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文言文句式讲课.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9623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句式文言文句式讲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文言句式文言文句式讲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文言句式文言文句式讲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文言句式文言文句式讲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文言句式文言文句式讲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句式文言文句式讲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句式文言文句式讲课.ppt(1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专题辅导,专题:文言句式风侨讲课,考 点 分 析,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另外,古汉语的疑问句和固定句式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题型:翻译题 选择题,翻译的程序、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

2、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7、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3分)(2008广东)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B(“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例2:2008年高考江西卷,13(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4分),【答案】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采分点】“不吾叛”倒装,“焉”、“治”各1分,大意1分,例3:2008年高考浙江卷,1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览(其)诗卷B流闻(于)禁中C(老妪

3、)问解则录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解析:正确的省略成分补全应是:(公)问(妪)解(公)则录,意思白居易每次向老婆婆请教,凡是老婆婆能理解的,他才抄录下来。,C,05重庆12下列各句中,与“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C言于大府诛之D夫晋,何厌之有,考查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层级为 B 级。答案为D。“唯巫言是用”的句式特点是以“是”或“之”等提宾标志提宾的提宾句。D句是以“之”字提宾。,课 前 小 练,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亚父者,范增也。2、沛公军霸上。3、沛公安在?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判断句,宾语前置,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

4、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1)“者”也,(3)者,。,(4)者也,(2),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夫战,勇气也。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粟者,民之所种。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梁父即楚将项燕。环滁皆山也。此亡秦之续耳。,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人为

5、刀俎,我为鱼肉。此后典籍皆为版本。问今是何世。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荀卿,赵人。刘备天下枭雄。,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予本非文人画士有司、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5用“非”“未”“弗”“无”“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练习一,、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项是()、刘豫州,王室之胄。、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下面“是”表判断

6、的句子是()、是吾剑之所从坠。、海瑞言俱是。、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是年谢庄办团练。,C,C,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翻译下面句子:,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 动 句,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吾属今为之虏矣。,注意下面句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重为乡党所笑。,wi,被 动 句,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

7、引进动作的主动者)。,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信而见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翻译下面句子:,被 动 句,“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如:,1、府吏见丁宁(我)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1、诚请见教。2、望见谅。3、请勿见笑。,翻译下列句子:,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予犹记周公之被逮,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戍卒叫,函谷举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城陷而虏,4、用介词“被”表被动,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被 动 句,5、意念被动句(无标志)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洎牧以谗

8、诛,邯郸为郡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龙逢斩,比干剖。,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4、用介词“被”表被动。,5、动词本身表被动。,小 结,于。,见(+动)。,见于+对象(受于),4、而君幸于赵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被,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为所(或为所),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无标志,选出下列各组中

9、不是被动句的一项,1、()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A、同舍生皆被绮绣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忠而被谤D、受制于人,A,A,3、()A、行将为人所并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4、翻译下面的句子。,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广东高考),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四、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成份的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主语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

10、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对话省略,省略句,蛇,蛇,草木,公,独乐,乐,2省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杨子之邻人亡羊,即率其党(家人)又请杨子之竖(童仆)追之。,鼓,鼓,守,追,3省宾语(1)际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2)秦王不怿,为一击缻(3)竖子不足与谋。,权,之,之,4省介词今以钟磬置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于,于,于,对话中省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2、,孟子,省略介词,5、今以钟罄置(

11、)水中。,于,王,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鼓,4、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欲呼张良与()俱去。,之,公,五、疑问句:文言文中借疑问代词或否定词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谁、何、盍曷、胡、安、孰、焉”或疑问语气词“乎、欤、耶、哉”,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吾君在前,叱者何也?蹈死不顾,亦曷故哉?楚王叱曰“胡不下?”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且焉置土石?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而

12、此独以钟名,何哉?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中心词“主状 谓(定)中心词“宾”,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文言文句式:,倒装句语法公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置,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客

13、何为者?,“何操”,“操何”,“安在”,“在安”,“何为”,“为何”,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句,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豫州今欲何至?B、童子何知?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E、臣实不才,又敢谁怨?,C,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小 试 身 手,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忌不自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不自信”,“

14、不信自”,“未之有”,“未有之”,“不余欺”,“不欺余”,“未之闻”,“未闻之”,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之”,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小 试 身 手,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城中皆不之觉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未之多见也,C,宾语前置句,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用“是”或“

