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建设.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2412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9.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城市建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北京城市建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北京城市建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北京城市建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北京城市建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城市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城市建设.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 市 设 计 概 论urban design,刘拥春,第三讲 北京城市建设史,3.1 1949年以前北京城市建设,3.1.1蓟城(公元前1045)南北九里,东西七里,西北角地势高,名蓟丘3.1.2辽南京城 陪都,方形、网格状道路、宫城沿南北中轴线布置、紧靠天然河湖水系3.1.3金中都(1153)都城,参照北宋京都汴梁,扩建南京城,共计60坊,处于封闭式街坊制向开放式街坊制过渡阶段,金中都的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西苑、东苑、南苑、北苑;行宫御苑兴德宫、玉泉山行宫;离宫御苑大宁宫,3.1.4元大都 符合中国传统理想都城的模式 2 巧妙地利用天然地理条件 3 更加注重利用中轴线组织城市空间布局 4 系

2、统完整 等级分明的街巷系统 5 城市基本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合院组合而成 6 城市设计虽然按照一定的规制,但不拘泥其中,3.1.5明清北京城 一、变化 1.城廓的变动,“凸”字型的城墙轮廓 2.皇城和宫城(紫禁城)的设计 3.皇家主要祭祀场所的设置,八卦图中可以看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艮西北、震东北、巽西南。周易.说日认为:“乾为天、坤为地、离为火为日,坎为水为月”,,二、“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梁思成 1.城市的整体空间布局更加完整 2.形成规模宏大 空间跌宕的长达 7.8 公里的城市中轴空间序列 3.皇家建筑与民间建筑形成色彩和肌理对比 4.形成纵横交错的城市水系 5.城市设计因

3、地制宜 随机应变 6.通过城市空间的布局设计体现城市主题思想,即封建等级制和皇家权威的至高无上,Forbidden City World Cultural Heritage,3.1.6衰败时期的城市设计 一、城市概况 1.原来的城墙被打破以解决城市交通的需要。1923年皇城东、北、西及南大部分墙垣拆除 2.皇城内新辟四条交通干线 3.内外城墙新开了几座城门(建国门、复兴门)4.由于环城铁路的兴建,城墙多处被打开豁口或门洞 5.把原来的皇家禁地改成博物馆、市民公园,如故宫博物院、中山公园、先农坛 6.见缝插针的各式建筑,如教堂,二、城市整体设计思想 1.在 1937-1940年伪临时政府时期,伪

4、建设总署制定了北平都市计划大纲 它是“为日本侵略者为保障其对华的侵略而编制的,同时它也是北京近代城市建设史上首次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规划实践”,该计划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把城市进行功能分区以分散疏散城市人口,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具体措施是发展郊区,在东郊设立工业区,西郊设立新市区作为行政和居住区,东、西新市区以及旧城区通过长安街的延伸线连接起来,旧城保持原有格局和风貌,并在旧城城墙以外、新旧城之间设立环城绿带区 除此以外 还计划设立通州工业区以及发展郊外卫星城 这个大纲的规划设计思想,2.抗日战争胜利后 国民党北平市工务局又曾于 1947年进行过都市计划,强调东西向的交通联系,3.1.7 小结,意1.

5、北京城与人的关系封建等级制2.北京城与自然 山水 的关系人工与自然环境的和谐3.北京城与天 的关系 天人合一,象,北京城市设计特点 1.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和秩序性 2.城市空间组织的丰富性,院落 3.城市空间的社会性,社会文化的空间转译 4.人工与自然的协调性,形能工巧匠的精彩演绎,3.2 1949-1978年的北京城市建设,3.2.1 1949-1952:城市总体空间蓝图的构想 1.背景“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只有将城市中的生产恢复起来和发展起来,将消费的城市变为生产的城市了,人民政权才能巩固起来”毛泽东“服务于人民大众,服务于生产,服务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北京城市建设方针

6、一九五二年草拟的 编制城市规划设计程序 初稿,2.城市面貌概况 一幅衰败、凋敝的景象,垃圾成山,水系淤积“填空补实”分散建设 北京城市设计精华的许多内容依然存在,如城市空间格局、城墙及护城河体系、中轴线空间序列、棋盘式的街巷系统及城市空间尺度、主次分明的城市景观,3.城市设计内容 市容环境的整治 河湖水系的整治:“一个绵延不断的公园系统,北京的每一条大街、每一条河道都将成为公园的一部分”街道空间的发展:长安街的建设,加强东西向交通联系,4.城市整体设计的思考 1)功能定位:北京城除了应该是政治 文化 艺术城市外,更应该是大工业城市,规模预计达到三四百万人口,布局采用放射路与环状路结合的系统等

