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22.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9564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2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2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2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2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2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2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22.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波曲纹(西周晚期),几何纹 几何纹是几何的基本元素(点、线、圆)所组成的有规律的纹饰,纯属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美感。这种纹饰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早已出现,在青铜器上属于几何纹的形式比较多,在早期作为主要纹饰的机会非常少。在兽面纹、龙纹盛行的时代里,它只能作为主纹的陪衬或地纹使用,只有在这些纹饰衰退的时代,才能大量起用几何纹,各种形式的几何纹才不断出现。春秋、战国之际几何纹作为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几何纹大致有连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斜条纹、云雷纹、百乳雷纹、曲折雷纹、钩连雷纹、三角雷纹、菱形雷纹、网纹等。,连珠纹 是小圆圈的横式排列,旧称圈带纹。这是青铜器中出现最早的纹饰之一。已有实体的连

2、珠纹,有作单行或双行排列,周围以弦纹作界栏。商代早期的连珠纹已是空心的小圆圈,它已作为主纹。但这一纹饰大多在兽面纹、龙纹、雷纹的上下栏作为次要的纹饰。弦纹 是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为一根凸起的直或横的线条。有的青铜器上仅有弦纹,没有其它纹饰,简洁朴素,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作为界栏出现的。直条纹 是连续的竖直线条组成的纹饰,除条纹粗细外,没有多大变化。商代晚期到西周时代的簋、尊、卣、觯的腹部有直条纹,方座簋的方座中间也往往饰直条纹,春秋时代已不多见。横条纹 旧称平行线纹、沟纹、瓦纹。是宽阔的横条作突起或凹陷的槽,初见于西周中期,有通体饰横条纹的,也有腹上部间以其它纹饰的。盛行于西周中晚期,春秋

3、时代还继续使用。,斜条纹 就是弦纹作45度排列,大多饰于分档鼎及鬲的下腹部,初见于商代二里冈期,西周时代还有使用。云雷纹 用柔和的回旋线条组成的是云纹,有方折角的凹旋线条是雷纹。商代早期已有用连续带状云雷纹作为主纹出现的。商代中期兽面纹的主体,有用大量的云雷纹构成的,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兽面纹、龙纹、乌纹的空隙处,常填以云雷纹,而且云雷纹低于主纹,起了陪衬作用。春秋战国之际粗犷的兽面纹、龙纹的体躯上,也有各种云雷纹变形图案。战国开始,云雷纹发展成为线条活泼的流云纹。河南洛阳金村出土战国云纹壶已用金银片镶嵌非常华贵。,百乳雷纹 也称斜方格雷乳纹,鼎、簋和罍的腹部常常以之作为主要纹饰。图案呈斜方格

4、形,每一格边缘是云雷纹,中间有一乳突。百乳雷纹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商代的乳突比较平坦,西周时代则既长又尖锐。曲折雷纹 旧称波形雷纹。雷纹的主体作上下曲折状。粗线条的雷纹与细线条的雷纹一一相间。在青铜器上,曲折雷纹较为少见,为西周早期的纹饰。钩连雷纹 作斜的山字形线条,用斜线相钩连,一般山字形作粗线条、所填雷纹为细线条,也有山字形作虚线、雷纹作阴纹的。最早见于商代中期,盛行于商末周初。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很富丽的钩连雷纹,粗细线条有用金、银和绿松石镶嵌的。三角雷纹 外围是三角形,内填以雷纹,三角形的一角作向上或向下连成横列,形成大的锯齿带状,角向上饰在簋腹上部,角向下则饰在腹的下端。这类纹

5、饰盛行于商末周初。晚期的三角雷纹作倒顺三角形交错排列,金银片或金银丝的镶嵌一一相间。,菱形雷纹、方块雷纹、长方形雷纹 是在菱形、方形、长方形内填以雷纹,作连续式排列,并用金银丝和金银片镶嵌,盛行于战国时代。网纹 是斜线交错如网形,商代早期青铜爵、斝上见有,以后很少发现。,斜条纹(西周中期),曲折雷纹(西周早期),菱形雷纹(西周),云纹,百乳雷纹(商晚期),云雷纹(商晚期),各种云纹,在兽面纹、龙纹、凤鸟纹下衬以云雷纹,这是商代晚期西周早期青铜器的纹饰常用手法,人物画像 人物画像是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当时贵族的社会生活和勇猛作战的场面,这类纹饰在青铜器上出现较晚,初步摆脱了规律化的对称图案,用流畅

