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经营假设》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6228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3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伦理经营假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伦理经营假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伦理经营假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伦理经营假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伦理经营假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伦理经营假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理经营假设》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伦理经营假设,一、伦理经营假设的基本特征1企业通过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方式谋求利润最优化,企业在满足所有者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企业经营活动与社会的伦理规范有关,可以用社会的伦理规范来评价企业经营活动;3企业不仅要遵守字面上的法律,还要遵守法律的精神,要进行伦理思考并遵守企业伦理规范。,案例1: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在摩托罗拉行为准则手册(1993年8月27日修订)的前言中指出:“坚持高尚操守是摩托罗拉一贯的信念,也将是永恒的信念。它说明了摩托罗拉和她的每一位员工所应采取的处世态度。坚持高尚操守意味着,在从事一切业务活动时,

2、我们必须以诚实无欺、清廉自洁的作风遵循道德的最高标准,严格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忠实于顾客的利益,为用户提供同业之冠的产品和服务;视供应商为伙伴,以双方满意的、无冲突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优秀公民的身份出现,为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本手册所载摩托罗拉行为准则详细地规定了摩托罗拉员工在处理同客户、供应厂商和政府之间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案例1: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坚持高尚操守和对人保持不变的尊重一样,也表明了摩托罗拉向员工做出的承诺: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对待员工,创造开放式的沟通环境,让每位员工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把公司的发展与员工个人

3、的成长结合起来,提供充分的培训与发展机会;员工分享公司的财政成果,给予公平的薪酬、福利和奖励,实行人人机会均等的鼓励政策。”,案例2:合肥荣事达集团,1997年5月,合肥荣事达集团在北京公布荣事达企业竞争自律宣言,保证在接受法律、法规制约的同时,严格进行企业自律。荣事达企业竞争自律宣言(总则部分)的内容是:荣事达在对内对外的各项活动中形成的企业理念“和商”理念,源于企业十多年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商”理念已成为荣事达全体员工的主导意识,成为处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企业内部上下级以及企业职工之间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和商”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倡导相互尊重、互相平等,互惠互

4、利、共同发展,诚信至上、文明经营,以义生利、以德兴企的道德规范和企业自律准则,并用它来调整企业对内对外的各种关系。,案例2:合肥荣事达集团,在企业经营中,荣事达力倡“和商”理念,一切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企业内部严格实行零缺陷管理,追求产品零缺陷和服务零缺陷。荣事达决心把“和商”理念转化为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约的内心态度、理想境界和行为方式,以此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办一流企业,创一流品牌,树一流形象”的企业目标。爱祖国、爱企业、爱岗位是荣事达人在“和商”理念指导下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员工自律准则,它同时又是企业价值观的高度概括。荣事达

5、将继续用这一自律准则规范本企业员工的行为。,一、伦理经营假设的基本特征,诚然,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奉行伦理经营假设,不能仅仅看它是怎么说的,更应该看它是怎么做的。但从这两则例子中可以看出,摩托罗拉和荣事达明文规定的经营伦理高于字面上的法律。不能认为只有遵循道德的最高的标准才符合伦理经营假设。道德是分层次的,在处理人己关系上,“损人不利己”和“损人利己”是不道德的。除此之外,是道德的,但层次不同,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利己不损人;为己利他、利人利己、互利互惠;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利己不损人是可以接受的最低的道德标准。为己利他、利人利己、互利互惠是市场经济中最普遍的道德标准。先人后己、无私奉献是最高的

6、道德标准。,一、伦理经营假设的基本特征,一些人一提“伦理”或“道德”,就认为是纯而又纯,高而又高的东西,似乎只有先人后己、无私奉献才是道德的,除此之外就是不道德的。例如,知假买假索赔行为,在不少人眼里,是不道德的。他们认为,知假买假索赔,目的是为了自己赚钱,动机不纯。虽然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是应该的,但通过这种方式赚钱不妥,要是把索赔来的钱上交国家或捐给希望工程就好了。甚至有人称这些人发的是不义之财。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就知假买假索赔行为而言,从动机上看,通过打击少数应该受到打击的人的利益和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并借助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获取利益,虽然与那些单纯为了打假并把打假所得交公相比,显

