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概论研究方法.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8709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0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概论研究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社会心理学概论研究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社会心理学概论研究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社会心理学概论研究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社会心理学概论研究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概论研究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概论研究方法.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研究方法和研究原则,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结合实际原则伦理原则,客观性原则,1、客观的方法过去,心理学长期停留在关于什么是灵魂的一般理论和哲学理论上。19世纪以后,心理学转向用客观方法研究心理现象。社会心理学也不例外。2、客观的态度(1)避免只选取对自己有利的事实,而对于自己不利的事实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2)反对歪曲事实,伪造科学证据。,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原则,1、社会文化背景与个人生活情境的统一,人类的共同性与各民族的独特性的统一。2、不能简单地将来自微观社会或特殊背景人群的规律、结论推广到宏观社会中。,交往的原则,1、个人对社会影响的接受2、社会影响

2、对个人心理和行为的作用3、真实的社会背景和潜在的社会背景,伦理的原则,遵循道德伦理,不能做损害被试身心的事。对被试个人的研究资料进行保密。被试有自由选择参加实验与否的权利。谨慎选择研究策略,并有充足的补救措施。,理论结合实际原则,1、注重应用2、理论的建立要密切联系实际,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说;设计研究的方案;搜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说,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说,最基本要求是,要有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尽可能是具体而明确的,有科学价值的在选题阶段,研究者的主要工作是查阅文献或向实际作调查,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原理对问题作出尝试性的推测形成假说,并摸索出一种用来

3、证实假说的恰当手段方法。这样就可以立出明确的科研题目了。,设计研究方案,在这一阶段里,研究者必须决定如何去测定假说中自变量和因变量;选择怎样的被试作为研究对象(不仅要确定被试的数量,还要确定他们应具备的特点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考虑如何控制或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根据研究题目的要求做好研究方案。前已述及,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是刺激变量、反应变量和机体变量,在设计研究方案时应考虑如何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通常的研究方案有两种:,(1)R=f(S)这里刺激是自变量,反应是因变量。它表示,反应变量是刺激变量的函数,或机体反应因刺激的改变而改变。(2)R=f(O)这里,机

4、体变量是自变量,反应变量是因变量。它表示,反应变量是机体变量的函数,例如,在正常条件下,随着婴儿年龄(O)的增长,其动作发展水平(R)愈高。此外还可以设计出探求两种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等等。,搜集资料,有了一个研究方案之后,研究者应根据此方案,借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来观察和记录资料。不同的研究方案,搜集资料的方法也不同。例如,研究方案为R=f(S),可用实验法搜集资料;研究方案为R=f(O),可用调查法和测验法搜集资料。心理现象的资料可以从客观观察和自我观察两方面来搜集,前者适用于研究人和动物心理,后者仅适用于研究人的心理。研究方案是根据假设作出的,搜集的资料自然必须尽量直接与假设有关。但是,研

5、究者的思想却不能受固定的思路所束缚,不能以先入之见只搜集预期的资料而忽略其他意外的情况。,整理与分析资料,搜集到的原始资料必须进行整理、分类,使之系统化和简约化。对资料的分析最常用的一项工具是统计学。心理学的各研究领域都离不开两类基本统计方法或其中的一种:(1)用来描述和概括研究结果的描述统计;(2)用来推断研究结果的意义并从中引出结论的推理统计。,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说,在把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评价之后,就应将研究结果与已知的事实或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加以解释,说明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初始提出的假说证实的情况。如果假说得到了证实,这个假说的可信度便提高了。假说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形成理论或定律。如果研究的

6、结果不能或只能部分地证实假说,那么研究者就必须回到先前的研究阶段,对所获得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重新考虑自己提出的假说,并对它作必要的修正,然后再对这个修正过的假说进行检验。有时假说是正确的,只是由于在某一步骤上出了差错而导致研究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找出发生错误的环节,及时加以纠正。,总之,心理学研究的五个步骤是互相联系的。我们可以把这五个步骤看成是螺旋式循环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人们对心理现象的认识就向真理接近了一步。,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实验法调查法:访谈;问卷。档案研究法,观察法,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观察纪录以

