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节平面及其方程.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79321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5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节平面及其方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节平面及其方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节平面及其方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节平面及其方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节平面及其方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节平面及其方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节平面及其方程.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节 平面及其方程,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二、平面的一般方程,三、两平面的夹角,返回,在本节和下一节里,我们将以向量为工具,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讨论最简单的曲面和曲线平面和直线.,一、平面的点法式方程,如果一非零向量垂直于一平面,这向量就叫做该平面的法线向量.容易知道,平面上的任一向量均与该平面的法线向量垂直.,和它的一个法线向量,因为过空间任一点可以作而且只能作一平面垂直于一已知直线,所以当平面II上一点,为已知时,平面的位置就完全确定了.下面我,们来建立平面的方程.,设,是平面II任一点(图751).,那么向量必与平面II的法线向量n垂直,即它们的数量积等于零:,由于,(1),这就是平面I

2、I上任一点 M的坐标,所满足的方程.,所以有:,反过来,如果,不在平面II上,那么向量,与法线向量,不垂直,从而,即不在平面II上,的点M的坐标x,y,z不满足方程(1).,及它的一个法线向量,由此可知,平面II上的任一点的坐标x,y,z都满足方程(1);,不在平面II上的点的坐标都不满足方程(1).这样,方程(1)就是平面II的方程,而平面II就是方程(1)的图形.由于方程(1)是由平面II上的一点,确定的,所以方程(1)叫做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例 1 求过点(2,-3,0)且以n=(1,-2,3)位法线向量的平面的方程.,解 根据平面的点法式方程(1),得所求平面的方程,(x-2)2(y+

3、3)+3z=0,例 2 求过三点M1(2,-1,4),M2(-1,3,-2)和M3(0,2,3)的平面的方程.,解 先找出这平面的法线向量 n.由于向量n与向量,都垂直,而,(-3,4,-6),=(-2,3,-1),,所以可取它们的向量积为n:,n=,=,=14i+9j k,根据平面的点法式方程(1),得所求的平面的方程为,14(x-2)+9(y+1)(z 4)=0,14x+9y z 15=0.,返回,二、平面的一般方程,由于平面的点法式方程(1)式x、y、z的一次方程,而任意平面都可以用它上面的一点及它的法线向量来确定,所以任一平面都可以用三元一次方程来表示.,反过来,设有三元一次方程,Ax

4、+By+Cz+D=0.,我们任取满足方程的一组数 x0,y0,z0,即,A x0+B y0+C z0+D=0.,把上述两等式相减,得,A(x-x0)+B(y-y0)+C(z-z0)=0.,把上述两等式的点法式方程(1)作比较,可以知道方程(4)是通过点M0(x0,y0,z0)且以n=(A,B,C)为法线向量的平面方程.但方程(2)与方程(4)同解,这是因为由(2)减去(3)即得(4),又由(4)加上(3)就得(2).由此可知,任一三元一次(2)的图形总是一个平面.,方程(2)称为平面的一般方程,其中x,y,z的系数就是该平面的一个法线向量n的坐标,即n=(A,B,C).,表示一个平面,n=(3

5、,-4,1)是这平面的一个法线向量.,对于一些特殊的三元一次方程,应该熟悉它们的图形的特点.,当D=0时,方程(2)成为Ax+By+Cz=0,它表示一个通过原点的平面.,当A=0时,方程(2)成为Bx+Cz+D=0,法线向量n(0,B,C)垂直于x轴,方程表示一个平行于x轴的平面.,同样,方程Ax+Cz+D=0和Ax+By+D=0,分别表示一个平行于y轴和z轴的平面.,当A=B=0时,方程(2)成为Cz+D=0或z=-,n(0,0,C)同时垂直x轴和y轴,方程表示一个平行于xOy面的平面.,,法线向量,例 3 求通过x轴和点(4,-3,-1)的平面的方程.,解 由于平面通过x轴,从而它的法线向

6、量垂直于x轴,于是法线向量在x轴上的投影为零,即A=0;又由平面通过x轴,它必通过原点,于是D=0.因此可设这平面的方程为,By+Cz=0.,又因这平面通过点(4,-3,-1),所以有,-3B C=0,y 3z=0.,例 4 设一平面与x、y、z轴的交点依次为P(a,0,0)、Q(0,b,0)、R(0,0,c)三点(图752),求这平面的方程(其中 a,0,b,0,解 设所求平面的方程为,Ax+By+Cz=0,因P(a,0,0)、Q(0,b,0)、R(0,0,c)三点都在这平面上,所以点P、Q、R的坐标都满足方程(2);即有,得A=-,,B=-,,C=-,方程(5)叫做平面的截距式方程,而a、

7、b、c依次叫做平面在x、y、z轴上的截距.,返回,三、两平面的夹角,两平面的法线向量的夹角(通常指锐角)称为两平面的夹角.,按两向量夹角余弦的坐标表示式,平面II1和平面II2的夹角可由,来确定.,从两向量垂直、平行的充分必要条件立即推得下列结论:,II1、II2互相垂直相当与,II1、II2互相平行或重合的相当于,例 5 求两平面xy+2z 6=0和2x+y+z 5=0的夹角.,解 由公式(6)有,因此,所求夹角,例 6 一平面通过两点M1(1,1,1)和M2(0,1,-1)且垂直于平面x+y+z=0,求它的方程.,解 设所求平面的一个法线向量为n=(A,B,C).,因,=(-1,0,-2)

8、在所求平面上,它必与n,垂直,,所以有,-A-2C=0.,又因所求的平面垂直于已知平面x+y+z=0,所以又有A+B+C=0.,由平面的点法式方程可知,所求平面方程为,A(x-1)+B(y-1)+C(z-1)=0,将A=-2C及B=C代入上式,并约去C(C0),使得,-2(x-1)+(y-1)+(z-1)=0.,这就是所求的平面方程.,例 7 设P0(x0,y0,z0),并作一法线向量n,由图7-54,并考虑到,与n的夹角也可能是钝角,得所求的距离(图7-54).,解 在平面上任取一点P0(x1,y1,z1),并作一法线,向量n,由图7-54,并考虑到,与n的夹角也可,能是钝角,得所求的距离,设en为与向量n方向一致的单位向量,那么有,d=|Prjn,|.,Prjn,=,而,=(x0-x1,y0-y1,z0-z1),所以,Prjn,=,=,由于,所以 Prjn,=,由此得点P0(x0,y0,z0)到平面,的距离公式:,d=,例如,求点(2,1,1)到平面x+y-z+1=0的距离.,d=,可利用公式(9),便得,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