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章教材分析、设计.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1635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章教材分析、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整章教材分析、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整章教材分析、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整章教材分析、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整章教材分析、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章教材分析、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章教材分析、设计.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Contents,选修模块分为两大类别,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学科类,社会类,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电化学基础,本模块的地位和作用(整体定位),学习对象,本模块的地位和作用(整体定位),模块总体要求,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

2、行合理的解释;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1)、本模块是高中学生学习的高级阶段,无论从学习内容上、能力要求上势必会和原来有变化(提高要求),必然包含和大学相接轨的内容。(2)、教学内容增加并不一定难度较强,如果提供了一些核心内容,就像有了有力的工具,反而会使学生理解起来会有据可依。,1、本模块的地位和作用(整体定位),化学反应原理:强调从能量转化规律、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和限度和化学平衡在水溶液体系中的应用三方面认识化学反应原理。主要包括3个主题:主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主题3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2、本章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化学反应与

3、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化学反应的方向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水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 离子反应,2、本章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初中,选修,必修,(1)、本章内容是初中和必修2知识拓展延伸和提高。(2)、教学中应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建构和提高。,2、本章内容的地位和作用,2、本章教材的内容和地位,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四章电化学原理,课标分解总体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为:,课标分解总体教学目标,课标分

4、解总体教学目标,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标与教学大纲的对比分析,教学要求有所提高,17,教材内容有所增加,焓变,选择性时代性基础性,三本教材课标内容比较,初中,选修,必修,三本教材课标内容比较,可以看到教学重点应该在定性计算上。,2008年各地考纲比较,比较结论,新课标板都增加了盖斯定律考查,同时强调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海南江苏考纲和全国考纲基本一致。而全国考纲因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可以基本参照全国2008考纲确定面向高考教学的方向课标与考纲基本一致。,三个版本教材的比较,三个版本教材的比较,知识点基本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

5、化的主要原因-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和生成物形成放出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知道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知道焓变简化后的意义=恒压下反应的反应热H。3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利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5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燃烧热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反应热,认识燃烧热的限定条件。6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与交

6、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效应的内在原因,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兴趣;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讨论、分析、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3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4通过对定量实验中和热测定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从微观角度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

7、主义观点。2通过对能源的学习,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3通过对能源问题联系实际的学习讨论,不仅可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和自学能力,也可培养学生对国家能源政策制订的参与意识、经济效益观念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人教版要求:教学课时分配,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2课时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1课时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课时单元复习 1课时 总计 6课时,1、加强学生学情调查,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教学建议,30,2、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思路,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学情调查,引

8、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定量测定,定量计算,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热,反应的焓变,根据生成焓计算反应的焓变,范例鲁教版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3,范例人教版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范例苏教版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热焓变,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法,测量,盖斯定律,数据获取途径,能源充分利用,应用,35,我校教学的整体思路,1,3,2,键能估算,会查已测数据:燃烧热、中和热,某城区建议教学课时分配,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2课时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1课时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课时单元复习 1课时 测试与讲评 2课时实验:中和热的

9、测定 1课时 总计 9课时,2、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思路,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学情调查,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活动让学生交流与思考,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人教版教材共有两个思考与交流栏目,两个实践活动(中和热测定,论文交流),可结合其他版本相应的实践栏目。,鲁教版栏目,基本要求栏目,提高要求栏目,联想质疑,方法导引,活动探究,观察思考,交流研讨,迁移应用,本章自我评价,历史回眸,资料在线,化学前沿,化学与技术,身体内的化学,追根寻源,拓展视野,学海无涯,*内容,一般资料,较深入,更深入,人教版教材共有两个思考与交流栏目,两个实践活动(中和

10、热测定,论文交流),可结合其他版本相应的实践栏目。在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促进学生的思维。,例:反应热的测量,问题,要获取反应热数据,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讨论,需要知道一定量的物质在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问题,如何知道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思考,热量变化表现为温度变化,可以测定温度变化,设计,学生在设计基础上提出实验方案,41,人教版教材共有两个思考与交流栏目,两个实践活动(中和热测定,论文交流),可结合其他版本相应的实践栏目。在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促进学生的思维。适当采用归纳、演绎、对比法促进学生建构。,例:盖斯定律,43,H2(g)+1/2O2(g)=H2O(g)H1=-241.8kJ/mol H

11、2O(g)=H2O(l)H2=-44kJ/molH2(g)+1/2O2(g)=H2O(l)H3=285.8kJ/mol,2、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思路,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学情调查,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活动让学生交流与思考,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4、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选修4图片作为附件,为大家使用图片提供便利。),5、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1).关于“焓”、“焓变”概念的教学,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材呈现:焓变、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1).关于“焓”、“焓变”概念的教学,H=U(体系内能)+PV H是一个状态函数(焓的值只

