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急救第一部分概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11029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6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急救第一部分概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社区急救第一部分概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社区急救第一部分概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社区急救第一部分概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社区急救第一部分概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急救第一部分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急救第一部分概论.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区急救第一章 概论,急症:急性疾病和意外伤害急救:针对急诊采取的医疗措施挽救生命,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急救医学:研究急症与急救的理论与方法 的医学学科,1针对急症采取有组织的、及时的、有效的、科学的医疗措施来挽救病人生命,为病人接受进一步诊疗创造条件,称为(),A急诊 B急症 C急救 D急救医学 E普通医学,C,急救医学的发展与现状,美国:一战8.4%;二战4.5%;越南2%以下。1959 独立医学学科 建立健全ICU和CCU1973年 急症医疗体系法1972 WHO正式列为独立学科 1975年国际急症会议-提出急救医疗国际化、国际互助化、标准化方针,我国:1980年 危重病急救医学会筹委会

2、 10月 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1981年 中国急救医学1984年 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试行)1986年 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 1997年更名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组建8个专业组:复苏学、院前急救、危重病医学、创伤学、急性中毒、儿科急诊、灾难医学、继续教育),198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 统一120急救电话1990急诊医学创刊 2001年改名中华急救医学杂志,1、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救医疗法颁于()A、1980 B、1981 C、1984 D、1986 E、19902、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 成立于()A、1980 B、1981 C、1984 D、1986 E

3、、1990,D,D,急救医学的特点:,1、急救医学是急诊医学的组成部分,跨专业、多学科的专业学科。2、急救医疗形式:向心式 3、急救的特点为“急”,实质为“救”诊疗措施以应急应变多,计划性少 4、急救医疗水平反映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医院、救护站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和救治水平5、要卫生行政部门支持,社会公民参与,关于急救医学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A.是一门跨专业、多学科的专门学科 B.医疗形式为“向心式”C.诊疗措施以计划性为主 D.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与医院或救护站的综合水平有关 E.常需要公民的参予与支持,社区急救的任务与特点:,全科医疗以社区、家庭为单位,以患者为中心,为居民提供

4、预防、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社区急救的重点:现场急救与转送途中救护(1)对平时急症和意外的急救和转送途中救护-经常性与主要任务(2)遇难者的急救和转送途中救护(3)对大型集合或活动救护值班(4)普及社区居民自救与互救知识 不是专业人员培训,1、社区急救的任务,社区急救的任务不包括(A)A.对平时社区居民的急性疾病实施急诊室急救 B.对灾害遇难者实施现场急救 C.参加大型活动的救护值班 D.对社区居民进行急救知识普及 E.对急性中毒者实施转送途中救护,2、社区急救的特点,(1)缺乏病因诊断依据(2)急救措施难以按常规运行。要灵活、果断、随机应变,借助非医疗人力、物力实施(3)措施以挽救生命、减

5、少转送途中患者痛苦与预防并发症为主。为EMSS的首要环节,是急救成功的关键。,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和ICU,目的:最短期内把最有效的措施提供给患者,提高救治成功率。,一、院前急救 由通讯、医疗、转送三要素,1、通讯 迅速到达现场。有线通讯:120 无线通讯:直接拔号-通讯距离短 独立型模式:有线,专线专用 网络型模式:GPS(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属于卫星全天候定位),2、医疗措施 现场评估和现场救治(1)现场评估(检伤)一级评估 是否要复苏及其他 二级评估 短期不危及生命但需进一步诊治。(2)现场救治 是EMSS成败的关键。分家庭救治、野外现场、灾难现场救治 内容:脱

6、离危险现场,合适体位 畅气道心肺复苏 抗休克监测生命体征 外伤急救:对症处理:止痛、止痉 加强护理与医疗单位联系,做好接诊工作。,3、转送 稳妥快速的转运是院前急救成败的关键。(1)搬运技术;(2)快速安全;(3)恰当的体位;(4)注意观察病情;(5)防止导管脱落意外;(6)通知医院接诊。,急救医疗体系成败的关键在于()A灵敏的通讯 B积极有效的现场救治 C转运是否及时 D搬运方法是否恰当 E医院急诊室设备是否先进,B,二、院内急救,1、急诊室抢救 分诊,通知专科医生。检伤,实施救治-平稳后进观察室或转入病区进入ICU。2、监护室救治,三、建立合理的抢救程序,现场急救(维持生命体征,进行初步救

7、治)转送救护(维持急救措施,防止并发症)急救中心或相关医院急诊室 创伤急症 非创伤性急症 一次急救 一次急救(初步诊治)二次急救 二次急救(确诊确定性治疗)相关病区或ICU 相关病区或ICU,四、EMSS的管理,1、人员培训(1)社会人员的培训 意外伤害的自救与互救(2)院外急救人群 急救四大技术、复苏、常见急诊的初步诊断与急救。(3)院内人员 熟练掌握急救医学理论体系及急诊的诊断与急救技能,2、急救药械的配备 药品、器械及运输工具。3、运输工具(普通型、监护型救护车),4、建立网络化急救系统 医院或急救中心为依托,将院内、院前急救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通讯系统、缩短RT(反应时间)。市区RT8

8、分钟,郊区 RT15-30分钟。,五、急救保健卡,(一)卡的形式和内容 纸卡、磁卡,身高 体重 血压 血型主要疾病 确诊日期 备注过敏情况用药禁忌 医师签字,急救医疗保健卡编号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民族 婚姻 职业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建卡日期 年 月 日,正面内容,背面内容,(二)卡的填写,1、急救保健卡由一级医疗单位或社区医疗机构负责填写、发放、更换、补发 2、由专职医师用黑色墨水正楷字体填写。3、一般内容应与身份证、户口本内容一致 4、编号无重复 5、病史资料以最新资料为准,每2年更新 6、病史资料主要记载与急救相关的疾病 7、计量单位以法定计量单位为准,否则,应注明,(三)急救保

9、健卡的使用,1、1人1卡,专卡专用,随身携带 2、遗失,及时补卡、换卡 3、急症时,主动出示卡 4、急救人员应迅速急救卡,通知医院或急救中心 5、急救中心、急诊室通过编号等资料,查出详细资料。通知急救人员及家属,(四)急救保健卡的管理,1、一级管理 持卡人个人管理 2、二级管理 发卡单位管理 3、三级管理 相关医院急诊室管理,建立配备电脑终端,查阅资料,患者死亡通知二级管理者(一级医疗单位或社区医疗机构)消卡。4、四级管理 电脑中心站管理 协助查找,并资料备份,社区急救的任务:不包括专业人员培训 不包括建立急救保健卡,EMSS首要措施是:A 对症治疗 B 搬运 C 寻找病因D 系统检查 E 稳定生命体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