15、之”作为提宾标志。,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3、无乃尔是过矣?4、唯利是图。,1、()A 子何恃而往?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 唯才是举。D 尔何知?,B,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1、何以战?,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何以”,“以何”,“谁与”,“与谁”,2、微斯人,吾谁与归?,“东向”,“向东”,宾语前置句小结,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

16、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

17、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小 试 身 手,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1、()A 之二虫又何知?B 卿欲何言

18、?C 安得广厦千万间。D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C,(06年高考题:)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分)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选A,此题考了介词宾语前置与动词宾语前置。),(06年广东卷)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A,(06全国卷一)翻译句子: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答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是近代未有的过的事。,小 试 身 手,小 试 身 手,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

19、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能够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先生吧,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注:选自韩非子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师旷侍坐于前师旷(名乐师)陪坐在前面。琴坏于壁琴在壁上撞

20、坏。太师师旷。谁撞,即撞谁。言侧于侧言。是非君人者这不是统治者。除之除掉他。,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21、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蚓 无 利 之爪牙,强 之 筋骨。,定语后置,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廉)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也是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马之千里者(廉)能日行千里的马,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中心词+而+定语+者式结构,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天下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

22、碑记)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人,,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铸以为金人十二。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亦雁荡具体而微者。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用“之”使定语后置。,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用“之者”的后置。,6、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

23、双,欲与亚父。,、中心词+数量词,5、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用“者”,定语后置小结,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一 试身 手,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D,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翻译下列句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具告以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

24、性词语:“以”、“于”、“乎”等。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一、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公幸教晞以道。4、于其身,则耻师焉。5、得复见将军于此。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一 试身 手,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不仁哉!梁惠王也。,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倒装句,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定语),巩固练

25、习: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君何以知燕王?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豫州今欲何至?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5、孜孜焉唯进修是急。6、会于西河外渑池。,宾语前置,宾前,宾前,定后,宾前,状后,7、未之尝闻。,8、以为莫己若也。,9、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0、何以自托于赵。,宾前,宾前,状语后置,宾前,+介词结构后置,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指出这个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被动句:被兵势所逼,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07年上海卷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分),连接高考:,(1)(仲长

26、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句式1分;“异”1分),孟子受教免休妻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向母其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引自韩诗外传,译文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

27、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翻译红色的句子,文言文固定句式,固定结构,所谓固定结构,即指古汉语中一些相对固定的词语组

28、合。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它们往往有相对固定的译法。,一、表示疑问的句式,1、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译: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译:(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译: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此类结构中间可插入

29、宾语“之”或各种短语,具体说出所疑。,如太行、王屋何?,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译:凭你衰老的年纪和余力,还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1)、如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2)、奈何。译成“把怎么办”,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史记滑稽列传)虞姬,虞姬,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3)、若何。可译为“对怎么办?”。,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译:(已)诱敌深入了,对他们怎么办?若楚惠何?(城濮之战)译: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3、何焉为。译为“有什么呢?”。,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4、

30、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译:但这座山单单用钟命名,这又是为什么呢?,1)其它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如:王曰:“何以知之?”B、何所?(所的是什么?)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C、何为?(为什么?)如:君何为生我家?,二、表示反问的固定结构。,1、何以为、何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何”为疑问代词,“为”是语气词,表反问语气。,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崤之战)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译: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

31、,为什么要攻打它呢?,译: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何以贷为?(高考题)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为什么还要钱财呢?,译: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注意:上述句式中的“何”换成“奚”,意思是一样的。,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译:为什么要到九万里高空再向南呢?,2、“庸乎”,译为“哪管吗”、“难道吗”,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译: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3、“岂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32、,译:那么我就可以偿还此前受辱的欠债,即使一万次被杀戮,难道我还会后悔吗?,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译: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译: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4.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还是吧!、难道吗?,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译: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译:现在他们的聪明智慧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值得奇怪么

33、!,5.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独不怜公子姊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译: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译: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译: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6.“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这也是用以表示反问的习惯句式,不过语气较为委婉,中间有一种揣摩的意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不也吗?”“不会吧?,译: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4、吕氏春秋察今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译: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译: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7.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译: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8.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何之有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译:宋国有什么罪呢?,译:勾践回答说:“如果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9.何如哉?可译为“该是怎样的呢?”,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