6、的线条,结合绘画和雕刻手法,描绘出各种动景。如宴乐、弋射、采桑、狩猎等活动,还有徒兵搏斗、攻城、水战等战争场面。这一些用绘画形式表现的画像,是以后绘画艺术的先驱。,水战,上述纹饰均来自战国时期青铜器,其他纹饰 人面纹 在青铜器纹饰中,人面纹是“种半人半兽的怪神,有的仅有面部,有的还有兽的身躯,面部虽作人形,但还包含兽类的特点,如头上长角,口中有獠牙,这种人面纹在商代中晚期的铜器上出现较多。贝纹 在青铜器纹饰上,均作横置排列,出现较晚。贝纹都作为次要纹饰,出现在圈足部位,从来没有作为主纹出现过,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绹纹 是绳绞结的形状,在构图中绹纹是由二条、三条、四条甚至有九条单线绞结而成,流传

7、于春秋战国之际。绳络纹 以两根并连的绳索交织而成套结,连成网格状,大多饰于酒器及水制表面,盛行于春秋、战国之际。火纹,绹纹(春秋战国),火纹,绹纹(春秋战国),人面纹,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铭文,一般是铸成的,战国秦汉时期的铭文,大都是刻成或錾成的。据统计,金文约有3005字,其中可知有1804(60%)字,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带铭文的商周青铜器共有多少?由于器物的散佚和著录的交叉重复,很难作出精确的统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殷周金文集成的著录数量最多,编号为11

8、407,这个数字尽管不能全部反映有铭金文的实际数量,但已大得惊人了。,青铜器的铭文,铭文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字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进步,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夏代晚期,中国文字虽已产生,可能由于尚处在早期阶段,青铜器铸造技术也较原始,故此时还没有产生铭文。,铭文产生于商代早期 科学发掘的二里冈遗址、盘龙城墓葬,以及同一时期的其他遗址和墓葬,出土了许多青铜器,还没有发现带有铭文的。郑州白家庄商代早期墓出土的铜罍,其肩部铸有三个文字形花样,有人认为是文字,也有的认为是花纹。然而商代早期传世青铜器确有个别铭文发现。商代中期 特别是盘庚迁殷以后,青铜器铸造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甲骨卜辞

9、的书契也迅速进步,铜器铭文的铸造也就在这个时候逐渐兴盛起来。铸铭铜器增多,但每器所铸字数仍不多,一般只有一两字,多者四五字。商代晚期 上述状况基本不变,直到殷末,没有超过五十字的铭文,数十字的铭文也仅有几例。商代铜器铭文的内容也较简单,一般无重要意义。铸铭的目的在于标记器主的族氏,识别用途。这个时期的铭文,一般都铸在器物的不显著部位,,(一)青铜器铭文简史,西周时期 是青铜器铭文大发展的时期,不论是铭文的性质、内容、形式、数量,甚或书体等方面,都较前有很大的变化。西周早期,铸铭之器骤然增多,铭文内容丰富多采,像何尊、矢令尊、大盂鼎等记述贵族们接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的长篇巨制,屡见不鲜。在大量

10、的青铜器铭文中,记载着王室的政治谋划、历代君王事迹、祭典训诰、宴飨、田猎、征伐方国、政治动乱、赏赐册命、奴隶买卖、土地转让、刑事诉讼、盟誓契约,以及家史、婚媾等等,都是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制、礼仪情况的重要资料,具有明确的书史性质。这些铭文资料,可以证信古史,弥补史书的缺佚,对于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和上古语言文字有着重要的意义。,春秋时期 周室东迁,五霸兴起,周王朝的中央集权逐渐分散到列国诸侯之手,他们各霸一方,各自为政,冶铜铸器各得其便。因此,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也表现出了较强的随意性,其内容和程式不与西周时期尽同,一般多为联谊婚姻、夸耀祖先之类。,战国时期 随着奴隶制社会的衰落,

