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9668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7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 第四节,2,3,汉语中有大量的词语反映中国人十分看重和谐。在人际关系方面,强调“和为贵”,要“和睦”“和好”,“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强调待人接物的态度要“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善”、“谦和”。对于国家或集团,中国人也很强调和谐,主张克服争端,彼此“和解”,在时机成熟时,举行“和谈”、“劝和”,以实现“言和”、“和议”。对于大自然的天气,中国人喜爱“风和日丽”、“和风细雨”。,4,5,2排比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

2、翠风之旗,树灵鼋之鼓。李斯谏逐客书,6,7,4语音和谐 汉语诗歌的押韵、平仄讲究以及修辞中的双关谐音,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和谐的价值观,这是与其他民族语言迥然不同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李商隐无题诗中的两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 一 I I 一 一 I I I 一 一 I I 一“一”表示平声,“I”表示仄声。不难看出,上下两句平仄是相对的。“丝”和“泪”表面上是指蚕丝和蜡泪,实质上却是指“相思”的“思”和“眼泪”的“泪”。,8,9,饮食文化属于人类的本能文化范畴,因为饮食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民以食为天”,中国人重视饮食,中国的饮食文化格外繁盛,这是历来为世界所公认的

3、。中国人重视饮食文化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从历代帝王的酒池肉林到贵族豪绅、市井商人的宴饮作乐;从民间的祭祀、迎神、祝寿、逢年过节,到婚丧嫁娶,无不重视“吃”。而且中国人还特别在意吃的药用性、娱乐性及艺术性。这些都必然反映到汉语的词语中。,10,在汉语中与饮食有关的词语十分丰富,仅以莱名而言中国的菜名之丰,恐怕在世界上届首位。随便翻开哪本介绍食谱的书,各种菜名林林总总。菜名的命名法有下面几种:,盐 焗 鸡,11,好酸!,例如“甜”,人们用长得甜、笑得甜形容人的容貌可爱,用甜言蜜语嘴甜来形容人言语动听,用生活甜蜜来指生活美好。例如“苦”,人们用穷苦、困苦来,表示生活困难,用苦痛、苦恼表示人内心的悲哀

4、,用苦相、苦笑表示人难受的表情,用苦练、苦干、刻苦来表示人用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上这些词的产生是因为甜味可引发美好联想,所以带甜的词都有美好语义。而酸苦的味道令人难受使人联想到生活的艰难、挫折,引起痛、闷、恼等心理感受以及相关的联想。,甜啊,苦 哇,13,14,人们有时故意把恶劣的境遇说成如吃饭宴请一般,如“吃官司”,这是一种带有反语修辞色彩的口语化表达方式,或为讥讽或为自嘲,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幽默方式。此外,中国人使用最频的日常礼貌用语“吃了吗?”表达了对他人生活的关心,传达出一种亲密的情意,这同样是一种文化理念使然。不论在英语、俄语还是法语、德语等其他一些外国语言中,我们都未发现有

5、哪种语言像汉语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与饮食文化有关的语汇。,15,16,17,18,黔无驴,19,20,中国人思维的有序性由来已久。我们的先民在远古时代考察天象的时候就十分注意空间星座的各种位置。从天文到家庭再到社会,古代的中国智者十分注重人际的有序等级关系,并提出家庭与社会的等级层次结构,提倡尊卑有序,内外有别。这些形成了中华民族很强的有序思维定势。汉语稳定语序的形成深受中华民族有序思维定势的影响,同时也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手段。,21,22,23,24,25,对于汉语与传统文化的相关性,我们还可从姓名、地名、亲属称谓、成语、修辞等许多方面加以阐释。此处不赘。,26,一、举例谈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6、提示: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2、语言与文化都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的。3、语言和文化虽共生共存互促,但非一一相应。二、举例谈谈汉语的类属和分布。提示:1、汉语是中华民族共同语。2、现代汉语分为七大方言区。,思 考 题,27,三、汉语具有哪些要素?汉语的特质是什么?提示:1、语言的构成要素:语音词汇语法2、特质:语音稳定性、单音节、音乐性。语法构词少变化;词序和虚词重要。词汇构词灵活性,语汇演变为大量复音节化,吸纳外来词。,四、请说明汉字的文化功用。提示:1、适应了记录汉语的需要。2、是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凝聚物”。3、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并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7、28,五、举例说明汉语造词与传统文化观念的关系。提示:1、汉语造词与传统哲学观 2、汉语造词与传统伦理观 六、从具体现象谈谈汉语所反映出的文化心态。提示:1、汉语与“贵和”心态。2、汉语与中国的饮食文化。3、汉语词句与中国传统思维。4、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29,七、举例介绍中国的菜名命名法及其显露的文化心态。提示:1、写实手法、写意手法、人物命名法、历史、神话、民俗命名法。2、表现了中国文化的情趣也显露了中国人重饮食文化的心态。,八、搜集与地域文化相关的汉语方言并分类;谈谈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提示:1、方言的物产词汇反映不同地域物质文化差别。2、方言词反映某些地区特殊的地方习俗。3、有些方言词反映不同地域的民俗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