7、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例如,观察学生在听课时的表现,以了解其注意的几种情况。观察法通常是由于无法对被观察者进行控制,或者由于控制会影响其实际行为表现或有碍于伦理道德而采用的。形式: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为了避免观察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对你观察的行为特征要加以明确界定,做好计划,按计划进行观察。观察必须是系统的,而不是零星偶然的。必须随时如实地作好纪录,严格地把“传闻”与“事实”、“描述”与“解释”区分开来。如果能用录音机、录像机作记录,效果更好。应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观察法是收集资料的初步方法。它使用方便,

8、有经验的教师如能善于运用,是可以收集到所需资料的。但观察法积累的资料只能说明“是什么”,而不能解释“为什么”。因此,由观察法所发现的问题尚需用其他研究方法进一步的研究。,自我观察也叫内省法,就是要求被试报告其直接感受到的经验或心理过程。这种方法在各种心理学研究中均有其价值。因为人的心理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有不同的关系:有时有什么样的心理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时心理和行为不那么一致,有时则可以完全相反。因此,单靠从外部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是不够的。借助于自我观察法,特别是在实验条件下,询问被试者的心理活动,可以对从外部观察到的材料进行补充和印证。,自我观察,自我观察,但是,科学研究却不能仅靠自我观察

9、法来下结论。因为人对自己某种心理活动的观察,总是在这种心理活动停止以后进行回忆的,而回忆往往是不那么准确的。其次,人对自己的一些体验有时也很难用确切的言语表达出来。第三自我观察得到的材料,其他人无法客观地加以验证。因此,自我观察法仅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辅助性方法;它与其他客观方法并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调查法,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调查法可以用来探讨被调查者的机体变量(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等)、反应变量(即他对问题的理解、态度、期望、信念、行为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研究者本人作调查,也

10、可以向熟悉被研究者的人作调查。调查法可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书面调查,书面调查即问卷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出问题表格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用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向许多人同时搜集同类型资料的优点。其缺点是发出去的调查表难以全部收回,只能得到被调查者对问题的相对完整的答案。,要得到一份良好的问卷,在设计时应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针对调查的目的来设计问卷提出的问题要适合于调查的目的和被调查的对象。使用方便,处理结果省时、经济。,一般一份完整的问卷应包括四个部分,即前言、填表说明、调查项目与结语。,“前言”,应对调查目的、意义和要求给予必要说明。为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引起

11、被调查者的重视和兴趣,争取获得被调查者的积极支持和协作,“前言”的用语要谦虚、真挚、热情、恳切,文字要简洁、明确、可读性强。“前言”作为“问卷”的一个部分也可设计成一封附信。,“填表说明”,应向被调查者提示如何填答问卷,以及解释某些调查项目的含义。因问卷中有些问题须用文字、数字来填答,有些则用划勾或画圈的方式来选答,如无统一规定,不作明确说明和解释,让被调查者随意行使,致使答卷不规范、不统一,既不利于对答卷进行统计,也容易产生废卷。所以,问卷中必须单独设有“填表说明”这一项,尤其是较为复杂的“问卷”,更须如此。,“调查项目”,是问卷的主要部分,该部分应以完整、简洁、合理的形势设置所欲了解的问题

12、,其设计形式技术性很强。一般认为,问卷中问题设置的方式有两种:“封闭式”与“开放式”。,“封闭式”与“开放式”,前者是指,把问题与供选择的答案一起列入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必须在给定的答案中选择一项或几项加以填答。供选择的答案可设多种变式,如两项选一项、多项选择式、顺序填答式和等级填答式,等等;后者指,问卷中只向被调查者提问而不提供被选答案,要求被调查者作自由回答。,前后两者相比,各有优劣,“封闭式”的答案是给定的标准化的,这不仅有利于被调查者正确理解与填答,节省填答时间,取得较高的填答率和问卷的回收率,而且有利于研究者对问卷进行编码、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此外,还有利于询问一些较敏感性的问题,并迫

13、使被调查者对一些不愿随意暴露的个人见解作出相对认可的选择。,但是,“封闭式问卷”的设计容易给某些无主见的被调查者提供猜答与随意选答的机会,从而降低回收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此外,该式问卷的设计难度较大,尤其比较复杂的调查项目和选答项较多的问题,很难设计得十分周全,如设计不当,将无法正确填答。因此,“封闭式问卷”比较机械、可塑性差,难以发挥被调查者的主观能动性。,“开放式问卷”则灵活性较大、可塑性较强,它可用来回答各类问题,尤其是答案较多、答案较复杂或答案未定的问题更是如此。因此该类问卷有利于被调查者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自由地发表己见,充分地阐述与论证。也有助于研究者了解被调查者投射于答语之中的

