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寄生虫总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4968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un寄生虫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sun寄生虫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sun寄生虫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sun寄生虫总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sun寄生虫总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un寄生虫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un寄生虫总论.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 体 寄 生 虫 学,Human parasitology,孙秀宁,总 论,人体寄生虫学: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其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第一章 引言,范 畴医学原虫学(medical protozoology)医学蠕虫学(medical helminthology)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学习目的,认识寄生虫的危害性控制、消灭寄生虫,防治和消灭寄生虫病,防制与杀灭传病和致病的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一、寄生虫的危害性 健康 经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 防制,疟疾血吸

2、虫病丝虫病(2)利什曼病锥虫病(2),十大热带病,麻风、结核、登革热,一、寄生虫的危害性 健康 经济,疟疾(malaria),全球每年发病35亿,死亡100300万。每天死亡3000儿童。,1957年,患疟疾脾脏肿大的黎族儿童,血吸虫病,流行于76个国家,5亿6亿人口受威胁,2 亿人感染,每年死亡人口1.5万。,湖南省两厅要求将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6/2 13:32)血吸虫病感染人数增多 晚期患者可免费住院(5/30 10:5)武汉38万人受血吸虫威胁 市长与六疫区签责任状,丝虫病(filariasis),流行于80多个国家,1.2亿人感染。,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

3、现感染人口1200万人,肠道寄生虫感染十分严重:全球13亿人感染蛔虫,13亿人感染钩虫,9亿人感染鞭虫,2亿人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我国可感染人体的寄生虫有229种,1988-1992年调查我国寄生虫的感染率为62.63%,感染人数达7.08亿。,一、寄生与寄生关系 两种不同的生物形成的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共同生活现象称共生,分三种类型:共栖(commensalism):一方受益,另一方不受益不害。互利共生(mutulism):双方受益。寄生(parasitism):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受益者-寄生物,受害者-宿主。,第二章 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某些

4、低等动物逐渐失去自生生活能力,长期或短暂地依附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给对方造成损害。被寄生的生物称之为宿主。与人类有关的寄生虫称人体寄生虫或医学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按照生活史过程中是否需要转换宿主,可将其分为: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如蛔虫、钩虫,只需经人体寄生)-土源性蠕虫间接型:需中间宿主(如丝虫、血吸虫)-生物源性蠕虫 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育阶段。,二、寄生虫生活史,三、寄生虫及其类型 根据与宿主的关系,可分为不同类别:(一)按寄生部位 1、体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体内器官(消化道、肝脏等)或组织细胞内的

5、寄生虫。如蛲虫寄生于肠道,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组织。2、体外寄生虫:主要指一些昆虫,如蚊、蚤等。它们刺吸血液时与宿主体表接触,吸血后便离开。,(二)按寄生性质1、专性寄生虫:生活史中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如疟原虫。2、兼性寄生虫:主要在外界营自由生活,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侵入宿主过寄生生活的寄生虫。如粪类原线虫。3、偶然寄生虫:蝇蛆病。4、机会致病寄生虫: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免疫力低下时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肺孢子虫、刚地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等。,四、宿主及其类型宿主:被寄生虫所寄生的人或动物。终宿主: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

6、的宿主。中间宿主: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储蓄宿主或保虫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来源的受染脊椎动物。肝吸虫-猫转续宿主:含有滞育状态寄生虫幼虫的非适宜宿主。肺吸虫-野猪,第三章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一、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1)夺取营养:从宿主获取营养,可通过夺取营养物质致宿主营养损耗,抵抗力降低。(2)机械性损伤:在其寄生局部造成阻塞、压迫及其他物理损害。(3)毒性与免疫损伤:分泌物、排泄物及代谢产物可引起组织损害或免疫病理反应。,二、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全部清除,部分清除,不能控制(一)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由遗传决定的对致病因子的先天抵抗作用,如皮肤、粘膜和胎盘的屏障作用,