7、得不够高尚,但也无可指责。从结果上看,这一举动给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商家来说是一个打击。试想,如果把打假所得交公才是道德的,高尚是高尚了,可是有多少人能坚持这样做呢?,一、伦理经营假设的基本特征,只有知假买假能赚到钱,这样的行为才能为普通人所接受,才能坚持做下去。如果消费者都能站出来知假买假索赔,就会给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施加巨大的压力,使之无利可图甚至得不偿失而逐渐减少。这岂不是人们希望看到的?所以,从动机和结果综合起来看,知假买假索赔行为是道德的,应该得到鼓励。所以,伦理经营假设中的伦理不单指“先人后己、无私奉献”这种先进的道德要求,也包括为己利他、利人利己、互利互惠这种广泛的道德要求。,

8、二、主要支持观点,由于非伦理经营假设与伦理经营假设正好相反,所以,反驳一个假设也就是支持另一个假设,反之亦然。上一章对非伦理经营假设的主要支持观点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其局限性。在证明非伦理经营假设存在不足的同时,实际上已至少部分地证明了伦理经营假设的合理性。这里再从正面补充几点。,1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利益相关者概念是斯坦福研究院于1963年首先提出的。在诸多西方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利益相关者理论在80年代中期左右正式建立起来,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弗里曼(Freeman,1984)的著作“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的出版被认为是利益相关者理论正式建立的标志。与传

9、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部门、媒体、社区以及各种社会利益团体等。进入90年代以后,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被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认为是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真正的企业”的工具,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公司治理模式也成为了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热点。,1利益相关者,那么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什么认为企业需要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不只是股东的资本投入的贡献最大,也并非股东承担了企业经营的全部风险。事实上,离开了

10、利益相关者的持续性投入,企业的经营活动就可能停止;只要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下注”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承担了风险,有的利益相关者承担的风险比股东还大。而且,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物质资本显得相对不再稀缺,而人力资本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1978年,美国公众公司的财产、工厂、设备的帐面价值额占企业市场价值总额的83。1997年末,财产、工厂、设备的帐面价值额占企业市场价值总额的比例不足13(Blair,1999b)。,1利益相关者,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本质和目标,其核心思想是: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一家公司中时,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化投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定的

11、收益,并不存在某一方的利益和收益要求比其它的参与者更优先。企业理所当然地要为利益相关者服务,而股东只是其中之一罢了。传统的经营思想认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就是与企业实际发生交易的主体,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单向的。而实际上,这仅仅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部分。利益相关者涉及的范围广泛,既包括与市场交易有关的直接利益相关者,由包括市场关系之外的间接利益相关者,且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不仅仅是单向的作用关系,更多的是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1利益相关者,图A表示旧的经营管理,它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封闭型,利益相关者被纳入企业活动的框架之内。图B表示新的经营管理,是开放型的,利益相关者处于与企业同等的地位,被看

12、成是对企业具有利害关系的重要伙伴。这种重视利益相关者的思想是以企业活动所产生的所有后果的经营判断为中心,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持尊重态度。因此,它实际上包含着将经营加以规范化的思想,这也就是经营伦理思想。,1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分成两大类,即与市场交易有关的直接利益相关者或称为契约型利益相关者(如股东、顾客、雇员、供应商、竞争者等)和市场关系之外的间接利益相关者或称为公众型利益相关者(如政府、社区、社会团体、产业组织等)。企业处理与直接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可以概括为信任,处理与间接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可概括为责任。即信任和责任可视为企业处理内外部社会关系、对利己天性

13、进行德性规范的基本行为准则。,1利益相关者,对于信任,美国企业家戴维.J.弗里切认为,信任是一种降低风险的机制,因为信任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可预见性、可依靠性和依赖。可预见性可以避免出乎意料的情况,可依靠性提供保证,确信会按所期望的去做,依赖是相信一个人会一直是可预见和可依靠的。当一个人面对某种风险时,就出现了对信任的需要,而当他通过实际经验对另一个人产生信任时,则他会感到与其进行交易的风险下降了。具体到企业经营中,这种信任体现为企业与股东关系中的相互信任(不会用脚投票)、企业与客户关系中的相互信任(客户忠诚)、企业与员工关系中的相互信任(凝聚力)、企业与供应商关系中的相互信任(提高交易效率)