14、态度、情感、动机等内隐的心理事实。可见,就所获材料的丰富程度而言,开放式问卷要比封闭式问卷实用的多。,但开放式问卷也有不足指出:它所收集到的材料会参杂一些毫不相关、毫无价值的东西,而且所获得材料的标准化程度相对比较低,难以进行整理、比较与统计分析;他只适用于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有相当文字表达能力的被调查者;它需要花费被调查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可能会导致较高的拒答率,降低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据此,较为理性的设计方案时,将封闭式问卷与开放式问卷勇于同于问卷之中的不同调查项目,于是出现了半封闭式半开放的问答式设计方案,但无论哪种问卷式方案,都应认真考虑、反复斟酌三个方面的设计:第一,“问题”的选

15、择。第二,“问卷”的排列。第三,“问题”的表述。,“问题”的选择,“问卷”能反映问卷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决定问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因而选择问题时,必须围绕研究课题,以预定的假说为向导,选择那些最必要的问题作为调查项目。被选择的问题又必须与被调查者填答能力和群体倾向性相符合。此外,一份问卷所包含的“问题”通常不宜超过80个。“问题”过多会使调查者的调答时间过长,引起疲劳、焦虑、注意力下降,无法保证答卷的质量;,“问卷”的排列。,一份问卷所含的“问题”少则四五十,多则七八时,因此“问题”的合理排列颇为重要。所谓合理排列,一要便于被调查者能顺利填答问题;二要便于研究者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16、统计与分析。在这一原则下,可采用多种设计方案,例如,可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排列,也可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排列,还可按问题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等。总之,问题的排列应体现有序性与逻辑性特征。当然,有时为避免填答者发生思维定势,也可对问题作非逻辑性的排列;,“问题”的表述。,问卷调查是通过间接的书面形式进行的。因此如何用妥帖的文字来表述索要调查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一般认为,问题表述中应注意:(1)为使被调查者对问题作出具体、准确地回答,问题的表述要具体、单一,不宜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并为组合型问题;(2)为便于被调查者理解所设定的问题,表述问题的用语要通俗、准确、规范化,不宜使用抽象、陌生、过于专业化

17、的术语,以及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和概念;,“问题”的表述。,3为避免对被调查者的解答产生诱导作用,研究者的主观性倾向不易流露于问题的表述之中,而应使用中性用于来表述问题;(4)为使被调查者能对问题作出坦率而真实地回答,对于那些敏感性强、威胁性大的问题,表述时应采用相应的策略性方法。例如:释疑法,即先使用具有消除疑虑的功能性文字,然后再提出问题;假设法,即先用一个假言判断作为前提,然后提出问题;转移法,即不从正面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而让被调查者对“周围其他人”的某些想法加以评定。问题表述经灵活处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问卷填答者对某些问题的敏感性,作出坦率而真实地回答。,“结语”

18、,即对被调查者的合作表示真诚的感谢。也可征问一下地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本身的看法、意见和感受等。结语应力求简短。问卷设计完成后,可在小范围内进行试测,并经反复修订方能用于一定规模的实际施测。,口头调查,口头调查即晤谈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要使晤谈法富有成效,首先应创造坦率和信任的良好气氛,使被调查者做到知无不言;同时,研究者应当有良好的准备和训练,预先拟好问题尽量使谈话标准化,记录指针的含义保持一致。这样才有可能对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概括。,与问卷相比,晤谈法有如下优点:,(1)可以直接向被调查者解释晤谈的目的,可以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准备程度;(

19、2)研究者可以控制晤谈进程,可以使调查中的遗漏大为减少;(3)可以不同的方式考察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真实程度;(4)可以根据被试的反应提出临时应变的问题,有可能获得额外有价值的资料。,它的主要缺点是:(1)由于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晤谈数量有限的对象,要收集较多对象的资料太费时间;(2)研究者必须训练有素,才能掌握晤谈法;(3)研究者的言语不当,被调查者有可能拒答或谎答问题;(4)研究者的行为,有时甚至是无意的行为也可能对被调查者的回答有暗示作用。,测验法,心理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1、按内容分:智力测验;态度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2、按形式分:文字测