11、礼制开始崩坏,封建地主阶级兴起,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变化,加上当时的简册书帛通行,文字应用日渐繁复,“镂于盘盂琢之金石”终不如书于简册方便所以,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铭文,长篇大作不多,书史性质的更为少见。铭文从其格式、体例,以至于刻铸方法、书法艺术等方面部起了很大的变化。战国中期以后铭刻终于转到“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作用上去了。结论:青铜器铭文从商代早期产生,经过中、晚商的简铭期,西周的长铭期,到战国晚期衰落,大约经过了千余年的发展变化。,(二)青铜器铭文的内容,1、徽记 标识器主简式:族徽(如:妇好、天、伯、攸)繁式:作器者名称、器名、用途、存放地点(如:伯作簋、中作旅簋),2、祭祀。古代人视祭

12、祀与征伐为国家的大事祭祀包括祭神和祭祖上帝的神力主宰万事万物而祖先的神力在于种族国家内部。于是上帝及其诸神和祖先共同成为商周时期祭祀的主要对象。3、征伐。征战作为国家大事之一是扩大疆域,聚敛财富的武力手段。4、赏赐。在中国古代,赏赐成为一种制度,并且往往与分封联系在一起持别是西周时期,赏赐的对象包括诸侯、贵族和那些征战有功的属下。,5、册命。这是古代君王祝告天地宗庙,册立后妃、诸王、大臣使用的一种文书。册命作为一种制度产生于西周早期,其铭文格式主要有时间、地点、受册命者、册命词、称扬辞、作器、祝愿辞等部分后期的册命还有赏赐的内容。6、土地转让。商周时土地归国家所有受田者纳税也是一种制度西周中期

13、,在贵族之间兴衰不定的情况下一些趋于败落的旧贵族出于生计,将自己的一那分土地转让给新贵族的现象增多,但是田地的转让必须征得国家的许可,并在政府官员的监督下履行严格的转让手续。,7、法律诉讼。西周时期,由于奴隶主贵族内部出现了兴衰浮沉不定局面贵族之间及其上下等级之间不断发生利益冲突,于是法律诉讼事件纷起。,中国的汉字从创始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应用的需要形成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构成书法艺术的字体基础。广义的篆书包括了甲骨文、大篆(籀文)及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和小篆。狭义的篆书则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小篆是经过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新书体,又称为“秦篆”,是中国最早的标准字体。小篆是对大

14、篆的整理简化而来。字形修长线条柔顺,具有典雅温文的气度。商周青铜器铭文的书体,一般采用大篆。虽从甲骨文演变而来,但更具线条意味,古朴雄浑,端庄凝重。它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书法艺术,一贯为研究书法的人们重视。,(三)青铜器铭文的书体,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举例,“耳”字的演变,可见很多情况下“金文”更像甲骨文,(四)青铜器铭文的结构特点,如前所述,金文上承甲骨文,下接小篆隶书,所以在文字结构上也反映了这种过渡和演变。下面试对铭文的结构特点作一些概略的说明。1、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甲骨文、金文的“直系后裔”,所以许多汉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已经定型,如“大”、“中”、“口”、“宫”等等,这就使我们可能根据

15、“今文”去识别或猜测“金文”。,2、由于金文是一种过渡性文字,不但有许多字和今文的字形不同,还有些字与今文的字形相同而音义不同。对青铜器铭文利用楷体诠释的文字称为铭文的“释文”。在释文里,常用括弧在古体字或与现代汉字音义不同的字后面注明现代含义的字,最常见的如:,3、金文经历千余年,由于时间、地区的不同,使有些字的写法较多,前后期的字形变化十分显著,如“公”字:,4、甲骨文和金文同属古文字阶段的大篆范畴,和今文比,象形的味道还比较浓,指事字和会意字也比较明显。小篆和甲骨文金文相比,已经更加抽象化,较大地减少了象形意味。进一步将汉字从图案化向符号化推进。金文中属于象形字的如:,许多指事字和会意字也是结合象形字而创造出来的。金文中属于指事字的如:,金文中属于会意字的如“日月为明”,“人言为信”,与今文相同,其他如:,5、甲骨文是刻划而成,笔画都比较细小篆的笔画也统一 成粗细一致的线条。商代铭文出现了肥瘦相间的笔划,说明当时已使用毛笔,并有了提按运笔的意识。西周古铜器铭文绚丽多姿,书法美的各个基本范畴已充分展露出来。,6、金文还有两种属于艺术字的书体。(1)“蝌蚪文”,笔画头粗而尾细,形似蝌蚪。(2)“乌虫书”“蚊脚书”将笔画写成鸟虫足状;“鸟篆”在原字上加鸟形纹饰。如越王州勾剑的铭文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