14、、企业与竞争者关系中的相互信任(合作)等。,1利益相关者,对于责任,可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来理解,一方面,企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兴衰;另一方面,社会的存在又是企业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如果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了社会利益和社会安定,那么这个企业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基础。可见,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子系统,企业具有双重职责,一方面,它作为社会大系统生存发展的手段而存在,要服务于整个社会系统;另一方面,它作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必须谋求自身的发展。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同步关系,而由这种关系反映出来的企业与社会的道德关系,便体现在企业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上。

15、这个责任具体体现在企业与政府、地方社区、社会团体、产业组织等的交互作用上。,2责任的铁律,讲究企业伦理是企业的责任。为什么企业有讲究伦理的责任呢?这里由权力决定的。阿基B卡罗(Archie B.Carroll)认为:“权力责任关系是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凯思戴维斯(Keith Davis)也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源于企业的社会权力,有权力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他把此称为“责任的铁律”,“从长远看,谁不能以社会认为是负责的态度行使权力谁就将失去权力。”那么,企业享有什么社会权力、能施加什么社会影响呢?,2责任的铁律,第一,生存权。社会赋予企业生存的权利,企业是社会存在物,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企业是社会

16、资源的受托管理者。既然社会委托企业在运用包括人员、资金、物资、信息、时间、空间、土地、空气、水在内的社会资源,企业就应该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合理运用资源,而不是所有者利润最大化。虽然,对什么样的社会是美好的社会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用经济原则去衡量一切肯定是不够的。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P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指出的,“单纯的经济增长会使社会的经济、文化失去平衡,突然急剧增长的财富在无任何力量制约平衡的条件下,会把一切变为金钱能够购买的东西:瓦解制度,破坏法律,收买权力,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可购买化、金本位化,使社会的结构趋于崩溃和混乱。”可见,一

17、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既需要经济的繁荣,又需要政治、道德等的同步发展。更何况,由于市场机制和法律调节的不足,如果企业伦理缺失,企业未必需要通过最有经济效率的方式就可获取利润最大化,这样,社会的经济增长势必会受到不利的影响。,2责任的铁律,第二,特许权。社会赋予股份公司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权责任有限,即股东的资金责任只限于他们在企业中的权益。如果责任无限,投资者的个人存款、房子、养老金都有可能用来偿还公司的债务,那还有多少人愿意投资于股票呢?由于责任有限,不管公司债务多大,未投入公司的个人资产可以高枕无忧。有限责任就像一份保险,保护投资者的其他资产免遭损失。企业失败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失限于所有者权益,而对

18、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的损失却可能是巨大的,可能远大于所有者权益,甚至权益解体后许多年,损害可能还没有消除。,2责任的铁律,第三,影响力。影响力是指对人类、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能力。我们可以把企业影响力划分成四个层次:宏观层次,即企业组织的总和;中观层次,即一个行业或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联合采取行动的一群企业;微观层次,即单个的企业;个人层次,即企业成员,尤其是企业经营者。企业的影响力不仅仅是经济的,而且还涉及社会的、文化的、技术的、环境的、政治等方面。就宏观层次看,企业组织对人类的生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现代人所享受的物质文明离不开科学技术进步,但科学只有通过企业的生产才能真正施惠于人类。单个

19、企业的影响力也不可低估。财富杂志每年评出的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中绝大部分都是跨国企业,这些巨头不仅对母国、而且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2责任的铁律,前美国最高法院法官路易斯布赖德斯(Louis Brandeis)早在1912年就指出:“在现代企业中,展示人类最精致、最多样的智力和道德品质的机会是如此之多,仅仅把赚钱视为目的是不合理的。既不能仅仅把权力或规模的增大视为值得仰慕的志向,也不能把企业经营视为游戏,因为企业行为与人类的幸福与痛苦密不可分。”既然企业拥有如此巨大的生存权、特许权、影响力,它们理当对社会负责,为创造更美好的社会尽责尽力。既然市场机制、

