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进食障碍》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46563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进食障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儿童进食障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儿童进食障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儿童进食障碍》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儿童进食障碍》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进食障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进食障碍》PPT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童进食障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王继跃,儿童进食障碍是一组疾病,贯穿整个儿童时期,因为年龄不同,表现各异,疾病性质也不同,不经治疗预后可以很严重,在很多情况下后果是不可逆的,然而却是一类基本可以治愈的疾病。,“这辈子我最喜欢的食品”,骨感美,神经性厌食(单纯性厌食),最常起病于青春期前后。患儿主动限制进食,使自己饥饿,引起极度的体重下降。许多患儿看上去已经瘦弱,但其本人仍坚持认为体重过重。表现有一定的人格异常。自我评价过低,害怕变胖,追求骨感美。极少打破常规,感情自我封闭,倾向于完美主义。,病因,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阶层 媒体影响 家庭因素人格因素 追求完美、不成熟、依赖性强、对外界排斥

2、敏感生物学因素 边缘系统失衡 神经内分泌异常 遗传因素,诊断标准,明显的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有发育延迟或停止。有故意造成体重减轻的行为:回避“导致发胖的食物”自我诱发呕吐 过度运动 服用厌食剂或利尿剂等。持续存在的异乎寻常地害怕发胖的观念。可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内分泌紊乱。症状至少已3个月。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支持疗法,心理治疗,目的在于强化健康的行为,改变歪曲的认知,改善家庭功能。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 家庭治疗。,药物治疗,改善情绪,促进食欲。常用抗抑郁药物和胰岛素低

3、血糖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对于有体象障碍者可考虑用。,支持疗法,目的在于纠正水、电解质低谢紊乱,给予足够能量,消除对生命的威胁。适用于严重的低体重、严重营养不良,身体虚弱者。,神经性贪食,神经性贪食通常在青少年开始,多发生于女性,以发作性的、不能自控的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为特征。患者总是过量进食,随后通过呕吐、泻药、利尿剂、灌肠剂、强迫性锻炼等方法控制体重。发作可每周一到二次,甚至一天数次。,暴食饮食,是一种与神经性贪食相似的疾病,女性多于男性。以不能控制的暴饮暴食发作为特征。短期内大量进食直到饱胀不适才停食进食,有体重波动,减轻并保持体重比其它原因导致的肥胖者更困难。不同于神经性贪食是患者不通过呕

4、吐、滥用泻药或利尿药等来减低暴食引起的体重增加。,偏食,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是生长发育过程中最常见的进食问题。城市儿童中约占25,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偏食是指儿童对某些食物品种的偏好,更多的是对某些品种的不偏好,严重和长时间的偏食可以导致营养不良、肥胖和胃肠功能紊乱,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很不利,是一种对机体极为有害的不良行为。,病因,胃肠功能问题。环境因素 养育不当,长期吃一种东西,不必要的担心。心理因素:不良心理体验。,治疗,家长示范合理指导安排零食时间、数量培养孩子定时吃饭的习惯不要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在合理的范围允许孩子选择喜欢吃的食物在指导孩子饮食时,不进行威胁或者哄骗,食欲不振,是指小儿

5、对食物(包括任何零食及饮料)无或几乎无进食的愿望。常伴有消瘦、精神不振。为儿科常见病之一。因口腔、咽喉、胃肠不适引起的拒食除外。,原因,精神因素不良饮食习惯 药物疾病,临床表现,小儿对任何食物不感兴趣,没有吃的念头,似乎给人一种刚吃过饭的感觉,如强迫进食则引呕吐、哭泣等。对各种漂亮的食品也只是玩玩而已。一天仅喝点水份,可出现体重不增、消瘦、多汗、易激惹等非特异性表现。机体抵抗力低下,经常患病,反复用药,更加剧食欲不振,形成恶性循环。,诊断,存在影响小儿食欲的因素,如强迫进食、进食环境压抑、长期单调饮食等。排除慢性隐匿性疾病所引起的食欲下降。区别因各种因素(如口腔炎、咽炎等)引起的拒食。,异食癖

6、,以进食不能作为食物的东西为特征,多见于学龄前期小儿。,病因,精神因素 这类小儿以教育背景不佳为最多见,如缺乏家庭之爱,或遭遗弃等,小儿以进食身边常见的某类物质以求得精神补偿。铁、锌等元素的缺乏可能与本症有关。,临床表现,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嘴咬、吞食不能作为食物的东西,如常见的有泥土、墙灰、橡皮、木头、纸张、衣服等。此外是由于所进食的某种物质所引起的继发症状,如肠梗阻、肠道细菌或寄生虫感染、贫血、铅中毒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诊断,具备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各种相应的并发症可考虑诊断。ICD10提供的标准是:长期进食无营养的物质,至少每周2次;病程至少1个月;智力年龄至少2岁;非文化习俗所允许;排除其它精神异常。,治疗,找出原因,针对性的治疗最为有效满足小儿情感上的需要安排合理作息制度培养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补充可能缺乏的营养素积极治疗并发症者行为疗法有一定的帮助,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