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润沧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与尚需深入.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49506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3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润沧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与尚需深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于润沧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与尚需深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于润沧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与尚需深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于润沧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与尚需深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于润沧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与尚需深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于润沧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与尚需深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润沧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与尚需深入.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与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于润沧,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我国充填工艺技术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迅速,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之列。1964年从瑞典为凤凰山铜矿引进分级尾砂充填(未设砂仓)技术,为我国掀开了应用尾砂充填的序幕。不久,在凡口铅锌矿试验成功利用卧式砂仓的分级尾砂胶结充填。,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20世纪70年代末,在国内先后出现了三个不同类型的用于分级尾砂胶结充填的立式砂仓的工业试验:焦家金矿球型底立式砂仓、南京栖霞铅锌银矿锥型底立式砂仓、铜绿山铜矿用虹吸方式的立式砂仓,这些试验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胶结充填技术的快速发展

2、奠定了基础。,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胶结充填工艺基本上是沿着三条轴线发展的:经济因素:胶结充填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能平衡或超过其生产成本的增加 料浆浓度因素:经历了水力充填、高浓度充填、膏体充填料浆浓度逐渐提高的发展阶段。料浆浓度对胶结充填质量和胶凝材料的节约,也就是降低充填成本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环境因素:对环境保护日益严格的要求,成为拓展胶结充填技术应用范围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19731975年金川镍矿按照工业生产所用管径在实验室利用棒磨砂进行了长时期的胶结充填料浆环管输送试验,积累了海量的试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回归出计算水平直管单位长度料浆水力坡度的金川经验公式,其计算误差远

3、低于国际上流行的杜兰德公式。,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1975年金川的充填试验进入棒磨砂高浓度料浆试验阶段,提出了“临界流态浓度”的概念。超过“临界流态浓度”的始为高浓度。高浓度料浆基本不会发生离析,输送时无需考虑临界流速,可以在低流速下稳定输送。输送物料的矿物成分、粒级组成、乃至化学成分都影响“临界流态浓度”,这对于合理设计充填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这个时期,国外开始重视充填料浆浓度问题。,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20世纪80年代末,在凡口铅锌矿开发试验成功了全尾砂胶结充填工艺,并于1990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全尾砂胶结充填系统,尾砂利用率达90以上。全尾砂的利用在胶结充填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

4、义,全尾砂的利用加上废料资源化,为实现无废开采开辟了有效的途径。,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1994年,利用氧化铝生产中的废料赤泥开发成功赤泥胶结充填技术并在湖田铝土矿应用,实现了在特定条件下的无水泥胶结充填。,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上个世纪90年代初,借鉴英国煤矿沿空留巷巷旁支护的经验,研制成功高水速凝固化充填材料,并在一些矿山特别是煤矿试验、使用,在充填领域独树一帜。惟因材料价格偏高,后期强度有时不够稳定,大量推广应用尚有一定困难,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下向充填法接顶、局部快速维护等具有独特的作用。,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1994年,试验成功膏体充填并在金川镍矿建成了第一套膏体充填系统,标志着

5、我国胶结充填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9年又在铜绿山铜矿建成了第二套全尾砂膏体充填系统。,我国充填工艺创新成就,满足膏体充填要求的全尾砂脱水工艺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技术,国外开始采用膏体充填时,一般是采用带式过滤机进行全尾砂脱水,金川的膏体充填系统也是采用带式过滤机,带式过滤机占地面积大,而且还需要配套储仓,当使用多套充填系统时占地面积问题尤为突出。2006年,在会泽铅锌矿引进了深锥浓缩机,建成了输送管路长达4000米的全尾砂膏体充填系统。应当说这是相当先进的膏体充填系统,只是深锥浓缩机价格昂贵,推广难度较大。冬瓜山铜矿利用传统锥形底立式砂仓,按照控压助流原理对其内部结构进行适当改造,研发成功

