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选择0209 发.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12625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选择0209 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选择0209 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选择0209 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选择0209 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选择0209 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选择0209 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选择0209 发.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选择,黄徳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急性心梗早期(48h)的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死亡病例中,一半以上为猝死。80%-90%猝死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室颤/室速最常发生在发病4小时之内。随病人年龄增加,院内死亡率和猝死率增加。,急性心梗早期(48h)的VT/VF:原发和继发,定义:原发性VT/VF:无心衰或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VT/VF为急性电事件继发性VT/VF:为心衰或心源性休克的并发症,预后极差,心室颤动,非同步电击200j,若不成功,再次 200300j,第三次360j如果仍无效,或为无脉搏的VT,可静脉注射胺碘酮-300mg或5mg/

2、kg后,再次电击维持电解质和酸硷平衡,血钾4 mEq/L,血镁2.0 mEq/L不推荐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30S)的多形性室速处理同室颤,200300j除颤持续性单形性室速伴肺水肿,低血压(90mmHg)或心绞痛应电复律(100j开始)持续性单形性室速,血液动力学稳定,不伴肺水肿和低血压,静注胺碘酮150mg(10分钟),间隔1015分钟可重复使用,以后0.51mg/分静脉滴注。如果药物治疗无效,电复律(50j开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仍反复发作多形性室速,可考虑使用静脉-阻滞剂,急诊PCI,IABP如果心率60次,QT延长,应安置临时起搏器对室性早搏,二联律或加速性室性

3、自主节律,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心梗早期原发性VT/VF发生率,在急性心梗早期(48h),原发性VF发生率近年来明显下降,与积极的早期干预治疗有关:抗血小板、抗凝、溶栓、PCI原发性VF者住院死亡率增加,但对以后是否发生猝死并无预测价值原发性VT/VF并不是植入ICD的指征,降低心梗后病人猝死危险,德国Munich和芬兰Oulu研究(1996-2000):2130例心梗后最佳治疗:血运重建(PCI/CABG),阿司匹林,阻滞剂,ACE抑制剂,他汀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低(2.4%)接受最佳治疗所有措施者:猝死发生率1.2%未接受全部最佳治疗措施者:猝死发生率3.6%(P0.01),-Mkikall

4、io TH et al:Am J Cardiol 2006;97:480-484,直接PCI与室性心律失常,PCI中VT/VF发生率为5-13%,部分为再灌注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未使用过-阻滞剂发病早期(180分)梗死相关血管血流为TIMI 0级,PCI中发生VF的临床意义,如果无心源性休克,其预后好于发生在院外或入院后发生的VF:可能与导管室抢救条件较好有关PCI中发生的VF不影响PCI的成功率PCI中发生的VF对住院死亡率和一年存活率无影响,心肌梗死后恢复期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危险分层,心肌梗塞历史心衰严重程度(LVEF)其它实验室指标心率变异性、心室晚

5、电位、T波电交替、心内电生理、NSVT,对未满足植入ICD条件的病人,-阻滞剂为一线用药,当用到足够剂量无效时,可试用胺碘酮或索他洛尔在某些情况下,如心梗后的病人,胺碘酮与-阻滞剂合用可能降低死亡率,2006 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处理指南,阻滞剂预防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 病例数 心衰-阻滞剂 心脏性猝死降低 总死亡率降低%p%p长维地洛多中心 1094 CHF 长维地洛 55 0.05 65 0.05MERIT HF 3991 II-IV CHF 美托洛尔 41 0.05 34 0.05CIBIS II 2647 II-IV CHF 比索洛尔 44 0.05 34 0

6、.05COPERNICUS 2289 III-IV CHF 长维地洛 41 0.05 34 0.05,ACEI/ARB抗心律失常作用机理,改善血液动力学,降低血压:心腔压力,牵拉 不应期,动作电位时间抑制血管紧张素介导的纤维化:血管紧张素 AT1受体 TGF1合成增加 纤维组织形成对抗血管紧张素介导的炎症反应,醛固酮拮抗剂减少心脏性猝死,他汀类药物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通过抗缺血作用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抗炎作用: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减少炎性因子释放、降低C反应蛋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作用:超氧化物使钠电流减少,Kur 增加,使传导减慢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他汀类药物对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作

7、用,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心脏性猝死发生率,MERIF-HF Study group:Lancet:1999:353:2001,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试验中,血运重建病人占大多数MUST66%(n=704)MADIT 71%(n=196)MADIT-II77%(n=1232),如果室速是由于心梗瘢痕形成的异常电生理基质(substrate)所致:血运重建不能消除室速。如果心功能较好,仅发生过室颤而未发生过持续性室速,血运重建是有效预防猝死的手段。,对心梗病人,LVEF=35%,左心室存在较大的癍痕,即使采用血运重建,-阻滞剂,ACE抑制剂治疗,远期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也是增加的。ICD对降低总死亡率,预防猝死可能有益,这种益处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得更明显。,总结,急性心梗早期(48h)猝死的发生率较高,原发型VT/VF的预后较继发性VT/VF预后好。再灌注治疗时代,VT/VF减少。对早期VT/VF的防治主要依赖于药物,电除颤或复律,PCI、及IABP.作为一级预防早期植入ICD(心梗后6-40天)对全因死亡率无影响。,总结,对EF=0.35,作为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ICD植入时间至少应在心梗后40天后(2008ACC AHA HRS 指南)对心梗后猝死的二级预防,ICD应尽早植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