12、与体系所处状态有关,而与其过去的历史无关。状态不变,值不变;状态改变,值改变。改变多少,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变化时所经历的途径无关。)焓的绝对值是不能确定的,只能测定其变化值(H)。焓具有能量的量纲,但没有确切的物理意义。定义焓,只是为了处理热力学问题时更方便。在体系只作体积功的等压过程中,从状态1到状态2时,体系的焓变等于该过程中的热效应(QP=H)。而体系只作体积功的等容过程中,其热效应等于内能的变化(QV=U)。,为什么恒压热效应等于焓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体系的热力学能(内能)变化 U=Q+W在恒压条件下,U=Qp+W=Qp p(V2V1)即恒压热效应Qp=U+p(V2V1)热力

13、学规定焓H=U+pV在恒压条件下,焓变H=U2+pV2 U1pV1=(U2 U1)+p(V2V1)=U+p(V2V1)=Qp,47,焓变,在化工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化学反应通常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反应体系的压强与外界相等,即反应是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严格说来,只做体积功,不做其他功),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H)。,48,反应焓变的计算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因此,不在“焓”、“焓变”的概念上纠缠,不要求学生进行概念辨析,但不回避概念;不要求学生判断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1).关于“焓”、“焓变”概念的教学,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4、1.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思考:通过理论方法能求算出反应热吗?,【练习】已知H-H、Cl-Cl、H-Cl键的键能分别是:436kJ/mol、243kJ/mol、431kJ/mol,请问你能表示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热吗?,学生可能在描述时不太会有定量的意识,注意引导。由此引出焓、焓变。,案例,二、化学反应的焓变,2.符号单位:,1.定义: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H,kJ/mol,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一个物理量来描述。科学家们定义了一个称为“焓”的物理

15、量,符号为H,用它的变化来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除了因体积改变而做的功外,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就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热。,思考:如何定量描述氢氯燃烧反应的反应热呢?,(2).关于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学教材用对比的方法找出与化学方程式的异同点归纳整理交流汇报,教师还可提出一些问题以强化正确规范的书写: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是否需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对于相同的物质的反应,当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时,其H 是否相同?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是否表示分子个数?当化

16、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是否相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H的“+”与“-”的表示是如何对应的?,如何在化学方程式中正确反映其热量变化?,(3).关于中和热测定的教学,从实验规范与流程上,突出定量实验的特点和要求,如仪器的选择、方案的设计、数据的记录等;对测定原理的分析与讨论 与初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所进行的近似处理;对测定步骤及注意事项的讨论抓住定量实验的主要特点,围绕着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措施展开讨论;关注变量控制方法在定量实验中的应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的两个关键问题(1)隔热关 要求小烧杯与大烧杯之间的碎泡沫塑料或碎纸条要填满,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要相平,大烧杯杯口的泡沫塑料或硬纸盖板

17、要盖得严,盖板上的两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棒通过。要求倒入NaOH溶液要迅速,尽可能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散失。(2)准确关 配制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准确。NaOH溶液最好是新制,因久置的NaOH溶液可能变质导致测定中和热有误差。量取溶液的体积要准确。反应前的温度和反应后的最高温度的读数要准确。,(3).关于中和热测定的教学,测定中和热实验要把握引起测定误差的因素根据计算关系式: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m(酸液)+m(碱液)ct(后)-t(前)。式中的比热容c是常数,m由溶液体积确定,t由实验测量出来。这样计算出的中和热是否接近57.3kJ/mol,取决于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及其温度的变

18、化。因此,引起中和热误差的因素有:溶液的浓度不准确;量取溶液的体积不准确;量热计的隔热效果差;温度未到达最高点就停止观察温度计;不做重复实验等。,(3).关于中和热测定的教学,化学反应中总的能量变化是否就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形成的能量差值?,原理上是对的,但由于对键能的表达多种多样,有键能、平均键能、键解能等,数据来源不同,计算误差很大,即使同一种碳碳键,也会因取代基不同,键能也不同,在研究中只有估算作用。在中学不宜提倡,一是理论上不容易讲清楚“键能”指什么?二是在中学不容易找到精确的数据,无法验证。,(4).键能估算反应热,1有关燃烧热概念的教学突出定义:25,101

19、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反应条件:25和101 kPa(书中给出的燃烧热数值均为此条件下测得)可燃物用量:1 mol纯物质例如,C8H18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11036kJ/molC8H18的燃烧热为5518kJ/mol,而不是11036kJ/mol。,(5).有关燃烧热的教学,生成稳定的化合物CCO2;HH2O(l);SSO2例如,C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g)H=110.5kJ/molC(s)+O2(g)=CO2(g)

