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社会角色.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09612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社会角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角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角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角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角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社会角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社会角色.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社会角色,第一节 社会角色概述,一、社会角色的概念,社会角色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素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二、社会角色的分类,(一)根据角色存在的形态,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是社会或团体对某一特定社会角色所设定的理想的规范和公认的行为模式。,:是个体根据他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而在执行角色规范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指个体对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行为模式的理解。,(二)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先赋角色:,自致角色:,每个人与生俱来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获得的角色。,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活动而获得的角色。,(三)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

2、的不同:,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指角色扮演者的行为方式和规范都有明确的规定、角色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自行其是。,指个人可以根据对自己地位和社会期望的理解,自由地履行角色行为。,支配角色:,受支配角色:,具有支配他人的权力。,受他人支配的角色。,(四)根据角色之间的权力与地位关系:,(五)根据角色扮演者的最终意图:,功利性角色:,表现性角色:,指该角色计算成本、讲究报酬、注重实际效益。,指该角色行为不计报酬、或虽有报酬,但不是从获得报酬出发而采取的行为模式。,(六)根据角色的参与程度,参与程度低,参与程度高,零度参与:行人,电影院的观众 漫不经心参与:浏览商品的顾客 传统议事性参与:婚丧仪式

3、中的亲友 生物性参与:母亲对子女神经质型深度参与:职业赌徒 情迷意乱的参与:深恋的情侣 精神与外物合一的参与:神灵附体的道士,第二节 角色理论,-关于社会角色的两种取向,一、结构角色论-源于米德等人,最近的代表人物是林顿和戈夫曼,观点:地位和一系列相应的期望组成了潜在的社会结构,这些期望又通过角色承担者个体自我的角色理解能力和角色扮演能力来传递,最后又通过个体的具体角色行为来实现。,二、过程角色论-也导源于米德,经布鲁默和特纳发扬,观点:人们通过互动过程领会角色。角色扮演并不是单纯的角色行使,而是一种角色创造。在这一过程中,行动者并不是被动受制于情境和结构,他也能通过互动主动地界定情境并对社会

4、结构发生影响。人们通过向他人发出暗示,不断地确认对他人角色的看法。,第三节 角色学习、扮演与冲突,一、角色学习,(一)形成角色观念,角色地位观念,角色义务观念,角色行为观念,角色形象观念,(二)学习角色技能,二、角色扮演,(一)米德的观点,角色扮演是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人们之间之所以可以互动,是因为人们能够辩认和理解他人所使用的交往符号的意义,并通过角色而预知对方的反应。这些基本能力即是洞悉他人态度和行为意向的能力。,自我是能否成功进行角色扮演的关键条件,(二)戈夫曼的观点,戏剧理论,将现实生活情境完全比作戏剧表演,把社会成员看作是演员重视角色行为的符号形式。,三、角色冲突,(一)角色丛与

5、角色紧张,(二)角色冲突,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对角色冲突加以调控的方法:,1、角色规范化:对各种不同的角色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2、角色合并法:将两个相矛盾的角色合二为一,发展为一个具有新观念的新角色。,3、角色层次法:将两个以上的相冲突的角色按“价值”分层,进行排序。,第四节 性别角色差异,一、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是由于人们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二、性别角色差异的表现,(一)个性和行为方面:,(二)智能方面:,(三)成就方面:,三、性别差异理论,(一)精神分析学理论,(二)文化人类学理论,性别、气质等是由社会条件作用形成的,性别差异也取决于社会文化。每一社会

6、都选择了一些奠定在生物性性别基础上的男女心理特点并加以肯定和强化,选择另一些加以否定和惩罚。,(三)社会学习理论,直接强化、模仿和观察学习是性别角色定型的基础。通过社会化才能学习到性别角色。,(四)认知社会化理论,46岁,儿童形成性别恒常性和性别认同,这是获得性别角色的关键和基础。以后随其认知结构的发展,儿童不断从生活中总结中相关信息。,(五)性别发展阶段论,布洛克:性别发展的三个阶段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相平行。,1、前习俗阶段-不知自己的性别,2、习俗阶段-了解性别角色的规则并自觉遵守,而且还对他人进行监督,3、后习俗阶段-在内心自愿原则的基础上,而不是在外力作用下,建立了性别角色的价值标准。具有“双性化”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