20、验;非文字测验3、按规模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心理测验要注意三个基本要求:,信度(reliability):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validity):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质。标准化(standardization):编制心理量表的过程要系统化、科学化,检测过程也要系统化、科学化,对结果的解释也要严谨、客观、符合科学。,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心理特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用的测量工具应适合于研究目的的需要。主持测验的人应具备使用测验的基本条件。如口齿清楚,态度镇静,了解测验的实施程序和指导语,有严格控制时间的能力;并严格按测量手册上载明的实施程序进行测验等。应严格按测验册上

21、的载明的方法记分和处理结果。测验分数的解释应有一定的依据,不能随意解释。,观察法、调查法和测验法都属于研究心理学问题的相关法。上述这些方法可以用来发现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即关系的疏密程度;但却不能 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借助于实验法。,实验法,实验法,实验法的三个特点:实验组与控制组;事前测验和事后测验;随机化实验室实验:责任扩散研究(Latane)现场实验:强化和助人行为的研究(Moss&Poge)模拟实验:监狱模拟研究(Zimbardo)实验法的优缺点:1、可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可重复、可检验3、数量化指标明确4、不用被动地等待想

22、要研究的事件的发生5、被试的觉察可能会影响其反应6、实验情境与生活环境毕竟有距离,实验法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或实验变量(通常是用刺激变量);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实验需在控制的情境下进行,其目的在于排除实验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的情况。因此,实验法不但能揭明问题的“是什么”,而且能进一步探求问题的根源“为什么”。,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问题必须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使这两个组在机体变量方面大致相同,控制实验条件大致相同,然后对实验组施加实验变量的影响,对照组则不施加影响,考察并比较

23、这两组的反应是否不同,以确定实验变量的效应。实验法可分为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在实际生活情境对实验条件作适当控制所进行的实验。例如要研究小学一年级儿童普遍存在着的感知算式错误的原因,实验者在一个班按一定的计划加强实验性训练,对另一平行班则不进行这种实验性训练,进行正常教学,对获得的材料加以整理和分析,就可以找出影响小学一年级儿童感知和算式错误的原因。自然实验优点是把心理学研究与平时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研究的问题来自实际,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缺点是容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不容易严密控制实验条件。要精密地控制实验条件,还需用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严密控制条件

24、下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所进行的实验。例如。为了比较人的视觉和听觉简单反应时间的差异,在实验中布置好电秒表,光、声刺激器,令被试者将一只手放在电键上,要求他当看到(或听到)信号时,便立即按下电键,经过多次实验,便可求出它们在统计学上有无差异。实验室实验的最大优点是,对无关变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作了精确测定,精确度高。主要缺点是研究情境的人为性。,档案研究法,指根据一定的目的收集大量现有资料,通过分析,找出社会事实与社会心理之间关系的方法。档案资料包括:个案资料、统计资料、调查报告、历史文献、事件记录等,如魏茨曼为研究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成因问题,收集了18种受奖的儿童读物,并分析题目、插

25、图、主要人物及其活动等内容,结果发现284幅插图中对男性与女性的描述之比有着惊人的差异,男性大多被描述为主动的、勇敢的、机敏的、助人的、处于领导地位的,而女性则被描述为被动的、漂亮的、讨人喜欢的,并大多为家庭妇女,还发现这些作者本人有41%是妇女,她们反映并加强了社会上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并起着教育女孩子低抱负与低自信的消极作用。,档案法的优点第一,它是一种不被觉察的非反应性的方法,因此不存在被试意识到自己有被研究而产生的心理干扰;第二,它使一段时期内社会心理趋势的估计,对往事的追溯与探源,对若干课题研究的跨文化比较成为可能;第三它有助于某些假设的检验,有时也能提供因果关系的线索。,档案法的弱

26、点第一,难以得到充分而足以检验假设的材料,而一些材料也可能包含编者由于偏见所造成的歪曲性内容;第二,工作量大,耗时耗资多;第三,分析有赖于分析者抽样的方法和抽象、概括及发现的能力,否则难以得出一般性结论;第四,由于社会现象的多因性,用此方法得出的结论只能表明两种现象有无关联,却不能说明它们是否为因果联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实验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实验研究有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分为以下十个方面:在被试没有关于研究知识和同意的情况下,就把他们当被试来使用;不让被试知道研究的真实性质,对被试说谎;哄骗、侵犯被试的个人秘密以及给被试恐惧、失败、担心等情绪的冲击