7、淋巴系统和补体系统的防御作用。(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由寄生虫抗原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反应,表现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通过免疫球蛋白及效应细胞产生免疫效应,通常寄生于组织、血液等的体内寄生虫可被特异性抗体和免疫活性细胞的协同作用杀伤致死。,1、消除性免疫:人感染某种寄生虫后可产生的获得性免疫既可清除体内寄生虫又能完全抵抗再感染。如皮肤利什曼病。2、非消除性免疫: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体内寄生虫未被完全清除,而仅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再感染。带虫免疫(疟疾感染)、伴随免疫(血吸虫感染)。(三)免疫逃避:寄生虫逃避宿主免疫力攻击而继续生存的现象。-解剖位置、抗原改变、抑制宿主

8、免疫 寄生虫感染特点:寄生虫病 寄生虫感染 带虫者 慢性感染 隐性感染,第四章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一、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和保虫宿主。传播途径:从传染源排出,借助于某些传播因素,进入另一宿主的过程。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土壤、空气、节肢动物、人体。主要感染方式:口、皮肤、胎盘、呼吸道、输血。易感人群: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处于易感状态的人或动物。,二、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一)自然因素-气候、地理环境等。(二)生物因素-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及活动季节。(三)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水平、防疫保健和生活习惯

9、等。,谢谢,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Taenia solium,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绿蝇Lucilia sericata,人疥螨Sarcopes scabiei,蠕形螨follicle mite,钩虫引起的贫血,蛔虫性肠梗阻,血吸虫病的肝脾肿大,一直以来,疫苗都是医药研究中最不受重视的领域。由于预防类药品通常都相对便宜,而且需求者大部分是一些贫困国家,各大制药公司更愿意将资金投向利润回报更高的治疗药物。更何况,注射了疫苗,看病吃药的人就会减少了。目前,大多数从事艾滋病、疟疾疫苗研究的都是些公益机构。然而由于资金限制,

10、疫苗研制工作的进展往往很慢。每年,全球在治疗药物的开发研制上投入大约4000亿美元,而疫苗开发的投入只有80亿美元。这种情况在1999年发生了一些变化。当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会拿出5000万美元,启动了一个名为“疟疾疫苗行动”的项目。在这笔资金的帮助下,葛兰素-史克同莫桑比克卫生部合作开展了RTS,S/AS02的第二阶段临床试验,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规模的疟疾疫苗临床试验。2003年,盖茨基金又向该项目追加了1亿美元投入。世界应该感谢比尔盖茨,到目前为止,盖茨基金会对疫苗研发事业的投入已经高达10亿美元。“疟疾疫苗行动”目前共资助了7种疟疾疫苗的研究工作。如果顺利的话,研究者希望R

11、TS,S/AS02能够在2012年上市,葛兰素-史克公司表示,他们将尽量控制疫苗的价格,以适应发展中国家的要求。(2004年),填水塘切断血吸虫传播途径,来自中国的“神药”双氢青蒿素正成为非洲人抵抗疟疾的有利武器。英国泰晤士报曾发表文章,称这种用中草药制成的药剂“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报道说,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类药物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的取代传统药物奎宁的抗疟药。青蒿,又名黄花蒿,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云南、四川等地,越南、印度等国家也有少量黄花蒿。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和越南人工种植青蒿,非洲等地虽然也有少量种植,但质量远不如中国。世界上青蒿素类药物的原料八成以上来自我国重庆的酉阳。这

12、里的青蒿蕴藏量达数千吨,且质量极好,青蒿叶中的青蒿素综合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倍,居世界之最。1600多年前,中国古代医书上就有介绍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方法。而青蒿在中国的临床使用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但由于中国的疟疾病例相对较少,青蒿的使用并不多,直到本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调整了防治疟疾的战略,青蒿的功能才受到全球重视。这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是导致非洲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大“杀手”。4月25日是非洲一年一度的“关注疟疾日”,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发病人数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2400多万减少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数十万,严重流行区的范围已大幅度缩小,除云南、海南两省外,其他省(区、市)已消除了恶性疟。云南省疟疾发病主要在47个县,其中与缅甸、老挝、越南相邻的25个边境县为疟疾高发区。2001-2008年,我省共报告发病88238例,其中1/4来自境外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