7、2)中央行政区的选址和设计 3)城墙的存废:1950年曾引发一场以反对拆墙的粱思成和赞成拆墙的华南圭为代表的旷日持久的争论,“加宽护城河 绿化两岸,形成环绕中心区的滨河林荫大道,两侧修建高层住宅”“城墙是北京旧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墙本身是文物,需要保护,城墙可以加以改造利用,和护城河一起形成极具特色的环城公园。“从艺术的观点看来,它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它不只是一堆平凡叠积的砖堆,它是举世无双的大胆的建筑纪念物,磊拓嵯峨,意味深厚的艺术创造。”“拆掉一座城楼象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象剥去我的一层皮”梁思成,4.城市设计的分析 长安街林荫大道设计“为配合天安门广场的重要性和

8、将来行政中心区的可能性,应该布置一条庄严美丽的林荫大道,以便群众和观光者散步游览”,天安门广场的第一次改建设计,3.2.2 1953-1957城市街道空间的建构 1.背景 1953年形成 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 方针:“为生产服务 为中央服务 归根结底就是为劳动人民服务”北京规划市区的基本格局开始形成 分散集团式的城市布局也奠定了基础 反对大屋顶,明确了“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 美观 的设计原则”,2.城市面貌概况 建设了一批完整的街区和一批大型公共建筑 单位大院开始大量形成,3.城市整体设计的探索 1)新型城市结构的设想 提出环形放射和分散集团的整体空间结构 2)城市中轴空间的

9、发展构想 传统 城市中轴空间序列的发展以及新城市 轴线空间的创造 形成十字双轴线空间 发展格局 3)城市三维形体的构想,4.街道空间设计的探索沿街建房“沿街建房到底好不好?”街道要有特色;街道要美观;街道要体现对人的关怀。,5.大型公共建筑及周边城市空间设计,建筑布局对城市整体空间的影响和公共建筑周边城市空间的影响,6.城市居住空间设计,7.天安门广场第二次改建及长安街建设 长安街在这个时期的主要变化是打通了从西单到复兴门的道路,1955年拓宽西长安街时双塔被拆除,8.北京单位大院的形成9.朝阜路街道空间设计 沿线有元代妙应寺白塔、明代的故宫、景山、历代帝王庙、清代的福佑寺、西什库教堂、京师大

10、学堂、民国时期的北大红楼、灰色四合院10.地安门机关宿舍大楼城市空间设计,3.2.3 城市宏大空间的创造 1958-1965,1.背景 大跃进、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共产风“三五年赶超英美”“要三年改观 五年大变 十年全变”要求弱化大城市的作用,城乡结合,缩小城乡间的发展,并提出了大地园林化的要求 要求五年内把主要干道两侧基本改建完成,并向纵深发展,10年完成:“城墙、坛墙一律拆掉”“展宽前三门护城河,拆掉城墙,充分绿化,在滨河路北侧修建高楼”,2.城市面貌概况 1)旧城内以十大建筑为代表高层建筑迅速崛起(天安门广场)点 2)成街成片新型街区的出现面 3)烟囱成为城市形体重要因素,你把人们

11、带入仙境一般,大大小小的工厂,象星罗棋布在你身旁出现,五年我们要把你建成工业基地,把你打扮的比颐和园美过几番。我们高炉的铁水象永定河一样长流不断,我们生产的钢材机器,要堆成亿万座石景山 五年后我们要变首都为钢都,高炉成群,电炉成串,烟囱要像长白山的原始森林一样遮住天!,3.城市整体格局的发展 1)城墙的大规模拆除 1958 年 毛主席说“古董不可不好 也不可太好,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1959 年 3 月 北京市委决定:“外城和内城的城墙全部拆除,需争取在两三年内拆完。”2)长安街的打通 展宽 3)天安门广场再次改建 4)正式的提出了“分散集团式”的城市布局构想,4.天安门广场扩建设计,3.2.4 1966-1978 城市空间的畸形演变,1.背景 北京市规划局被撤消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暂停执行。“一九六七年的建设,凡安排在市区内的,应尽量采取见缝插针的办法,以少占土地和少拆民房,要求干打垒建房”“红卫兵”,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2.城市面貌概况 混乱、无序,工业盲目发展,房屋乱拆乱建,四合院及单位大院内随意搭建房屋,烟囱、高楼林立,环境恶化。,3.地铁与城墙4.居住空间的变化 四合院大杂院 单位大杂院5.水系:给护城河盖板6.前三门大街,7.天安门改建 毛主席纪念堂,取意“毛主席永远在群众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