27、等等。在所有这些内容中,有三个方面的伦理问题最为明显,这就是对被试的实验性欺骗、对被试隐私的侵犯以及给被试造成实验性痛苦(包括精神上的和肉体上的)。,被试的实验性欺骗,在心理学的各种实验中,为了创造出更加真实的实验条件,常常不得不对被试掩饰真正的研究目的,或者说对被试施以某种欺骗,最经常的欺难度手段就是使用“假被试”这个角色,也就是实验者和知情者“串通”起来,创造一种条件或一种情景,使真正的被试的行为更加自然,更加真实。从为了获得更加可靠的研究结果这一目的来看,实验中的欺骗似乎是无可厚非的。,被试的实验性欺骗,只有让被试对实验尽可能的一无所知,才可能在回答问题时,既自发又自然。如果让被试知道了

28、实验的真实目的,他们就会用一种尽量能使自己看上去显得很好的方式去行动,因为多数人不愿意让别人认为自己是软弱的、无力的、愚蠢的等。还有一种情况,当被试知道了实验目的时,他还可能尽力用一种能使实验达到预期效果的方法去“帮助”实验者。显然,这两种情况对实验者来说无疑都是灭顶之灾。,被试的实验性欺骗,不过,这并没能使欺骗性实验摆脱两难困境,一些极端的批评者认为,无论如何,对人说谎、欺骗人是不道德的,这是一条普遍的道德原则。因此,在当代社会中增加这种破坏道德的欺骗行为是不正当的。不管一门科学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管它能取得什么成就,只要它欺骗了人,这些目的就毫无意义。这种争论的激烈性使我们有现由相信,实验中

29、的欺骗现象的伦理问题,恐怕需要伦理学家来协同解决。,认知与情绪的关系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提出了情绪受环境影响、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3种因素所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沙赫特和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辛格(J.Singer)于1962年设计了一项实验,用来证明上述三因素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实验前告诉被试,要考察一种新维生素化合物对视敏度的影响效果。在被试同意的前提下,为他们注射药物。实际上控制组被试接受的是生理盐水,实验组被试接受的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使被试出现心悸、颤抖、灼热、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反应而处于典型的生理唤醒状态。药物注射后,实验组被分作3组,

30、“告知组”:告诉被试药物会导致心悸、颤抖、兴奋等反应;“未告知组”:对被试说药物是温和的,不会有副作用;“误告知组”:告诉被试药物会导致全身麻木、发痒和头痛。,人为地安排两个实验情境:“欣快”情境与“愤怒”情境。实验组二组被试各一半人进入“欣快”情境,另一半人进入“愤怒”情境。当被试进入“欣快”情境时,看见一人(实验助手)在室内唱歌、跳舞、玩耍,表现得十分快乐,并邀请被试一同玩耍。而进入“愤怒”情境的被试则看见一个人(实验助手)正对填写着的一张调查表发怒、咒骂、跺脚,并最后撕毁调查表;被试也被要求填写同样的调查表,表上的题目带有人身攻击和侮辱性,并会引起人极大的愤怒。,实验假设:如果生理唤醒单

31、独决定情绪,那么3组被试应产生同样的情绪;如果环境因素单独决定情绪,那么所有进入“欣快”情境的被试应产生欣快,所有进入“愤怒”情境的被试应产生愤怒。实验结果:控制组和告知组被试在室内安静地等待并镇静地进行他们的工作,毫不理会同伴的古怪行为;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则倾向于追随室内同伴的行为,变得欣快或愤怒。,结果分析:控制组被试未经受生理唤醒,告知组被试能正确解释自身的生理唤醒,他们都不被环境中同伴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没有任何情绪反应;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对自身的生理唤醒没有现成的解释,从而受到环境中同伴行为的暗示,把生理唤醒与“欣快”或“愤怒”情境联系起来并表现相应的情绪行为。,结果表明:生理

32、唤醒是情绪激活的必要条件,但真正的情绪体验是由对唤醒状态赋予的“标记”决定的。这种“标记”的赋予是一种认识过程,个体利用过去经验中和当前环境的信息对自身唤醒状态作出合理的解释,正是这种解释决定着产生怎样的情绪、所以,无论生理唤醒还是环境因素都不能单独地决定情绪,情绪发生的关键取决于认知因素。,个人隐私的侵犯问题。,在研究中,特别是具有欺骗性的实验,容易诱导被试透露个人隐私。因此,在这里研究又遇取了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即对个人的隐私权利的侵犯问题。例如,在费斯汀格的一项关于匿名性的研究中,在一种特殊的条件下诱导被度说出了对自己父母的不满和对自己父母的攻击性言词。从实验的过程来看,被试对自己父母的