20、法律不足以使社会更美好,那么企业就有义务履行道德责任。,3社会责任,历史学家詹姆斯哈斯特认为,在美国,企业的合法性取决于两个相辅相成的基础:社会效用(social utility)和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历史表明,如果公司不能生产出被社会认为是有效并可靠的产品或服务,公众就会对公司权威提出挑战。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生存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不仅有“经济人”的特征,还具备“社会人”的特征。因而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并非是可有可无的活动,而实际上是与生俱来的内容,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承担广义的社会责任。,A、狭义社会责任论,狭义社会责任论(有限社会责任论),认为

21、企业只要有效的满足了市场需要,便已尽到社会责任。认为利润极大化可以带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经济的效率。这种主张,不仅认为关心社会问题不是企业的责任,而且还认为企业关心社会问题时,会使企业用以对社会作贡献的最主要方法受到破坏,即使企业难以正常的经营。支持这一传统观点的主要理由是:企业参与社会目标会冲击工商企业的根本使命;企业已拥有较大的权力,不应再加大;并没有广泛的社会授权要求工商企业参与社会问题;企业的社会参与可能使企业负担过量成本;企业的社会行为会降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等。,A、狭义社会责任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密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狭义社会责任

22、论的典型代表,他认为“企业的事务就是经营企业(The business of business is business)”。他于1970年9月13日发表的题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增加利润”的文章中指出,“企业有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在游戏规则(公开的、自由的、没有诡计与欺诈的竞争)的范围内,为增加利润而运用资源、开展活动。”“每个人越是追求自己的利益,就越会促进社会利益的实现”。实现了企业核心目标,也就是说,赢得了合理的利润,并能达到遵纪守法的基本界限,就是承担了社会责任。,B、广义社会责任论,广义社会责任论的探讨始于美国的企业在规模和实力上都得以巨大扩展的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的6070年

23、代,围绕着这一主题,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与上述狭义的利润核心论观点相比较,这时的主题基本上超越了经济与法律责任的限制,扩展到了广泛的研究领域,认为在选择企业目标和衡量企业产品时,不应单纯采用利润和组织利益目标,而应该放在基本伦理标准或社会需要的判断上。广义社会责任论的基本观点是指企业除了要赚取合理利润外,还应为利益相关者承担一些社会责任,理由是:社会大众期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长期的自利;企业拥有解决社会问题的资源和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企业单位的内部活动对外部有影响;通过企业的参与来防止社会问题的发生;企业参与社会活动抑制了额外的政府法规管理和干预,其结果使

24、企业的决策有了更好的自由和灵活性。,B、广义社会责任论,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他区分了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认为一个企业只要履行了经济和法律责任,就算履行了社会义务,而社会责任则是在社会义务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道德责任,它要求企业分清是非并遵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和海因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就是认真地考虑公司的一举一动对社会的影响。”里基W格里芬(Ricky W.Griffin)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

25、在提高本身利润的同时,对保护和增加整个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责任。”,B、广义社会责任论,a、同心圆主张 同心圆理论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由三个层次的同心圆组成:最里层的圆代表代表具有经济功能的基本责任,中间层的圆包括要实现经济功能所必须的社会价值和优先性的准确把握,最外层次是企业的最新的和仍无定论的社会责任。,B、广义社会责任论,b、金字塔型结构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由四阶段构成的连续统一体。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经济责任,这是企业承担其它责任的基础;第二层次是法律责任,即企业必须遵守关法律的规定,因为法律是用以规范社会事物是非的依据;再上一层是伦理责任,即企业的有关公平和正义的义务;最高一层次是慈善责

26、任,它使公司成为一个优秀的公司市民。,B、广义社会责任论,在广义社会责任下,衡量企业获得利润的标准,应由利润最大化(Maximum Profit)转向最优化(Optimum Profit)。因为在经营活动中,企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就必然要形成多方面的反应性。这种社会关联性,要求企业必须响应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将眼光放在最优利润上,力争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缺乏社会责任感,会导致企业行为的内在合理性与外在不合理性矛盾的大量产生。,案例:美国惠普公司,一些杰出的企业家早已意识到了企业的广义社会责任。美国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是为数不多的、世界公认的优秀企

