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常规》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5715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4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输血常规》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临床输血常规》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临床输血常规》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临床输血常规》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临床输血常规》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输血常规》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输血常规》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床输血,输血包括输全血及各种血液成分制品,将人类本身所拥有的血液或血液的某种成分输入患者体内,补充患者丢失的血液或某种血液成分,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重要的治疗手段。,第一节 血液制品及保存方法,全血输注(whole blood transfusion)指血液全部成分的输注,包括血细胞、血浆、抗凝剂及保存液。全血又分为两种,新鲜全血和保存全血,新鲜全血(fresh whole blood)一般认为采血6h内的全血称新鲜全血。适应症:遗传性和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重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和DIC。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血液复检的需要,很难有真正意义的新鲜全血。保存全血(pres

2、ervation of whole blood)常用的是ACD保存液保存的全血。适应症:急性大出血,包括手术、创伤、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产妇出血等。,输全血的缺点:容易引起同种免疫不良反应,例如全血中含有血小板与白细胞可使受血者产生抗体,再次输血时易发生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及血小板输注无效。引起循环血量超负荷,发生急性肺水肿或心衰,尤其是在血容量正常的老人,儿童最易发生。随着输血观念的转变,成分输血已成为趋势,人们对全血输注的弊端认识日益加深。,成分输血(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分别制成纯度高或浓度高的制剂

3、,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补充患者所需血液成分的输血方法。,成分输血的优点:,疗效高,患者需要什么成分就补充什么。安全,血液成分复杂,有多种抗原系统,再加上血浆中的各种抗体,输全血更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合理,将全血分离制成不同的细胞、血浆及血浆蛋白成分,供不同目的应用,合理使用有限的血液。经济,根据需要进行输注相应血液成分,即可节省血液,又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浓缩红细胞(concentrated erythrocytes)全血经离心分离血浆后剩余的部分为浓缩红细胞,其血细胞比容为70%土5%。输注方法一般是直接输注,若血细胞比容过高,输血速度慢,可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后输注。晶体盐红细胞 移去

4、大部分血浆(90),用晶体盐溶液保存(其量约为原血浆的一半),其优点为既可补充红细胞与血容量,又可因除去血浆而减少不良反应,血浆还可移作它用,目前临床所用红细胞悬液以该制品为主。,红细胞输注,代浆血 移去大部分血浆,加入代血浆保存液。目前已很少应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全血或浓缩红细胞通过白细胞过滤器过滤,除去约99的白细胞而制成。洗涤红细胞 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3次或用自动连续离心法,尽可能地移去血液内的白细胞、血小板、残余血浆、细胞碎屑、代谢产物及抗凝剂等,再用生理盐水将洗涤后的红细胞比容调节为0.70,配成红细胞悬液。,冰冻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添加低温保护剂(甘油、二甲亚砜)混匀,在低温(-8

5、0)或超低温(-196)保存辐照红细胞 用2530Gy的射线照射的方法将混在红细胞中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杀灭,防止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年轻红细胞 主要由年龄较轻的红细胞(包括网织红细胞)组成,目前多用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红细胞输注适应症:恢复带氧活力急性失血和手术治疗可用代浆血或晶体盐红细胞悬液。如果输血后有反复发热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时,可输人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常用于因输血而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冰冻红细胞主要适用于稀有血型和自身输血辐照红细胞适用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患者的输血。,粒细胞输注,临床上输白细胞主要是指粒细胞,它可以通过全血手工离心分离或血细胞

6、分离机制备。目前多采用血细胞分离单采制备,其粒细胞获得率高,含淋巴细胞少。手工离心分离粒细胞,含有较高的淋巴细胞,而且一个治疗量需要多人份,容易引起不良反应。,输注白细胞主要适应症:治疗,患者白细胞少于0.5109/L,伴有严重细菌感染而经抗生素治疗2448h无效时,可输注大剂量白细胞(最少为11010/L个粒细胞),连续46天才能有效。预防,白血病或骨髓移植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时,输白细胞可能降低合并严重感染的危险,由于输注后引起副作用大,一般不宜采取这种预防措施。另外,新生儿败血症,白细胞输注治疗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血小板输注,将全血分离制备的血小板制剂输注给患者的输血方法称为血小板输注(

7、platelet transfusion),富含血小板血浆,大约可获得全血中70%以上血小板。浓缩血小板,浓缩血小板制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由新鲜全血通过离心分离获得,每单位至少有51010/L个血小板。另一种方法是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又分为连续性和非连续性采集血小板单采。一个献血者可采集一个治疗量(10U)含血小板2.51011/L。,血小板输注,应ABO血型同型输注,输血小板适应症有:,血小板数减少,一般血小板小于20109L,自发出血可能性大,应输注血小板防止出血。血小板(2050)109L,有出血倾向时或需要手术时,需输注血小板防止出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淋巴瘤等血液病,如病人血

8、小板小于20109L,病情稳定无出血倾向,不必输注血小板。,血小板功能异常,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药物或肝,肾功能异常引起的血小板功能异常者体外循环患者,体外循环患者的血液通过体外循环机时血小板可能受损,此时如血小板计数结果很低或有出血倾向时应输入血小板。,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有:,脾大,正常人约有l3血小板在脾破坏,脾肿大可增加其破坏量严重感染可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DIC时大量消耗血小板免疫因素,由于免疫因素或其它因素使输入的血小板破坏,从而使输注效果不良甚至完全无效,称为血小板输注无效。,血浆及血浆蛋白制剂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全血采集