20、H=393.5kJ/mol则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而不是110.5kJ/mol。文字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或“H”表示例如,CH4的燃烧热为890.3kJ/mol或H890.3kJ/mol。,(5).有关燃烧热的教学,数据通常利用仪器由实验测定,采用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分析评价的教学方法,(6).关于能源的利用教学,思考与交流,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物质的燃烧热,燃料的储量,燃料的开采、运输,燃料储存的条件、价格,燃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丙烷,燃烧热值高,石油中储量丰富,开采容易,燃烧时污染小,储存、运输不方便,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阳光,风力,流水,潮汐,柴

21、草,能提供能量的资源,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污染严重,开源节流,开发新能源,节约现有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太阳能 氢能风能 地热能海洋能 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污染少,燃料的充分燃烧,资源意识(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我国生产一次性筷子年消耗林木资源500万立方米,约占年林木消耗总量的18%。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65%,是我国的5倍,却明令禁止用本国的林木生产一次性筷子。其用量的97%依靠进口,每年从中国进口200多亿双,占其进口总量的99%。我国仅为向日本出口一次性筷子每年需砍掉250万棵大树。2006年两会代表提出要限制生产、使用和出口一次性筷子。,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出定律问题研究归纳总结,案

22、例,(7).关于盖斯定律的利用教学,H2(g)+1/2O2(g)=H2O(g)H1=-241.8kJ/mol 那么,H2的燃烧热H究竟是多少?如何计算?已知:H2O(g)=H2O(l)H2=-44kJ/molH2(g)+1/2O2(g)=H2O(l)H=H1+H2=-285.8kJ/mol,下列数据H1表示燃烧热吗?why,判断,小组讨论汇报,任务,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1)C(s)+1/2O2(g)=CO(g)H1=?,C(s)+1/2O2(g)=CO(g)H1=?CO(g)+1/2O2(g)=CO2(g)H2=-283.0kJ/molC(s)+O2(g)=CO2(g)H3=-393.

23、5kJ/mol,+=,则 H1+H2=H3所以,H1=H3-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应用了什么规律?,盖斯定律?,盖斯?,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G.H.GermainHenriHess(18021850)瑞士化学家。俄文名为。1802年8月7日生于瑞士日内瓦,1850年12月12日卒于俄国圣彼得堡(现为列宁格勒)。3岁随父侨居俄国,并在俄国受教育。1825年于多尔帕特大学获医学专业证书,同时受到了化学和地质学的基础教育。18261827

24、年,在斯德哥尔摩J.J.贝采利乌斯的实验室工作并从其学习化学。回俄国后在乌拉尔作地质勘探工作,后在伊尔库茨克做医生并研究矿物。1830年当选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专门研究化学,任圣彼得堡工艺学院理论化学教授并在中央师范学院和矿业学院讲授化学。1838年成为俄国科学院院士。盖斯早期研究了巴库附近的矿物和天然气;发现了蔗糖氧化生成糖二酸。他研究了炼铁中的热现象,作了大量的量热工作。1836年发现,在任何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不论该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还是分成几步完成,反应所放出的总热量相同,并于1840年以热的加和性守恒定律公诸于世,后被称为盖斯定律。此定律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先驱。当一个反应不能直接发生

25、时,应用此定律可间接求得反应热。因此,盖斯也是热化学的先驱者。著有纯粹化学基础(1834),曾用作俄国教科书达40年。,盖斯定律是在热力学第一定律之前发现的,实际上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的具体体现,是状态函数的性质。盖斯定律奠定了热化学计算的基础,使化学方程式像普通代数方程那样进行运算,从而可以根据已经准确测定的热力学数据计算难以测定的反应热。,盖斯简介,如何理解盖斯定律?,H、H1、H2之间有何关系?,H=H1+H2,B,H,能举出生活中或化学反应中的实例吗?,看下面的图理解盖斯定律,某人从山下A到达山顶B,无论是翻山越岭攀登而上,还是坐缆车直奔山顶,其所处的海拔都高了300m即山的高度

26、与A、B点的海拔有关,而与由A点到达B点的途径无关这里的A相当于反应体系的始态,B相当于反应体系的终态.山的高度相当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用能量守恒定律论证盖斯定律,先从始态S变化到到终态L,体系放出热量(H10)。经过一个循环,体系仍处于S态,因为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就不能引发能量变化,即H1+H20,例1:写出石墨变成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时)说明:(1)可以在书中查找需要的数据(2)并告诉大家你设计的理由。,用一用盖斯定律,石墨能直接变成金刚石吗?,先思考,之后小组讨论汇报,查燃烧热表知:C(石墨,s)+O2(g)=CO2(g)H1=-393.5kJ/molC(金刚石,