27、业之一。公司创始人之一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在惠普之道一书中写道:“一个公司是离不开社会的,因此,现在美国工商界广泛承认并且履行对社会的责任,但在过去并不总是这样。”他提到,在20世纪40年代末,他参加了一次会议,与会的包括来自工商界的许多人士,当谈到工商界除了为股东谋取利润之外,是否还有其他责任时,他认为还有,即企业对员工、对顾客、对供应商、对整个社会的福利均负有重要的责任。使他感到惊讶和失望的是其他大多数人都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企业唯一的责任就是为股东赚取利润。,案例:美国惠普公司,惠普公司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并不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付诸行动,如倾听顾客意见,员工分

28、享计划(即分享确定和实施目标的责任,通过购买股票计划分享对公司的所有权,分享利润,分离个人和职业发展的机会,乃至分享由于生产偶尔出现下降趋势而造成的负担),“走动式管理”和“开放式管理”(两者都旨在建立相互信任和理解,以及创造一种环境,使人们感到可以自由表达他们的思想、意见和问题),主动为社会着想,做一个好公民等等。关于“好公民”,戴维帕卡德指出:“今天,惠普公司在世界上许多不同的社会进行营业。我们对我们的职工强调说,所有这些社会都应当由于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好些。这意味着,我们在同个人和集体打交道时应当最忠诚老实。这意味着,我们应当改善和保护环境,建立可以使当地社会引为骄傲的、富有吸引力的工厂

29、和办公楼。这意味着,我们要在才智、精力、时间和财力上给社区项目以支持。”,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动向,欧盟2001年为推动“欧洲2005产业运动”(2005),推出“企业社会责任5年计划”,希望能在年底,号召万位企业界人士或伙伴加入企业社会责任推动的行列,让欧盟能在年成为最具竞争力、最具活力的知识经济体,让经济增长能同时兼顾社会凝聚力及永续发展。另一项名为“欧洲企业社会责任马拉松”的活动,年初正式起跑,活动是由“欧洲企业社会责任()组织”、“哥本哈根中心(”、及“国际企业领袖论坛(”等国际商业组织发起,在主要余个国家城市都有联盟推动组织,这项行动希望能在年举行类似奥林匹亚竞赛活动,选出企业社会责任表

30、现卓越的欧洲企业及组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动向,这个联盟行动作业重点在于,鼓励企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激励更多元的案例;激励企业与社会利害关系团体对话,并建立伙伴关系。参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主要人士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是可有可无的“公益成本”,而是可降低环境风险、促进竞争力、提升附加价值的必要“投资”,就像全面品质运动一样,不仅企业本身有必要导入,供应链的协力厂商也要加入。法国政府在年月底立法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在每年年报报告中,公布营运活动对环境及社会所造成的冲击,包括,水及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的排放、生物多样性成效、以及降低环境风险及教育员工环境管理等。此外,公司必须描述他

31、们如何与工会、公民组织、邻近社区及其他非营利团体共同合作,解决相关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动向,法国是欧盟诸国之中,继丹麦及荷兰之后,第个立法规范的国家,强制一定规模以上企业必须在财务报表之外,进行社会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丹麦于年立法规定,大型公司需施行“绿色账目(”。欧盟执委会也针对企业永续发展沟通策略提出建议,认为位以上员工数的公开发行公司最好在每年年报中,除针对经营获利状况提出报告之外,也应当针对社会事务及生态环保等企业社会资本,提出报告及检讨,善尽企业公民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动向,可见,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已从个别企业的自发行动,提升为强化整体竞争力的国家基础建设运动。中国企业不论是基

32、于全球布局、或以供应链伙伴定位进行跨国营运,都有必要主动掌握上述趋势,导入“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制,掌握这种新的管理趋势,强化竞争优势。,4、组织有效性,从企业的伦理实践来看,近年来西方许多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增强公司伦理和价值观念。一些公司专门设立了伦理办公室、董事会层次的伦理与公司责任委员会,或者安排专门力量来处理复杂的伦理问题;另外一些公司还引入专门的培训项目来增强员工对伦理问题的认识,促使经理人员把伦理考虑纳入到决策的制定过程之中。人们之所以对伦理问题如此关注,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许多企业的领导者都逐渐把建立在合理伦理观基础上的价值体系看作是衡量组织有效性的基石,并视之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

