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专题主题粤剧知多少.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9500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方位专题主题粤剧知多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方位专题主题粤剧知多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方位专题主题粤剧知多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方位专题主题粤剧知多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方位专题主题粤剧知多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方位专题主题粤剧知多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方位专题主题粤剧知多少.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方位專題主題:粵劇知多少,組長:楊楚怡(19)組員:沈寶如(10)葉萌下(20)林嘉麗(4)張悅(25),目錄,1.起源 p.1-p.3 2.歷史 p.4-p.73.文化精神 p.84.發展及演變 p.9-105.京劇與粵劇的分別 p.11-126.組員感想 p.13-14,起源,粵劇(又名廣府大戲)是廣東地區主要戲曲種。源流上溯明嘉靖年間,明清兩代已見傳演,最初的演唱語言是戲棚官話,後來漸漸演變成粵語。粵劇在廣西、香港和澳門最常見,而且十分流行。p.1,粵劇融合了中國其他戲曲,例如弋陽腔、崑腔等。清朝末年,粵劇開始出現廣州方言,因為文化人想利用粵劇作為宣傳革命的途徑,所以為了令廣州人更容易

2、明白,於是加入大量廣州話。,p.2,粵劇早期多在戲棚內演出,戲棚內設置神像、安放神壇供奉神明。香港的戲棚大多在神誕和佛誕演神功戲,以供奉神明和酬神等。p.3,歷史,早期的戲班藝人為了方便互相聯絡和安排與班主訂立合約,便在佛山成立一個行會組織,取名瓊花會館。瓊花會館附近設有瓊花水部,是戲班的紅船用來停泊的地方。p.4,所謂紅船,是一艘用木造的帆船,船身大部分髹上紅色。紅船的主要用途是運載戲班成員及戲箱,戲箱裏有服裝、裝飾等在舞台上使用的物品。p.5,以前粵劇班經常在珠江三角洲一帶演出,往來只能靠船,所以大部分時間都要在戲船上食住。但後來因為戲班出了李文茂,領導很多粵劇中人參加了太平天國起義,起義

3、失敗後,粵劇被禁,所有紅船都給查封燒毀,以致後來粵劇復演,沒有紅船,而且以前紅船的戲班中人大部分時間都要在戲船上食住,其實十分困苦,後來在田野竹搭的戲棚又大又方便,重新再造紅船成本又貴,所以紅船便成為歷史,被淘汰了。p.6,清代咸豐年間,瓊花會館被清政府燒燬,令粵劇沉寂一時。粵劇同業於光緒十五年(1889)在廣州建立 八和會館(和合八方之意),積極推動粵劇發展。抗戰期間,粵劇工作者紛紛移居港澳,於是粵劇分別在粵港澳三地發展。p.7,文化精神,粵劇提倡的是:1.孝道,尊敬長輩 如:爭父奇案2.做人要有義氣,不應出賣別人 如:杜鵑山3.做人要正直,不要奸詐 如:四進士 p.8,發展及演變,四十年代

4、初,粵劇名伶薛覺先和馬師曾專心致志地革新粵劇,無論在題材、舞台美術、服裝、化妝等,均作出很大的貢獻。另馬師曾設立西樂部,引入大提琴、色士風、梵鈴等西洋樂器。p.9,早期的粵劇是沒有女藝人演出的,無論是花旦或是小生,都是由男藝人扮演,直至後期才有女藝人在戲班演出。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有不少粵劇愛好者以唱粵曲作為生活嗜好。p.10,京劇與粵劇的分別,京劇,又稱京戲,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京劇是十九世紀中期,融合了徽劇和漢 劇,並吸收了梆子、昆曲、秦腔等藝術的優點,在北京形成的。京劇的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主要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京劇形成在清朝宮廷內,得到了空前的繁榮。p.11,粵劇又稱大

5、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p.12,組員感想,我們在這次專題研習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例如如何分工合作、有效地搜集有用的資料等。雖然要在週未時做簡報,但也很值得。此外,這次專題日裡還令我們明白到大家要團結一致才會成功的。因為有一次我們因與組長的意見不合而吵翻了,結果,我們和組長分開來工作,但我們就甚麼都做不成。事後,我們才發現團結的重要性。p.13,因為今次我們的全方位學習日的主題粵劇,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我們根本不知粵劇是什麼,但這次的學習日卻加深了我們對粵劇的認識,例如關於粵劇的歷史、粵劇的文化精神、粵劇的服飾等等,真是獲益良多!p.14,(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