6、底流放砂浓度能满足全尾砂高浓度和膏体充填要求的新型立式砂仓,并且可以边给料边放砂,费用也大为降低,为推广膏体充填做出了重要贡献。,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充填工艺的发展主要还是立足于经验技术,根据经验法则。最理想的膏体充填系统应当是能够自流输送的最高浓度并在采场无需脱水的充填系统。建立这样经济效果最优、充填质量最好、生产运转最可靠的充填系统,要求我们超越传统经验技术,加强对若干理论性、关键技术性问题的研究。,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1、膏体充填料浆流变性能的研究以及膏体充填技术的推广应用 膏体充填料浆流变性能的研究,对充填系统的优化、充填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作为非牛顿流

7、体的全尾矿膏体,特别是在添加不同比例的胶凝材料乃至部分炉渣等骨料时,其流变性能会有很大差异,而且受诸多不易估量的变量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还缺乏对这种物料的流变性能的系统研究。此项研究应当确立一套标准的研究方法,包括膏体屈服应力、塑性黏度、触变性的测定;剪切稀化对管输的影响;选用或研制适合的测试仪器装置;用流变参数计算管输阻力的公式等。以便确定某矿特定物料满足充填强度要求最适合输送的流变参数。,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2、对剩余压头的处理 在深井开采中采用高浓度或膏体充填时,由于充填倍线小,会产生剩余压头问题。剩余压头导致无法满管输送,管壁磨损加剧,管输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甚至出现严重的“井喷”现象

8、,使充填无法正常进行。对这些现象的机理需要深入研究,在充填系统设计中如何消除剩余压头的影响,需要从技术经济上作深入的探讨。,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3、环管试验的计算机仿真 在充填系统设计中,往往需要依靠环管试验获取不同条件下的管路输送参数,而这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投入可观的资金和大量的人力,这对很多矿山往往是难以实现的,于是设计中不得不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处理,因而也就很难获得最优的系统设计。北京科技大学李国政的博士论文对此作了初步的研究,但仍有值得提高之处。,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4、全尾矿脱水技术和装置的优化 高浓度和膏体充填工艺中,全尾矿脱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深锥浓缩机的推广应用是一大进步,

9、但还有它的缺陷,仍有待对全尾矿的脱水技术和装置进行优化,以便获得更令人满意的技术成果。此外,过去的膏体充填系统,单系统对应的矿山生产能力为20003000t/d,现在面对千万吨/年级生产规模的膏体充填,无论系统设置还是配套设备研制都是全新的课题。,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5、降低成本是充填技术发展的永恒主题 在充填成本中,胶凝材料占很大比重,国内外很多同行在寻找更廉价的胶凝材料方面孜孜追求,在调整回采工艺降低胶凝材料消耗方面不断钻研,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的成果,但这种研究应当说是无止境的。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自从我国开始采用胶结充填技术的以来,我们所用的灰砂比,一般都比国外高。国内已有不少研究充填体性

10、能的文章,但仍然缺少系统的现场监测资料,对不同条件的分层充填、嗣后充填现场的长期系统监测资料,因而谁都很难有根据地去调整灰砂比,以显著地降低充填成本。也许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尚需深入研究的课题,6、将膏体充填技术推广到尾矿干堆 从流变学角度膏体充填和尾矿干堆技术有共同之处,可把这两项技术视为一项综合技术:矿山需要充填时,将尾矿膏体料浆送入井下,不需要充填时,将尾矿膏体送往尾矿库。虽然它们要求的浓度有些许差别,因为尾矿排出必须考虑排出速度、滩流坡度和距离,以及尽量减少脱水。目前尾矿干堆在国外获得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尾矿干堆技术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膏体充填,大直径深锥浓缩机开始是为尾矿干堆设计的,将其用于膏体充填将奠定系统充填能力提高的基础。,结 语,随着深井开采的增加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膏体充填技术将备受重视,其研究和推广应用空间是非常广阔的,希望在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国在该项技术领域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从矿业大国发展为矿业强国提供一个方面的技术支撑。,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