33、认为它可以带来多种收益。这些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组织功效、市场关系和社会地位。,1)组织功效,国外对组织业绩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套良好的价值体系对于取得和维持杰出的组织业绩十分重要。一个普遍被接受的目标和一套完善的价值体系是组织力量的中心,也是组织个性(标识)的源泉,并且这样的组织个性(标识)能够带来组织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帮助公司适应多变的环境,有利于公司的长期生存、繁荣和发展。特别是在逆境中,一套合理的价值体系是抵抗短期诱惑的缓冲区,可以避免损伤长期利益。正如一位经理人员所言:“在一个多变的、动荡的商业环境中,控制必须是理性的,而不应是人为的随心所欲控制企业的应该是整个企业的理念,

34、而不是某些掌握权力的管理者。”,2)市场关系,伦理观念不仅有利于组织的运作和控制,同时也是在市场上识别一家公司的关键,它有助于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起牢固的关系。财富杂志每期都列出全美国最受尊敬的公司名字,根据财富杂志的评判标准,信誉因素比财务因素更能提升或挫伤一家公司的声望。因为今天的财务亏损可以通过明天的盈利来弥补,而信誉一旦失去,再想挽回就十分困难。要想在当今的环境中赢得成功,组织及其领导者必须理解利益相关群体的需求和利益,在战略导向上必须定位于创造价值和赢得共同利益,而不是通过利用别人来谋取自我价值,同时企业还必须着眼于利益关系而不是利益交易。简言之,必须坚持伦理的观点去处理市场活动。,

35、3)社会地位,伦理导向的好处也明显的体现在第三个方面:公司的非市场关系,特别是与利益相关群体为代表的广泛的社会团体的关系。经济活动的信息化、网络化,使世界各地的经理人员都清楚地知道他们以及他们的公司时刻都处在各方的监视之下,包括政府、媒体以及代表公众利益的非政府性质的社会团体。一贯真诚合作的公司拥有优秀的企业形象,在利益相关群体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因而也就减少了它们遭受起诉、法律制裁以及政府限制性法规制裁的可能性,相反通常它们能够更快、更容易地协商处理商业上遇到的障碍,通过这种方式有时甚至可以赢得竞争优势。,5伦理调节,在对非伦理经营假设的支持观点进行评述时,提到了市场存在缺陷,法律有不足,也就

36、是说,仅仅靠市场机制和法律的调节不足以使单个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社会得到最大的好处,显然还需要有伦理规范作补充。伦理调节具有以下特点:非强制性。伦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而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普遍性。它面向整个社会的人,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作同等要求。扬善性。道德既指出什么是恶的、不应该的,又指出什么是善的、应该的。论语为政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便易性。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约定俗成,不必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或修改。道德制裁也不要求官方批准。因为每个人都有道德意识,能够评价周围人的行为和他自己的行为。

37、,5伦理调节,伦理与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伦理规范往往是法律制定修改废止的依据。许多法律起初只是一种伦理规范,随着问题的严重性和公众呼声的提高,一些伦理规范上升到了法律,而另一些法律则因违反伦理规范而被修改甚至废止。道德与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道德可以引导人们尊重和信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道德的威慑力量。道德可以用来防范尚未发生的违法行为,而法律可以用来制止已经发生的违法和严重不道德行为。企业道德不是要替代法律和市场机制,道德、法律、市场机制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小结:,第二、三章讨论了两个经营伦理假设。这两个假设在现实中客观存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管理者会有不同的假设。即使同一企业、同一管理者在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关系时可能会持不同的假设。伦理经营假设代表了企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所提倡、鼓励的。伦理经营是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的责任。在传统的经营管理中,非伦理经营假设占主导地位。伦理经营假设的切入,对传统的经营管理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和震动,说是管理革命也不过分。那么,伦理经营假设下的管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接下去的第四、五、六、七、八、九章将对此予以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