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8033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2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本课要点,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一)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背景 2、时间、地点、出席者 3、内容(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时间及通过的会议2、内容(1)新中国国家性质(2)基本方针政策3、评价(意义及性质),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一)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背景 2、时间、地点、出席者 3、内容(1)通过共同纲领(2)选举产生了()(3)确定首都、国旗、代国歌和纪年方式 4、意义 初步建立了制度

2、 5、政协职能的变化,(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1)时间(2)提出者(3)意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背景(1)(2)2、时间 地点 3、内容(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时间及通过的会议2、内容3、体现的两大原则4、评价(性质),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背景(1)(2)2、时间 地点 3、内容(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选举国家领导人 4、意义(1)基本形成

3、制度(2)为奠定基础,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小 测 试,1、中国总共有()个少数民族。2、中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 蒙古族 门巴族B 壮族 珞巴族C 回族 独龙族D 满族 普米族E 维吾尔族 仫佬族F 藏族 仡佬族,55,B,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实行目的:为了(二)确立依据 1、共同纲领规定 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三)含义:就是(四)五个自治区的成立(五)作用 满足实现保证;体现原则,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

4、省级自治区,本课要点回顾,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复习参考题,1、本课要旨是什么?2、见“学思之窗”3、见“本课测评”4、见“学习延伸”,课堂练习,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课堂练习,3、我国国歌的名称是什么?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何年被正式定为歌?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 聂耳 1982年,课堂练习,4、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

5、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课堂练习,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七届二中全会决议C过渡时期总路线D民主革命纲领,A,课堂练习,2.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是(1)人民民主(2)民主集中(3)社会主义(4)民主协商 A.(1)(3)B.(2)(4)C.(2)(3)D.(1)(4),A,课堂练习,3.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不包括()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C选举朱德等为中央人民政府

6、副主席 D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D,课堂练习,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A,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职权结束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文化大革命”的开始,课堂练习,B,课堂练习,6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 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课堂练习,7.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

7、针,是为了A、发展统一战线 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C、改造民主党派 D、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 社会主义建设,D,820世纪中期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下列各项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A抗战胜利洗雪中国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9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最主要举措是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成立全国政协C以共同纲领作为施政方针 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10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A规定国家的政体不同 B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C规定的权力机关不同 D规定的权利、义务有详略之别,B,1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