酸碱平衡;3.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电解质的主要功能,100200mmol/L/D,4050mmol/Kg体重60 40可交换 不可交换,10,50,钠平衡,1.渴感(thirst),渴则

4、思饮寻水饮水降渗压止渴感,(五)体液容量及渗透压调节,2.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ECF渗透压,有效循环血量,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有效循环血量,致密斑,4、心房钠尿肽的调节作用,RAAS,醛固酮分泌释放增多,血容量降低,心房肌,房钠肽分泌释放减少,血容量降低,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高渗透压,低血容量,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醛固酮分泌增多,房钠肽分泌减少,渗透压平衡,血容量平衡,二、低钠血症,血清Na+130mmol/L,伴有或不伴有细胞外液量的改变。,(一)低容量性低钠血症,1.特点:Na+H2O

5、(2)血钠130mmol/L(3)血浆渗透压280mmol/L(4)ECF减少2.病因和机制,(2)肾外丢失,(1)经肾丢失,低渗性脱水,消化道,皮肤,长期连续使用高效利尿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肾小管酸中毒,肾实质疾病,失Na+失水,水移入 细胞,3.对机体的影响,无渴感,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主要脱水部位,ECF 对病人的主要威胁 循环衰竭,4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轻、中度补生理盐水(机体排水量大于排Na+量),重度补少量高渗盐水(减轻细胞水肿),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二)高容量性低钠血症,1.特点:(1)血钠130mmol/L(2)血浆渗透压280mmol/L(3)体内钠

6、总量正常或增多,水在体内潴留使体液明显增多,称水中毒,2.原因和机制,(1)水摄入过多,无盐水灌肠,精神性饮水过量、持续性大量饮水,静脉输入含盐少或不含盐的液体过多过快,超过肾脏排水能力,(2)水排出减少,ARF、CRF,ADH分泌过多,3.对机体的影响,水潴留,3.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内外液量均,渗透压均,水潴留的主要部位是细胞内,对机体危害最大的是脑水肿,三、高钠血症,高钠血症时血清钠浓度150mmol/L。,高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等容量性高钠血症,(一)低容量性高钠血症,1.特点,(1)H20丢失 Na+丢失;,(2)血清Na+150mmol/L;,细胞内外液量均减

7、少,又称高渗性脱水。,(3)血浆渗透压310mmol/L;,2.原因和机制,(1)水摄入减少,(2)水丢失过多,经呼吸道失水,经皮肤失水,经肾失水,经胃肠道丢失,水源断绝,进食困难,丧失口渴感,失水失Na+,3.对机体的影响,醛固酮分泌早期不增多,晚期增多,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主要发病环节,ECF高渗,主要脱水部位,四、等渗性脱水,1.特点,(1)钠水成比例丢失,(2)血钠130150mmol/L,(3)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2.原因,胃肠道丢失:麻痹性肠梗阻时;大量呕吐、腹泻或胃、肠吸引;新生儿消化道先天畸形所引起的消化液丧失。,皮肤丢失:大面积烧伤。,液体积聚在第三间隙(acc

8、umulate in third space):大量抽放胸、腹水。,3.对机体影响,ECF渗透压正常,血Na+正常,(1)血浆渗透压和血钠的变化?,(2)容量的变化?脱水的主要部位?,(3)激素水平的变化?,等渗性缺水,高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一)概述1.概念: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2.分类按波及范围 全身性水肿、局部性水肿按发病原因 肾性水肿、肝性水肿、心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按发生水肿的器官组织 皮下水肿、脑水肿、肺水肿,五、水肿(edema),(二)水肿的发病机制,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动脉,静脉端,有效流体静压,有效胶体渗透压,滤过力量,重吸收力量,1.毛细血管平均

9、血压23mmHg,2.组织间隙流体经压-2mmHg,3.血浆胶体渗透压25mmHg,4.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8mmHg,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蛋白质合成障碍,蛋白质丢失过多,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障碍,2.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GFR降低,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 增加,广泛的肾小球病变,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FF增加,ADH水平增加,ADS水平增加,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 重吸收钠水增加,ANP分泌减少,(三)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1.水肿的特点,(1)水肿液的性状,(2)水肿皮肤特点,(3)全身性水肿分布特点,全身性水肿特点,重力效应,组织结