27、s)+O2(g)=CO2(g)H2=-395.0kJ/mol,所以,-得:C(石墨,s)=C(金刚石,s)H=+1.5kJ/mol,观察该热化学方程式,回答:金刚石能自动变成石墨吗?需要什么条件?,你知道神六的火箭燃料是什么吗?,例2:某次发射火箭,用N2H4(肼)在NO2中燃烧,生成N2、液态H2O。已知:N2(g)+2O2(g)=2NO2(g)H1=+67.2kJ/mol N2H4(g)+O2(g)=N2(g)+2H2O(l)H2=-534kJ/mol 假如都在相同状态下,请写出发射火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 N2H4(g)+2NO2(g)=3N2(g)+4H2O(l)H=-1135.2

28、kJ/mol,思考:如何选择火箭燃料?对照书中燃烧热的表格,1、怎么比较各种燃料?2、若只考虑能量,用什么最好?3、只考虑能量行吗?为什么?,比冲性能、自燃特性、无毒、可贮存,盖斯定律,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盖斯定律。2、盖斯定律有哪些用途?,总结归纳,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这些都给测量反应热造成了困难利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高考相关考点a直接求算,【解】钠与氯气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s)+1/2Cl2(g)=NaCl(s),23g/mol H,1.0g 17.87kJ,H23g

29、/mol(17.87kJ)1.0g 411kJ/mol,答:,【例1】25、101kPa时,使1.0 g钠与足量的氯气反应,生成氯钠晶体并放出17.87 kJ的热量,求生成1 mol氯化钠的反应热。,注意热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特别注意有关单位的正确书写。,(2008北京,12)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H=+QkJ/mol(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mol,则达平衡时,吸收

30、热量为QkJ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0.12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mL 1mol/L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2003江苏)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l)+25/2O2(g)=8CO2(g)+9H2O(g)H=-48.40 kJmol-1 B、C8H18(l)+25/2O2(g)=8CO2(g)+9H2O(l)H=5518 kJmol-1 C、C8H18(l)

31、+25/2O2(g)=8CO2(g)+9H2O(l)H=+5518 kJmol-1 D、C8H18(l)+25/2O2(g)=8CO2(g)+9H2O(l)H=48.40 kJmol-1,(2008海南8)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kJmol1、PO bkJmol1、P=O ckJmol1、O=O d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kJmol1 B、(4c+12b6a5d)kJmol1 C、(4c+12b4a5d)kJmol1 D、(4a+5d4c12b)

32、kJmol1,高考相关考点b键能估算,(2008重庆13)化学反应N23H2 2NH3的能量变化如题13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N2(g)3H2(g)2NH3(l);H 2(abc)kJ/mol B、N2(g)3H2(g)2NH3(g);H 2(ba)kJ/mol C、N2(g)H2(g)NH3(l);H(bca)kJ/mol D、N2(g)H2(g)NH3(g);H(ab)kJ/mol,高考相关考点c盖斯定律,应用盖斯定律的计算【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 kJ/mol C(s)+O2(g)=C

33、O2(g)H2=-393.5 kJ/mol H2(g)+O2(g)=H2O(l)H3=-285.8 kJ/mol试计算下述反应的反应热:2C(s)+2H2(g)+O2(g)=CH3COOH(l),(2008宁夏13)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1411.0kJmol-1和-1366.8kJ 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A-44.2 kJmol-1 B+44.2 kJmol-1 C-330 kJmol-1 D+330 kJmol-1,2008广东19)碳酸钠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

34、等行业的重要原料。(5)已知: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H1=+532.36 kJmol-1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H1=+473.63 kJmol-1写出Na2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008山东29)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丙烷脱氢可得丙烯。已知:C3H8(g)CH4(g)HCCH(g)H2(g)H1156.6kJmol-1CH3CHCH2(g)CH4(g)HCCH(g)H232.4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

35、(g)CH3CHCH2(g)H2(g)的H kJmol-1。,(2008天津13)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A、可用水鉴别已烷、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B、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D、为准确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高考相关考点d中和热测定实验,(2008广东化学14)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

36、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高考相关考点e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全国2,26)红磷P(S)和Cl2发生反应生成K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2)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上述分解反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mol 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还剩余0.6mol PCl5,其分解率1等于;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分解率2,2 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3=;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H4 H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P Cl5与足量水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高考相关考点f综合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