35、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译:这些人的可耻人格,卑贱行为,与这五个人相比,轻重究竟怎样呢?,译:少卿您看我对妻子儿女怎么样呢?,10.岂乎(哉)连用,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译:我们日日夜夜盼望项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他呢?,11.非欤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译:您不是三闾大夫吗?,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12.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6、译: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译: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13.无乃乎(欤)连用,表揣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译文:远方的国家又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14.宁耶 连用,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译: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A、何哉(也)?(怎么能呢?)B、安哉(乎)?(哪里呢?)C、如之何?(怎么能呢?)D、顾哉?(难道吗?),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何可胜道也哉?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将军迎操将安所归乎?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如:顾不如蜀

37、鄙之僧哉?,其它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三、表示选择问的固定结构,这是在比较的前提下表选择问的句式。原为“与孰”的格式。,吾与徐公孰美?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2、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苏轼教战守策,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孙樵书何易于),译: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

38、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译: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其它表示选择的固定格式:,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如: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A、与其孰若?(与其,哪如?)B、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四、表示感叹的固定结构,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译: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2、“一何”、“壹何”译为“多么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拔剑割肉,壹何壮也!(汉书东方朔传),3、“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

39、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译: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其它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如: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鸣 呼,亦盛矣哉!,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B、直(特)耳!(只不过罢了!)C、惟耳!(只是罢了!)D、亦哉!(也真是啊!),五、表示揣度的固定句式,1.得无乎(耶、邪)连用,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译: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成

40、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促织),2.无乃乎(耶)?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求,无乃尔是过欤?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恐怕要责备你吧?,译:远方的主人对我军作好了战斗的准备,这样去攻打郑国,恐怕不行吧?,其它表揣度的固定结构:,如:吾王庶几无疾病欤?如:若辈得无若贫乎?如:其可怪也欤?,A、庶几欤?(或许吧?)B、得无乎(耶)?(该不是吗?)(兼表反问)C、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六、其他固定句式,1、无以、无从。多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译

41、:祝酒毕,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译:由于家境清贫,没法买书来读,译: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2、有以。多译作“有用来”的办法。,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孟子梁惠王上),译:袁州的百姓非常气愤,可是没有什么对付的方法。,译: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之处吗?,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如有所语。(核舟记),译:蒙受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之想。,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42、)”。,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愚溪诗序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木兰辞,译:(也)颇能用写文章来安慰自己;我描写的各种事物象用水洗涤过一样,鲜明生动,又能概括各种形态,无论什么都逃不过我的笔端。,5、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译:即使时代会不同,世事会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其基本点是一致的。,译: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

43、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译:我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别的强盗进来和防备发生意外变故。,译:这就是世上不能流传(石钟山命名)的缘故。,6.是故(以),“所以,因此,因而。”,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也。陈情表,译: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译:(我所以记下了以上的经过)译:因此,有此拳拳奉养之心,不愿放弃奉养的责任,远出做官。,7.以故(是):可译为“所以。”以故:可译为“因为的缘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褒禅山记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愚溪诗序赵王岂以一璧之

44、故欺秦邪?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信陵君窃符救赵,译:由于这个缘故,以后就把这座山称作褒禅山。,译:这些都是山水中的奇景,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辱了它们。,8.有者。译为“有个人”,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译:华阴县有个叫成名的人,正在读书,长期考不取。,关键实词:童子(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售(引申为“考取”),9.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如果这样,那么”。,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译: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泰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译:而这些却正好与我相似

45、,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称呼它,也是可以的。,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愚溪诗序,译:既然如此,那么成为天下大害的,不过是君主罢了,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原君,10然而,可译为“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译: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11.可以,可译为“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

46、: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译: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12.所谓,可译为“所说的,所认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译: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上战胜敌国。,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登泰山记译:中间山谷中的水绕过泰安城下,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祭十二郎文译:所说的天公啊,实在让人难以推测;神明啊,实在让人难以明白!这真是天理不

47、可推究,寿命不可预卜啊!,13.谓曰,可译为“对说,告诉说;把叫做。”,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译:(我)就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吗?”译:老婆婆常对我说:“那里,就是你母亲曾经站立过的地方。,14.于是,可译为“对,然后就”,或仍译为“于是”,相当于“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译:于是为长安君套马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译:这时,酒喝得十分欢畅,我敲着船边唱起歌来。,15.至于,可译为“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

48、到结局,到时候。”,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译:左师公说:“从现在往上数三世,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译:六国到了被灭亡的结局,是理所当然的。,16.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候”,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让我(子路)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17.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

49、国论,译: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赵国的良将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19.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译: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将要变得全白,松动的牙齿将要脱落。,20.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译: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译: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