10、构特点,局部血液动力学因素,2.水肿对机体的影响,细胞营养障碍,器官功能活动障碍,(1)有利方面:稀释毒素,运送抗体。,(2)不利影响,(Potassium disorders),第二节 钾代谢障碍,一、正常钾代谢,(一)钾在体内分布,体内钾(50-55mmol/Kg体重),细胞内98%(150mmol/L),(二)钾的生理功能,参与细胞新陈代谢,维持细胞膜静息电位,调节渗透压和酸碱平衡,1.摄入:食物,2.吸收:肠道,(三)钾的摄入与排出,3.排泄,肾(urine 90)肠(feces 10)皮肤(sweat),(四)钾平衡的调节,跨细胞转移,肾调节,结肠排钾,泵漏(pump-leak)机制

11、,主细胞闰细胞,影响钾在细胞内外转移的因素,1.酸碱平衡,2.细胞外液的K+浓度,3.激素:胰岛素、儿茶酚胺,4.渗透压,3.影响肾排钾的因素,Na+,K+,K+,Na+,K+,小管液,主 细 胞,血液,醛固酮,细胞外液的K+浓度,酸碱平衡,远曲小管液流速加快,结肠的排钾功能,在肾功能衰竭时,结肠成为排钾的重要途径(34)。,二、钾代谢障碍,(一)低钾血症(Hypokalemia),Serum K+3.5mmol/L,1、原因和机制,(1)钾摄入不足,钾来源减少,不吃也排,Hypokalemia,(2)钾丢失过多,经消化道失钾,消化液丢失 K+丢失 血K+血容量 继发性 肾排K+醛固酮,呕吐、

12、腹泻、胃肠引流,低钾血症,经肾失钾,利尿剂:,Na+,K+,Na+,利尿剂:,Na+,K+,Na+,K+,经肾失钾,醛固酮,肾脏疾患,利尿剂:,Na+,K+,Na+,K+,经肾失钾,镁缺失,醛固酮,肾脏疾患,利尿剂:,Na+,K+,Na+,K+,肾小管性酸中毒,经肾失钾,经皮肤失钾,(3)细胞外钾转入细胞内,碱中毒,H+,肾小管,血K+,K+,某些药物中毒,-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增强,胰岛素使用过量,低钾性周期性麻痹,2、对机体的影响,(1)与膜电位异常相关的障碍,对神经肌肉的影响,血K+,机制(mechanism),细胞外液K+、Ca2+浓度和正常骨骼肌静息膜电位(Em)与阈电位(Et)的关系

13、,超极化阻滞,因静息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增大而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现象。,表现(manifestations),CNS:萎靡、倦怠、嗜睡,骨骼肌:四肢无力软瘫,呼吸肌麻痹,胃肠道平滑肌:食欲不振、腹胀、麻痹性肠梗阻,对心脏的影响,心肌生理特性的改变,血K+,膜对K+通透性,K+外流,静息膜电位,0期Na+内流,0期除极化,自动除极化,2期Ca2+内流,心肌代谢障碍,复极化4期K+外流减慢,心电图的变化,ST段:压低,缩短;T波:增宽,低平;U波:明显增高;QRS波:增宽幅小。,心肌功能的损害,心律失常,对洋地黄毒性的敏感性增加,(2)与细胞代谢障碍相关的损害,骨骼肌损害 横纹肌溶解、坏死,肾脏损

14、害,(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3、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积极防治原发病,补钾,先口服后静滴,见尿补钾,控制量和速度,(二)高钾血症(Hyperkalemia),Serum K+5.5mmol/L,1.原因和机制,(1)钾摄入过多,肾功能衰竭,潴钾性利尿剂,盐皮质激素缺乏,(2)钾排出减少,(3)细胞内K+转移到细胞外,酸中毒,H+,血K+,肾小管,K+,组织分解,高血糖合并胰岛素不足,某些药物的使用,受体阻断剂,洋地黄中毒,琥珀胆碱,缺氧,高钾性周期性麻痹,(4)假性高钾血症,2、对机体的影响,(1)对神经肌肉的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先后,血K+,机制(mechanism),除极化阻滞,静息电位等于

15、或低于阈电位使细胞兴奋性降低的现象。,(2)对心肌的影响,心肌兴奋性先后,心肌生理特性的改变,血K+,细胞内外 K+差,静息电 位,与阈电位距离,兴奋性,低于阈电位,兴奋性,0期Na+内流,0期除极化,传导性,膜对K+通 透性,4期K+外流,自动除极化,自律性,Ca2+内流,收缩性,3期K+外流,复极加速 T波高尖,传导性 P-R间期延长,QRS波增宽,传导阻滞及自律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的变化,高钾血症时心电图的变化,心肌功能的损害,传导性降低 传导延缓、单向阻滞,有效不应期缩短,兴奋折返,严重心律失常,(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3、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促进钾移入细胞,对抗钾的毒性,排钾,积极防治原发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