33、这些看法并不是在随便任何地方都能说的,因此,它属于个人的隐私范围。另外一些研究,会涉及到个人的经济情况、性行为、种族偏见、宗教信仰,甚至对什么电影有偏好以及一个人在发愁时或失望时的行为等等私人的事情。如果在被试不同意公开时而强行了解,实际上也就违背了保护个人隐私的伦理原则。,被试的痛苦问题。,某些社会心理学实验看起来有趣,很“好玩”,但是实际上它很容易造成被试在肉体上的痛苦,例如有的实验测量他人在场对于耐痛阈限的影响,这是以引起被试一定的疼痛为前提的。如果说一般在实验中的肉体疼痛还造不成很大危害的话,那么,由一些实验引起被试者在心理高度的紧张和恐俱。例如,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的实验,曾使一个成

34、熟的、镇定自若的商人,最后变得痉挛、口吃、神经崩溃。金巴尔多的模拟实验则使充当犯人和看守的被试神情沮丧、心烦意乱。,注意事项:,(1)应避免那些可能引起极大不安和痛楚的程度。即使使用其他方法得出的结果不太清晰,保护被试也是研究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2)如果能找到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好在实验中不使用欺骗手段,比如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3)如果被试的不安心情变得十分剧烈,实验者应给予他们退出实验的自由。,(4)实验结束以后,实验者应该尽一切努力去消除实验可能给被试造成的羞耻感及其他不适情绪。(5)研究者对实验过程中有关被试个人的任何材料,负有保密的责任。(6)如果允许的话,应将实验目的、

35、实验过程尽量向被试讲请楚,然后征求求被试是否愿意参加实验。,实验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实验者的倾向性问题,实验者的倾向性问题,我们将实验者的愿望、评价、态度及行为趋向等称之为实验者的倾向性。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们之间会产生各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在实验中实验者的各种特征对被试,肯定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如果实验者在有关某种实验目的的倾向性上表现得比较明显,那么它对被试的影响将更大,同时,对研究结果的正确性的消极作用也更大。上述倾向性产生的原因在于,在实验的条件下,被试对实验者的行为是非常敏感的。即使实验者不向被试提出如何做的要求,但出于对实验目的的了解,也会使被试有意无意受到一些暗示,从而使被

36、试的行为出现顺乎实验者愿望或反抗实验条件的倾向。,解决实验者倾向性的办法之一,采取实验中的“双盲法”。即不仅被试不知道实验设计的目的,实验的主持者也同样一无所知。他只是按照实验程度发出指令。这样,实验者就没法影响实验条件了。虽然他可能在不同的实验期间有不同的行为,并且这些不同会影响被试的反应方式,但这种影响是随机的,不会造成系统性误差。,解决实验者倾向性的第二个方法,尽一切可能将实验情境同一化、规范化。如果一切都统一了,一切条件都毫无差异,倾向性也自然就不存在了。就如使用统一的宋体字或楷体字以后,人们就无法从字迹上发现个人的个性特征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经常在实验中利用录音磁带发出实验程序的指

37、令,还利用各种局面文字告知被试应该怎么做等等。,被试的倾向性问题。,在社会心理学的实验中,被试的倾向性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为被试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在接受测验,他不想让人认为他是愚蠢的、易上当的,所以他将极力做出“正确”的反应。另外,在实验的情境下,被试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大部分被试都想做出社会能接受的反应,还有的被试还想取悦于实验者,给实验者留下良好的印象等等。所有这些被试的倾向性,都将会导致被试不按自然的反应去行动。,消除被试者的倾向性:,(1)不暴露被试的姓名。这样实验者就不能确定地将某种反应与哪一个具体的被试联系在一起,被试的各种倾向性愿望便会减少些。(2)伪装因变量的测量。例如,在实验中利用单向透镜暗中观察被试的反应,不让被度觉察到有人的评价他,观察他,这样他的行为就会自然些。,(3)让被试觉得自己是实验者而不是被实验者,比如,告诉被试,他的工作是充当观察者或是实验者的助手,这样就可能分散他对实验重点的注意。(4)利用非强迫性测量方法收集被试的反应材料。即在不要求被试合作的情况下,测量被试的反应,如记录下被试有关与紧张、恐惧有联系的外部动作和反应等等。,思考题:选取身边的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做一个实验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