9、后4离心分离,6h内冻结制备的血浆,于-30进行低温快速冰冻,保存期1年。-20冰冻保存,最多3个月。它含有正常人血浆蛋白成分,包括全部的凝血因子,特别是能有效地保存各种不稳定凝血因子(V,),但缺乏血小板。,普通冰冻血浆(common frozen plasma),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期超过1年后继续保存,或新鲜冰冻血浆分离出冷沉淀物,或从过有效期的全血分离出的血浆。它含有各种稳定的凝血因子,不稳定的凝血因子(V、)含量很少,使用方法和适应症基本上同新鲜冰冻血浆,但要除外缺乏不稳定凝血因子的患者,目前临床已很少使用。,去病毒血浆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开始采用亚甲兰光化学病毒灭活法制备去病毒血浆,亚甲

10、蓝可与病毒的基因组核酸(鸟嘌呤-胞核嘧啶)以及病毒的脂质包膜相结合,在可见光氧化损伤的作用下,使病毒的核酸断裂,包膜破损,能使大多数的脂质包膜病毒和非脂质包膜病毒灭活,尤其对HBV、HCV、HIV等病毒灭活效果更为理想。去病毒血浆的临床应用,提高了血浆输注的安全性,减少了传播病毒的风险,血浆输注的不良反应:传播病毒,目前临床使用的新鲜冰冻血浆大多没有采用病毒灭活措施,因此存在传播病毒的危险。同种免疫,血浆中存在少量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同种抗原及血浆蛋白,都能产生同种抗体。过敏反应,常见荨麻疹和发热反应。,血浆蛋白制剂:清蛋白制剂(albumin preparation)是从健康人的血浆中用低温乙醇

11、分离提取,6010h加热灭活病毒制成。在26保存,有效期为5年免疫球蛋白制剂 免疫球蛋白制剂是从大量献血员的混合血浆或血清中经低温通过冰乙醇或聚乙二醇沉淀、DEAE-sephadex或离子交换过柱分离精制而成。凝血因子制剂 目前凝血因子制剂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先天性缺乏凝血因子的患者,在制备过程中进行病毒灭活处理,已成为一种安全的血液制品。,血液制品的保存方法,血液保存液:ACD保存液(acid-citrate-dextrose preservation solution)由枸橼酸、枸橼酸钠、葡萄糖组成。用于全血抗凝及血液保存.血液与保存液的比例是4:1,ACD保存液只能保存红细胞21天,此时红

12、细胞在体内存活率为70 CPD保存液(citrate-phosphate-dextose preservation solution)由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组成。简称CPD保存液,用于全血抗凝及血液保存。CPD保存液使红细胞的保存时间延长到35天,并使红细胞放氧功能增强,贮存温度与时间:全血和各种红细胞制剂 贮存于26,保存时间根据保存液的不同而定。ACD-I号红细胞保存期为21天,CPD为28天,CDPA-1为35d,洗涤红细胞为24h。浓缩血小板 保存在2024环境中,在振荡条件下保存,频率为2030次min,振幅为4cm。保存时间视贮存的塑料袋特性而定,5-7天,浓缩粒细胞 保存于2

13、024环境中,最多可贮存24h。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物保存于-30环境中,保存期为1年。普通冰冻血浆保存于-30环境中,保存期为5年。低温冷冻保存红细胞 在聚氯乙烯容器中最终甘油浓度为40的红细胞,可在-80温度下贮存,时间为3年。,第二节 自身输血,自身输血(autologous transfusion)是指采集受血者自身血液或回收手术野或创伤区无污染的血液,以满足患者自身手术或将来应急情况用血需要。,自身输血优点,避免了输血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的交叉感染。避免由血型抗原、抗体等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如溶血、发热、过敏、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自身输血者由于反复自身采血,可刺激

14、红细胞再生。为无条件供血的地区提供血源。为稀有血型患者解决了输血困难,扩大血液来源。避免异体血对受血者免疫功能的抑制,降低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自身输血输注方式,贮存式自身输血:在手术前数周或某些疾病缓解期采集自身血液保存,以备需要时用。稀释式自身输血:即通过人为地降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使手术中实际出血量减少。回收式自身输血: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第三节 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播性疾病,输血前检查 输血前受血者需做ABO血型(包括正反定型)和Rh血型鉴定,表7-1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输血不良反应的检查,检查受

15、血者、供血者原有血样和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ABO、Rh血型。重做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选试验。观察比较病人输血前和输血后样本的血清或血浆的颜色,测定输血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做输血前、后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尿液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及尿隐血试验。,输血传播性疾病,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和丙型肝炎 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即存在血浆中,也存在于细胞中,所以输全血或成分输血均能传播艾滋病,血源性传播是AIDS的重要途径之一。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CMV)以一种或多种形式在白细胞内成潜伏状态 疟疾:输血传播疟疾是因为输注血液中含疟原虫裂殖体或裂殖子引起受血者感染 梅毒:献血者患梅毒并处于梅毒螺旋体血症阶段,可以传播梅毒 其它疾病:当献血员患有EB病毒感染,黑热病、丝虫病、回归热及弓形体感染等疾病时,均有可能通过输血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