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5804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考点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考点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考点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考点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点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的形成,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第一,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促使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第二,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士”阶层崛起。第三,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

2、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3、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兼爱”,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非攻”,“尚贤”,继承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主张以法治国,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节俭,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初 汉武帝 宋明 明清,4、儒家思想的发展:,兴起,蔚然大宗,遭到打击,复苏,正统,新的儒学体系,批判时代特色,第一阶段:前秦儒家思想,儒学的勃兴,第二阶段:董仲舒的改造,成为正统思想,第三阶段:程朱理学,新的儒学体系,第四阶段:对儒学批判继承,构

3、建时代特色的新思想,5、,孔子,政治思想:,思想核心:“仁”“仁”就是爱人;克己复礼 实现“仁”,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主张“为政以德”,取信于民,包含民本思想,教育思想六经,举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思想地位,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仁”对中国人为人处世产生极大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谦恭的性格;他倡导的“礼”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规定了应当为、可以为、不得为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规范性,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观念障碍。他所强调的“不怨天,不尤人”,不正视

4、矛盾,不具开拓精神,形成中国人内敛的性格特点。,“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君主专制政治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长期存在,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有民本主义的调节,使君主滥用权力的现象不能不有所遏制,而不至于公然以天下为敌,以维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所谓的“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吏为民役”等,是中国历史上民本主义的思维定

5、势和施政方略。当然,古代的“民本”、“重民”,根本上不同于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它的核心内容是为民之主或为民作主,是把民众作为君主治国的基础,而绝非让民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中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无不对民心所向问题从政治层面上予以极大的关注,看成是为政者功名成败的关键。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政治理论、政治实践重视民众政治心理、政治观念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虽有着明显的封建烙印,但仍不失为可资借鉴的古代政治文化遗产。,民本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孟子,思想的内容,1、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2、伦理观:性本善。,地位,著作:孟子 成为“亚圣”,荀子,主要思想,伦理观:性恶论,政

6、治上:仁义、王道,以德服人;“君舟民水”,礼法并施,孟子、荀子的贡献: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和总结,吸收其他学派的积极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6、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1、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季孙欲以田赋(按田亩收取地租),使冉由访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此时处于中国历史的什么时期?(2)材料中季孙“欲以田赋”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会 产生何种影响?(3)仲尼为何“不识”,这又反映了什么?,2、简释题 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

7、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事后,几位同学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 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1、材料解析题:(1)春秋时期。(2)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这会加速鲁国奴隶制的崩溃。(3)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主张维护奴隶制反对承认土 地私有,故说“吾不识也”。反映出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 面2、简释题: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 有现实意义。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丙: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

8、”,但与西 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黄老之学,“黄”: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关于“无为而治”,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主张;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家独尊地位的措施,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确立的原因,一、董仲舒,1、生平: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2、著作:春秋繁露,3、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9、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发挥民本思想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4、评价董仲舒的儒学主张,积极: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2)有利于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3)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4)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消极: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二、汉武帝确立儒家独尊地位的措施,1、起用儒学家参政。,2、规

10、定儒家经典“五经”为教科书,设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垄断教育。,3、兴办太学(打破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陈规;提高了儒学的地位)。,4、令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民间独尊。,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原因,、统治者的需要和推动,、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适应了西汉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单项选择题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 C.韩非子的思想 D.墨子的思想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

11、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关于“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C,D,A,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下列与此有关的社会背景是A.经济发展使综合国力增强 B.西汉中央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C.君主集权取得对割据势力的胜利 D.佛教冲击了我国传

12、统文化,D,C,(09.1镇江市第三次调研卷)以下图片所示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对学生述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C、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的问题D、学生问他何谓“仁”,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09.1无锡期末)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C,A,8、(09.1泰州期末)“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

13、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D,考点,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第三课 宋明理学,一、宋明理学,1、理学兴起的背景:,魏晋到隋唐形成“三教合一”的局面,佛教、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2、理学的概念,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

14、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就是了解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修身是用正理来指导修行的。齐家是治理家族。治国是治理国家。平天下是治理天下。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 佛家强调解脱。都想要解脱了,还在乎什么呢?,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人世间的,首先应做好人这个基础,把基础做好了才有条件学习佛道二家的知识,人应该不违世法以证佛法,宗教是人类理想的最高祈祷目标,宗教的道德标准超然地高于人世间的法律和道德标准。以上这些足以看出,在三教中儒家思想这个基础的重要性了。,北宋时期,

15、代表:,程颢、程颐兄弟,思想:,1)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思想)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3)格物致知的认识论,3、代表人物,南宋时期,代表:,朱熹(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著述:,四书章句集注(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思想:,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认识论,4、宋明理学的地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程朱理学的特点:复兴儒学,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思辩化,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伦理,讲信修睦,通仪礼。程朱理学直承孔孟而又继续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这种传统的

16、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履之中。,5、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1)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2)重视主观意志力量;3)注重气节、道德;4)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5)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6)凸显人性的庄严。,我们今天该如何评价和把握宋明理学的传统文化道德?,理学家们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品德,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建立了生活秩序,诸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怜贫恤寡、

17、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这些道德标准固然强化了小农经济的封建秩序,不乏旧道德范畴。在五四运动中遭到批判,但也包含了许多传统美德,应继续发扬。但三纲五常在理学推动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压抑扼杀了人们的欲求,不利向近代化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二、陆王心学,(1)、地位,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2)、代表,“心”是万物的本源,“心”即“理”,南宋:陆九渊,只需反省内心就可的得到天理,明朝:,更多地吸取了佛教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三、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

18、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 原是“理”。,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 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三、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1)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理”,2)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1)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 识和把握“理”2)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 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1、(2008.重庆高考)“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

19、,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2、(2008.海南高考)“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A,D,3、(2008.上海高考)战国时候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4、(2008.全国高考四川文综)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D,C,5、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

20、”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B,考点,4、明清之际的儒学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离经叛道”的李贽,1、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揭露道学家虚伪,强调人正当的私欲。,1、生平:明朝后期思想家,“离经叛道”自称“异端”,2、代表作:焚书藏书,3、思想主张,3、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倡个性解放,4、对李贽思想的评价,李

21、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带有民主色彩,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1、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基本权利,A、思想主张:对君主专制的抨击,B、代表作:明夷待访录,C、评价:,黄宗羲的政治主张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顾炎武,A、思想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B、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C、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3、王夫之,A、思想主张:,唯物思想,世界是物质的,静止

22、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代表作:读通鉴论(船山遗书),C、评价: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发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三、三大进步思想家共同的生活背景,政治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土地兼并 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思想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近代科技传入中国,四、三人的进步思想主张,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五、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1、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

23、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2、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给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3、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根本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早期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它不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这就决定了其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有限,,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发展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经济。,纵横比较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历史地位,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再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是属于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范畴,而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启蒙思想。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而非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产物。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19世

24、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的。与西欧相比,西欧先有文艺复兴,后有启蒙运动,它们是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的资本主义思潮。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欧已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而中国则依然徘徊在封建制度的漫漫长路上。,探索:儒学发展与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之间的联系,1、(08山东基本能力)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痒死而后巳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B.C.D.2、(2008上海)“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C,D,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儒学,构筑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明夷待 访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鉴论,激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所得私有,而应当是耕者有其田,“工、商、皆民生之本”,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继承“民本”思想,批判“君为臣纲”,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提倡实践,求真,反对天命论、天知论,建立唯物主义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